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重型颅脑外伤后高血糖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外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并常并发高血糖症。颅脑损伤后24小时内血糖峰值与颅脑损伤的伤情与预后密切关联。伤情越重。血糖越高。预后也越差。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伤后24小时血糖升高约55.1%~77.64%,有血糖升高,其死亡率为48.53%。对5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并尽早协助医生调控血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运用胰岛素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转归。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强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为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常规组),观测治疗前后两组血糖、临床恢复效果及死亡率。结果强化组的血糖比常规治疗组的低(P〈0.05),强化组的疗效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丁硕  李梅  渠时学  王雪英  赵家玉 《河北医药》2012,34(17):2570-2572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给予7d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始终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 Ⅱ评分、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河北医药》2012,34(17)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给予7 d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始终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 mmol/L.结果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的 5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 ,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 1995年 7月~ 1997年 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 5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作为对照组 ,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在颅内压、体温、心率、血糖、死亡率等指标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 :亚低温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降低颅内压 ,抑制伤后早期高血糖 ,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血糖监测与伤情、预后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51例颅脑损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1例进行血糖及血清果糖胺检测,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伤组的血糖增高较正常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血清果糖胺无明显差异(P>0.05);脑伤组中轻、中、重型之间血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重型中死亡组血糖初测与复测有显著差异,而存活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血糖的增高与脑伤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经治疗后血糖趋于正常者,预后良好。因此,在救治中应及时预防和控制高血糖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收常规颅脑手术,实验组患者行亚低温治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有24例患者痊愈出院,对照组为11例,痊愈率分别为48.0%和22.0%.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46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形成机制、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截瘫较轻者,基本治愈率59%,重残率27.3%,死亡率13.7%;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截瘫较重者,基本治愈率16.7%,重残率62.5%,死亡率20,8%。结论 颅脑损伤中合并颈椎颈髓损伤预后欠佳.重视此合并伤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能使部分病例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臻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102-10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伤后患者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益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且入院24h内测血糖均>11.1mmol/L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B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非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1~5d内胰岛素治疗组血糖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周后两组血糖降低无明显差异(P>0.05)。胰岛素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非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快速控制血糖利于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耿煜  刘利群 《中国药业》2009,18(11):50-51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肛温为32-35℃,持续2-6d,同时监测生命体征、颅内压、肾功能、血糖、血气及电解质;对照组控制肛温为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颅内压显著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提高,死亡率显著降低,预后显著改善(P〈0.05),且并发症无增加。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7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总结高血糖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002年3月至2009年2月间住院172例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针对性制定护理重点并实施。结果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糖水平显著增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相关,P〈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越低,血糖含量越高;血糖越高预后越差。结论正确血糖控制和监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组(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组)45例,普通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组)45例。两组患者重型颅脑损伤均予以基础治疗,目标血糖控制在相同范围。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目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及治疗后3个月评分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有效,降血糖快速平稳,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疾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7例,根据入院GCS评分,将患者分为GCS 3~5分和GCS 6~8分两组;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伤后12 h内和伤后24 h内血糖,记录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的死亡率.结果 血糖与伤情:伤后12 h和24 hGCS 6~8分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GCS 3~5分组(P<0.05);血糖与预后:伤后12 h和24 h预后良好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非高血糖组患者预后良好(恢复良好+轻度残疾)发生率显著高于高血糖组(43.75% VS 23.07%,P<0.05),非高血糖组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高血糖组(8.33% VS 25.64%,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应给予积极控制以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潘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1983-1983
目的:分析对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将2000年1月~2004年3月采用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5例,与1994年12月~1999年12月采用常规骨瓣组治疗同类病人42例的良好率、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组恢复良好率37.8%,病死率28.9%,常规骨瓣组恢复良好率21.4%,病死率47.6%。结论:扩大翼点入路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降低颅内高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对策,以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92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入院前血糖检查均显示为高血糖症,随机选择46例为对照组,实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及血糖监测,另46例分为观察组,在以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胰岛素强化治疗护理,治疗15d后,以上患者均检查空腹血糖,并与入院前比较。结果:经护理15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水平正常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改变无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胰岛素强化治疗护理,能有效降低、控制血糖水平,减轻脑细胞损害,提高救护质量。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一种应激反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约有55.1%~77.6%出现高血糖,颅脑损伤后患者血糖即刻升高,24h 达到高峰。伤后早期出现高血糖者病情和预后均较差,且伤情越重,血糖升高越明显。颅脑外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并发血糖增高症状,其血糖增高程度与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基本相一致,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程度、生命体征变化也相吻合,与恶化患者的预后亦相一致。我院对2010年9月-2011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出现血糖升高的31例患者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58例无糖尿病史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糖及7日内血糖变化,分为三组:A组血糖控制于<7.0mmol,B组血糖控制于7.0~11.4mmol/L,C组血糖不进行控制.结果A组及B组预后优于C组,但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糖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应激反应,血糖水平可反映伤情严重程度并可预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高血糖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CGMS联合CSⅡ治疗组和常规胰岛素强化组对比,观察1个月后疗效。结果:CGMS+CSⅡ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GMS+CSⅡ治疗能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缩短高血糖持续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影响亚低温治疗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39例)和常规治疗组(n=41例)。比较两组的预后,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间窗。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机的原因。结果:伤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6.4%。显著高于对照组39.0%(P〈0.05);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28.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P〈0.05)。亚低温治疗组开始治疗时间窗:12小时内16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8例;12时后23例。死亡8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合并伤、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亚低温开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血糖变化,并对胰岛素辅助治疗的疗效进行观测。方法对所有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6U/Q6h),应用one touchⅡ型血糖仪连续2周动态检测患者血糖水平。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且控制不良者预后极差。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采用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法和血糖仪的连续监测,确实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有助于对术后病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