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运动学对位对线牛津活动衬垫单髁关节置换技术(OU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连续进行的最初86例98膝OUKA患者随访5年以上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28膝, 女62例70膝, 患者手术年龄为(68.4±8.0)岁。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资料, 对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影像学假体角度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分析单髁关节置换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70.9±5.9)个月(60~81个月)。手术时间为(56.4±9.1)min, 术中无中转全膝关节置换, 无侧副韧带损伤, 无骨折。术后住院时间为(5.8±1.9)d。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2.7±5.5)g/L。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 无输血, 无肺栓塞、脂肪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截止末次随访, 所有病例无翻修, 无垫片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无菌性松动、对侧间室关节炎进展等并发症。有3例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术后HSS评分由(59.1±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和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初次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发生PJI或无菌性松动将患者分为无症状组(n=45)、无菌松动组(n=42)和PJ...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山西省人民医院应用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因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7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69±4)岁。在接受肌瓣转移治疗前,7例患者中5例施行过至少1次清创手术,均因感染复发而失败,出现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创面及关节液细菌培养阳性的4例,关节液为脓性而细菌培养阴性者3例。膝关节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带,无松动下沉征象。结果 7例患者随访7~39个月,平均16.5个月。皮瓣与植皮成活,无疼痛、肿胀、窦道、血肿形成。患肢外形接近正常。1例轻度跛行,其余行走功能接近正常。1例在术后5个月感染复发,取出假体,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旷置6个月后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26个月未见复发。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KSS)评估,优4例,良2例,一般1例。结论延期带蒂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是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坏死、假体外露、关节深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对于病程较长、假体未松动的慢性关节深部感染,可以保留假体、闭合创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滑液IL-6与C-反应蛋白(CRP)对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体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0年4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初次全髋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的2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PJI分为PJI组85例和非PI组168例,比较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ONFH)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THR治疗肾移植术后ONFH病人12例14髋(肾移植组)临床资料,随机挑选年龄和性别与其无明显差异且未服用糖皮质激素、未行器官移植的THR病人25例29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假体翻修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X线随访评估假体位置及有无松动。结果术后病人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7个月(4~64个月),随访期间病人无死亡。肾移植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提高(t=11.35,P<0.05),其中优10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92.8%;对照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亦提高(t=16.75,P<0.05),其中优27髋,良2髋,优良率100.0%。肾移植组有3例翻修,1例因为假体感染,2例因为假体松动,翻修率21.4%;而对照组1例翻修(因假体松动),翻修率为3.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93,P<0.05)。肾移植组术后并发髋关节脱位、感染各1例,假体松动2例;对照组假体松动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80,P<0.05)。结论随访期内骨水泥型THR治疗肾移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短期临床效果可,但与普通病人相比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术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了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膝关节置换患者356例,骨性关节炎3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9例;单膝置换180例,双膝置换76例;普通表面置换331例,铰链膝16例,单髁7例,翻修2例;男105例,女251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47岁,平均年龄65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输血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医院病例系统回顾性纳入2019年1至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THA)、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数据。对比初次THA及初次TKA患者的输血率及输血与未输血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术期输血危险因素。主要观察指标是围术期输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 034例患者,2 072台初次THA及TKA;男705例,女1 329例;年龄(60±24)岁。其中初次单侧THA患者1 099例,同期双侧THA 38例;初次单侧TKA患者897例。在所有患者中,共有11例(0.54%)在围术期接受了红细胞悬液输注,平均输血量为(2.6±1.2)U;2例(0.09%)TKA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初次THA患者的平均输血率为0.79%(9/1 137),初次TKA患者的输血率为0.22%(2/897)。输血患者术前血红蛋白(Hb)较低(P=0.041),术前并存血液系统疾病的比例更高(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术前Hb未达标是围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8.
Liu ZH  Guo WS  Zhang QD  Cheng L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7):2597-2600
目的 探讨小切口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单室骨性关节炎为主的早期临床的手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小切口单髁置换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均由一位主任医帅完成,所有两组的患者的选择都满足于下例条件:(1)患者50岁以上,仅有膝关节内侧部位疼痛.(2)X线显示内侧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为主,Ahlback X线分级Ⅰ~Ⅲ期;髌-股骨关节的Ahlback X线分级0~Ⅰ期,没有髌股关节的症状;膝内翻<15°;膝关节屈曲畸形<10°.(3)关节稳定(术中验证前、后交叉韧带完整).48例(48膝)经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52~71岁,平均67.5岁,体重指数21.1~32.7.全膝关节置换组,年龄53~76岁,平均67.2岁,体重指数21~32.4.对患者术前、后膝关节疼痛与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52.4个月(12~82个月),48膝单髁置换术后关节负重内侧间室疼痛减轻或消失,膝屈曲度平均达104°,优良率与全膝置换术相似;髌股关节退变(0~1期)与疗效无关;3例髌股关节退变由Ahlback X线分级0期进展到Ⅰ期,未有长期膝前痛发生;BMI(25~32)组与BMI(21~25)组的早中期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等特点,没有症状的轻度髌-股骨关节退变及超重体重因素(BMI<32)不影响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比采用一期翻修和二期翻修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结果 和经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采用一期翻修治疗13例,采用二期翻修治疗15例16髋,对上述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一期翻修患者平均随访54个月(24~144个月),其中4例患者在术后2年内感染复发,行切除成形术治愈.其中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阴沟肠杆菌感染,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其余患者在最后随访时感染没有复发,1例患者10年后因假体松动翻修.二期翻修病例平均随访时间28.3个月(5~8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复发.5例一期翻修成功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为89.2(76~96),较治疗前改善41.2分,优2例,良2例,可1例.二期翻修患者Harris 评分平均85.1分(57~98分),较治疗前改善54.9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结论 一期翻修只能适用于少数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二期翻修更安全可靠,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10.
Tian H  Song F  Zhang K  Li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7):3349-335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行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的240例患者.其中全膝关节置换157例,全髋关节置换83例.分为两组,甲组100例,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阿司匹林抗凝;乙组14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通过观察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出血、感染的发生情况,评价阿司匹林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甲组使用阿司匹林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13例(13.0%),有症状深静脉血栓7例(7.0%),疑诊肺栓塞3例(3%),心脑血管意外2例(2%);乙组出现深静脉血栓、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疑诊肺栓塞和心脑血管事件分别为10例(7.1%),4例(2.9%),3例(2.1%),8例(5.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9、0.130、0.675、0.156).阿司匹林组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血肿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分别是(693±480)ml、(32.9±18.0)g/L、1例(1%)、0例(0%),LMWH组分别是(649±521)ml、(36.4±21.9)g/L、3例(2.1%)、2例(1.4%),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01、0.177、0.495、0.230).结论 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对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预防疗效相近,出血和感染风险无明显区别.阿司匹林口服给药方便、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无需监测并对术后心脑血管事件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阿司匹林可作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常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BT系统在膝关节翻修及复杂初次膝关节置换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采用MBT系统行翻修或复杂初次置换并获得12-54个月随访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47-78岁,平均(66.5±8.6)岁。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8例。运用MBT原因:翻修4例,创伤性关节炎并骨缺损4例,严重骨质疏松3例,严重畸形并骨缺损4例,骨缺损并韧带松弛2例。7例配合运用延长杆,10例仅用袖套未加延长杆。术后6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以及以后每年定期随访,根据HSS膝关节评分和X线检查评估临床疗效,包括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透亮线、骨长入、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12-54个月,平均(30.4±10.5)个月,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47.6±12.8)分增加至(86.1±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P=0.00)。17例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66.7±13.5)°增加至(103.5±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P=0.00)。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假体相关感染、松...  相似文献   

12.
杨寅  李展奇  王坤正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81-148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探讨一期翻修手术方法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对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功能障碍患者行一期翻修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翻修手术伤口均愈合,随访3月至4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主要为假体松动、脱位、感染、排异反应等导致患髋疼痛、功能障碍。行翻修手术应彻底清理关节内异物和坏死组织,修复、重建骨缺损,重新植入恰当假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47膝)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施行TKA,采用HS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对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采用SF-36健康量表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满意度量表对TKA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31例(40膝)获得平均(3.65±0.95)年(25年)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4.89±13.9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8.46±5.9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秀26膝,良好11膝,可2膝,差1膝,优良率92.50%;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70.05±25.71)°提高到术后(97.26±15.29)°,术前、术后的ROM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屈曲挛缩畸形状况也得到改善。膝关节假体采用膝关节学会X线评价与计分系统评价未见假体松动。患者术后SF-36评分各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PCS术前平均(27.48±4.59)分,提高至术后平均(47.68±6.9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S术前平均(42.46±5.63)分,提高至术后平均(53.99±5.74)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TKA后随访满意度满意率90%。结论:TK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且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后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和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小腿深静脉血栓患者159人,分为主动活动组80人(A组)和被动活动组79人(B组),在术后1周及4周行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观察2组患者血栓的消失率和进展率,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4周A组和B组的小腿血栓消失率分别是35%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没有血栓向近端进展,术后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111.9°±13.4°vs.110.5°±10.9°,P=0.490)、KSS临床评分(93.5±4.7 vs.93.9±5.1,P=0.621)、KSS功能评分(83.4±15.1 vs.82.9±14.5,P=0.513)及WOMAC评分(90.9±5.7 vs.90.3±6.1,P=0.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小腿深静脉血栓随着时间推移有自动消失的趋势,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抗凝或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微创小切口技术方法治疗膝关节内侧胫股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对22例(25膝)内侧胫股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经关节镜探查后,采用微创小切口技术行sledge knee假体UKA手术,并与同期进行的19例(21膝)Gemini MKⅡ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组相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KA组相比,UKA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148±26)ml比(278±36) ml],手术时间更短[(68±12) min比(86±12)min],而且患膝关节屈曲达90°的康复进程更快[(3.1±1.8)d比(9.1±2.2)d],首次下床的时间更早[(2.1±1.0)d比(3.8±1.0)d,(P< 0.05)].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 ~ 34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及WOMAC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TKA治疗膝关节内侧胫股间室骨关节炎相比,关节镜技术与小切口UKA相结合的疗法组织创伤更小,关节功能康复更快;二者的中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学杂志》2022,(1):56-61
目的探讨便携式导航(PAD)和传统器械(CI)在膝外翻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下肢力线对准和假体位置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某单一术者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49例行TKA的膝关节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例, 女44例, 年龄(67.2±7.0)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AD组和CI组,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力线参数及术后力线参数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9例患者(PAD组25例, CI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手术侧别、术前髋-膝-踝(HKA)角、术前HKA角差值、Keblish分级和Ranawat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准确度方面, PAD组HKA角(2.0°±1.4°比3.0°±2.2°, P=0.082)、冠状面股骨组件角(CFCA)(1.5°±1.2°比2.1°±1.6°, P=0.144)和冠状面胫骨组件角(CTCA)(1.2°±0.8°比1.3°±1.0°, P=0.695)偏差值与CI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AD组HKA角、CFCA和CTCA偏差值标准差更小。在力线...  相似文献   

17.
Zeng Y  Cao L  Liu Y  Peng GF  Peng LB  Yang DS  A DL  Xu BY  Gong BJ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1):752-756
目的 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固定平台型和旋转平台型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至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连续随机分配至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记录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时术膝的膝关节评分(KSS评分、H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以及膝关节最大屈曲度(ROM)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1、2年时KSS膝评分P值分别为0.754、0.802、0.561、0.764,HSS评分P值分别为0.737、0.361、0.254、0.330,WOMAc骨关节炎评分P值分别为0.976、0.557、0.946、0.818,ROM随访P值分别为0.519、0.646、0.175、0.2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固定平台型和旋转型膝假体TKA术后早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arly clinical outcomes of prima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by a fixed-bearing versus mobile-beating prosthesis.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at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October 2008 were sequentially and randomly assigned into Group A (fixedbearing prosthesis) (40 knees) and Group B (mobile-bearing prosthesis) (40 knees).And the data of the range of motion (ROM),Knee Society Score (KSS) and Western Ontario MacMaster (WOMAC) were collected at pre-operation and 6,12 and 24 months post-operation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P values were as follows:KSS:0.754,0.802,0.561,0.764;HSS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0.737,0.361,0.254,0.330;WOMAC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0.976,0.557,0.946,0.818;ROM follow-up:0.519,0.646,0.175,0.276.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linical outcomes between two groups.Conclusion The fixed-bearing and mobile-bearing prostheses show no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韩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32-233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为45%~70%,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高达84%。DVT的后果不尽相同,轻者引起下肢肿胀、疼痛,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功能康复,重者可因肺栓塞而导致死亡。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220例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综合预防措施,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疗效及注意事项,以期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各种并发症.方法收集分析2001~2004年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16例(18膝)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结果1例(1膝)因院外感染而失败,余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15例(17膝)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7个月,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人工膝关节能为患者提供无痛、稳定、灵活的新膝关节,能有效治疗骨关节疾病而达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86-688
目的:探讨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初次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1膝)复杂内翻的膝关节采用髁限制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置换,术后对畸形矫正、膝关节稳定性恢复、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7.33±12.99月,所有假体无感染、松动翻修。HSS评分由术前32.43±12.51分升高到86.71±4.35分,关节稳定性侧方活动由术前7.52°±3.42°降低到2.29°±0.46°,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85°±15.41°增加到术后113°±11.22°。术前患者内翻角度为26.95°±5.12°,术后患者内外翻角度为1.33°±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内翻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型假体,手术操作方便,畸形纠正明显,并获得了良好稳定性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