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眩晕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许多因素均可导致眩晕的发生,但以脑血管疾病居多。近2年来,笔者根据中老年患者的发病特点,采用培补肾精、祛瘀降浊的方法,自拟益肾活血止眩方,并随症加减治疗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均为1999~2001年门诊病人,男26例,女2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9岁,平均5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5年。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4例,脑动脉硬化24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颈椎病4例,其中有32人同时患有高脂血症。 2 治疗方法 益肾活血止眩方组成:何首乌15g,怀山药15g,枸杞子12g,山茱萸10g,怀牛膝15g,泽泻12g,天麻10g,葛根15g,丹参20g,川芎10g等。肾阴虚者加女贞子、生地黄;肾阳虚者加鹿角胶、巴戟天;血虚者加阿胶、当归;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肝阳偏亢加石决明、钩藤;血瘀甚者加益母草、水蛭;兼痰浊者加石菖蒲、胆南星;肢体麻木者加鸡血藤、木瓜等。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20d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疗标准。显效:眩晕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好转:眩晕及主要症状减轻;无效:眩晕及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 治疗方药 半夏、枳实、竹茹、石菖蒲各12~15g,橘红、怀牛膝各12g,茯苓、丹参各30g,生甘草6~9g,远志10g,郁金15g,钩藤15~30g,葛根15~24g,磁石20~30g,适用于眩晕痰瘀互见证型。若痰湿重,弃甘草加炒扁豆、生苡仁;少寐加炒枣仁,或选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等;食少加生山楂或加炒麦芽、焦神曲、鸡内金之类;见气郁症状者,选加柴胡、苏梗、合欢花;口苦苔黄热象明显者选加生大黄、黄连、炒山栀等,经治舌苔渐薄加入白芍、天麻、白蒺藜等柔肝平肝之品。 治疗结果 眩晕消失,伴随症状解除,舌脉恢复正常,3个月以内未复发者为痊愈,共62例;眩晕及伴随症状减轻者为好转,共12例。  相似文献   

3.
<正> 方药组成:大黄12g(后下),天麻12g,荆芥穗16g,防风6g,生姜3片,红枣3枚。水煎服,日1剂,早晚空腹服。 加减:眩晕伴阳亢加石决明30g、枸杞子15g、钩藤15g(后下);肾虚加熟地30g、山茱萸10g;气虚加党参30g、黄芪15g;挟痰饮加白术10g、半夏10g、茯苓10g。  相似文献   

4.
<正> 治疗方药 泽泻20g,云苓、钩藤各15g,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炙甘草各10g。美尼尔氏征加桂枝、生姜各10g;高血压病加夏枯草、怀牛膝各15g;颈椎病加葛根、丹参各20g;区吐较重酌加赭石15g,竹茹10g。每剂煎两汁共700ml,早晚各服350ml,7剂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服药1~2疗程后眩晕及其它症状完全消失,停药观察无复发者为治愈,共43例;眩晕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停药偶有轻度复发者为好转,共14例;眩晕等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5.
内耳性眩晕亦称美尼尔综合征,以耳膜迷路积水为病理学特征,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听力下降,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笔者自1990年9月~1996年8月采用自拟乎眩汤并用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治疗内耳性眩晕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58岁,病程最短3d最长者6a。1.2治疗方法1.2.1应用自拟乎眩汤治疗。处方:半夏15g,白术20g,泽泻10g,茯苓15g,天麻12g,甘草3g,菊花12g,丹参30g,女贞子15g。加减:恶心呕吐重加枳实、竹茹各10g,眩晕重…  相似文献   

6.
葛根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88例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 10年来颈性眩晕患者日趋增加 ,笔者自 1994年起以自拟葛根止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88例中 ,男 2 7例 ,女 6 1例 ;年龄 36~ 6 6岁 ;病程 5小时~ 10年 ;所有患者均摄颈椎片确诊为颈椎骨质增生 ,并有典型眩晕症状 ,部分患者作多普勒检查以明确脑血流供血不足的程度。2 治疗方法自拟葛根止眩汤处方 :葛根 30 g,升麻 10 g,黄芪2 0 g,丹参 2 0 g,当归尾、川芎、桃仁各 12 g,红花 5 g,石菖蒲 10 g,天麻 10 g,石决明 30 g(先煎 )。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各 12 g,耳鸣者加蝉衣 10 g,颈肩强…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76~1983年间,用自拟补阳敛风汤治疗阳虚眩晕15例,其中痊愈10例,好转5例;服药最多者15剂,最少者5剂,平均10剂。补阳敛风汤的药物组成及加减法: 白术15克、茯苓20克、附片(先煎)20克、淫羊藿20克、京半夏15克、荆芥10克、炙草5克、川芎12克、龙骨24克、牡蛎24克。阳虚湿阻者加藿香、菖蒲、泽泻;阳虚饮逆者加桂枝、旋复花、代赭石;虚阳上越者加肉桂、川牛膝、磁石;阴阳俱损,上盛下虚加女贞子、白芍、龟板、珍珠母、磁石。典型病例病例一,杨××,女,50岁,工人。1979年5月诊。患者眩晕反复发作三年。刻诊:眩晕,站立不稳,喜闭目静卧,伴喜暖畏寒,恶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两年来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4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5例均为门诊患者,且经颈椎X线片确诊为颈椎病。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35-66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余年。2治疗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法半夏15g,天麻12g,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甘草6g。眩晕甚、头痛者加钩藤、石决明;恶心、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竹茹;上肢麻凉者加桂枝、鸡血藤;颈、肩、臂放射痛者加元胡、白芍;耳鸣、重听者加郁金、石菖蒲;心烦、口干苦者加栀子、黄芩。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眩晕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或工作,随访2个月未复发。显效:眩晕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劳累后偶有发作。有效:眩晕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有时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3.2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9.
眩晕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 ,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 ,笔者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 2 0例 ,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65岁 ;其中男 8例 ,女 12例 ,其中伴有高血压 5例 ,伴有不同程度头痛 13例 ,重症且能从事一般劳动 ,但活动即头晕者 2例。2 治疗方法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 10 g、钩藤 15g、石决明 2 0 g、川牛膝 2 0 g、益母草 15g、黄芩 10 g、山栀 10 g、杜仲10 g、寄生 2 0 g、夜交藤 2 0 g、茯苓 2 5g,肝火偏元、面红目赤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 ;兼便秘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 ;眩晕兼呕吐加…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年采用温胆汤加味治疗内耳眩晕症26例,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6例中,男性6例,女性20例;年龄20~46岁,平均35岁;病史7d至6年。1.2治疗方法予温胆汤加味:陈皮、制半夏、茯苓、白术各10g,竹茹、泽泻各15g,白蒺藜、菊花、珍珠母各20g,代赭石30g,甘草6g。伴头胀痛加天麻、钩藤各10g;口苦、苔黄加黄芩15g;胸腹胀闷者加枳壳、桔梗各12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7d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2疗效观察2.1疗效标准临床痊愈:眩晕消失,舌脉基本正常。显效:眩晕明显改善。有效:眩晕减轻。无效:眩晕无明显改善。2…  相似文献   

11.
药物组成泽泻30~60g,白术12g,旋覆花10g(包),代赭石30g,菖蒲10g,菊花12g夏枯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舌苔白腻者加半夏、茯苓;苔黄腻者加胆南星、竹茹;肝阳偏亢者加天麻、钩藤;头痛明显者加白芷、羌活。按前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之说。取前人泽泻汤和旋覆代赭汤方义,自拟清眩汤降逆化痰,用之效佳。泽泻一味,用量须大,取效甚捷,但其性甘寒  相似文献   

12.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6月 ,笔者用自拟清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 2 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8例中 ,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2 0岁以下 2例 ,2 1~30岁 5例 ,31~ 40岁 11例 ,41~ 5 0岁 6例 ,5 0岁以上 4例。平均年龄 44 .1岁 ;发病时间最短 2天 ,最长 12年。2 治疗方法基本方 :丹参 30 g,姜半夏 10 g,白术 10 g,天麻 10 g,泽泻 2 0 g,石决明 10 g,龙胆草 6 g,栀子 6 g,菊花 10 g,生龙骨15 g,生牡蛎 15 g,甘草 3g。加减 :肝阳亢盛者加大石决明、龙胆草、菊花的用量 ;呕吐者加竹茹、生姜 ;气血虚弱者加生黄芪、党参、当归 ;耳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运用化痰健脾法治疗内耳眩晕症 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均为门诊患者 ,皆以头晕为主症 ,且以中老年妇女为多见。年龄 2 5~ 58岁 ,其中男4例 ,女 2 6例 ,疗程最短者 2天 ,最长者 18年。所有案例均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主要症状。1.2 治疗方法 :基本方泽泻 30~ 60 g、白术 10~ 15g、姜夏 10 g、陈皮 10 g、茯苓 15g、牛膝 15g、川朴 6g。眩晕较甚 ,呕吐频作者加竹茹、旋复花、代赭石 ;肝阳偏亢者加天麻、钩藤、菊花、石决明 ;肝郁不疏者加柴胡、郁金、香附 ,肾阳虚者加肉桂、桂枝等…  相似文献   

14.
耳源性眩晕,为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耳鸣、听力减退等。笔者自1981年5月~1988年5月,用自拟化痰通窍汤治疗耳源性眩晕114例,均获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 114例中,男51例,女63例;年龄23~50岁,其中23~30岁者16例,31~45岁者74例,45岁以上者24例;伴眼球震颤者78例。治疗方法以自拟化痰通窍汤为基本方。组成:半夏20克白术12克生南星1.2克泽泻12克石菖蒲20克桂枝10克菊花15克,水煎服,日1剂。加减:头痛甚者加蔓荆子;肝火甚者加龙胆草、丹皮;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呕吐甚者加生姜、赭石;耳鸣重听者加郁金、葱白;脘闷不食者加砂仁。治疗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内未复发者)103例,占93.35%;有效(服药  相似文献   

15.
尚尔寿主任医师认为,内耳眩晕症属中医水不涵木所致的肝风症,治疗应以育阴潜阳为主,并拟定经验方抑眩汤,疗效颇佳。方药组成:石菖蒲15g,炙远志15g,龙骨25g,牡蛎25g,珍珠母25g,生地20g,生铁落15g,生甘草10g,麦冬15g,水煎日服1剂。加减法:恶心、呕吐严重者加竹茹、柿蒂各10g;痰多加茯苓25g,陈皮15g,姜半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络方治疗眩晕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尼莫地平20mg/次,3次/d。潘生丁50mg/次,3次/d。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次,1次/d。丹参注射液20mL,静滴。治疗组50例自拟益气通络方(黄芪60g,党参、白术、葛根各15g,川芎12g,蜈蚣2条,水蛭、全蝎各3g,地龙9g;心悸加丹参15g;腰酸耳鸣加黄精、杜仲各12g;痰浊上蒙加半夏12g;风阳上扰加钩藤12g,夏枯草9g;肾阴亏虚加龟板6g)水煎500mL,1剂/d,早晚温服。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通络方治疗眩晕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眩晕症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据有关资料显示,眩晕在门诊常见症状中排第3位;眩晕症占内科急诊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中,50%~60%有眩晕症,该病占老年门诊的81%~91%。近年来,笔者采取健脾助运,升清透阳的方法,运用葛芎天麻汤治疗眩晕症3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43岁;男12例,女18例;其中美尼尔氏病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位置性眩晕2例,前庭神经元炎3例,脑梗塞后遗症4例,原因不明3例。1.2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恶心、呕吐、伴或不伴耳鸣、视物模糊、视物旋转、眼球震颤、睁眼或头位改变时症状加重,体检血压下降.升高或正常,面色苍白。眼颤有或没有,听力正常或下降。2治疗方法以健脾升清为治则,自拟葛芎天麻汤基本方:粉葛根30g,川芎9g,天麻9g,党参15g,炒白术15g,陈皮9g,云茯苓12g,白芍15g,炒枳壳15g,甘草6g,伴耳鸣加灵磁石(先煎)24g,呕心明显加姜半夏9g,伴高血压加双勾藤15g,生龙牡(先煎)各30g,伴颈项疼痛加伸筋草15g。痰浊重加石菖蒲9g,每日1剂...  相似文献   

18.
笔者 1997年 4月— 2 0 0 1年 9月运用化痰潜阳法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患者 2 0例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例患者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高血压性眩晕诊断标准确诊。17例来自门诊 ,3例为住院患者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2 8~ 70岁 ;病程最短 3d ,最长 10年。1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 :天麻 15 g、半夏 10g、陈皮 15 g、龟板 15 g、钩藤 15 g、胆南星 6g、云苓 15 g、山萸肉 10 g、熟地 15 g、甘草 6g。加减 :伴头痛者加石决明 2 0 g、夏枯草 2 0g ;伴呕吐者加代赭石 10 …  相似文献   

19.
笔者于1995年7月至1999年7月,运用补气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眩晕83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83例中,男性36例,女性47例。年龄在63~81岁之间,眩晕呈阵发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旋转感、摇摆感及沉浮感,站立不稳。情志异常或头位变动可导致发作或加重。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西医诊断为颈椎病48例,美尼尔氏综合征27例,原因不明8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芪30~100g,丹参15~30g,桃仁10g,川芎12g,泽泻10g,赤芍12g,牛膝10g,当归10g,生甘草6g。辨证加味: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白蒺藜、菊花;肝肾不足者加枸杞子、熟地、山药;…  相似文献   

20.
杨晓碧 《四川中医》1995,13(8):33-33
目前结核病有死灰复燃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病情较重且疗程较长,有相当多的病例病灶侵及肺毛细血管而咯血。眩晕在临床上亦常见,内耳膜迷路膜半规管充血水肿的美尼尔氏综合征;颈内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狭窄、畸形,颈椎骨质增生、畸形、椎间盘移位等造成椎动脉充血不足,大小脑供血障碍而出现眩晕之证。 〔一般资料〕肺结核咯血14例,男12例,女2例;支气管扩张症咯血1例,女性;中央型肺癌咯血1例,男性。眩晕8例,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者16岁。 〔治疗方法〕咯血,仙鹤草重用至40g,可配伍其它止血药如藕节炭15g,白芨10g,大蓟15g等,止咳化痰药加百部10g,法夏10g等。眩晕,仙鹤草用20g至30g,配用扩张脑动脉血管药物葛根30g,川芎1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