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JAK2基因V617F点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6例CMPD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转录水平。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CIMF) 5例、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1例。结果 56例CMPD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为51.79 %(29/56),PV 65.38 %(17/26)、ET 37.50 %(9/24)、IMF 60.00 %(3/5);杂合性突变率为41.07 %(23/56),包括PV 53.85 %(14/26)、ET 29.17 %(7/24)、CIMF 40.0 %(2/5);纯合性突变率为10.71 %(6/56), 包括PV 11.54 %(3/26)、ET 8.33 %(2/24)、CIMF 20.00 %(1/5);1例HES患者为野生型。PV、ET和CIMF突变患者拷贝数分别为2.14×102~1.5×107、9.80×102~4.4×107和4.10×103~3.70×106。结论 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 V617F基因简便、快捷, 并且易于定量, 检测阳性率与国外报道相似, 适合临床用于CMPD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刊年初曾刊出专论“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研究进展:后JAK2突变时代的几个临床问题”(请见本刊2010,19:4—7):着重讨论了JAK2 V617F基因突变被发现后其在MPD领域内的临床应用问题。未及1年,国内的许多同道迅速地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本期集中刊出4篇,都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PL exon10突变在JAK2 V617F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35例MPN患者进行JAK2 V617F检测,对检出的103例阴性患者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PCR)联合测序检测MPL exon10已知基因突变MPLW515K/L;应用DNA单链构象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SSCP-PCR)联合测序检测MPL exon10未知突变。结果 103例JAK2 V617F阴性MPN 患者中MPLW515K/L检出1例MPLW515K(TGG→AAG),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MPL exon10未知突变检测发现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存在新的突变类型,即MPL核苷酸1491-1492位之间插入12个碱基(CTGGTGATCGCT),且为纯合突变。结论 JAK2 V617F阴性MPN患者在MPL 基因exon10区域内除已知W515K/L突变外尚存在新的突变位点,但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JAK2)基因上有一个碱基突变JAK2 V617F,突变明显与PV、ET和IMF的发生有关,这一发现可能成为诊断这类综合征的一种方式,也为寻找新的药物治疗MPD提供了明确的作用目标,同时还为研究细胞生长紊乱和细胞功能紊乱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结合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近10年来对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在JAK2 V617F基因突变等分子水平的大量研究,更加深了对MPN(MPD)的分子发病机制和临床价值的认识.研究者们探讨了JAK2 V617F基因突变如何促进MPN(MPD)发病的机制,分析了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和JAK2 V617F基因突变如何引起MPN(MPD)不同临床表型,以及MPN(MPD)基因组突变图谱及其生物学意义,指出了MPN(MPD)病理克隆的复杂性.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研究和诊治MPN(MPD)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其促使MPN(MPD)的研究和应用深入到基因/分子水平,治疗更趋于靶向性,更加精确,特别是使那些常规检验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获得了及时诊治,避免了合并疾病的发生.MPN(MPD)的防治焦点是及时诊治,预防并避免血栓/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推荐首选干扰素α(IFN-α)治疗,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羟基脲是可以采用的.MPN(MPD)患者的预后大多数良好,发生恶变的风险不高,这是反复建议对中国MPD患者避免使用MPN称谓的主要理由.  相似文献   

6.
孙婉玲  冀冰心 《白血病.淋巴瘤》2010,19(10):590-592,603
 目的 总结分析4例典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 介绍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 4例患者分别采用干扰素、干扰素联合羟基脲、同胞HLA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使MPD的临床诊断变得更容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治疗重点为预防并发症,而对于部分高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应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4例典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的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 介绍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 4例患者分别采用干扰素、干扰素联合羟基脲、同胞HLA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检测使MPD的临床诊断变得更容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治疗重点为预防并发症,而对于部分高危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应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8.
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MPD)患者的JAK2 V617F突变率,探讨其与MPD患者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的56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 vera,PV)2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ET)26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diopathic myelofibrosis,IMF)10例。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和基因测序检测MPD患者JAK2 V617F突变情况,分析各组MPD患者JAK2 V617F突变与MPD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56例MPD患者中36例检出JAK2 V617F突变,突变率分别为ET患者53.8%(14/26),PV患者85%(17/20),IMF患者50%(5/10)。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与突变阴性者相比,在血象方面:PV患者的白细胞(P= 0.018)、血小板计数(P= 0.021);ET患者的白细胞计数(P= 0.001)、血红蛋白(P= 0.007);IMF患者的白细胞计数(P= 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ET组中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患者出血、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P= 0.016),PV及IMF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PCR可有效检测JAK2 V617F突变的发生,JAK2 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与突变阴性者在临床特征上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Janus Kinase 2V617F基因突变(JAK2V617F)在bcr-abl阴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PD)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方法 基因组DNA从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粒细胞中提取.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PCR产物测序的方法检测JAK2V617F突变.共检测患者110例,其中bcr-abl阴性MPD 41例、bcr-abl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5例和急性白血病44例.结果 JAK2V617F阳性结果分别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1例(91.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8例(53.3%)、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4例(57.1%),而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7例、bcr-abl阳性CML 25例和急性白血病44例[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例1均未检测到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所有JAK2V617F阳性的标本和10份阴性标本中,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方法的测定结果都可经测序进一步证实.结论 90%以上的PV、50%以上的ET和IMF可检测到JAK2V617F基因突变;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ET和IM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可以作为诊断的分子标志,也可能是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0引言 细胞因子受体-JAK-STAT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增殖信号转导通路,该通路的激活对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上述信号通路中血小板生成素受体(MPL),JAK激酶突变的发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JAK2V617F组成性激活活性需要Ⅰ型细胞因子受体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冈子受体突变亦可引起某些MPD的发生,如MPLW515L.下面对细胞因子受体-JAK信号转导通路在MP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JAK2 V617F基因突变阳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由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组成.文章聚焦于其危险度积分系统和治疗进展,包括一线及二线治疗、JAK2抑制剂、降细胞治疗、抗纤维化和其他单药或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发生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PN中JAK2V617F的发生情况.结果 412例MPN患者中,JAK2V617F突变277例.JAK2V617F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和不能分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U)中发生率分别为55.9%、66.7%和52.4%(P>0.05),均低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突变型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患者(P<0.01);JAK2突变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患者中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JAK2突变型的MPD-U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易进展为典型MPN(P<0.05);在301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未发现核型异常与JAK2V617F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检测MPD-U患者中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对疾病发展有提示作用;JAK2V617F突变与MPN患者年龄、外周血细胞计数及血管事件并发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