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 收集44例SARS-CoV-2感染者(SARS-CoV-2组)以及49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Omicron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结果 Omicron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素、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SARS-CoV-2组(P<0.05或0.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球蛋白水平以及钾离子、钠离子的异常率低于SARS-CoV-2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尿素、肌酐、总胆红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cron感染者早期炎症和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较SARS-CoV-2患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已取代德尔塔(Delta)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作为SARS-CoV-2变异株的一种,Omicron变异株包含了阿尔法(Alpha)和Delta等变异株最关键的突变,具有突变位点多、病毒载量高,表现出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避特性,降低了疫苗接种的保护效果。但与之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比较,Omicron变异株不易感染肺组织,患者临床症状轻,住院率、重症率及病死率低。三针异源疫苗接种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更好的免疫原性,能改善疫苗的保护效果。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和中和抗体的应用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本文对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江苏省由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 rus 2,SARS-CoV-2)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后续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以及各市政府官方通报(2022年2月13日—4月9日)的 COVID-19病例数据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截至2022年4月9日,江苏省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COVID -19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累积发病率为0.48/10万,病死率为0。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76.3%),确诊病例中以轻型为主。发病中位年龄为42岁,<20岁感染者占16.9%。OmicronBA.1变异株中位潜伏期为5.0(4.5,6.0)d,BA.2变异株中位潜伏期为3.0(2.8, 3.5)d,两组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集性病例比例较高(81.6%),主要来自家庭聚集。结论: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强,潜伏期短,毒力减弱,该阶段江苏省Omicron感染病死率为0,江苏省实施的精准防控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乃至全球医疗保健系统承担着巨大的医疗压力。为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多个国家已相继研发出多种疫苗。然而随着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不断传播,其进化出数种具有高传播性,甚至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新变异株,如Omicron变异株,造成了大量突破性感染。此外,对于疫苗接种,仍有大量人群存在疫苗犹豫。因此,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突破性感染和疫苗犹豫进行了回顾,并强调了开发新型疫苗的重要性以帮助克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5.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全世界蔓延超过两年,每日的新增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仍在持续增长。最新出现的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因其刺突蛋白出现多位点突变,导致病毒传染性与致病性发生显著变化,给公共卫生带来了新的挑战。WHO将Omicron变异株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s of concern, VOC)。SARS-CoV-2及其变异株的传播扰乱了世界范围内的口腔诊疗工作。口腔诊疗过程中,近距离面对面交流、飞沫、气溶胶、接触唾液、血液等,增加了口腔诊疗机构中的传播风险,特别是Omicron等新发变异株的流行,对口腔诊疗带来新的挑战。口腔舌部、黏膜等组织可高表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ACE2是SARS-CoV-2的结合受...  相似文献   

6.
吴俣  刘民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09-1313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始至今,COVID-19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传播力和毒力变化的变异株,如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以及Omicron(B.1.1.529)变异株。深入研究不同变异株感染所致的COVID-19潜伏期有助于追溯传染源,确定密切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为及时调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感染SARS-CoV-2野生株和不同变异株的COVID-19潜伏期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感染SARS-CoV-2野生株的潜伏期在4~8 d,中位潜伏期约为5.5 d。感染Beta、Gamma变异株的潜伏期与野生株基本类似,约为5 d。感染Alph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的潜伏期则低于其他毒株,分别为4 d、4 d和3 d。  相似文献   

7.
COVID-19的新变种B.1.1.529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由南非正式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高度传染性的Omicron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COVID-19变异株。尽管初步数据表明,妊娠期间感染Omicron变异株发生母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低于以前的变异株及Delta变异株,但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受害人群广,其临床危害仍值得产科医生的关注。本文从Omicron变异株感染流行现状、孕妇感染Omicron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以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等几个方面展开综述,认为Omicron感染不会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率及婴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但有可能增加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等风险,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建议,希望对我国新型冠状病毒孕产妇感染的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测既往未接种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发生不同临床结局的保护概率。方法数据来源于一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此项综述系统检索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Europe PMC等数据库, 纳入自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日期间发表或上传的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动态变化的研究, 并提取文献学信息、研究设计、血清学实验信息和抗体结果。根据所提取的抗体滴度数据的散点分布特征, 使用基于高斯分布的广义加性模型, 对基于对数转换后的中和抗体滴度值进行拟合, 得到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数据。本研究选取了该综述结果中第28、51、261天自然感染者的抗体滴度用于预测分析。结果既往未接种疫苗的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有症状感染者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对其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提供一定的保护, 保护概率随时间逐渐减弱。患者在出现症状后第28天的中和抗体水平能提供针对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保护概率为30.3%(95%CI:20.0%~45.5%), 针对有症状感染的保护概率...  相似文献   

9.
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从南非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截至2021年12月8日全球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Omicron感染病例。目前Omicron变异株在部分非洲国家已成为主导毒株,且传播速度快。尽管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多数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但病例数量的快速增长可能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此外,Omicron变异株的变异来源、传播特征、疫苗抗性等尚不明确,给各国和地区的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就Omicron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Omicron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大流行带来了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疫苗的成功研发及人群广泛接种虽可使SARS-CoV-2感染者出现症状、重症、危重症以及死亡的人数显著减少,但疫苗的效力还会受到病毒进化和新变种出现的影响。因此,COVID-19的防治不能仅靠疫苗,仍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抗病毒药物可在SARS-CoV-2感染的各个阶段提供帮助,这包括暴露前或暴露后的预防、早期治疗和晚期治疗。在本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针对SARS-CoV-2已上市及还处于临床试验期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文献,讨论了这些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SARS-CoV-2感染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对未来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新冠病毒的多种变异株不断出现,在过去两年中,持续的新冠疫情造成了严重的死亡率。在Alpha、Beta、Gamma和Delta变异株之后出现的新的值得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是Omicron(B.1.1.529),它是由于大量突变的积累而进化成的。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率比Delta变异株高得多,很快取代Delta和其他变异株成为全球的主要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的出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并在全球引发了一系列恐慌。最近,我国多地出现了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因此本文对Omicron变异株的流行病学和免疫逃逸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还论述了一些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包括快速诊断、对新出现的变异株进行基因组分析、加大疫苗接种力度、接种增强针、更新现有疫苗和生产能够产生混合免疫的多价疫苗等。此外,要想成功应对正在进行的COVID-19大流行,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医疗设施的升级和施行严格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中的大多数突变要么无效,要么迅速清除,要么相对中性,但仍会有小部分突变影响其功能特性,并可能改变其传染性、致病力或与宿主免疫的相互作用。SARS-CoV-2自2019年底出现后有一段持续约11个月的相对进化停滞期。然而,自2020年末以来,SARS-CoV-2出现了一系列影响病毒特性的刺突蛋白(S蛋白)突变,关注的变异毒株(VOC)从Alpha到Omicron。这些变异株会影响病毒的传染性和抗原性。有证据表明,接种后血清对某些SARS-CoV-2变异株的中和作用减弱,但这需要对保护的相关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以评估这可能会如何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描述了SARS-CoV-2的进化演变,总结了有关SARS-CoV-2刺突蛋白突变的文献,讨论了不同变异株对疫苗保护作用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对SARS-CoV-2 Delta与Alph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反应,为评价疫苗接种对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1年5月1日—9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SARS-CoV-2感染者341例,依据病毒株和依据新冠疫苗接种史分为Delta变异株组、Alpha变异株组和接种组、未接种组。对比Delta和Alpha变异株组及接种组和未接种组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反应。结果 Delta变异株组253例(接种组103例和未接种组150例),Alpha变异株组88例(接种组21例和未接种组67例)。Delta变异株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低于Alpha。 Delta变异株组新冠疫苗接种率和疫苗突破性感染率分别为40.7%(103/253)和22.9%(58/253),均高于Alpha变异株组的23.9%(21/88)和8.0%(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9,9.484,P<0.01)。Delta变异株组咳嗽、发热比例和病毒峰值载量高于Alpha变异株组(P均<0.001),病毒持续时间长于Alpha变异株组(P<0.001),SAA、CRP及IFN水平高于Alpha变异株组(P均<0.05),CD4+T细胞计数低于Alpha变异株组(P<0.05),IgG及IgM水平低于Alpha变异株组(P均<0.001)。两种变异株接种组普通型COVID-19比例低于未接种组(P均<0.01),病毒峰值载量低于未接种组(P均<0.01),病毒持续时间短于未接种组(P均<0.01),SAA、CRP、IL-6水平低于未接种组(P均<0.05),CD4+T细胞水平高于未接种组(P均<0.05),IgG及IgM水平高于未接种组(P均<0.05)。结论 Delta变异株可引起更高的病毒载量和更严重病程,与疫苗突破性感染相关。新冠灭活疫苗可能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机制,降低病毒载量、缩短病程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重症和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河南省2021年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全基因组特征和变异情况。方法:收集河南省2021年85份境外输入SARS-CoV-2阳性标本,采用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靶向扩增结合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应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20软件进行变异分析,应用进化分析在线平台,采用邻近法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共获得85株病毒,其中非关切变异株(VOC)、Alpha、Beta、Delta和Omicron变异株占比分别为4.71%、10.59%、2.35%、76.47%和5.88%,未发现Gamma变异株输入。非VOC、Alpha、Beta、Delta和Omicron病毒株累计核苷酸突变数和氨基酸突变数分别为59、77、36、288、72个和40、46、20、171、50个。85株均存在C241T、C3037T、C14408T、A23403G核苷酸突变和P4715L、D614G氨基酸突变。系统发育树显示,85株具有基因型多样性,各VOC型病毒株序列形成不同的进化分支,Delta病毒株可形成多种类型的亚分支,且入境来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结论:20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上海局部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为确立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提供中医体质学说依据。方法 设计中医体质量表,对上海市花博园安徽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中医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录入一般资料和体质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0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中,全程无症状感染病例16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57例。163例全程无症状感染者中,平和质141例(86.5%),偏颇质22例(13.5%),57例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中,平和质3例(5.3%),偏颇质54例(94.7%)。两组平和质、偏颇质分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平和质分布率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P<0.05)。全程无症状感染者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仅有平和质,而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病例出现频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有4种,分别是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全程无症状感染者的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分布率显著低于无症状感染转化为轻型者(P<0.05)。结论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化为轻型者的发病过程与体质偏颇、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平和质者的隐蔽性强,是优先进行核酸筛查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利用不同动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Ⅱ, 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评价Omicron变异株潜在的跨宿主传播风险。方法 将不同动物来源的ACE2表达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建立新型冠状病毒D614G株系、Delta株系及Omicron株系的假病毒感染系统,并进行假病毒感染实验;利用假病毒感染系统及荧光酶素报告基因检测Omicron刺突蛋白对不同动物来源的ACE2受体利用能力。结果 与D614G株相比,Omicron株利用小鼠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明显增高(t=16.09、 P<0.05),但其利用中华菊头蝠、墨西哥无尾蝠、雪貂獾、猪獾、猫、兔、穿山甲的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降低(t=17.80、P<0.05,t=8.43、P<0.05,t=18.10、P<0.05,t=10.46、P<0.05,t=22.00、P<0.05,t=10.08、P<0.05,t=4.83、P<0.05);与Delta株相比,Omicron株利用中华菊头蝠、雪貂獾、猪獾、猫的ACE2受体侵入细胞的能力降低(t=8.15、 P<0.05,t=7.91、P<0.05,t=8.59、P<0.05,t=8.43、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的刺突蛋白可以利用多种动物的ACE2作为受体感染细胞,提示Omicron株可能存在多种跨宿主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变异株传播速度增快、隐匿性增强,方舱医院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正确穿、脱个人防护装备(PPE)技能不仅直接影响入舱人员自身健康,还关乎方舱医院整体感染控制质量。目的 分析方舱医院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对正确穿、脱PPE的认知和技能。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22-04-10至2022-05-10进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第四分院的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460名,通过自制网络调查问卷评估其对正确穿、脱PPE的认知,通过现场考核评估其正确穿、脱PPE的技能。结果 共发放网络调查问卷460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回收有效率为83.5%;对于《正确穿、脱PPE认知评价量表》评分,医生、护士第一次更衣区、第二次更衣区、前置脱衣区和第一次脱衣区、第二次脱衣区、手卫生消毒维度评分高于公安和消防人员(P<0.05)。460名方舱医院SARS-CoV-2防控工作人员均完成正确穿、脱PPE技能现场考核;对于《正确穿、脱PPE技能考核表》评分,医生、护士第一次更衣区、清洁区入污染区更衣步骤维度评分低于公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1例海南高龄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1.3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8月15日海口定点医院收治的1例高龄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BA.5.1.3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 患者女性,107岁,因“发热、咳嗽1 d”入院。其2位家属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病初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咳少许白色粘痰,伴咽痛、肌肉酸痛、乏力。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为Omicron变异株BA.5.1.3感染。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给予抗病毒、中药调理、抗凝、调节电解质紊乱及对症等治疗9 d,患者临床症状缓解,2次核酸检测阴性后治愈出院。1周后随访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 Omicron变异株BA.5.1.3感染的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强,给予抗病毒、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对于高龄患者,要注意维持各器官功能和内环境稳定,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以来, 新冠病毒不断变异, 病毒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医疗机构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根据病毒变异株的特性进行精准、科学的防控。本共识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检测、传播、防护与消毒等方面, 凝练了医疗机构在其防控中最受关注的问题。基于循证证据, 经专家组多次论证修改后, 总结出22条建议, 以期给各医疗机构提出科学、可行的实践指导, 也可供其他专业机构和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及Omicron变异株的对比,探讨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中医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月11日至2022年2月5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确诊的35例Delta变异株和15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预后之间的差异,同时对40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入院时舌象情况分布,35例Delta变异株以及152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典型舌象情况进行观察,并附医案两则。[结果] 在一般资料方面,Delta变异株组感染者青中年占比更高(P<0.05),但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女性占比更大(P<0.05);Delta变异株组普通型占比较高,Omicron变异株组以轻型为主(P<0.05);初始起病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不发热占比更高(P<0.05)。在临床症状方面,咳嗽、咳痰、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便溏、味嗅觉减退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咽痛咽痒、头晕头痛症状Omicron变异株组感染者更突出(P<0.05)。在实验室指标方面,Delta变异株组感染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在预后方面,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转阴时间更短,复阳人数更少。在舌象分布方面,Delta变异株感染者以淡红舌或红舌,薄黄或黄腻苔为主;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多见齿痕舌或淡红舌,薄白或薄腻苔。中西医结合治疗后,Delta变异株感染者舌苔多由黄腻苔逐渐转为薄少苔,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多由白腻苔逐渐转为薄白苔。所附医案两则,一则对于Omicron变异株无症状感染者投以新冠扶正透邪方,另一则对于Omicron变异株感染轻型患者投以新冠宣肺解毒汤,均收效甚佳。 [结论] Omicron变异株肺炎感染者有低龄化趋势,隐匿性更强,以轻型为主,初期发热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多见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咽痛咽痒、头晕头痛表现更为突出,炎症反应较轻,鼻、咽、痰、大便平均转阴天数更短,复阳人数更少,多见淡红舌、齿痕舌,白腻苔,多由风邪裹挟“疫疠之气”致病,病位以卫表为主,其次在肺,具有传播快、致病性低、病因兼杂、协同致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