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方养生》2007,(11):16-17
“帮助人们快乐出行是我们的使命,尊重旅行者的个性是我们最关注的内容”。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海航旅业必将为中国旅游业翻开崭新一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沈海 《养生月刊》2014,(9):801-801
秋季是幼儿腹泻的好发季节,多见于2~5岁的幼儿,病因大多是感染了轮状病毒,医学上称为“幼儿秋季腹泻”。其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东方养生》2006,(4):112-115
当工作节奏加快.频繁的长途旅行常使人感到身心疲惫、体力不支,此种体验对于空中旅行者尤甚。这是因为人体早已习惯于地面上的生活模式.而在空中长途飞行时又需要重新适应压力、温度、以及密闭的环境,往往还要跨越几个时区。这些都将影响旅行者的睡眠模式、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4.
秋季腹泻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轮状病毒,1973年被澳大利亚学者R.F.Bishop等发现,现认为是引起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秋季腹泻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流行性,以9月至次年3月份多见,高峰季节多为10~12月份,故名为“秋季腹泻”。多见于6~24月龄婴幼儿。秋季腹泻除可引起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外,少数还可伴肝功能损害、病毒性心肌炎,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反复发作,以腹泻型为常见。笔者2002年4月-2004年6月用健脾运湿汤联合脐部敷贴治疗腹泻型IBS患者3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迁延性腹泻属于中医久泻、慢性腹泻范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医者认为小儿迁延性腹泻多由于乳食失常、喂养不当、先天禀赋不足、体虚失于调养或急性腹泻迁延不愈所致。笔者认为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病机主要是脾失健运,气阳不振。治疗关键在于运脾健脾、温补气阳,并采用运脾温阳法组方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初步临床资料表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为观察运脾温阳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机理。本文观察了对脾虚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推拿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在国内外皆呈现高发病率。如克利夫兰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每人每年发病1.52次,中国每年为1.76冼,人.农村高于城市.估计中国5岁以下儿童每年有3—4亿人次腹泻。其病原有细菌、病毒、原虫等,以病毒为多见.尤其是轮状病毒。其中夏季多发细菌性腹泻.秋冬季节则多发轮状病毒肠炎.据统计中国秋冬小儿腹泻中有半数为轮状病毒所致.可见轮状病毒是中国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与外国的报道一致。轮状病毒感染以6月~2岁婴幼儿为多见(约占93.5%),2岁以后小儿感染轮状病毒逐渐减少。至于其它病毒,尤其是肠道腺病毒。在小儿腹泻中的病原地位。墨尔本调查占6%,中国是小于5%。同样。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毒、小圆病毒也能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以血糖升高和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其中腹泻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顽固性腹泻、间歇性腹泻和便秘交替。西医治疗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往往疗效欠佳。笔者自2001年5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腹泻27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RV)肠炎俗称秋季腹泻,RV属呼肠弧科,形状为车轮样,故称为RV。RV能引起人和动物腹泻,一般感染人的RV为A、B、C三组病毒,RV胃肠炎是病毒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中以A组最常见。是婴幼儿重要腹泻的首要病原,RV通过粪一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几乎所有5岁以下儿童都发生过RV感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RV腹泻发病率相似,全世界腹泻病住院的5岁以下儿童中,20%~70%为RV腹泻,RV侵犯小肠细胞的绒毛,潜伏期为2~4d,病毒在胞浆内增殖,受损细胞可脱落至肠腔而释放大量病毒,并随粪便排出,患者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糖尿病性排便异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排便异常是由糖尿病引起的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的一组常见临床证候,可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临床以便秘为多见,少数病人出现无痛性腹泻,部分病人可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属中医便秘、泄泻或五更泄、洞泄等范畴。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就糖尿病性排便异常的辨证分型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日,粪便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脓血,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周不适、失禁等症状。而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现代医学根据其发病机制分为高渗性腹泻、吸收障碍性腹泻、分泌性腹泻、运动性腹泻4种,由于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且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存在成瘾性,故治疗起来非常棘手,疗效总是事与愿违。中医治疗慢性腹泻有独到之处,往往能收到桴鼓之效,现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秋天,气温仍然偏高,加之秋雨偏多,湿度较大,是婴幼儿腹泻发病高峰时间,又称秋季腹泻。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起病急,多为轮状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感冒症状,发病当天就腹泻。大便像米汤或蛋花样。常出现脱水、水电介质紊乱症状。现将我护理秋季婴幼儿秋季腹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肠道疾病,2005年8月-2007年12月笔者采用思密达、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止泻贴敷脐治疗婴幼儿腹泻40例湖北中医学院(430061)傅沛藩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30061)周玉萍主题词婴幼儿腹泻/中医药疗法神阙婴幼儿腹泻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以腹泻、腹胀、纳差为其主症,最易耗伤气液,日久导致营养不良,严重地危...  相似文献   

15.
郑宏  郑攀  郑启仲 《新中医》2011,(2):168-169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肠炎,以呕吐、腹泻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为特征。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起病急,传染性强,多见于6月~2岁的婴幼儿,是影响小儿身体健康的多发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疗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启仲教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为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郑教授对秋季腹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有较深的理论造诣和临床经验,笔者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兹将郑教授治疗秋季腹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腹泻病患儿头皮静脉穿刺及针头固定方法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和呕吐,住院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婴幼儿腹泻患者的主要途径。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药液外渗,保证输液质量,我们结合临床,根据基础护理操作原理,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的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等问题进行了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7.
急性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并有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肠痉挛所致的腹痛。肠粘膜分泌旺盛,水分吸收减少或完全不吸收,肠蠕动亢进,是急性腹泻的主要发病机理。因而主要症状是腹部绞痛、频吐及频泻。数年来在门诊急性腹泻的病例中,选择性地应用了静脉滴注硫酸镁以缓解肠痉挛,在减轻腹痛、呕吐及腹泻方面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的常见病,发病率位居第二位,尤其在农村常见。秋季为小儿腹泻频发期,轮状病毒为最主要病原。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少儿秋季腹泻50例,获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脾胃病,好发于3岁以下,四季均有,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质变稀薄呈水样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及黏液为特征。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有很多、如感受外邪、受惊、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本病。本节主要叙述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不包含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消化功能紊乱,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水湿合污而下酿成腹泻。经过近几年的观察和探索,推拿对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着较好的疗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本人对本病的观点及推拿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虹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8):580-580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在2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表现为腹痛、腹泻、反复迁延、久病不愈。本病属中医学泄泻、痢疾范畴。对此,笔者通过内服兼灌肠辨治42例,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