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转移性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随访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50例转移性PPGL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24例, 女126例。总结分析转移性PPG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转移性PPGL患者中起病年龄、诊断年龄及肿瘤发生转移的年龄分别为(33.1±14.2)岁、(35.4±15.2)岁、(40.7±15.3)岁。26.4%(66/250)的患者在诊断PPGL的同时即发生了转移。诊断PPGL时未发生转移患者中, 原发灶手术后至转移的时间[M(Q1, Q3)]为5.0(3.0, 9.0)年, 其中20.1%(37/184)的患者转移发生在术后10年以上。多数患者以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及血3-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主, 占78.2%(176/225)及78.7%(85/108), 42.3%(69/163)的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升高。201例患者行基因检测, 其中55.2%(111/201)患者携带胚系致病性突变, 在携带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化疗联合方案对肿内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肝内恶性肿瘤,原发性肝肿瘤19例,肝内转移肿瘤13例,kamofsky评分>70分.适形放射治疗每次2.5~3 Gy,总剂量25~42 Gy,总疗程2~4周;肝动脉灌注脱氧氟尿嘧啶[0.2mg/(kg·周)],放疗间歇进行,每周1次,共3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31例完成治疗,随访5~38个月,有效率为(CR PR)65.6%(21/32),且转移性肿瘤76.9%(10/13)较原发肝内肿瘤57.9%(11/19)有较好的近期疗效(χ2=3.64,P<0.05),肿瘤负荷<25%的患者有效率71.4%(15/21)明显高于肿瘤负荷>25%的患者54.5%(6/11)(χ2=4.37,P<0.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70.9%(22/31)和51.6%(16/3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适形放疗联合肝动脉灌注脱氧氟尿嘧啶灌注治疗肝内恶性肿瘤能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方法: 自1999年7月至2018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联合胸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对111例同时患有心脏病和非心脏疾病的患者同期行心脏手术和其他外科手术,其中男性83例(74.8%)、女性28例(25.2%),年龄41~84岁,平均(64.64±8.97)岁。心脏疾病的构成包括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脏肿瘤、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先天性心脏病;非心脏疾病的构成包括肺部良恶性疾病、胸腺瘤和胸腺囊肿、乳腺癌、胸壁巨大血管瘤、消化道良恶性疾病、泌尿系恶性肿瘤和妇科疾病。观察手术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结果: 2例患者术后死亡,住院死亡率为1.8%,其中1例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膀胱癌根治术后第153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为心包剥脱术+肺癌手术后第10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09例患者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手术并发症共13例,发病率为11.7%,包括术后出血2例(1.8%),肺部感染及低氧血症3例 (2.7%),上消化道出血1 例(0.9%),切口感染3例(2.7%),膈下脓肿1例(0.9%),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血液滤过3例(2.7%)。109例出院患者中,108例完成随访,所有患者都存活6个月以上,21例患者在随访1~5年期间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无心脏源性死亡。随访期间心功能不全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例,术后抗凝过度导致脑出血1例,切口疝1例。结论: 同期手术治疗心脏病和非心脏良性或恶性疾病安全可行,短期和长期生存率均满意。  相似文献   

4.
耿勇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12-814
目的:探讨延迟拔管与镇静治疗技术对胸部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76例胸部肿瘤合并高血压开胸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延迟拔管与镇静治疗组32例,术后拔管组4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种类、术前合并慢性疾病及术前心血管疾病分布相似。延迟拔管与镇静治疗组共有13例出现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术后拔管组有22例出现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迟拔管与镇静治疗对胸部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WT1 基因在经典费城染色体(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3年3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52例初诊 MPN患者, 其中男128例, 女124例, 年龄[M(Q1, Q3)]为62(53, 69)岁。根据WT1基因表达水平分为WT1阳性组(n=93)和WT1阴性组(n=159),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 分析WT1基因在各亚型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临床特征和血栓事件的相关性。截至2023年3月31日, 随访时间[M(Q1, Q3)]为12.0(6.5, 21.0)个月。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MPN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52例初诊MPN患者总体骨髓样本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为0.30%(0.10%, 1.10%),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表达水平为1.45%(0.41%, 3.24%), 高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0.15%(0.02%, 0.32%)、0.37%(0.16%, 1.09%)(均P<0.05)。WT1基因表...  相似文献   

6.
陆永奎  谢伟敏  周文献  王洪学  农丽  贾昱娴 《重庆医学》2013,42(18):2074-2075,2079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4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方案的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7.5mg/m2,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4h,连续用药14d,间歇7d重复。化疗方案则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方案选用可能有效的化疗方案,按照RECIST 1.1标准评价疗效及NCI-CTC 3.0评价毒性。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6例PR,3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客观缓解率为54.5%(6/11),疾病控制率为81.8%(9/11),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35个月,中位PFS为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脱发、乏力、恶心呕吐。此外阴道流血1例,尿路及肺部感染各1例,各种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可恢复,未发现心脏、肝脏及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损害。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 91例均为 1 998年 1月至2 0 0 2年 3月本科住院患者 ,年龄 69~ 90岁 ,平均69.1岁 ;男 1 0 6例 ,女 85例 ;心脏病史 :冠心病 91例 ( 4 7.64% ) ,其中有心肌梗死史者 1 5例 ,风心病32例 ( 1 6.75 % ) ,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2 3例 ( 1 2 .0 4 % ) ;扩张型心肌病 2 5例 ( 1 3.0 9% ) ;老年性心脏瓣膜病 1 1例 ( 5 .76% ) ;高血压性心脏病 4例 ( 2 .0 9% ) ,安装心脏永久型起搏器9例 ( 4 .71 % ) ;其中 4例为扩张型心肌病重症难治性心衰 ,5例为病窦综合征、 °以上房室或双束支以上传导阻滞。按 NYHA分…  相似文献   

8.
探讨四肢骨转移癌手术治疗方法、术后功能及生存率。方法 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明确诊断的198例四肢骨转移性肿瘤患者,以Mirels评分判断其骨折风险。Mirels评分大于9分的69例(肺癌23例,肾癌16例,乳腺癌15例,前列腺癌9例,肝癌3例,甲状腺癌1例,不明来源2例)选择外科手术结合放化疗(研究组),其中人工关节置换9例,骨水泥加带锁髓内钉内固定39例,骨水泥加钢板内固定21例。另129例单纯接受放化疗(对照组)。结果 2组随访5~62个月,平均38个月。研究组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Enneking评分,功能为优良占68.1%,中占23.2%,差占8.7%;研究组2年生存率为36.2%,3年生存率为31.9%,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22.5%,3年生存率为18.6%,研究组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性肿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治疗和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57例脑和颅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情况。大部分原发病灶来自肺癌(30/57),57例中35例进行了转移灶全切除,均为单发性转移。多发性颅内转移本组仅3例(5.3%)。作者认为对单发性脑转移瘤即使是老年患者只要尚未合并其它脏器的转移亦应早日行脑转移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耳大神经移植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的疗效, 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耳大神经移植桥接修复各种病因导致面神经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手术疗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 男39例(46.4%), 女45例(53.6%), 年龄(38.6±12.6)岁。引起面神经缺损的原发疾病包括面神经肿瘤54例(64.3%), 其他肿瘤5例(6.0%), 中耳手术医源性损伤19例(22.6%), 胆脂瘤6例(7.1%)。术前面瘫时间[M(Q1, Q3)]6(1, 12)个月。术前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级7例(8.3%), Ⅱ级6例(7.1%), Ⅲ级11例(13.1%), Ⅳ级14例(16.7%), Ⅴ级19例(22.6%), Ⅵ级27例(32.1%)。术后HB Ⅲ级46例(54.8%), Ⅳ级26例(31.0%), Ⅴ级12例(14.3%), 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整体较术前下降(Z=-4.264, P<0.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侧散发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4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临床病理特征、随访结果以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9例双侧散发性肾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2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56岁。同时性双肾癌37例,异时性双肾癌22例。43例患者双侧肾肿瘤均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仅行单侧手术治疗,5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59例患者共有122个肿瘤,106个肿瘤有组织病理结果,其中以透明细胞癌为主(93.4%)。中位随访时间62.1个月(4~277个月),其中39例患者(66.1%)无瘤生存,4例(6.8%)患者带瘤生存,16例(27.1%)患者死亡。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5%,5年总生存率为81.1%;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specific survival,CSS)为73.1%,5年CSS为64.8%。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干扰素治疗(P=0.036)及双侧肾癌均接受手术治疗(P<0.001)与良好预后相关。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是双侧散发性肾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治疗主要为保留肾单位手术;同时性和异时性双侧肾癌患者均有较高的CSS;应用干扰素及双侧肾癌均接受手术治疗与良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石伟  徐方杰  陈佩莉  李伟 《上海医学》2006,29(6):363-365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自198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我院对35例年龄>60岁的老年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施行体外循环下的肿瘤切除术,男14例,女21例;年龄62~74岁。良性肿瘤32例,其中黏液瘤30例、脂肪瘤和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共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术后早期有2例因出现严重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而死亡,死亡率为5.71%(2/35例)。结论老年心脏肿瘤患者的心功能较差,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术中易发生心房破裂,且多合并有冠心病或其他老年性疾病。了解并掌握其特点,对改进手术方法、提高围手术期处理能力及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放疗同期行化疗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8例采用放疗同步DDP加5-FU化疗进行治疗(放化组),另31例单纯采取常规根治性放疗(单放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放疗结束时和治疗3个月后,放化组鼻咽肿瘤和颈部肿瘤残留率均明显低于单放组(P<0.01或P<0.05);放化组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对原发性及转移性病灶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有所增加,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4例接受PEG-IFN-α2b治疗的MPN患者, 其中男9例, 女25例, 年龄[M(Q1, Q3)]为57(19, 78)岁。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 并进行随访。截至2023年1月30日, 随访时间[M(Q1, Q3)]为24(16, 33)个月。分析治疗后12、24个月的疗效、安全性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等变化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脱落4例, 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为30例, 治疗12、24个月血液学完全缓解率(CHR)分别为57.1%(16/28)、75.0%(18/24), 分子学完全缓解率(CMR)+分子学部分缓解率(PMR)分别为27.3%(6/22)、55.0%(11/20), 骨髓组织病理总反应率(ORR)分别为34.6%(9/26)、47.6%(10/21)。治疗12、24个月时CD8+HLA-DR+T细胞、效应T细胞亚群、CD56bright自然杀伤(NK)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比例均较治疗前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线含CD38单抗方案治疗原发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青岛市立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2月1日至2023年7月26日接受一线含CD38单抗(即达雷妥尤单抗)方案治疗的pPCL连续病例24例, 包括男13例, 女11例, 年龄[M(Q1, Q3)]为60(57, 70)岁。根据外周血浆细胞比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浆细胞比例5%~19%组(n=14)和浆细胞比例≥20%组(n=10)。末次随访日期为2023年9月26日, 随访时间为9.1(4.2, 15.5)个月。收集患者临床基线特点、疗效、生存率、安全性等相关数据, 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4例pPCL患者中, 确诊时合并贫血患者16例(66.7%), 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13例(54.2%), 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40 ml·min-1·(1.73m2)-1患者8例(33.3%), 合并乳酸脱氢酶(LD...  相似文献   

16.
心脏肿瘤无论良性或恶性均较少见.有文献报道[1]尸体检查发现心脏肿瘤的发生率为0.01%~0.03%.其中恶性肿瘤约占1/4~1/3.转移性肿瘤的发生率比原发性肿瘤高出20-40倍.其中首位是来源于白血病(55.2%),其次为肺癌(13.9%)、淋巴瘤(13.4%),其它各种来源均不超过5%[2].纵膈来源的心脏转移性恶性肿瘤少见报道,现将我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2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脏肿瘤     
心脏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在超声波,尤其是二维超声波(B型)问世之前,心脏肿瘤诊断比较困难,往往忽略或误诊.国内一组38例经手术证实为粘液瘤,术前29例误诊为其他心脏病.近来心脏肿瘤的报道日益增多,诊断率不断提高.我科自1979年至1986年共收治心脏肿瘤患者9例,其中心脏粘液瘤6例,右房转移性低分化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手段。方法:随访2000年7月至2005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截至2010年5月31日,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患者共有69例,回顾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近期检查结果,包括肝肾功能、血压、血糖、血脂等,统计肝移植术后各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调查其治疗现状。结果:在全部69例患者中,39.1%(27/69)出现体重超重或肥胖,33.3%(23/69)新发糖尿病,26.1%(18/69)合并高脂血症,20.3%(14/69)出现过肾功能不全,15.9%(11/69)患高血压,23.2%(16/69)合并高尿酸血症,其中体重超重或肥胖者的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8.2%和40.7%,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P<0.05),后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3.8%和16.7%。此外,在术前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病的61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乙肝病毒复发,在术前为原发性肝癌的19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肿瘤复发,随访期间共有4例患者接受了二次肝移植。结论: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患者随访,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各种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回生口服液对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回生口服液对老年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老年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常规化疗加回生口服液)30例,对照组(常规化疗)32例.观察组依据原发肿瘤的常规化疗2周期,自化疗开始予回生口服液10 mL tid持续8周,对照组依据原发肿瘤常规化疗2周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化疗前后粒细胞减少治疗组发生率为21.7%(13/60),对照组发生率为40.6%(26/6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生口服液能改善老年肿瘤患者机体的细胞免疫活性,减轻化疗的血液毒性,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合并骨髓纤维化(M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NDMM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合并MF分为MF组(n=74)及非MF组(n=86)。MF组进一步分为MF-1级组(n=47)和MF-2/3级组(n=27)。所有患者均采用以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随访日期截至2022年12月30日, 随访时间[M(Q1, Q3)]为23.5(14.4, 40.5)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60例NDMM患者中, 男91例, 女69例, 年龄[M(Q1, Q3)]为59(54, 69)岁。MF组骨髓原/幼浆细胞、总浆细胞比例分别为9.6%(3.2%, 28.5%)、36.4%(18.5%, 51.1%), 均高于非MF组的6.0%(1.2%, 17.2%)、24.0%(12.0%, 46.0%)(均P<0.05);MF组血红蛋白(Hb)为 8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