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瑞 《人民军医》1998,41(5):272-273
随着医院外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提高,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明显提高。但即使生命得以挽救,幸存者中约有20%遗留永久性脑损害,约40%意识不能恢复乃至死亡。因此,脑复苏仍是心肺复苏后最棘手的难题。1 早期心肺复苏是脑复苏成功的基础  脑组织没有氧储存,对缺氧异常敏感。缺氧10s就可意识消失,缺氧15s可有数分钟昏迷,缺氧3min可致数日昏迷。心跳停搏4~6min就可造成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完全无氧的情况下,大脑皮层细胞生命时间不超过8min。心跳骤停经过复苏后,不同器官内氧供应恢复的时间为1~40min。而脑组织在复苏开始数分钟仅有某些部…  相似文献   

2.
对3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立即应用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进行自动心肺复苏,同时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26例恢复窦性心律及血压,11例自主呼吸恢复,5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出院.  相似文献   

3.
高原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率极高,部分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常遗留脑组织不可逆损害,最终死于相关并发症。我科抢救1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脑组织的保护和复苏,最终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心跳骤停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提高急诊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1月~2005年4月院前心跳骤停及治疗中心跳骤停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施复苏的145例患者中,初步复苏22例,最终成活10例,分别为15%和7%;院前心跳停搏组复苏时间显著长于治疗中停搏组(P<0.05);存活组复苏时间显著短于死亡组(P<0.05).结论 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与抢救开始时间、抢救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脑复苏后续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利人 《人民军医》2001,44(5):284-286
随着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提高 ,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明显提高。但仍有相当的存活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 ,不能恢复正常生活 ,幸存者中约有 2 0 %遗留永久性脑损害 ,约 4 0 %意识不能恢复乃至死亡。因此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为此 ,近年来国内外的脑复苏的研究较多 ,且获得一些重要进展。对此进行综述 ,旨在同行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或掌握相关内容。1 维持有效的脑灌注压脑组织对缺氧异常敏感 ,若完全性缺氧 6s可致神经元代谢受损 ,15s可致短暂昏迷 ,2min便有脑活动停止 ,5min则有脑不可逆损伤。脑活动所需能量的 90 %来…  相似文献   

6.
心肺脑复苏     
王一镗 《武警医学》1994,5(2):95-97
心肺脑复苏南京医学院王一镗(南京210029)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简称CPCR)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复苏的成功,并非仅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达到恢复智能和工...  相似文献   

7.
呼吸、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成功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对于心肺复苏成功报告较多,但如何近一步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已为广大医务人员所关注。近期,我院急诊科同麻醉科协作成功抢救1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心肺脑复苏均获成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4岁。因四肢麻木4a于1998年10月15日住本院...  相似文献   

8.
呼吸心跳骤停复苏虽有许多新进展,但其复苏的成功率仍较低。本文就近3年救治64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中复苏成功21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浦清 《人民军医》2012,(1):27-28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时联用垂体后叶素和肾上腺素的疗效。方法:选择心搏和呼吸骤停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在采用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及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对照组单纯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比较两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神志意识恢复情况,以及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神志意识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后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29例,占64.4%;自主呼吸恢复19例,占42.2%;生存13例,占28.9%。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16例,占35.6%;自主呼吸恢复10例,占22.2%;生存5例,占11.1%。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及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及。肾上腺素能够显著缩短心肺复苏时间,促进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成功六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中的最危重急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肺复苏技术可能逆转临床死亡、减少脑死亡、植物状态和生物学死亡,也减少了存活者的脑损害及身体其他部位残疾的后遗症。心肺复苏法(CPR)是心脏停搏后进行心肺复苏的第一  相似文献   

11.
<正>心脏呼吸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危急重症,而心脏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术(CPR)。传统的CPR技术因医务人员的技术、体力等因素可影响按压的效果,而MSCPR-1A型心肺复苏器是一种以高压氧气为驱动力的心肺复苏一体机,可以调节好心脏按压的频率  相似文献   

12.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是世界急诊医学中的难题,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技术不准确都会导致失败。据报道即使发生在院内的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也仅为10%左右,而发生在院外的患者复苏成功率更低,仅为4%。现将我中心2008年院前复苏100例心跳骤停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通过分析成败原因,以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高龄患者常因伴有多种疾病,影响复苏的因素较多,一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较低[1],高龄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临床上鲜有报道。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11月成功抢救了1例院前心跳呼吸停止10 min的高龄老年患者,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肺脑复苏9例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脑复苏(CPCR)是当代复苏研究的重心,也是急救医学的重要课题。早期及时复苏和正确的后续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近几年,我科救治5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55岁。其中左房室瓣(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术后胸骨后感染清创术后1例4次;运动后心搏骤停2例;心肌梗死1例2次;心脏刀刺伤停搏1例。心停搏至CPCR时间10s~10min。5例均意识丧失,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到,自主呼吸停止,瞳孔散大6~8mm,对光反应消失,紫绀。3例完全停搏,2例6次为室颤,5例全部行胸内心肺复苏(CPR),其中1例胸内复苏后连续3次室颤,胸…  相似文献   

15.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提出:为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性,使用机械按压装置应尽量减少对胸外按压的延误或中断。为此,使用者应该进行适当培训并做到熟练配合。我科自2009年以来,应用美国产蓝氏威克R-301心肺复苏机,按照我科自行制定的3人6步搬运程序,抢救了86例心跳骤停患者,现将护理配合工作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凤学  王朝仁 《人民军医》1998,41(4):209-210
我院于1964年12月~1995年12月,共实施手术108371例次,麻醉手术期间发生循环骤停58例。经积极抢救存活49例,总存活率84.5%。现将循环骤停的原因、复苏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3~74岁。全麻57例,局麻1例。手术部位、术前状况与发生率见附表。附表 麻醉手术期间循环骤停58例手术部位手术部位例数发生率(‰)五  官10.04颅  脑191.64心  胸211.65腹  部150.35脊柱与四肢20.12合  计580.541.2 循环骤停的原因 全麻诱导期13例,术中41例,拔管后4例。导致循环骤停的诱因如下:(1)心脏手…  相似文献   

17.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CA/CPR)所引起的能量代谢障碍主要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受损有关,线粒体功能障碍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要机制[1].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能量代谢的恢复是细胞其他功能恢复的基础,若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持续存在,则必然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2-3].本研究探讨了心肺复苏后脑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变化,以期对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CPR)、经膈肌下抬挤心肺复苏(D-CPR)、腹部按压心肺复苏(A-CPR)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L-CPR)4种复苏方法对呼吸骤停猪通气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猪28只随机分为4组,经静脉推注琥珀胆碱建立猪呼吸骤停模型,于呼吸骤停即刻分别进行C-CPR、D-CPR、A-CPR和L-CPR.复苏2min后停止按压,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实验猪恢复自主呼吸.测定并比较基础状态时和复苏时4种复苏方法产生的潮气量(VT),并计算分钟通气量(MV);比较各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基础状态下,4组间VT和MV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2min时的VT和MV,D-CPR组高于C-CPR组,A-CPR组高于D- CPR组,L-CPR组高于A-C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2min时,L-CPR组HR恢复接近于基础值,A-CPR组HR维持在呼吸骤停即刻水平,C-CPR组和D-CPR组HR明显低于基础值(P<0.01);复苏2min后给予机械通气,复苏5min时各组HR均接近基础值.结论 在呼吸骤停猪模型中,L-CPR较其他3种CPR法能产生更大的VT和MV.  相似文献   

19.
心跳骤停的病例虽不多见,但近年来临床遇到的病例逐渐增加,不少的病例经过及时抢救能及时获救。本文就4年中10例心跳骤停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其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0例均为1995年至1998年住院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43-70岁。病因:急性心肌梗塞6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肺心病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型1例。临床表现:突然晕厥、意识丧失、抽搐、面色苍白或紫浴,颈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心电示波:心室停博2例,室扑、室额6例,室速2例(心室率达28)次/Mn,其中王树为持续性尖端扭转型室速)…  相似文献   

20.
严重复合伤并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CPR)后继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率较高,现报告救治成功1例如下。患者,男,22岁。被2万V高压电击伤后从10m高处坠落,心跳、呼吸骤停。现场和转送途中持续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