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异病同治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但同时也要结合疾病自身的特点,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和正邪双方的强弱、斗争结果,这些与"异病同治"共同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在临床实践中充分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 1 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 ,经常遇到一些病例 ,治此病时它病愈 ,疗新疾而痼疾除。貌似偶然但实属必然 ,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异病同治”在治疗中的作用。兹择数例求教于同道。1 治胁痛而脉律复王某 ,女 ,65岁。因“右胁外伤 3日 ,局部疼痛难忍”来诊。见锁骨中线 7~ 1 0肋处约 3cm× 2 cm皮肤青紫伤。胸部拍 X线片 ,排外肋骨骨性损伤。心电图示异位心律 ,心房纤颤。查见舌质紫暗 ,脉促结无力。证属淤血内停 ,方以复元活血汤加减 :大黄30 g,天花粉 1 0 g,当归 1 5g,桃仁 1 0 g,红花 6g,穿山甲 6g,柴胡 1 5g,生甘草 1 0 g。 3剂…  相似文献   

3.
张俊峰 《山西中医》2010,26(9):61-62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异病可以同治的原则,是不同疾病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病位相同、病因同源、病机吻合。深入探讨异病同治治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田琳  朱建贵 《天津中医药》2017,34(10):680-682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相同的治法方药进行治疗,即证同治亦同。骨质疏松和动脉硬化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可出现相同的病机——肾虚血瘀,临证时结合疾病自身特点及患者个体情况,应用"异病同治"这一法则,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案例1 刘某某,男,64岁,退休干部。主诉:右侧腰痛转侧不能伴恶心3天。该患腰部酸楚不适已一个月余,近三天加重,呈钝痛,  相似文献   

7.
笔者经详查古籍,历史上有3个方剂命名为“清暑益气汤”,一则出自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二是出自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另外,清代恬素氏的《集验良方》中也记载有一名为“清暑益气汤”的方剂。虽然均为清暑益气汤,他们的药物组成、功用和主治都不尽相同。金代名医李东垣以脾胃学说立论,认为“长夏湿热困脾”,或因暑湿夹杂,或因素体脾胃虚弱招致暑湿之邪,从脾胃立论健运脾胃、清除湿热治疗暑温,此观点也有诸多医家支持,比如著名医家叶天士认为“夏季节天暑下逼,地湿上腾,所以暑邪之中必夹湿邪”;章虚谷和吴鞠通也分别在…  相似文献   

8.
异病同治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异病同证不同治的原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病机的不同,提出了对异病同治的新理解,指出临床治疗时需要把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以及审机论治结合起来,合理应用异病同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临床应用体会李海丹胡萍广东省少年犯管教所医院,广州51043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由于时间、地点不同,或由于病情发展、病机变化,以致正邪双方盛衰差异,出现了不同的证候而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  相似文献   

10.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由于所病脏腑与经脉的不同而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诊时虽然在临床上出现了同一症状,但是由于所病脏腑不同,因而不能采用同一方法来治疗。古有明训“宁失其穴,毋失其经”,在临床上我们应该辨明病在何脏,然后选穴治疗。又如病位不同,诊断亦异,如急性腰扭伤与落枕,由于病有上下,诊断不同,但如疼痛在于同一经脉,则可在同一经脉选穴治疗。现试举病例予以说明。同病异治1.失眠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个症状,常取印堂、神门、三阴交治疗,但有的病例有效,有的无效,这就是由于症状虽然同是失眠,但所病脏腑不同因而选穴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1.
<正> 东垣清暑益气汤两出于《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该方主治“时当长夏,湿热大感,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逆,肢节沉痛”,“不思饮食”,“心下膨痞,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等。该方加减还有一些所治病证,如“上喘气短,懒语”,“口开目瞪,气欲绝”,“脚膝痿软,行步乏力或疼痛”。此方具有相当广泛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洪泽县人民医院(223100)汤雅顺关键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独特的治疗法则。今从临床实践中选出几则病例,以阐明这两种治则运用的规律特点。1失音的同病异治例1.陈某,男,56岁。1990年2月10日初诊。患者体...  相似文献   

13.
“异病同治”辨—兼论辨证必须与辨现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兆祥 《陕西中医》1991,12(6):262-263
  相似文献   

14.
15.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临床举隅410005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听军《素问·病能论》云:“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歧伯曰:此同名异治也。失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同一颈痈病...  相似文献   

16.
李加林 《光明中医》2011,26(6):1269-1270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双黄连针剂治疗不同系统的热性感染性疾病中的急症、重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根据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确立证型,结合中(成)药的寒热温凉属性及功能与主治,应用以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双黄连针剂(静脉滴注)为主,配伍其他对症疗法,治疗不同系统的热性感染性疾病,根据病情每天1次,连续3~7天。结果经过3~7天的治疗,所治病例发热消退,各种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①辨证论治是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②熟悉掌握中(成)药寒热温凉的基本属性及其功用,并灵活地运用同病异治、同病异治的法则既可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又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理论的一个根本法则,而正确运用此法则的关键在于对“病”含义的剖析。所谓中医的“证”与“病”的含义是根本一致的,都是由病因、病位、病症、病性等基本要素构成。“同病、异病”的含义正是体现在疾病的因、位、症、性等不同层次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逍遥散出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从汉代医家张仲景《伤寒论》四逆散演变而来。由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所组成。具有疏肝解郁 ,健脾养血之功效。笔者用本方治疗多种不同的疾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举例如下。1 不孕症 孙某 ,女 ,2 8岁 ,于 1 999年 2月 5日诊。2 6岁结婚 ,婚后 2年不孕 ,月经不调 ,经行先后无定期伴经行不畅 ,经前乳房胀痛 ,手不可触 ,胀甚于痛连及胸胁 ,小腹坠胀作痛 ,间或口苦嗳气 ,心情烦躁 ,舌质红苔薄 ,脉弦细而数。此乃肝郁气滞 ,冲任失调 ,血虚化热 ,治以疏肝理气清热 ,健脾养血…  相似文献   

19.
王秀明 《河北中医》2001,23(1):38-39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创制的治疗瘀血为病的主方之一。《医林改错》载该方主治有头痛、胸痛、瞀闷、急躁、不眠等 18条症目。笔者在临床中 ,抓住主症 ,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并获得显著疗效 ,特录数案如下。1 痹 证张某 ,女 ,14岁 ,学生。 1997- 0 6初诊。左侧腰、胯、腿痛 2日余 ,疼痛于夜间发作 ,发作时疼痛难忍 ,需其母按摩痛处良久才能缓解。曾经数家医院未明确诊断 ,中西医治疗均未取效。伴心烦、胸闷、干呕、纳差 ,舌淡红 ,苔薄白 ,脉沉弦细。一诊以小柴胡汤加丹参、当归、菊花疏利肝胆、养血治疗 ,3剂不效。再诊细问…  相似文献   

20.
桃红四物汤源自清.吴谦等所著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组成,其功效为养血活血。四物汤补血和血,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组成,以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为特点,血虚者可用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以行血为治疗血病的通用方,多用于血虚而又血行不畅的疾病。桃红四物汤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用桃仁、红花二味药物,加重了活血化瘀的功效,"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特色之一。笔者曾用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原发性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