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乳及乳制品的摄入情况,为指导居民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425名越秀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并用SPSSI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居民乳制品的摄入率为85.65%,总人均每日摄入量为100.26 g;人均每日摄入量由高到低依次是纯乳(67.77 g)、酸奶(18.03 g)、奶粉(7.16 g)、含乳饮料(6.88 g)及奶酪(0.42 g);乳制品摄入量的达标率为6.12%.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民乳制品平均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入较多的是3~12岁、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及小学以下人群,其人均每日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95.84 g、137.10 g和100.00 g.结论 仅6.12%的居民乳制品摄入量达到推荐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应加大乳制品的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干预,倡导居民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以优化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居民淡水产品摄入量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上海市居民淡水产品的摄入量情况,为进一步进行食品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8个区(县)32个街道,共调查普通人群2630人,特殊群体(孕妇)399人。采用食物频率表法和连续三天记账法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居民淡水产品的摄入情况,包括年食用率、人均每日摄入量、食用频率等。[结果]上海市居民不同淡水产品的年食用率分别为淡水鱼84.94%、淡水虾83.80%、淡水蟹59.51%、螺蛳41.90%。不同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淡水鱼21.78g(P50=14.25g)、淡水虾14.46g(P50=7.12g)、淡水蟹4.51g(P50=0.82g)、螺蛳2.63g(P50=0.00g)。4种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平均值分别为:淡水鱼30.81g(P50=21.37g)、淡水虾24.55g(P50=14.25g)、淡水蟹6.00g(P50=1.10g)、螺蛳0.79g(P50=0.00g)。孕妇对4种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居民对不同种类的淡水产品人均每日摄入量不等,相同类型淡水产品在不同年龄层的摄入量也不等。孕妇对淡水产品的人均每日摄入量大于普通人群。建议对淡水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时,需按其种类、年龄分层评估,但无需按性别分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杭州市居民经谷物和烧烤油炸类食品暴露于多环芳烃(PAHs)的健康风险。方法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从杭州市2个县(市、区)抽取1 769人进行3天24小时食物消费回顾调查。在杭州市主城区采集50份烧烤油炸类食品和20份谷物及其制品,采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荧光法同时检测样品B (a) P、PAH2、PAH4和PAH8含量,应用@risk软件构建杭州市居民经谷物和烧烤油炸类食品暴露于PAHs的概率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计算暴露限值(MOE)评价PAHs的健康风险。结果 50份烧烤油炸食品和20份谷物及制品检测出1份烧烤油炸食品B (a) P超标;PAH中位数为0.20~3.64μg/kg。混合模型中,杭州市居民B (a) P、PAH2和PAH4在两类食品中的合计暴露量分别为1.54、3.54和8.13 ng/(kgbw·d),非参数模型中分别为1.61、3.76和8.09 ng/(kgbw·d)。当居民在单一类食物中摄入PAHs量≤95%人群膳食暴露量,或合并两类食品摄入PAHs量≤90%人群膳食暴露量时,PAHs的MOE值均10 000;两类食品合并暴露的混合模型中B (a) P摄入量≥97.5%人群膳食暴露量,PAH2、PAH4摄入量≥95%人群膳食暴露量,以及非参数模型中的B (a) P、PAH2、PAH4摄入量≥95%人群膳食暴露量,MOE值均10000。结论杭州市居民经烧烤油炸类食品和谷物暴露于PAHs的健康风险较低,单类食物摄入PAHs超过97.5%或99%,两类食物摄入超过95%的高端暴露人群存在一定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奶及奶制品摄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越秀区进一步开展居民营养膳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依据。方法分别利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越秀区社区居民和娱乐场所消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过去1个月里是否摄入奶及奶制品、摄入奶及奶制品类型和频率、平均每次饮用量等内容。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对调查对象的奶及奶制品摄入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社区住户人群和娱乐场所消费人群共985人,男性453人(占46.0%),女性532人(占54.0%)。以30~44岁(占26.6%)、汉族(占98.4%)、人均年收入≥40 000元(占22.4%)为主。奶及奶制品摄入率为71.1%(700/9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027)、人均年收入≥40 000元人群(OR=2.019)奶及奶制品摄入可能性较高,15~29岁(OR=0.302)、30~44岁(OR=0.217)、45~59岁(OR=0.160)和60~69岁(OR=0.097)摄入的可能性较低。奶及奶制品摄入人群中,摄入频率每周≥6次者占49.0%(343/700),日均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不足300 g的占82.4%(577/700)。结论越秀区城区居民奶及奶制品总体摄入率较高,但老年人群摄入率低,总体摄入量不足。应加强奶及奶制品作用及摄入量等知识的健康教育,从而改善居民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75岁居民蛋类的消费状况。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资料,选取18~75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ititution,NCI)建立的食物及营养素日常摄入量评估方法(简称NCI法),建立我国居民蛋类日常消费概率模型和消费量模型,评估蛋类日常摄入量;并分析3d 24h膳食回顾法和NCI法评估的蛋类消费在不同特征人群的差异及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果 3d 24h膳食回顾法评估的蛋类总体消费率52.2%,全人群蛋类摄入量中位数8.80(P25 0.00,P75 33.33)g/d;通过NCI法评估后,蛋类总体消费率76.4%,全人群蛋类摄入量中位数15.32(P25 7.71, P75 27.70)g/d;调整混杂因素后,两种方法评估的蛋类摄入量对高胆固醇血症患病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NCI法评估的我们居民蛋类消费率有很大提升,摄入量的分布状况得到校正,但两种方法评估的蛋类摄入量均远未达到推荐摄入量,另外我国居民蛋类的摄入与患高胆固醇血症无显著相关。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我国成人居民蛋类的消费率和消费量。[营养学报,2020,42(1):12-18]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咸阳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估计咸阳市居民丙烯酰胺膳食暴露水平。方法根据预调查结果,选定28种咸阳市居民经常食用的油炸、烘烤食品作为被调查食品,用国标方法测定被调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并依据检测结果计算咸阳市居民丙烯酰胺的膳食暴露水平。结果咸阳市居民丙烯酰胺的平均摄入量为26.68μg/d,平均暴露水平为0.46μg/kg bw.d。不同性别及不同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人群丙烯酰胺暴露贡献较高的食品分别为〈10和10~岁组为薯片、饼干、烤馍片和烤饼;20~、30~和40~岁组为薯片、饼干、烤饼和炸饼;50~和≥60岁组为饼干和烤饼。结论被调查居民每天通过食品摄入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其主要食物来源是薯片、饼干、烤饼、炸饼和烤馍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常住居民和娱乐场所消费人群碳酸摄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营养膳食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依据。方法利用二阶段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越秀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共调查常住居民786人,娱乐场所消费人群199人,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记录3岁以上调查对象过去一个月饮料的摄入情况。结果碳酸饮料类总的饮用率41.8%,不同人群饮用率中男性、15~29岁人群、在校学生、娱乐场所消费人群饮用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为男性、年龄为15~29岁、人均年收入大于40 000元、职业为在校学生摄入碳酸饮料类可能性大。碳酸饮料饮用频率每周次数主要是1~小于3次,占39.8%。日均饮用量较大的年龄组为15~29岁组,中位数为71.4ml。结论碳酸饮料饮用率、饮用频率、饮用的量均较高,特别是青少年或在校学生饮用较多。应加强含糖饮料摄入的健康教育,从而改善人们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浙江省不同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水平.方法 2009年在浙江省内陆和沿海地区抽取杭州、台州、舟山市180户家庭共497人,采用总膳食研究方法进行膳食调查,统计人群各种食物的消费量,按照所得的食物消费量数据烹调加工并混合成可食的各种食物类别制作成膳食样品.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膳食样品中碘含量.食物消费量与样品(烹饪加工后的熟样)中碘含量相乘得到碘膳食摄入量.以2001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碘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评估膳食碘摄入量.结果3个城市居民膳食碘摄入为421.0 μg/d(标准人),M=358.5 μg/d.P5(第5百分位数)、P25、P75、P90、P95分别为145.7、267.6、495.6、774.1、1273.0 μ g/d.5.2%的居民每日膳食碘摄入低于RNI,87.5%的居民每日膳食碘处于RNI与UL之间,7.2%的居民每日膳食碘摄入超过UL.不考虑烹饪损失,食盐每日供给的碘占膳食碘摄入量的81.6%.加工烹饪食物后,膳食碘的57.2%来源于蔬菜类,13.0%来源于谷类,8.5%来源于水产类.每日膳食碘摄入超过UL的人群其海藻类摄入明显高于每日膳食碘摄入小于RNI人群和膳食碘处于RNI-UL之间的人群.结论 浙江省3个城市居民总体膳食碘摄入量尚未达到最高限值,且碘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高情况并存,碘盐和海藻类食物是膳食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老年居民饮奶状况及其对膳食钙摄入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第10轮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有完整膳食数据信息的45岁及以上共9766名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平均每日奶摄入量将调查对象分为0(不饮奶组)、1~99、100~199、200~299、≥300 g/d饮奶组。比较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差异。计算调查人群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2015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饮奶率和每日奶摄入量第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14.7%和158.9 g/d;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分别为283.8、376.8、467.5、547.2和785.8 mg/d;饮奶者和非饮奶者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3%和1.3%。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奶类摄入水平仍然较低,膳食钙摄入量有随饮奶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老年居民饮奶状况及其对膳食钙摄入的影响。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第10轮调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将有完整膳食数据信息的45岁及以上共9766名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平均每日奶摄入量将调查对象分为0(不饮奶组)、1~99、100~199、200~299、≥300 g/d饮奶组。比较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差异。计算调查人群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2015年,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饮奶率和每日奶摄入量第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14.7%和158.9 g/d;不同奶摄入量组中老年居民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分别为283.8、376.8、467.5、547.2和785.8 mg/d;饮奶者和非饮奶者平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3%和1.3%。结论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奶类摄入水平仍然较低,膳食钙摄入量有随饮奶量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现状,为制定相关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结合2011年7月启动的广州市百名心理医生进社区活动项目,在辖区内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560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为70.14%,男女性居民回答正确率分别为68.24%和7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居民答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业居民答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越秀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达到国家精神卫生规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居民食盐量和碘摄人情况,为评估居民碘营养水平,制定全民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9和2011年,在大连市抽取部分城乡居民进行调查。[结果]2年合计调查城乡居民119户(城区61户、农村58户),目均摄盐量(中位数)为7.89g(城乡分别为7.80、7.90g),推算日均摄碘量(中位数)为295.00μg(城乡分别为289.22、301.43μg)。居民摄碘水平达国家推荐摄人量(150μg)的占92.44%(城乡分别为94.83%、90.16%),无高于最高可耐受摄入量者。[结论]大连市92.44%的城乡居民碘营养达到了国家推荐摄入量,不存在高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公务员亚健康罹患状况,为公务员亚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3~6月,在越秀区党校2011年上半学年各级培训班的干部学员中,抽取部分没有疾病的学员,采用亚健康自评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147人,处于总体亚健康者占71.57%,躯体亚健康罹患率为52.49%,心理型亚健康罹患率为34.00%,社会型亚健康罹患率为3.40%。总体亚健康罹患率在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指数(BMI)、不同行政级别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躯体亚健康罹患率,男性高于女性,不同年龄、不同BMI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行政级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亚健康自评总得分为216.88±29.47分,躯体亚健康得分为127.11±18.78分,心理亚健康得分为42.36±7.40分,社会亚健康得分为36.45±5.35分。亚健康自评总得分,女性低于男性(P〈O.01);躯体亚健康得分,女性低于男性,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行政级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越秀区公务员总体亚健康罹患率处于一般水平。亚健康表现以躯体亚健康为主,应重视对公务员群体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对亚健康危害的认识及知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州市越秀区空气污染物AQI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据和越秀区气象及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模块,拟合Poisson回归分析空气各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AQI)、综合AQI和空气质量分级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有2 678例。SO2AQI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SO2AQI每升高1个单位,其危险度约增加1%(RR=1.01,P〈0.05);综合AQI的变化和空气质量等级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市越秀区空气污染物中SO2是呼吸系统相关因素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含反式脂肪酸(TFA)食物消费状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并考虑广州市区域发展水平差异,2011年抽取广州市越秀区、荔湾区、黄埔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和南沙区进行调查。对每个区进行系统抽样抽取6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40户,凡抽中的住户≥3岁家庭成员均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户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个人基本情况和个人过去3个月内含TFA食物消费的频率。调查户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人口数、民族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调查5 244名≥3岁广州市居民,男、女性分别为2 565、2 679人,性别比为1∶0.96,3~、7~、13~、18~和≥50岁人群人数分别为931(占17.8%)、1 064(20.3%)、1 063(20.3%)、1 797(34.2%)、389(7.4%)人。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以上为主,占60.1%(3 152/5 244)。2011年平均每月家庭年收入〈3 000、3 000~、5 000~和≥8 000元人数分别占22.5%(1 178/5 244)、22.0%(1 148/5 244)、19.9%(1 043/5 244)和32.5%(1 704/5 244)。广州市≥3岁居民含TFA食物平均消费量较高的分别为乳类、食用植物油、面包、糕点、冷冻饮品、生鲜肉及制品和油炸食品,依次为141.18、25.55、25.34、19.43、19.33、19.09和17.18 g/d。乳类、面包、糕点类、膨化食品、油炸食品、速冻食品、冷冻饮品、固体饮料、巧克力糖果类等食品在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平均消费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7~12、13~17岁人群在以上食品类别的平均消费量较高。乳类、面包、糕点类、油炸食品、速冻食品、冷冻饮品、固体饮料和巧克力糖果类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含TFA食物的平均消费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平均每月家庭纯收入≥8 000元的家庭以上食品类别的平均消费量较高。结论含TFA食物的消费量在广州市7~17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较高,有必要开展典型消费人群相关调查,为下一步开展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食物及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用称重法和24 h回顾法进行连续3 d膳食摄入调查.[结果]与1992年调查结果对比,10年间我省居民食物及营养素摄入变化明显 ,谷类、薯类、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分别减少了116.7、35.9、79.8和12 g;畜禽肉、水产品、奶制品、食用油的摄入量分别增加了19.6、13.4、32.4和23.3 g. [结论]我省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不尽合理,急需进行营养教育指导居民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群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状况,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不同类别植物甾醇的摄人状况和食物来源。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食物频数法调查599位45-65岁居民(男性222人,女性377人)的膳食状况,依据国内文献发表的食物中植物甾醇含量计算居民膳食植物甾醇的摄入量。结果研究对象的植物甾醇摄入量为(336.36±142.88)mg/d,其中β-谷甾醇(218.53±95.20)mg/d,菜油甾醇(48.33±23.69)mg/d,豆甾醇(36.40±14.38)mg/d,β-谷甾烷醇(30.65±13.62)mg/d,菜油甾烷醇(4.67±2.77)mg/d。女性植物甾醇摄入量显著高于男性[(345.45±141.06)mg/d比(320.93±144.95)mg/d,P=0.0425]。膳食中植物甾醇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类(37.2%)、蔬菜类(19.8%)、谷类(18.5%)和水果类(12.5%)。每兆焦能量中植物甾醇摄人量为(42.94±15.66)mg,摄入能量相同时,女性植物甾醇摄入量显著高于男性[(46.04±15.90)ms/1000kJ比(37.69±13.76)mg/1000kJ,P=0.0000]。结论广州中老年女性植物甾醇摄入量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越秀区居民死亡率为603.94/10万。其中,男性为683.88/10万,女性为522.1/10万;不同性别死亡率均自0岁后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下降,至5~9岁最低,10~29岁相对平稳,35~39岁开始随年龄的增大升高较快,至85岁以上达到最高。全人群死亡率最高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0~75岁居民全死因减寿年数(PYLL)为37514.5人年,导致寿命损失最大的前4位死因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越秀区居民死亡率处于一般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引起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Consumption of fried food has been suggested to promote obesity, but this association has seldom been studied. OBJECTIVE: We aimed to assess the association of energy intake from fried food with general and central obesity in Spain, a Mediterranean country where frying with oil is a traditional cooking procedure. DESIGN: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33 542 Spanish persons aged 29-69 y who were participating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between 1992 and 1996. Dietary intake was assessed by a diet history questionnaire. Height, weight,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ere measured by trained interviewers.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were adjusted for total energy intake and other confounder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general obesity [body mass index (in kg/m(2)) >or= 30] was 27.6% in men and 27.7% in women. Respective figures for central obesity (waist circumference >or= 102 cm in men and >or= 88 cm in women) were 34.5% and 42.6%. The average proportion of energy intake from fried food was 15.6% in men and 12.6% in women. The adjusted odds ratios for general obesity in the highest versus the lowest quintile of fried food intake were 1.26 (95% CI: 1.09, 1.45; P for trend < 0.001) in men and 1.25 (1.11, 1.41; P for trend < 0.001) in wome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central obesity were 1.17 (1.02, 1.34; P for trend < 0.003) in men and 1.27 (1.13, 1.42; P for trend < 0.001) in women. CONCLUSION: Fried food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eneral and central obesity only among subjects in the highest quintile of energy intake from fried f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