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蓉 《现代临床医学》2013,39(5):377-37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及抑郁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肺癌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共103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6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抑郁及焦虑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2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者所占比例为70.2%,高于对照组的39.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差者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肺癌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随机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共42例,均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高,而经心理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状态,疏导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焦虑心理的效果。方法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常规组与研究组焦虑状态评价和抑郁状态评价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促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女性不孕患者在IUI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生殖中心拟行IUI治疗的女性患者。初次治疗时对其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未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经不孕治疗超过1年的患者进行重新评估。结果共有80例符合条件被纳入研究进行初次评估,有61例治疗时间超过1年。80例初次评估患者,有焦虑者38例(47.50%),抑郁者31例(38.75%)。在超过1年的61例患者中,焦虑者有33例(54.0%),抑郁者有27例(44.26%)。治疗开始及1年后焦虑者及抑郁者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2例有焦虑和3例抑郁者1年之后恢复正常。1年后新增4例焦虑者,6例抑郁者。分别有7例焦虑表现者和7例抑郁表现者因某些因素(妊娠或者其他原因)治疗不满1年。结论不孕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及抑郁,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会有变化,从总体上看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所增加。因此,在不孕症的治疗中,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5.
张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259-260
目的 调查军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的抑郁焦虑状态,分析护理对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干休所离休老干部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评定量表SCL-90和SDS、SAS分析军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的抑郁焦虑情况,同时给予他们相应的护理干预,在第4个月时再次采用SDS、SAS分析其抑郁焦虑程度.结果 本组70例患者,存在焦虑状态患者22例,占31.4%;抑郁状态19例,占27.1%,焦虑和抑郁共存7例,占10.0%,SDS及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的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焦虑与抑郁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SDS、SAS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军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抑郁焦虑患病率较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时给予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社区慢性乙肝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80例社区慢性乙肝患者,积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健康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人口学、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经过调查,80例社区慢性乙肝患者抑郁发生率为37.5%,焦虑发生率为42.5%。干预后本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P<0.05)。本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与医生关系、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的得分也在干预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多有明显的抑郁焦虑状况,积极的健康干预能在缓解抑郁焦虑状况的基础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A组(予以常规护理)和B组(予以并发症护理干预),各50例,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30.0%明显高于B组的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并发症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立惠  耿玉清 《中国医药》2010,5(9):866-867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15病房接受PCI治疗的132例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和PCI术后3~4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干预前患者焦虑、抑郁人数分别为120例(90.9%)与112例(80.4%),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人数分别为16例(12.1%)和20例(15.2%),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心脏康复护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0例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单号入院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双号入院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各项护理干预措施,了解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有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但干预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更明显,同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与各种护理干预措施并用能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叙事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于精神科住院的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叙事护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叙事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叙事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叙事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常规护理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常规护理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叙事护理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情况,探讨护理干预手段。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差占65%,有不同程度焦虑者为11.7%,中-重度抑郁者则占61.67%,生化指标对睡眠质量影响无差异。结论:精神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大于代谢因素,应用认知行为综合干预方法结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老年病护理过程中接受心理干预对患者产生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时期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辽宁省金秋医院收治的老年病患者,基于不同护理方式将老年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50例老年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的50例老年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对比不显著(P> 0.05),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老年病护理过程中接受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唐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161-3162
目的分析并评价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及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将该院呼吸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3例COPD伴抑郁及焦虑患者分为观察组(心理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5例)。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RS)评分情况,并评定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抑郁及焦虑情绪均获得改善,与心理护理干预前比较,HAMD及HARS分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2、24.45,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HAMD、HARS分值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8、0.12,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8、24.11,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89.58%(43/48)]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5)。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伴抑郁及焦虑患者的情绪,增强临床治疗依从性,并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状态)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对60例住院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对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 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护理干预呈负相关(P<0.05);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焦虑、抑郁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负面情绪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方法选择确诊的腰椎压缩性患者80例,采用Zung量表(SAS、SDS)分析调查,确定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制定心理护理措施,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腰椎压缩性患者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生率为90%,职业、家庭关系及经济条件、疾病的严重程度对腰椎压缩性患者的影响较为明显,P<0.05。对这类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前与干预后对照比较分析,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各种因素可导致腰椎压缩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而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对腰椎压缩性患者的治疗和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行心理护理干预。评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共48例(占96.0%),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共40例(占80.0%)。观察组中对护理表示舒适度高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差值分别和对照组的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安抚患者情绪,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积极性,提高护理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钟祥市人民医院共收治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植入后的症状、心电图情况分析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的性别、年龄、术前焦虑评分、术前抑郁评分、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前心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患者80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3.75%(11/80);单因素分析结果得出:性别与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术前焦虑评分、术前抑郁评分、术前LVEF、术前LVEDD、术前心率与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年龄≥65岁、术前焦虑评分≥18分、术前抑郁评分≥18分、术前LVEF 50%、术前LVEDD 55 mm、术前心率低是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存在一定心律失常发生风险;高龄、术前焦虑抑郁、术前LVEF低、LVEDD低、术前心率低是人工心脏起搏器双螺旋电极植入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袁小辉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99-380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抑郁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6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情况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SDS和SAS平均评分及抑郁和焦虑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恢复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慢阻肺患者80例,分析患者心理特点,同时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结果老年慢阻肺患者会容易有孤独感、焦虑、忧虑、恐惧与抑郁等心理状态;在疾病复发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2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优良率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5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抑郁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心理特点做护理干预来提升患者疾病治疗依从性,通过综合护理处理来提升疾病控制恢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的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间及组内的焦虑、抑郁情况,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HAMA、HAMD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HAMA、HAMD评分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HAMD和HAMA评分值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AMD和HAMA评分值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术相关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其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