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又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导管消融被认为是治疗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常见的消融技术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但现有导管消融技术存在"零和效应",临床上难以控制最优剂量。本研究中,提出了脉冲电场消融治疗房颤的新方法,有效解决了温度消融的"零和效应"问题。临床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介入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肺静脉起源性房颤的解剖学机制 ,为经肺静脉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 方法 在 38例心标本上观察了肺静脉壁肌层的结构和形态 ,并用组织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确定肺静脉壁外层缠绕肌的来源和性质。 结果 自肺静脉口向远端的肺静脉壁肌层的外层有心房肌缠绕 ,其出现率为87 8% ;心房肌缠绕的形态可分为括约肌型、“U”型和交叉型 ;缠绕肺静脉的心房肌中有一些可能是起博细胞 (P细胞 )。 结论 肺静脉壁肌层的外层有心房肌缠绕 ,其中有一些可能是P细胞。这些结果为阐明房颤发生的机制以及在临床射频消融术中 ,寻找肺静脉口、确定消融的位置和深度等提供了部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俊  吴钢  谢强 《微循环学杂志》2010,20(2):32-33,36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经肺静脉消融后房颤复发与血清脑利钠肽(BNP)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68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0例)消融前血清BNP浓度,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接受72hHolter监测以观察房颤复发。结果:消融前阵发性房颤组血清BNP浓度低持续性房颤组(81.40±15.20pg/mlvs142.5±32.60pg/ml,P0.05),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房颤10例(20.9%),其血清BNP浓度较未复发者增高(144.30±20.41pg/mlvs68.5±25.30pg/ml,P0.05).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9例(45.00%)复发房颤,其血清BNP浓度(193.35±30.25pg/ml)显著高于未复发者及阵发性房颤复发者。结论:房颤患者消融术前血清BNP浓度同肺静脉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有关;血清BNP浓度可能对提高房颤消融成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探讨分析了心肌组织加热温度随时间、电压变化,温度横向、纵向变化,以及热损伤区域随电压不同而变化的情况。方法:利用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手术过程中电热场耦合效应形成的温升变化及消融区域的物理模型仿真得到结果。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射频电流进行迅速加热可以使能量集中在目标治疗区域内,11s左右达到预先设定的治疗要求。并对实际应用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探讨。结论:仿真结果表明该仪器符合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衰等疾病的机会明显增加,其致残、致死率极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房颤的高发性和诸多严重的并发症,使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使部分房颤转复,然而,与控制心室率相比,房颤转复并不能降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最近,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房颤的治疗出现了新的转机,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根治率仍存在争议.针对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质因素来预防房颤发作及复发也成为近年房颤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房颤的上游治疗等.本文就房颤的并发症防治如抗凝治疗,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以及房颤的上游治疗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目前由于三维标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使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学得以改进,大量的试验结果提示该术式对于房颤的治疗可获得很高的成功率。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2月,我科采用Carto标测系统对300例房颤患者进行消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57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47.6岁(标准差16.7岁),轻度二尖瓣狭窄4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34例(其中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左心房内径(45.6±7.1)mm,阵发性房颤3例,持续性房颤54例,房颤病程(2.1±1.7)年。术前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采用CARTO三维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术后定期随访Holter、ECG及UCG。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操作时间(184±26)min,X线透视时间(25±14)min。环肺静脉消融使左肺静脉电隔离49例(86.0%)、右肺静脉电隔离52例(91.2%)。其余病例结合肺静脉节段性消融实现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恢复窦性心律9例,其中3例环肺静脉消融终止,6例碎裂电位消融终止;持续性房颤转为不典型房扑4例,消融未能终止,转为典型房扑2例,三尖瓣峡部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1个月1例阵发性房颤和10例持续性房颤因复发再次消融。随访时间(7±4)个月,45例(78.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基质改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基于能量治疗的肿瘤消融技术应用愈加广泛。其中,冷冻消融技术是通过对探针的快速冷却,有效破坏肿瘤组织。然而,留在原位的肿瘤碎片还会释放出大量抗原,激活免疫细胞,诱导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但因冷冻消融参数条件设置的不同,会影响所触发的免疫反应,且因诱发产生的免疫反应的强度和可持续性不足,难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瘤的生长。综述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机制,包括直接细胞损伤、血管损伤和免疫调节,其中免疫调节对肿瘤治疗的良好预后产生重要影响;阐述影响免疫调节效果的冷冻消融因素,探寻冷冻消融治疗后产生免疫反应的最佳条件;概述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且探讨联合抗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背景: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微波消融是治疗房颤的一种新技术,在国内外临床应用时间短,经验不足。 目的:对国内外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温度场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EI、SCI数据库中关于微波消融温度场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消融,心房颤动,微波,温度场”或“ablation,atrial fibrillation,microwave, thermal field”为检索词进行检索。 结果与结论:微波导管消融术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关键部位(即靶点)进行精细标测,使靶点及邻近的心肌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以破坏心动过速的病灶及折返途径,从而消除心律失常。在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伤害的同时,保证消融切割线的连续性,对于房颤消融至关重要。实现温度场的计算机模拟能够全面反映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医护人员可以在热疗手术进行之前对治疗过程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提出比较详细的手术规划,并且可以在术中根据部分参数修正模拟结果和加热的时间与强度,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静脉成像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前行MSCT肺静脉增强扫描,术中行选择性肺静脉造影(CPV)。MSCT重建肺静脉-左心房图像,观察肺静脉的解剖类型,测量各支肺静脉的口径,并与术中CPV结果比较。所有患者均采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其中14例术前MSCT原始图像数据整合入Carto系统。结果:MSCT共识别肺静脉136根,其中22例为标准型肺静脉解剖(64.7%),5例为有单独开口的右副肺静脉(14.7%),6例为左肺静脉共同开口(17.6%),还有1例混合变异(3.0%)。CPV仅识别肺静脉130根。MSCT及CPV对各支肺静脉直径的测量无显著差异,(P0.05)。20例传统Carto系统标测及14例Carto-Merge技术指导下的环肺静脉消融术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90.46±35.13)min和(162.63±33.74)min(P0.05)。结论:MSCT肺静脉成像可以替代CPV评估肺静脉,其显示肺静脉-左心房区域解剖学细节的能力优于CPV;Carto-Merge技术融合MSCT重建图像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有利于保证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连续性,并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等微创技术相继被应用到乳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冷冻消融术是一种利用低温冷冻肿瘤组织的技术,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其具备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文章介绍了冷冻消融系统的组成与作用机制、引导方式、适用禁忌和治疗优势,同时对冷冻消融在小乳腺癌、进展期乳腺癌、乳腺纤维腺瘤等乳腺恶性肿瘤治疗及联合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前,癌症仍然是全世界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患者人数不断上升。探索新型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癌症的十个主要生物学特征,介绍了纳秒脉冲靶向癌症生物学特征的肿瘤消融的独特优点:包括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破坏肿瘤微环境等,并重点综述了纳秒脉冲肿瘤消融在皮肤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肝细胞癌以及其他肿瘤中的研究应用。最后对纳秒脉冲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导管灌注对射频消融术后家兔心射频损伤灶、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家兔分为假手术组、心房颤动模型组、射频消融组及射频+胺碘酮组,除假手术组外均建立心房颤动模型,射频消融组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胺碘酮组在射频消融治疗的同时用胺碘酮导管灌注组织。用电子心电图检测各组家兔心电图;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H-E染色和透射电镜术检测心组织射频损伤;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各组Bcl-2、Bax、caspase-3和9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率升高,RR间期降低,QRS及QT间期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射频消融组房颤诱发时间延长,持续时间更短,心率降低,RR间期升高,QRS及QT间期降低;与射频消融组相比,射频+胺碘酮组房颤诱发时间延长,持续时间更短,心率降低,RR间期升高,QRS及QT间期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家兔左心房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降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射频消融组家兔LVEF、LVFS升高,LVESD及LVEDD降低;与射频消融组...  相似文献   

14.
微波消融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热效率高、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在微波消融过程中,不同生物组织受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影响到消融区域的大小。而生物组织消融区域对评估疗效至关重要,同时在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物组织收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首先分析生物组织收缩的理论基础;然后对现有生物组织收缩的体外实验和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和分析;最后总结目前相关生物组织收缩研究中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封闭式激光——电极导管及其物理基础实验和离体动物心脏实验的结果。结果表明,间接激光辐射心肌组织损伤小,没有产生组织穿孔。用眼镜蛇毒诱发10只家兔的心律失常模型,以4~12J能量的Nd:YAG激光消融,结果是治疗组与对照组心律恢复正常时间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6.
激光作为硬组织消融工具,具有准确、灵活及无机械损伤的优点。激光辅助技术的出现以及超短脉冲、超强能量激光器的发明使硬组织激光消融的效率大大增加,热损伤明显减轻。就硬组织激光消融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消融是一种非手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经导管的消融方法免除了治疗某些心律失常疾病长期对手术的依赖。本文首先阐明了消融方法病理解剖基础,并从能量守恒的观点对消融过程中的热传输和能量转换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介绍了最新的几种消融方法即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最后,展望了消融在临床应用和研究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人不同年龄组心肌袖和肺静脉壁的形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不同年龄的心肌袖和肺静脉壁的形态学特征,为房颤的发生及其消融治疗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观察不同年龄组心脏的肺静脉周径,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切片染色、计算机软件对肌袖周径和面积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肺静脉的周径、肌袖的面积在不同年龄有显著差异,组内各静脉间则无。肌袖的肌纤维以不同的走行方向渐变地从左心房延续至肺门。静脉壁和肌袖面积在中年组和老年组内有显著差异。在老年组内可见肌袖多有纤维化改变、弹力纤维减少和静脉壁较薄,中青年组相反。结论:正常肺静脉的心房-静脉交界处的周径、肌袖和组织构造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房颤发生的病理学机制及与其消融治疗术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实行冷冻消融治疗,取得成功。这是我国首例采用此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各级支气管及伴随结构的病理变化,探讨微波消融对各级支气管及伴随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只健康家猪分为2组,进行经皮穿刺正常肺组织微波消融,分别于消融后3d(A组)、28d(B组)各宰杀5只,观察微波消融后消融损伤区形态及各级支气管和伴随血管、淋巴管、神经的病理表现。结果①随着支气管腔的变小,微波对支气管的损伤加重;对主支气管、二级支气管的损伤较轻,各级支气管消融后28d呈恢复表现。②微波消融对于肺组织中的大血管有轻度损伤,对小血管损伤较重。③微波消融对于淋巴管、神经均有损伤,且神经损伤未恢复正常。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肺部肿瘤是一种可以耐受且对大支气管、大血管影响轻微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