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急性小肠出血37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2003年37例急性小肠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炎性肠病占首位(17例),其他原因依次为肿瘤(15例)、血管病变(5例)。37例病人中34例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核素扫描及内窥镜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病人可采用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2.
胃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Dieulafoy病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胃Dieulafoy病的诊治经过。结果 :9例病人中 6例通过胃镜明确诊断 ,3例通过血管造影发现出血动脉。 1例经内镜止血 ,2例经介入栓塞止血 ,6例行手术止血。结论 :急诊胃镜、血管造影及手术探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手段 ,而内镜治疗、介入栓塞及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小肠动静脉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23例行手术治疗,3例经内科治疗痊愈。肠系膜血管造影阳性诊断率为88%(23/26)。23例经病理证实均为小肠动静脉畸形。结论 肠系膜血管造影是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病变小肠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病因以小肠肿瘤和憩室为主,炎性息肉及血管病变少见。7例和6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与CT检查确诊,17例剖腹探查确诊。均采用手术治疗,30例随访1a以上均无复发。结论剖腹探查和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病因的重要手段,对短期内出血大、有休克表现及原因不明的反复出血应行诊断性剖腹探查,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5.
小肠出血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颐性分析1999~2007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肠出血原因中小肠良性肿瘤占首位(33例),其次为小肠憩室(10例)、腺癌(6例)及血管畸形(3例);18例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16例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6例经放射性核素扫描确诊,12例经剖腹探查确诊;5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小肠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是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扫描;早期剖腹探查仍为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小肠出血诊断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 方法 :对 71例经小肠钡剂造影、小肠镜、血管造影、核素显像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 结果 :小肠出血以小肠肿瘤居首位 ,占 5 2 .1% (37/71) ,良性肿瘤占32 .4 % (2 3/71) ,恶性肿瘤占 19.7% (14 /71) ,病变部位以空肠多发。其次为血管发育不良占 2 9.6 % (2 1/71) ,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克罗恩病占 8.5 % (6 /71)。手术探查阳性率为 97.2 % (6 9/71) ,血管造影阳性率为 81.7% (49/6 0 ) ,核素显像阳性率为 72 .7% (8/11) ,小肠镜检查阳性率为 31.4 % (11/35 ) ,全消化道钡剂造影阳性率为 12 % (6 /49)。 结论 :肿瘤是小肠出血的首要原因 ,其次为血管发育不良 ,血管造影对小肠肿瘤及血管发育不良诊断率较高 ,及时手术探查对小肠出血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2例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DSA)、小肠镜、核素扫描(ECT)、胶囊内镜等检查、手术和病理确诊,小肠疾病主要为小肠肿瘤15例(35.71%),其它为血管病变11例 (26.19%)、小肠炎症及息肉10例(23.81%)、小肠憩室5例 (11.91%)、克罗恩病1例(2.38%).结论 致消化道出血的小肠疾病主要为小肠肿瘤,主要检查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药物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择期行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统计46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临床治疗和转归。结果46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血管造影及手术诊治证实,病因依次为结直肠癌(21例)、结直肠息肉(10例)、炎症性肠病(5例)、血管病变(4例)及其他肠道疾病(2例),4例原因不明。①内科保守治疗:33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出血停止后均择期行结肠镜检查,29例明确诊断,其中10例结直肠息肉出血行高频电切术,16例结直肠癌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炎症性肠病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4例因肠道准备欠佳诊断不明。②急诊内镜处理:急诊结肠镜检查4例,其中炎症性肠病2例,进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结肠癌2例,行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③介入诊治:选择性CT血管造影或DSA检查发现血管病变4例,行血管栓塞治疗立即停止出血。④急诊手术探查:5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急诊手术探查发现结肠癌3例、肠套叠2例,手术切除后出血停止。结论下消化道大出血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者宜积极选用急诊内镜或造影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时过去10年该院治疗的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病因及定位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例中,出血原因依次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小肠肿瘤等.检查方法中结肠镜使用次数最多,占62.4%,血管造影阳性率最高达70.0%.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较重要,首选结肠镜检查,在大出血情况下,可考虑急诊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
小肠间质瘤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肠间质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0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腹部疼痛11例,血便14例,伴贫血8例;发病时间2d至5年。确诊方式:血管造影检查8例,剖腹探查4例,腹部核素扫描(ECT)确诊小肠出血1例,术前CT、B超、MRI检查发现腹部包块3例,其他手术中无意发现4例,但均未能明确病因。手术方式:小肠间质瘤切除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保守治疗1例。随访6个月至9年,除1例死于心脏病,1例长期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Gleevec)症状缓解外,其余18例均存活,间质瘤无复发。结论:小肠间质瘤预后较好,但对不明原因的腹痛、消化道出血应及早行血管造影或手术探查,以避免误诊;Gleevec对晚期小肠间质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合酶抑制剂L-NG-硝基粗氨酸甲酯(L-NAME)在多巴胺对小鼠胃肠运动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姐,静脉注生理盐水:A组静脉注射多巴胺;B组静脉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L-NAME,10min后分别静脉注射多巴胺。采用含12%活性炭和4%黄芪胶的炭末胶液灌胃,计算20min炭末胶液在小肠内推进距离占小肠全长的百分比,以此作为小肠推进速度的指标,同时测定灌胃  相似文献   

12.
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间行胶囊内镜的38例次检查结果。结果38例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病变检出率为87.5%,以血管病变为多见(9/16例);证实2例克罗恩病累及小肠;腹痛、腹部不适检查11例,诊断为胃炎8例,十二指肠球炎2例,球部溃疡1例;6例体检患者,诊断为胃炎5例,小肠滤泡增生1例;2例消瘦患者均发现有小肠滤泡增生;1例外伤后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原因。38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小肠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Heyde syndrome (HS) who undergo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VR).Methods Electronic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Embase,Ovid,WANFANG,VIP and CNKI were searched to identify all case reports of HS patients undergoing AVR surgery,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earch terms"Heyde syndrome","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ortic stenosis",and "surgery".Three authors independently extracted the dinical data including the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aortic stenosis severity,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sites,surgical treatments and prognosis.Results Finally,46 case reports with 55 patients aging from 46 to 87 years,were determined eligible and included.Of them,1 patient had mild aortic stenosis,1 had moderate aortic stenosis,42 had severe aortic stenosis,and 11 were not mentioned.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as detected in colon (n=8),jejunum (n=6),ileum (n=4),cecum (n=3),duodenal (n=3) and multiple sites (n=8).No specific bleeding site was identified in 23 patients.Preoperative hemoglobin level ranged from 43 to 117 g/L.All but one of 16 patients showed decreased level of high molecule weight von Willebrand factor.Of the 55 patients,43 underwent AVR,and 12 received transcatheter AVR.Aortic valves of 14 cases were replaced by mechanical valves,and 33 cases by biological valves.All patients recovered well during the follow-up,except 5 patients.One patient who had perivalvular leakage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fter AVR underwent the second AVR.Two patients had recurrent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Two patients died of life-threatening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respectively.Conclusions HS is a rare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aortic stenosis an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VR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HS.  相似文献   

14.
术中内镜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术中内镜对于剖腹探查术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对2003~2009年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因小肠出血不能确诊需剖腹探查的26例患者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并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疗效。结果本组26例患者通过术中内镜检查全部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术后26例未见再出血。结论在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而行剖腹探查术时应配合术中内镜,可提高病变检出率,定位、定性准确,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0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无症状体检组)6例、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53例、C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例,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无不适和并发症;86例患者完成检查,其中A组5例,B组51例,C组30例;90例患者中共发现小肠病变58例,小肠疾病总阳性检出率为64.4%,B组和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4.7%(33/51)和83.3%(25/30).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且无创伤,对不明原因腹痛、腹泻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云  易小敏  王毅  莫乐君 《实用全科医学》2011,9(5):688-689,F0003
目的分析评价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曾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14次胶囊内镜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他12例患者成功检查13次,成功率为92.86%(13/14),无穿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11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91.67%(11/12),其中小肠多发性溃疡4例,小肠多发性糜烂伴蛔虫及钩虫感染1例,小肠紫癜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伴蛔虫感染1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黏膜呈节段性炎症性、增生性改变2例;1例未发现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Li YS  Li N  Li YX  Ren JA  Zhu WM  Zhao YZ  Wang J  Zheng L  Li JS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91-93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 CRII)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外科连续治疗的206例CRII患者资料.其中男64例,女142例,年龄(50±11)岁.总结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206例CRII患者手术治疗229次,其中手术≥2次者31例.手术原因为肠梗阻142例次、肠瘘56例次、直肠炎12例次、出血6例次及其他手术13例次.229例次手术包括:病变肠切除+Ⅰ期肠吻合术142例,病变肠切除+肠造口术57例,病变肠袢旷置术14例,其他手术16例.术后肠道相关并发症53例(25.7%),术后28 d内病死率2.4%( 5/206).结论 合并肠梗阻、瘘、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CRII需要外科治疗,选择合适的患者可以成功地实施病变肠切除Ⅰ期吻合,合理地应用肠造口术能够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2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华彬 《中外医疗》2010,29(6):12-13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份至2008年12月214例上消化道出血并经胃镜检查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2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8.6%,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上消化道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胃癌、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复合性溃疡。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消化道出血主要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胃酸及蛋白酶、胆酸、非甾体消炎药等破坏因素及胃粘膜保护因子平衡紊乱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