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挖掘并整理龚氏《寿世保元》诊治咳嗽特点及其学术经验,我们认为:龚氏临床诊治,注重辨脉,脉症合参,综合分析;辨证重视肺脾,以气血为本,虚实为纲;治法多样,善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内外兼治,药食结合。  相似文献   

2.
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医术高明,一生著书颇丰。《小儿推拿秘旨》是其早年所著的一部儿科推拿专著,是现存小儿推拿较早、较完善之作,为后世小儿推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龚氏小儿推拿诊治强调辨证求因,注重病因病机的分析,诊断多以脉诊和望诊相结合,治疗多以手法与方药相结合,整体审查,顺小儿禀性而治。面对凶险病症,龚氏强调必先预测善后,再以外治法急救之,形成了龚氏小儿推拿辨证特色,为后世小儿推拿临床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龚氏认为鼓胀病是一种以腹部望之胀大、自觉满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在众多论著中对鼓胀病的阐述鞭辟入里。认为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久病内伤,基本病机为三焦失宣,脾胃失运。诊断上以脉诊为首重,以症状鉴别为重要手段,治疗则当以健脾助运为主,已形成系统的辨治体系,其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红炉点雪》一书,就龚居中对痨瘵病因病机、辨证用药、调摄防护等方面的认识进行了阐发,认为龚氏对痨瘵因机析理详明,在治疗上采取多向调节,综合治理,擅用参芪,重视调养,即形成了龚氏治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寿世保元》是旴江医家龚廷贤所著,书中设有《寿世保元·卷六·鼻病》专篇,对鼻病治疗做了详细的论述,龚氏辨治鼻病强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鼻病辨治从肺着手;鼻病诊察重脉学;辨证鼻病分虚实;并提出通、散、温、清鼻病治法,同时注重内外法结合治疗鼻病。其鼻病辨治的丰富经验对后世影响颇深,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6.
《寿世保元》是旴江医家龚廷贤所著,书中设有《寿世保元·卷六·鼻病》专篇,对鼻病治疗做了详细的论述,龚氏辨治鼻病强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鼻病辨治从肺着手;鼻病诊察重脉学;辨证鼻病分虚实;并提出通、散、温、清鼻病治法,同时注重内外法结合治疗鼻病。其鼻病辨治的丰富经验对后世影响颇深,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7.
张荒生治疗痛风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痛风以单关节或多关节红肿热痛,甚或畸形为特征。张荒生教授临症运用中医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本病,善从湿热着手,自拟痛风方治疗本病68例,疗效颇佳。笔者现将恩师经验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奚九一主任医师治疗痛风特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名医奚九一主任医师应用中医药治疗痛风的学术观点及特色临床经验,奚师认为脾肾升清降浊失常、湿热痰瘀交阻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治疗应遵循“分期辨证,祛邪为先”的原则,临床分急性发作和痛风间歇辨证施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仲景提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后,历代医家对于“一证”所指多有论述,难成定论,遂为争论。文章通过仲景脉证并治诊疗过程的分析,提出“辨××病脉证并治”当为后世“辨证论治”之滥觞,且辨病是辨证的前提,辨病基础上的辨病辨证结合是仲景诊治疾病的基本范式。辨证上仲景又非常重视辨“脉”证,所以《伤寒杂病论》开篇“平脉法”,每一篇都是“脉证”为主要辨别依据,这里的证不是证候的“证”,而是证据的“证”,故而据脉证(体征)、参它证(症状)的“以脉统证”是仲景辨证的基本程式。由此推论,小柴胡汤“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当为脉证,即脉证基础上的综合征,而非指单纯的症状而言。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血脉理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明确本病病位在血脉,核心病机是脉阻瘀滞.临床上采取分部论治,上部辨证为肝肾阴虚、脉阻瘀滞证;中部辨证为心血不足、脉阻瘀滞证;下部辨证为肾精不足、脉阻瘀滞证.治疗上活血通脉法贯穿始终,脉体结合,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11.
苏展影  罗璇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59-1560
通过对我院2000~2006年采用手术治疗痛风关节炎痛风石20例进行辨证施护,针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特点及辨证分型,分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评价、修正、改进,总结出适合痛风关节炎痛风石的围手术期辨证护理措施,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温阳散寒通络法治疗痛风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正迅速上升,是目前风湿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以关节急性红肿疼痛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高尿酸血症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中医文献多将本病病因病机责之为湿热之邪郁于关节,气血运行受阻,治以清热、除湿、通经,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良效.但部分病例疗效欠佳,若采取温阳散寒通络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现就该法辨证基础、辨证要点及具体治疗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12)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而引发的,以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当代中医多将痛风归纳为“痹病”进行辨证论治。其病因病机多为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胃运化失调,水湿内蕴,继发痰湿,瘀血,湿热,湿毒所致,治疗应根据疾病不同时期而加以辨证施治。此文将历代医家对该病名的记载、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加以综述,为中医药治疗痛风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由于嘌蛉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持续增高,并造成组织或器官损伤的一组代谢性疾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与痹症中的热症、历节、白虎等相类似。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脾气素虚,饮食不节,感受外邪。中医辨证常见基本证型为湿热痹阻: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全身可伴寒颤、高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脾肾不足:关节肿痛缓解但出现关节畸形、皮下可有痛风石、伴肢软、纳少、腹胀、腰酸膝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本病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护理。  相似文献   

15.
痛风病机与分期证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痛风的病因及证候特点,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提出痛风的病因病机是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损伤脾肾,阳气亏损,寒湿内盛,而成虚实夹杂之证。认为临床治疗以分期辨证为好,即痛风的急性期以祛邪为主,间歇期健脾利湿,慢性关节炎期益脾肾活血,痛风性肾病期补养为主,并指出用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李云海 《光明中医》2009,24(11):2065-2066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主,故篇名分别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其篇名却非“辨心病脉证并治”、“辨肺经病脉证并治”等,除第七、九、十一及十八篇篇名分别涉及“肺”、“心”、“五脏”及“肠”而外,都以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即《痉湿病脉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的形式名篇。  相似文献   

17.
<正> 腹部膨胀满闷,为临床所常见。可单独出现,亦可合并他症。必须认真辨证,才能曲应病情。《金匮要略》对腹满的辨证,匠心独运,有法可师,其治疗用药,有方可依。现简述其辨治特点,敬请指正。辨证特点一、从脉象辨病机:将腹满的病机分为虚实二端,以“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说明虚满的病机是脾胃阳虚,厥阴寒邪上逆(见“腹满宿食篇”);以病在胃肠而脉见寸口,反映实满的病机,如“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是宿食阻碍胃气升降,  相似文献   

18.
祝源隆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143-1143
本文提出,中医防治冠心病应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1)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其病总纲;(2)标本同治,脉证合参,以脉统证为辨证思想;(3)辨证与辨病结合,整体调节,重视经方使用;(4)针对病机特点,合理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19.
经筋理论临床治验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北京中医》2003,22(5):23-25
中医内科杂病多用脏腑辨证。参以经络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而对筋骨辨证的论述及应用较少。临床实践中,运用经筋理论,通过脉诊确立病机,治疗内科杂病高热、昏厥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据此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角度。对脉象与经筋疾病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黄帝内经》对病、脉、症的全面认识和论述,到《伤寒论》辨病脉证并治,是中医学从理论到临床的两次里程碑式的跨越。辨证论治是当代对中医学理论的运用和发展。中医临床思辨模式归于五个方面:基于疾病认识的中医思辨模式,基于人体的中医思辨模式,应时辨证,应地辨证,应天辨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以阴阳五行等为说理工具,天人相应、整体观念、唯物唯象、理法方药、经脉针灸、辨病脉证论治、辨证论治,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