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质能量消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遍存在, 与不良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慢性肾脏病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直接诱导和下丘脑能量中枢的神经体液功能异常促进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骨骼肌消耗增加, 加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发生发展。因此, 利用人体测量及成分分析、生化指标监测等方法进行定期的营养系统评估, 优化营养摄入和肾脏替代治疗方案、增加蛋白质合成激素、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食欲及适度的运动锻炼和康复治疗是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综合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对维持性HD(MH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贵州省23家血液透析中心规律透析并完成PEW评估的成年MHD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人体物理测量指标、实验室指标、三日饮食日记及HP治疗资料。根据是否接受HP、HP治疗频率及灌流器容量类型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P治疗对MHD患者PEW发生风险的影响, 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 623例MHD患者, 男2 789例, 女1 834例, 年龄(53.7±15.9)岁, 透析龄64.3(44.3, 92.3)个月。3 429例(74.2%)MHD患者进行HD+HP治疗, 1 194例(25.8%)未进行HP治疗。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ISRNM)2008诊断标准评估PEW发生率为26.0%(1 204/4 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OR=2.48, 95%CI:1.55~3.95, P<...  相似文献   

3.
选取2021年7至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规律血液透析且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患者共20例(男8例, 女12例), 年龄(64.8±13.9)岁, 给予地舒单抗60 mg皮下注射。患者血钙在用药1个月时平均降低0.31 mmol/L, 此时40%(8/20)的患者血清校正钙<2.1 mmol/L。患者骨转换指标在用药3 d后即出现下降, 并持续降低至用药后5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低钙血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R2=0.516, P=0.021)。可见, 地舒单抗能明显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骨转换速率, 但用药后更易发生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4.
俞庆恩(1885—1930, 图1), 字湛如[1], 号凤宾[2], 笔名天鸟, 江苏太仓人。俞凤宾作为近代医界领袖之一, 在其短短46年的人生中, 参与创办中华医学会, 主编《中华医学杂志》, 审订医学名词, 开展学校卫生教育与性教育、研究传统医学, 反对废止中医, 对我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作有突出贡献。俞凤宾既是医界早期重要领袖, 又是著名医家, 为其编撰年表, 既能表彰其事功, 又可为后续开展专题研究提供史料路径。  相似文献   

5.
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中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季节流行性和极强的传染性。在目前已知的四种类型的流感病毒中, 甲型流感病毒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最大, 也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迄今为止, 已有多种小分子抗流感病毒药物陆续投入临床, 为人类对抗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然而, 流感病毒快速突变的特点使其逐渐对传统的抗病毒药物耐药, 使得现有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有效性降低。因此, 开发更多针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治疗药物仍然迫在眉睫。本文综述近年来新提出的小分子抗流感病毒药物, 包括长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拉尼米韦, 新型病毒聚合酶抑制剂巴洛沙韦、法匹拉韦、匹莫迪韦以及病毒核蛋白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等, 简要介绍药物药理作用并总结最新临床试验结果, 对未来流感治疗的研究进行展望, 为今后抗流感病毒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22年广大神经科医师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患者规律复诊的节奏被打乱, 更多患者寻求到急诊诊疗, 给急诊医疗服务带来了挑战。尤其在2022年底, 很多医院神经科急诊日接诊量屡创新高, 众多医生放弃休假, 相互支援, 保证了急诊的平稳运行, 展现了中国医生迎难而上、能打硬仗的风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次人体成分分析的液体负荷指标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 收集2020年7至9月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患者透析前容量超负荷(FO)指标水负荷(OH), 每6个月随访监测1次。根据基线OH值分为无FO组(OH≤2.5 L)和FO组(OH>2.5 L), 并根据重复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持续无FO组、持续FO组及间歇FO组。随访截至2022年10月1日, 统计其转归情况, 随访终点为心血管事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89例, 男168例(58.1%), 女121例(41.9%), 年龄(58±13)岁;FO组88例(30.4%), 无FO组201例(69.6%), 随访时间(22.0±6.5)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FO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无FO组(log-rank χ2=14.44, P<0.001)。持续FO组和间歇FO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持续无...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炎症性疾病, 医学界对其共病的认识从最初的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及关节炎, 逐渐认识到其可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又进一步认识到该病还可以伴随心理疾病, 以及促进相关肝肾疾病的风险增加。这些疾病的伴发对银屑病治疗的方案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样, 在过去的十年中,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 我们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转变, 新靶点的确定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银屑病是第一个需要把管理皮肤病变及相关共病同时作为治疗目标的炎症性疾病, 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对先前治疗的反应以及合并症来调整治疗方案, 具体方案应覆盖银屑病涉及的诸多方面。本文从不同银屑病患者的治疗药物选择差异出发, 以期为临床医生针对真实世界中银屑病患者选择具体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没食子于北魏自波斯传入中国使用至今, 其译名繁多。综合参考中外医学及历史文献, 以没食子为对照, 从墨食子、跋屡子以及五倍子相关的外语音译展开, 从来源、含义的角度进行考辨。研究发现, 墨食子之墨用于描述没食子不够恰当, 墨既不符合没食子音译的语音演变, 也不能准确体现没食子本身的医学含义。中医典籍中的跋屡子与没食子实为一物, 但希腊-阿拉伯古籍中Bullut对应橡树群体及其虫瘿, 而并非跋屡子。跋屡子应为Omphacitis。在外来医籍《西药大成》中, 没石子对应Quercus infectoria属的虫瘿类药物, 五倍子实际列于没石子附注部分, 作为性质类似的拓展内容出现;而在本土医籍中, 没食子与五倍子是明确的两味不同药物, 但二者在药性上互为替代补充。  相似文献   

10.
麻疹是继天花和脊髓灰质炎后第三个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的病毒性传染病。近年来, 我国麻疹的低发病率和病毒学监测数据证实我国目前正在接近麻疹消除状态;但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了麻疹复发和暴发, 甚至在已经消除的国家又重新建立了本土传播, 使我国麻疹消除面临较大挑战。为加速我国麻疹消除进程, 国家应适时调整麻疹消除相关的政策和策略, 持续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 进一步加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 并提升应对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 从而为麻疹消除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古代相关医药文献进行深入研究, 并以古代考据学研究成果、文艺作品以及观赏牡丹的栽培时间作为旁证, 对牡丹名实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考辨。经研究得出, 初唐以前, 牡丹主要是紫金牛属植物的名称;古代药物名实之间不完全是一对一的关系, 一对多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通过开展相关考证可以为中药学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VEXAS综合征患者。患者男, 63岁。以结节红斑、耳痛、间断低热起病, 激素治疗有效, 减停后反复再发。查血色素90 g/L, 平均红细胞体积111.8 fL, C反应蛋白77.6 mg/L, 红细胞沉降率101 mm/1h。自身抗体均阴性。皮肤活检病理符合结节红斑。骨扫描见鼻骨炎性病变。尿游离λ链阳性。骨髓及外周血涂片中可见部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存在异常空泡。综合软骨炎及结节红斑等自身免疫表现和血细胞中特征性的空泡表现, 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到UBA1基因c.122T>C(p.Met41Thr)的杂合突变, VEXAS综合征诊断明确。予甲泼尼龙24 mg/d治疗后, 患者右耳肿痛迅速消退, 听力恢复, 结节红斑好转。  相似文献   

13.
廖平, 近代著名经学家, 不仅在经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且以经学思想阐释医学, 对《黄帝内经》用力颇深, 尤致力于《内经》古诊法的复原, 认为《内经》中的诊尺皆为诊皮, 自创诊皮法, 并提出皮络同诊理论以及五诊法框架。虽其诊皮新论的构建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错误, 但在一定程度上阐发了《内经》尺肤诊的微言大义, 为后世之学者返本溯源、回归医学经典、进一步发掘《内经》的诊疗体系提供了方法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5.
范科尼贫血(FA)是常染色体或X连锁隐性遗传性骨髓衰竭性疾病, FA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 导致DNA损伤后修复调节以及DNA链间交联修复等多个过程异常而致病, 最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FANCA、FANCC、FANCG、FANCE和FANCF。疾病表型和基因型异质性较大,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躯体发育异常、进行性血细胞减少和恶性肿瘤发生风险增高。近年来, 随着FA管理和治疗策略的进步, FA患者的生存有了很大改善, 为更好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参考近年国内外FA相关文献, 达成了《范科尼贫血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FA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东汉末年富有传奇色彩的神医华佗, 民众多建庙立祠来表达对他的纪念和信仰。通过利用河南方志和史书等文献资料, 系统梳理出河南华佗祠庙的历史状况。历史上河南有9个县(市)修建了12处华佗祠庙, 集中分布在淮河流域的商丘市、周口市和信阳市以及下辖的县。12处华佗祠庙主要被命名为华佗庙、医祖华佗庙、医祖华公庙、华祖庙和神医华佗祠, 大部分华佗祠庙建于明清时期且临近华佗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原发于面神经的肿瘤较罕见, 主要包括面神经鞘瘤、面神经纤维瘤和面神经血管瘤三类。面神经瘤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实际, 经过多次研讨建立了本共识。本共识系统阐述了面神经瘤的流行病学、病理特征和主要临床表现, 建立了面神经瘤的诊断标准, 阐明了面神经瘤的解剖分类以及主要鉴别诊断。同时, 本共识明确了面神经瘤常见治疗方式的应用原则, 制定了面神经瘤诊治的简明流程。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王韬教授开展的医学传播学的学科构建与应用推广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医学传播学的学科理念, 形成了从知识体系、学术组织到高等教育的系统管理闭环。将医护人员的医学传播工作从实践上升到了理论, 为补齐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短板作出了贡献, 倡导了可持续发展的医学传播学科路径, 最终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卫生管理奖。  相似文献   

19.
陈芥菜卤为传统中药中独特的发酵类液体入药, 其前身为齑水, 至明代陈芥菜卤的名称才逐渐确立。经考证发现古代芥菜的主要基原植物为十字花科芸苔族芸苔属芥菜(原变种)Brassica juncea(L.)Czern. et Coss. var. juncea, 而陈芥菜卤所用芥菜的基原主要为十字花科芸苔族芸苔属芥菜的栽培变种(雪里蕻)Brssica juncea var. multiceps Tsen et Lee, 属于芥菜叶芥类分蘗芥。陈芥菜卤味辛、咸, 性寒, 归肺经, 具有清热化痰, 定嗽排脓的功效, 主要用于肺痈的治疗, 还可用于肺痿、喉癣、喘胀、咳嗽、吐脓血、面肿等病症。其用法包括:直接服用(或温服)、用热豆浆冲服、加入饭菜中食用、兑入汤药中冲服、用鱼腥草捣汁兑服等。陈芥菜卤之道地产地应为浙江嘉兴地区, 尤以嘉善天凝镇天宁寺所藏出名, 常州天宁寺是为讹传。  相似文献   

20.
《民国医学杂志》1923年由侯毓汶在北京发起创办, 1933年改名为《东方医学杂志》。《民国医学杂志》办刊时间较长, 是20世纪20—30年代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期刊, 在推动医学进步, 尤其在推进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刊先后在北京、沈阳、长春多地办刊, 记载了当时重要的医学活动和医事经历, 呈现了医学与社会、医学与文化、医学与政治等多维度的互动与交流史实,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