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红外辐射光谱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传统的艾灸疗法利用艾燃烧过程中的热传导和热辐射来治疗疾病。人体穴位与经络红外辐射强度及光谱特性的检测与分析技术都是应用红外无损伤非接触特点来探索针灸经络的客观规律。人体红外辐射光谱还能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应用红外辐射热像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人体体表红外辐射热像图。本文旨在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对红外辐射光谱应用于针灸经络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太溪穴红外辐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的选择
健康成年人47例,自愿参加检测者;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50.6岁。正常人的选择按如下标准纳入:(1)身体健康,无心、肝、肾、脑等严重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疾病史;(2)受试者依从性好,自愿参加检测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5.
6.
7.
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红外辐射光谱病理信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大陵穴红外辐射特性的变化.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大陵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最强辐射峰及能量最为集中的7~14.7μm光谱范围内,正常人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冠心病患者两侧大陵穴相比在绝大部分波长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时,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在一些特征性波长处显著失衡,大陵穴与心有密切的经穴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大陵穴红外辐射特性的变化.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大陵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大陵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最强辐射峰及能量最为集中的7~14.7μm光谱范围内,正常人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冠心病患者两侧大陵穴相比在绝大部分波长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时,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在一些特征性波长处显著失衡,大陵穴与心有密切的经穴脏腑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手三阴经原穴微弱红外辐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从冠心病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下手三阴经原穴红外辐射光谱的特征变化初步探讨手三阴经原穴与心的经穴脏腑相关性特点。方法:对47名正常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左右侧手三阴经原穴在1·5~16μm宽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无论是正常人,还是冠心病患者,太渊、大陵及神门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在10·1μm最强辐射峰及能量最为集中的8~12μm光谱范围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相比,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冠心病患者大陵、神门穴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太渊穴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5~15·9μm光谱内共73个检测波长点处,冠心病患者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与正常人两侧同名穴红外辐射强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三阴经原穴中的大陵、神门红外辐射变化能够反映心肌缺血缺氧病理状态,大陵穴和神门穴与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大陵穴宽谱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陵穴在宽谱范围内微弱红外辐射光谱特性。方法:采用高灵敏度体表红外光谱检测装置对47例正常人双侧大陵穴在1.5~16μm光谱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检测,通过光谱形态分析和点值比较的方法对大陵穴红外辐射光谱进行研究。结果:不同个体大陵穴的光谱形态基本一致,但不同个体红外辐射强度有较大的差异,归一化处理后的光谱个体差异非常小;在7~14.7μm辐射集中的光谱范围内,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强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地研究人体穴位宽谱红外辐射信息,严格控制实验室温度等条件对获取准确的穴位红外辐射数据有重要意义;正常人两侧大陵穴红外辐射基本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松紧度、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叶绒比艾条施灸时的红外光谱特性,为艾绒生产、存储及临床应用中的参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灵敏红外光谱检测系统,检测4种不同松紧度、5种不同存储年份(1年、2年、3年、5年、7年)、4种不同叶绒比(5:1、10:1、15:1和30:1)艾条红外光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松紧度、不同存储年份、不同叶绒比艾条燃烧时特征红外光谱均为3.75mm;不同松紧度的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强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陈和5年陈艾条温和灸的红外辐射强度显著大于1年陈和7年陈艾条(P<0.05),但3年陈和5年陈艾条、1年陈和7年陈艾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叶绒比(5:1、10:1、15:1和30:1)艾条温和灸红外光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红外物理角度看,艾绒存储年限以3~5年为佳,5:1叶绒比艾绒已可满足临床需要,无需过分追求太高的叶绒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对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研究进展,及其与针灸经络有关的研究报道,在阐述MCs的形成、分布、分型、形态学特征、脱颗粒及其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针灸效应与穴区组织内MCs的数量、脱颗粒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对循经感传的作用机制。综述结果表明,MCs作为穴区组织的特征成分之一,与针灸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MCs通过对神经、免疫、循环等系统的影响,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的调控过程。本文为今后进一步了解和探索MCs与经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热敏穴的红外辐射特征。方法采用TSI-21型TTM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分析5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体表热敏穴的红外辐射特征,并设立热敏穴上、下、左、右各旁开3 cm的4个对照点和背部对照区,观察指标采用绝对红外辐射强度(温度)和相对红外辐射强度(检测点与整体辐射强度的差值),比较热敏穴与对照点/区的红外辐射强度差异。结果 5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热敏穴的平均温度为31.15℃,热敏穴与整体辐射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穴与对照点的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穴与背部对照区平均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穴具有高红外辐射强度的特点,并形成以热敏穴为中心的一定范围高红外辐射强度区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外针灸治疗妊娠性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范围为Pub Med(1980—2015.1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5.11)、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83—2015.11)、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5.11)中符合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妊娠性恶心呕吐相关文献。通过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30篇。结果:分析发现,在腧穴选择上多选取具有调理脾胃功效的特定穴,内关、足三里、中脘等是最常用腧穴;在选穴所属经脉上主要集中于任脉、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在选穴所在部位上主要集中在胸腹部、下肢部以及上肢部内关穴。结论:针灸治疗妊娠性恶心呕吐选穴有着局部选穴、循经选穴、特定穴选穴、辨证选穴的特点,据此,可为针灸治疗妊娠性恶心呕吐临床选穴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艾灸对人体红外热像、心率、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的即刻效应。方法选取46例在校大学生,对其双侧劳宫穴、神阙穴、22例足三里及22例涌泉穴依次进行艾灸,检测艾灸前后心率、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并采集其中41例受试者身体各部位艾灸前后红外热像数据。结果除鼻部、口部、胸部左侧、胸部右侧外,受试者其他部位艾灸前后红外热像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艾灸后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心率与艾灸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可即刻改善血液循环且对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寸口脉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病理信息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测寸口脉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病理信息。方法 采用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和47例健康成年人太渊穴1.5~16μm红外辐射光谱,并对两者比较分析。结果患者与正常人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长,患者与正常人太渊穴的红外辐射强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左太渊穴红外辐射强度与非穴对照点比较有显著差异的波长数明显多于患者左太渊穴红外辐射强度与非穴对照点比较有显著差异的波长数(P〈0.05)。结论 寸口脉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某些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特异性病理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跟痛症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结果:针灸治疗组痊愈38例,显效25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50.67%,总有效率为94.67%;药物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3例,好转14例,无效16例,治愈率为14.00%,总有效率为68.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跟痛症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特定波段红外灸对放化疗肿瘤患者升白细胞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特定波段红外灸对放化疗肿瘤患者的升白细胞作用。方法 采用自制以 15 μm为辐射中心的特定波段红外灸疗仪对放化疗肿瘤患者足三里、关元、膈俞和悬钟穴施灸。结果 红外灸治疗第 1星期 ,患者白细胞计数即较治疗前提高 8.36 % ,但无统计学意义 ;至红外灸第 3星期 ,患者白细胞计数较灸前升高 35 .38% ,与灸前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2 )。结论 特定波段红外灸对放化疗肿瘤患者有明显升白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