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为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化裁辨治。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颈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僵硬度系数β(stiffness parameter)、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IMP及R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为主辨证治疗AS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患者,可明显改善颈动脉弹性功能和粥样硬化程度,降低颈动脉阻力,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防治心、脑、肾意外事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的A组、辛伐他汀治疗的B组、软坚散结方治疗的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颈动脉AP面积及IMT情况比较.结果 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HDL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患者(P<0 05),TC、TG、LDL水平明显低于于B组、C组患者(P<0 05);颈动脉AP面积及IMT均明显小于于B组、C组患者(P<0 05).结论 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有效优化患者的血脂情况,减少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相似文献   

3.
李孝次 《中医药研究》2011,(9):1059-1061
目的观察涤痰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涤痰逐瘀汤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并采用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治疗组头晕、头痛、耳鸣、肢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值(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Crouse评分及斑块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涤痰逐瘀汤具有安全显著的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其病变程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观察中药对高脂血症(HLP)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与西药诺衡相对照,选择高脂血症67例,运用彩色超声技术,观察了健脾消痰化瘀法对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结果中药健脾消痰化瘀复方可以明显改善多种脂质成分,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颈内动脉后壁厚度,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其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其疗效优于诺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采用补肾活血解毒方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此次收治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试验组:给患者使用补肾活血解毒方进行治疗;对照组:给患者口服辛伐他汀丁、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面积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采用补肾活血解毒方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4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祛瘀化痰通脉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长度、斑块面积、中医证候积分、血压、血脂等指标变化,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BP、DBP及心悸、胸闷、痰多口黏、纳差、胸痛频繁、头胀头痛、失眠、舌下脉络青紫积分及证候总积分显著降低,HDL-C、NO显著升高,TC、TG、LDL-C、ET-1、Hcy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5%vs 76.6%,P<0.05)。结论: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改善中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四川中医》2021,39(1):100-103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方对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方水煎剂。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颈动脉超声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06%)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较低,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高,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粥样硬化斑块数目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嗜睡、口干及心动过速,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及肌痛。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方对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肝功能,调节血脂水平,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彩色多谱勒检测温胆片治疗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流变化及内膜变化,观察温胆片的疗效。方法:选择痰浊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3例,分为温胆片组23例,安慰剂组20例。在氨氯地平有效控制血压基础上分别加用温胆片或安慰剂。彩超检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峰值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温胆片组治疗后三项指标均较安慰剂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温胆片用于治疗颈动脉斑块,可改善颈动脉血供情况,从而增加颈动脉血流量,减少其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  相似文献   

9.
清热化瘀颗粒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颗粒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5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化瘀颗粒;治疗3个月后检测颈动脉内径(CAD)、内-中膜厚度(IMT)、搏动指数(PI)并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CAD、IMT、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瘀颗粒可以通过消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脑梗死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郝媌  丁元庆  路玉良 《光明中医》2013,28(2):273-275
目的观察清热泻火法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探讨病机理论,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及卒中预防提供中医防治思路。方法选择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火热证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清热泻火方,随访6个月。颈部血管超声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厚度及超声评分,同时观察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P=0.01)和证候疗效(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在血压下降幅度及显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双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减少(P<0.01)。TC、TG、LDL-C均下降显著(P<0.01),且TC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泻火法联合西药治疗具有稳定和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6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的PSV、EDV、Vmean均明显降低(P均<0.01),RI和PI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法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条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痰瘀同治中药参红化浊通络方,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瘀同治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流动力学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6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粥样斑块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的PSV、EDV、Vmean均明显降低(P均〈0.01),RI和PI均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美华教授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在于肾气不足、痰瘀互结,应用中医药化瘀、祛痰、通络补肾法治疗该病收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化痰通络方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证斑块易损性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通络方。疗程为6个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斑块数量、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横切厚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Crouse积分、斑块易损性评分和痰瘀互结证评分,测量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相关蛋白[正五聚蛋白3(PTX3)、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比较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斑块逆转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数量、最大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横切厚度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Crouse积分、斑块易损性评分和痰瘀互结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TC、TG、LDL-C水平降低(P<0.05),HDL-C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以观察组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NLR、MLR、IL-6和hs-CRP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ET-1、vWF、PTX3和Gal-3水平降低(P<0.05),NO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以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管腔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斑块逆转有效率为51.72%(30/58)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48%(49/58)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8.64%(11/59)和52.54%(31/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1、13.799,P<0.05)。治疗期间没有发现与服用化痰通络方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化痰通络方治疗高血压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能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斑块易损性,具有降脂、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同时做颈动脉彩超检测双侧颈动脉内膜,并据超声特征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各组血尿酸水平。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血尿酸分别为(276±77)μmol/L、(319±82)μmol/L、(361±47)μmol/L和(427±92)μmol/L,4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提示降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尿酸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稳消方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患者颈动脉斑块变化情况,同时评估用药安全性。方法将60例CAS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及对照组2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消方,并进一步分为干预半年组与对照半年组、干预1年组与对照1年组进行比较,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斑块状况,同时测定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干预半年组及1年组平均斑块数量、斑块最大厚度、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斑块的稳定性干预1年组优于半年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斑块数量增多、增大,Crouse积分增加(P<0.05,P<0.01)。干预组及对照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及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消方治疗CAS斑块形成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且随干预时间延长,稳定斑块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易损斑块数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效果更明显,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三七通脉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伴颈动脉粥样硬化(阴虚阳亢、痰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辛伐他汀片.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复方三七通脉方.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血压、肾损害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1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据血脂达标与否分为两组,血脂达标组与血脂未达标组。两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20mg/d~40mg/d)与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10mg/d),两亚组血脂未达标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40mg/d)。4组患者均连续服药9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测定各组的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血脂达标组两亚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两亚组在治疗后6个月、9个月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斑块最大长度(Lmax)、斑块最大厚度(Lmax)与治疗前相比减少(P〈0.05)。血脂未达标组两亚组在治疗后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两亚组在治疗后3、6、9个月IMT、Hmax、Lmax、Tmax与治疗前相比进行性减少(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亚组血压下降幅度及hs—CRP、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指标减小幅度,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幅度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