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说起药名信,我国古代民间早有流传。据古代野史笔记流传,三国时魏丞相曹操得知华佗医术高深,知识渊博,便想亲自试试华佗的才学,于是写了一封信令人送交华佗。华佗展开一看,只见信云:“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永远康宁,警惕家人。长生不老,老娘...  相似文献   

2.
传说华佗给一黄痨(黄疸)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伦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  相似文献   

3.
曹操考华佗     
相传,东汉未年,曹操听说华佗是个名医,便想考考他的才能。有一天,曹操写了一首四言诗,派人送给华佗,要考考华佗。这首诗是:胸中荷花,西汉秋菊,晴空夜珠,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医生接骨,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  相似文献   

4.
茵陈     
《亚太传统医药》2006,(2):75-75
<正>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相似文献   

5.
谩骂疗法三国时期,有一郡守患上一种怪病,被折磨得十分痛苦,他便找来名医华佗诊视。华佗认为此病系内心郁闷所引起的心理病,“大发一场脾气”,方可痊愈,使故意“加倍收医疗费”,且“不开药方”就偷偷溜走。临走时留下一封信,臭骂郡守是“贪官污吏”、“狐群狗党”、“不知廉耻”。  相似文献   

6.
食疗与食医     
说到“食疗”,翻开医史比比皆是,这里先列三个医案: 1.仓公(淳于意)为齐国淳于司马治病。淳于司马因食马肝太饱,又急忙行走,随即泄数十次,仓公诊断为“迥(音洞,通“透”)风”。让病人服“火齐米汁”,连服七、八天就痊愈了(事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2.华佗在路上,遇到一位愚咽喉阻塞不能吞食的病人,便叫他服用卖饼家作调味汁的蒜泥黄齑菜水。病人照办之后,立即吐出寄生虫,病就好了(事见《三国志·华佗  相似文献   

7.
杏林亭     
相传,东汉末年,华佗给一位妇人治病。华佗见她骨瘦如柴,脸似黄纸、两眼杏黄,认定她得了“黄痨病”,便对她说:“你这病一时治不好,先回去吧。”一年后,华佗见她病已好,身体很胖,脸泛红晕,便问她是谁治好的。妇人说:“没找人治过。”又问:“吃过什么药吗?”妇人答:“没有。”华佗惊奇,心想:“这病人没有吃药,病怎么会好呢?”于是又问她:“你平时除了吃饭菜之外,还吃了些什么?”妇人答:“只到山上采些野蒿头当饭吃。”“吃了多长时间?”“一个多月。”于是,华佗请她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个人因高兴过了头,突然不能说话了。家人请来了当地大名鼎鼎的庄医生为他诊治。庄医生看过之后,想了想,假装对病人说:"我要回去拿药,马上就回来。"说着,便离开了。病人在家等了好几天也不见庄医生回来,暗自心想:"大夫都不肯回来了,那肯定是我的病太严重了,治不好了,看来我命不久矣!"想着想着,便伤心地哭了起来。由于病人不能说话,于是,他便用笔给亲友们写信。信中说道:"我的日子不多了,希望你1门……"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通报》2011,(6):58-58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佗,并讲述了华佗医术高超的一些故事。于是曹操命人将华佗星夜请来。然而,曹操是个素来疑心很重的人,虽说把华佗请到丞相府中,,但他仍不轻易相信华佗的本事,想亲自考考华佗,看  相似文献   

10.
有一人名叫张洪泰,年过半百,形体魁梧。平日里贪杯又好色的张洪泰,在花街柳巷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一天早上,他正要起床,突然大口吐血,差不多吐了一盆子的血,接着便昏倒在床,不醒人事了。家人赶紧请来了齐秉慧医生。齐医生看过病人之后,说道:"病人体内血势奔腾,脱证已经出现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给病人大量服用补气药。"  相似文献   

11.
1神奇的药方 陈寿在其《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病案:“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  相似文献   

12.
华佗是三国时的名医。他的医术非常高明,针、灸、用药、开刀,都很拿手。他扎针,不过针一两个穴位;灸也不过一两处,每处烧七、八支艾绒,都很灵验;汤药用药不过几种,却能药到病除。针、药所不能到达之处,便以麻沸散(麻药)掺酒,给病人喝了,“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出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位士大夫感到不适,找到华佗诊治,华佗说:"您的病根很深,应当剖腹切除。然而您的寿命也不过十年,疾病本身不会伤害您的生命,忍耐十年,寿命和疾病同时到期,也就没必要特地剖腹了。"士大夫忍耐不了病痛,一定要切除。华佗只好为他施行手术,所患的病随即治愈,但十年后还是死了。这是陈寿《三国志·魏书·华佗》中的一个医案。如上所述,不难看出病人患的是腹部肿瘤。什么瘤?不妄猜。开刀取瘤,对于外科鼻祖华佗来说,轻车熟路,是比较直接了当  相似文献   

14.
华佗被曹操所杀,可谓信史,毋庸置疑。然操何以杀佗,却有不同见解。尹韵公先生撰文(见《光明日报》1993年1 0月25日第3版“华佗之死”一文)认为:华佗不是安分守己之辈,欲在曹操那里讨个一官半职,曹操看他不是当官的料,未予加封,华佗对此耿耿于怀,生报复之念,故意延误曹操病情,并以妻病为由,回家迟迟不归,遂惹怒曹操,将其处以极刑。这样一来,华佗被杀便“与华佗的私心有极大的关系。”进而断言:“曹操是有理一方,华佗是无理的一方。”对其整个推理过程和结论,笔者实难苟同。  相似文献   

15.
曹操考华佗     
华佗,医术高明,医学知识渊博。一次,曹操想考考华佗的才华,写了一首诗,叫主簿杨修送与华佗: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长生不老,永远康宁。老娘获利,警惕家人。五除三十,假满期临。胸有大略,军师难混。接骨医生,老实忠诚。无能缺技,药店关门。华佗看后对杨修微微一笑,说:“相爷出题考我也。”于是,挥笔直书,写出了诗意中的药名。杨修转交给曹操。曹操阅后大喜,赞说:“华佗果真是名医!”  相似文献   

16.
药名入诗、联、词、信、曲等,都是直接将药名嵌入,而药名谜则不同,它是以会意去猜。药谜巧隐巧藏、别具一格,有出神入化之感。药谜起源于三国时。曹操远征归来,患了头风病,部下向他推荐华佗。华佗来后,曹为试其才,写了一首猜中药名的谜语诗,诗云:"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兮,初入其境;长生不老兮,永世康宁;老娘获利兮,警惕家人;三十除五兮,函悉母病;芒种降雪兮,军营难混;  相似文献   

17.
正菌陈在古代叫做"因陈",意思是"因旧苗而生"。"因"是承袭的意思,它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那一类,因为根还潜伏在地下,第二年旧根又会发出新芽,所以叫做因陈。茵陈是常用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茵陈祛湿退黄,还要从一段故事说起。以前有一个病人,身目俱黄,全身没有力气,人亦消瘦了。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来找华佗给他看病。华佗见了病人得的是黄疸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表示无能为力,他告诉病人:眼下还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18.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神医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他曾为关羽刮骨疗毒,为曹操治疗头痛病。华佗的故里就在安徽省亳州市。  相似文献   

19.
华佗,又名蒡,字元化。东汉末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他发明的麻沸散是麻醉学史上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历来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美国拉瓦尔在他著的《世界药学史》中称:“阿拉伯人使用麻醉剂可能是中国传出的,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擅长此术。”而令人痛惜的是,华佗医德高尚,普济众生,毕生志向为千百万人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20.
有一类病人症状繁杂,经常迷糊人,包括家人和医生。搞得家人很是烦恼,搞不清楚他到底得了什么病。不给他看吧,他全身是病,痛苦多多;给他看吧,久治不愈。年轻医生遇到这种病人,在采集病史时,易被这类病人表述的身体不适所迷惑。这类病人在诊治时,会说对以前诊治的不少医生不满意,诊断不对,且易中途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