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篇从《金匮要略》方后注分析金匮方的药物剂型、煎煮法、服法、服药量、药后护理、禁忌等,探讨影响中药方剂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注家历来侧重注释条文,对方剂注释较略,对方后某些药物、词语注释简略尤甚,给研习《金匮要略》带来不少困难。有鉴于此,笔者选释《金匮要略》方后药物、词语20项如下。 1.食顷:语出《痉湿暍》栝萎挂枝汤方后。“食”是吃的意思,就象《百合狐(或虫)阴阳毒》“百合洗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方后注是张仲景辨证施治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方后指出药物的炮制、剂型、煎法、禁忌等,还紧扣病机,补充正文,对正确理解领会原文旨意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金匮要略》方后注中所体现的辨证论治,因人制宜,因方制宜,因药制宜这几方面来探讨仲景在治疗杂病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的方后注中对于煎服法、药后调护以及服药禁忌均有详细论述,该内容对于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经方的方后注内容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本文通过统计经方方后注,分析经方的煎煮用水、煎药的先后顺序及特殊方式,探讨经方煎煮方法的重要性;从药量、服药频次、服药方式及预后方面讨论经方服药方法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又从药后调护及服药禁忌等方面论述经方方后注对其疗效发挥的重要影响,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应用经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不留行散源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症并治第十八》,功能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益胃解毒,消炎生肌敛疮,诚如《金匮要略心典》赞云:“王不留行散,则行气血和阴阳之良剂也。”观其方后自注:“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可知其用途广泛,药性平和,为治“金疮”之要方。笔者  相似文献   

7.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肾石病4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方法:中西组服用中药通淋消石汤,每日1剂;配合口服或含服硝苯地平片,每次10mg,每天3次,氟哌酸0.2g,每天3次;合并发热者,用氨苄青霉素6g静脉滴注。中药组单纯服中药通淋消石汤。结果:中西组愈显率为95%;中药组愈显牢为62%。两组治愈率及愈显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认为中药配硝苯地平、氨苄青霉素等药,能增水行舟,有利于结石的排出。  相似文献   

8.
服法是中药合理运用的重要一环 ,服法不当 ,反而为害。早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 ,对中药服法已有详述 ,其云“病在胸膈以上者 ,先食后服药 ;病在心腹以下者 ,先服药而后食 ;病在四肢血脉者 ,宜空腹而在旦 ;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再如《伤寒论》中桂枝汤宜温服一杯 ,约半小时再喝热稀粥一杯 ,以助药力。《金匮要略》大乌头煎服法 :取二升 ,强人服七合 (70 ml)、弱人服五合(50 ml) ,不差 ,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温病条辨》银翘散服法 :病重的白天服 3次 ,夜间服 1次 ,病不解者 ,原方再服。又如鸡鸣散要在清晨 4时服用等。笔者在学…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说:“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林亿等注曰:“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刘乃进……。”对此二节原文之“肺痈”,在多数注本里,如《医宗金鉴》、《金匮要略直解》、《金匮要略心典》、《金匮要略浅注》等作肺痈病解。少数注本如《金匮要略今释》、《金匮要略语译》等作肺壅解,近年李今庸教授又析为肺壅。然而近代教材如《金匮要略选读》、《金匮要略讲义》等仍释为肺痈病。故确有重新商榷之必要。现试  相似文献   

10.
蒲黄治疗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黄除有行血、消瘀、止血等作用以外,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以本药为主组方,治疗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潴留17例,均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蒲黄10g,滑石10g(注:此即《金匮要略》之蒲灰散方)。以本方为主,以琥珀、生大黄、泽泻、萹蓄为辅。加水适量,浓煎2次后混合,分2次口服。病情重者日服2剂,白天服1剂,夜晚服1剂。病情轻者日服1剂。一般服药  相似文献   

11.
大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半夏二升、人参三两、白蜜一升组成。耐人寻味的是,仲景在《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第16条中,除了明示“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之外,还在方后注中特别注明该方的煎服法为“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这种将溶媒反复扬之后煎药的方法有何意义?其临床作用如何?兹就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秦袖平  张慧杰 《天津中医药》2021,38(9):1215-1219
中药服用方法是中医治病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关键环节,日服用频次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关乎临床结果。古代医学典籍对服药频次的记载甚为详尽,灵活机变,极具中医药的特色。然而目前临床中药汤剂大多每日1剂,分2~3次服用,千篇一律。关于汤剂日服次数是否合理的现代循证或药理学实验研究结果仍较少。文章将对经典医书载录的中药服用频次及其合理性的现代科研成果做出总结,以供临床处方用药和进一步科学探索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质学说肇始于《内经》,发展与扩充其运用,则首推仲景。本文以《金匮要略》方后医嘱为依据,从服药时间、方法、剂量、药后调养与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其对体质学说的贡献,借以说明细心剖析仲景有关条文,认真领会其体质学思想,于提高疗效颇有裨益。一、体质与服药方法、时间、剂量的联系 (一)《金匮要略》方后医嘱对于服药方法的论述:服药方法归纳起来有顿服法、再服法、三服法、四服法和五服法共五种。 1.顿服法指浓煎一剂。一次服完。多用于体质强壮,邪气充实,病证危重急迫之时。这种服药法具有药专、势猛和能迅速发挥药效之特点。甘遂半夏汤、半夏干姜汤、大黄牡丹皮汤等19个方剂均采用此法煎服。  相似文献   

14.
半夏厚朴汤系《金匮要略》方。是治疗梅核气的效方。其用法是:“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异于一般。本方用法殊奇,其妙虽难解,但疗效可观。而笔者曾重方轻用,违圣义而用之,每以常法,日一剂,水煮服,往往效不遂心。后经重温医圣仲景之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其所载之方,约而多验,施之于对方对证者,似有神助;而其方后注字字珠玑,蕴含了诸多经典要义,对体现经方神效功不可没。方后注的内容不仅涉及药物炮制、方剂煎服、药后反应及调护方法,亦反映出作者的诸多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 正确掌握中药服药方法,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环节,因此历代医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人在服药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不揣谫陋,将中药几种服药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分述如下。一、日服次数中药的日服次数,是中药最常用的服药方法之一。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对每首中药方剂的日服次数都作了详细记载。书中根据病情和内服药物之不同,每剂药有分日二服、三服、  相似文献   

17.
使用仲景方时药物剂量究竟如何计算,历来是争论较大的问题。下面浅淡一下笔者的看法,错误之处,请同道批评指正。现行高等学院教材《方剂学》(广州中医学院主编)在“古方药量考证”节这样认为:汉“一两约合现在的9克”。但接着又说:“如参阅《伤寒论》等等汉唐方书,还应注意其服法。多数方剂日分三服,得效止服,则古方一剂等于现在用的三剂药。”因而“一两约合3克”。此话很令人费解。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确可以看到,大多数方剂一剂日分三次服用,病情重时用量还要增加,如桂枝汤有时须“半日许令三服尽。”就是半日一剂了。但现在临床用药,普通疾病也一般早晚分服,一日一剂。危重者则一日夜服二剂或更多。这样看来,现在用药和汉代无多大差别,一般一剂为  相似文献   

18.
<正>《伤寒论》第317条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强调方证相应。方证即方药的适应证。《伤寒论》的六经八纲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辨清表、理病位,辨清阴、阳、寒、热、虚、实病性,但对于临床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还必须辨清属何方证。方证是《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也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正确[1]。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治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  相似文献   

19.
苓桂剂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茯苓、桂枝为主药的方剂 ,主要用来治疗水气上冲之疾。笔者认为水气之病机与胸痹之“阳微阴弦”病机有类似之处 ,故将苓桂剂试用于治疗胸痹 ,多获良效 ,现举验案数例报告如下。典型病例王某 ,女性 ,5 5岁 ,1 984年 1 2月 1 6日初诊。患者自述患冠心病 5年 ,每次发作时心悸不安 ,胸闷憋气 ,伴头晕汗出。多因劳累诱发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近 1 0日来发作频率 ,每日 1~ 2次 ,每次持续约 1 0 min,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诊见患者体倦乏力 ,面容虚浮 ,舌质淡 ,苔白滑 ,脉沉弦。辨证为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间疗法》2007,15(6):44-44
服药量:一般情况下,每日1剂,分早、晚各1次服。病情危重者,可以每日1剂半或2剂,某些病也可隔日1剂。每次煎好的药液以150~300ml为宜。儿童服用量,每次100~200ml,也可将1剂药分3~6次服用,或遵医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