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年来,踏车仪已经开始普及。根据经验,如果将踏车的速度设定为0.2~0.4km/h,许多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即使没有体重支持,也可以进行踏车训练。一般认为对处于脑卒中康复早期的病人进行踏车训练(不加体重支持)是可行的。而且在踏车训练后,病人的步态参数明显改善。有研究显示踏车训练加部分体重支持可以恢复脊髓损伤病人的步态。踏车训练加部分体重支持即预先确定病人的体重支持百分数,用绷带支持这部分体重,治疗师帮助病人活动大腿。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慢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是有效的。踏车运动和体重支持可以让病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功能训练基础,观察组另外增加感觉功能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患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谭婉雯  杨冰霞 《护理研究》2009,23(7):1905-1906
[目的]探讨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功能训练基础,观察组另外增加感觉功能训练.8周后比较两组病人惠侧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感觉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感觉功能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减重量步行训练(BWSTT)和传统神经发育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0%BWS组、0%BW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组后,30%BWS组患者予30%初始减重量加电动跑台,0%BWS组患者予无减重量加电动跑台,对照组予传统神经发育疗法训练;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测表、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0%BWS组和0%BWS组患者BBS、FAC、Tinetti、步速和步长、步行距离均明显改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30%BWS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0%BWS组(P〈0.05);对照组患者BBS、FAC和步行距离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BWS组患者BBS、步速和步行距离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减重加电动跑台条件下,改善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效果最佳,无减重加电动跑台次之,传统神经发育疗法的效果较慢。  相似文献   

7.
方文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795-3795
对20例脑卒中患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进行物理治疗仪及运动疗法治疗,并根据患的功能恢复情况不断地修改运动处方,经过6周的运动治疗后,患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r指数上均明显改善,继发并发症的发生也较少。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6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和对照组(各31例),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2组病人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20例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进行物理治疗仪及运动疗法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不断地修改运动处方,经过6周的运动治疗后,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r指数上均明显改善,继发并发症的发生也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训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接受康复护理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 ,将 6 2例脑卒中偏瘫病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 31例 ) ,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经康复护理训练后 ,2组病人下肢活动能力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上肢活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训练 ,有利于脑卒中病人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双任务训练对慢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慢性脑卒中患者31例,在基线评估后,随机分为试验组(n=17)和对照组(n=14)。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结合运动双任务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两组治疗每次45min,每周5次,共干预6周。运用5次坐站试验(five times sit-to stand test,FTSS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T)和平衡测试仪测动静态平衡能力;运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估跌倒风险;运用10m步行速度测试(10-meter walking test,T10)评估步行速度;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用双任务消耗(dual task cost,DTC)来评估单双任务下各项指标的相对变化值以量化双任务干扰程度。结果:在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数据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过6周试验干预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Berg评分及DTC指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FTSST、单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及TUGT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erg评分、DTC指标、FTSST和单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及TUGT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双任务下重心移动轨迹长度、T10、TUGT及DTC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双任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脑卒中患者在单任务和双任务条件下的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半年随访。方法选择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即开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任其自然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入选时、康复1,3,6个月后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FMA,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相比,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平稳后给予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对于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半年随访。方法 选择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病情稳定情况下,即开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任其自然恢复。两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巴氏指数(Barthel)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入选时、康复1,3,6个月后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两组患者治疗前FMA,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相比,康复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情平稳后给予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对于减轻脑痉挛,预防挛缩畸形及提高患者的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可以导致慢性神经病性缺陷。偏瘫是最主要的神经病性后遗症,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引起持续的功能障碍,大约有一半以上的病人受到偏瘫的困扰。偏瘫步态失调及相关的无力、痉挛及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显著地降低了病人的运动能力。慢性偏瘫病人运动时所耗的能量是正常人群的1.5~2倍。身体条件下降与年龄相关的运动能力和肌肉体积的降低可以进一步影响运动耐力,损害病人的运动能力。在一项随机的研究中,一些学者发现10周改良的自行车训练后,慢性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峰值氧消耗能力明显改善,但Fugl-Meyer指数没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17.
我院自 1999~ 2000年对 54例脑卒中患者,实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 54例,男 26例,女 28例,年龄 40~ 76岁,平均 60岁;均经头颅 CT或 MRI诊断,其中脑梗死 27例,脑出血 27例;左侧瘫 30例,右侧瘫 24例;伴失语 20例。病程 48h~ 1年,住院天数 10~ 40d,平均 24d。 康复护理措施:待病人神经障碍症状和生命体征平稳后 24h即可开始对瘫痪肢体进行功能康复护理。( 1)心理调护: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护理,采用心理支持疗法,要求周围环境适宜,并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  相似文献   

18.
针刺结合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自制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器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28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针刺结合改良上肢功能康复器训练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和步行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5例(Hoehn-Yahr分期1.5—3期),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23±10.79)岁。接受1周的住院强化视听觉综合提示训练后,为患者制定家庭训练处方,指导患者应用该方法家庭训练3个月。训练前、训练1周后、训练3个月后分别进行站立位足底压力测定、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试验、统一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估以及三维步态分析,比较训练前后平衡及步态时空参数的变化。结果: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患者平衡功能、起立—行走测试、6min步行距离、UPDRSⅡ和Ⅲ及跨步长、步速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训练1周后及训练3个月后与训练前比较,平衡能力分别提高9.21%和14.91%,跨步长分别提高13.41%和26.83%,步行速度分别提高14.86%和28.38%。此外,患者6min步行距离分别提高10.08%和25.89%,起立—行走计时时间分别减少6.63%和14.90%。训练1周后与训练3个月后比较,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视听觉综合提示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纪树荣  常冬梅 《现代康复》2000,4(4):492-494
本评价了上前常用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包括Bobath方法、Brunnstrom方法、PNF方法、Rood方法、MRP方法等)的训练要点,以供临床康复工作在对偏瘫患运动功能训练中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