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0例,其中符合有Q波心肌梗塞(QMI)156例,无Q波心肌梗塞(NQMI)24例。结果表明,QMI发病率明显高于NQMI而在发病年龄,伴发危险因素,既往冠心病病史,并发症,血清酶改变及预后QMI与NKQMI比较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老年无Q波型心肌梗塞(附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共收治老年AMI病人59例,其中NQMI15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1992年8月~1993年1月我院干诊科与循环内科收治住院的老年AMI 59例,男48例,女11例。平均年龄67.6±5.2(60~88)岁。其中NQMI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70.6±8.1(60~88)岁。NQMI者有冠心病史5~10年的7例,1~5年的3例,无冠心病史者2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WHO急性心梗标准(诊断标准)。 综合各家的无Q波型心肌梗塞诊断标准:(1)持  相似文献   

3.
我院曾收治5例暂时性 Q 波,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死亡4例。例1:男,418岁。因阵发性腹痛10余小时入院。体检:T38,P100,BP80/60。神志清,心率100,心律整,第1心音低钝。  相似文献   

4.
例1:女,81岁。因胸翳1天、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半小时于1992年2月7日入院。体查无特殊。心电图:①Ⅱ、Ⅲ、aVF、V_1导联ST水平下移0.1毫伏;②V_2~V_6导联ST水平下移>0.3毫伏;③Ⅱ、Ⅲ、aVF、V_1~V_6导联T波倒置。次日心电图V_5、V_6导联T波倒置变浅,余大致同前。2月9日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诊断标准中,病理性 Q 波是主要诊断条件之一,故有梗塞性Q 波之称。但在临床上,偶尔可见一种在一周之内变小或消失的 Q 波,即一过性 Q 波。近年来有关一过性 Q 波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这种 Q 波并非由心肌坏死所引起,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1992年3月以来住院的9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普乐林治疗组(48例)有6例异常Q波消失。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1992年3月以来住院的96例AMI患者,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58±6(42~79岁);对照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594±8(41~80岁)。两组病例在伴随病及梗塞部位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普乐林500mg(烟台中策药业有限公司)加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每日1次,连用2~4周,同时给予硝酸甘油、极化液等常规药物。对照组仅给常规药物,连用2~4周。全部病例均于急性期监护1周左右。且第1周每日查心电图1次,之后每3~5日查心电图1次,观察5周。  相似文献   

7.
冀黎明 《临床荟萃》1992,7(11):487-488
自70年代以来,有关心电图和病理对心肌梗塞认识定有很多争议。传统认为:心电图上有病理性Q波即说明心肌梗塞已穿壁,若心电图上无病理性Q波即说明心肌梗塞没有穿壁或在内膜下。近年来,根据大量的资料认为,心电图上有病理性Q波,心肌梗塞不一定能穿壁。因此,据心电图上无病理性Q波而将心肌梗塞划分为:有Q波型、无Q波型。这种新的分类法似乎更适合于心肌梗塞病人的治疗,预后等估价,亦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主治医生;近年来,不少学者将急性心肌梗死(AMI)分为无Q波心肌梗死(NQMI)及Q波心肌梗死(QMI),今天我们查房着重讨论一下无Q波心肌梗死的有关问题。进修医生:将心肌梗死分为NQMI与QMI与过去透壁性及非透壁性分类有何区别?室治医生:多年来临床上将AMI按心电图上病理性Q波的有无分为透壁性和非透壁性(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大类,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临床病理及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证明,心电图上出现病理性Q波不仅见于透壁性心肌梗死,也可见于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故病理性Q波的有无并不一定表示病理解剖的透壁性梗死,1…  相似文献   

9.
孔令振 《临床医学》2004,24(4):56-56
无Q波型心肌梗死(NQMI)的心电图上始终不出现特征性的Q波,仅出现的ST段及T波改变又缺乏特征性,易被误诊。为探讨NQMI的心电图变化,掌握与类似心电图的鉴别.现将我院所收治的50例NQMI的心电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首次心电图非Q波的急性心肌梗塞天津电力医院内科(300010)谭玉山,姜柏年有典型心电图改变的急性心肌梗塞易确诊,首次心电图呈非Q波者诊断困难。将1990年7月~1993年12月作者所见14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患者中男10例,...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1993~2 0 0 3年青年急性无Q波心肌梗塞误诊1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36~5 3岁,平均39岁,均吸烟。不同程度的胸痛、心悸、心前区不适7例,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3例,胸外伤2例。胸痛持续30 min以上4例,高血压6例,血糖升高3例,本组ECG无Q波,ST段下降0 .0 5~0 .15 mv,其中伴T波倒置6例;B超显示胆囊炎3例,其中胆结石2例,胸外伤2例中左侧第6、7肋骨骨折1例,胸壁软组织挫伤1例;无肋骨骨折、无血气胸、心肌酶谱升高10例。本组误诊为肋间神经痛4例,肋软骨炎3例,急性胆囊炎3例,胸外伤、单纯肋骨骨折1例,单纯胸…  相似文献   

12.
丁华民  周玉燕 《临床荟萃》1991,6(12):620-622
多年来,临床上一直将急性心肌梗塞(AMI)按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分为二种类型:透壁性MI和非透壁性MI或心内膜下MI.近年来研究证明,非透壁性MI有时可有病理性Q波出现,相反,透壁性MI有时则不出现Q波.无Q波型MI(NQMI)与Q波型MI(QMI).无论在病理生理、诊断标准方面,还是在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3.
病理性Q波是否一定为急性心肌梗塞? 答:否。心电图Q波≥0.03~0.04s即为病理性Q波,真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性Q波,往往有“梗塞内阻滞”  相似文献   

14.
答:否。心电图Q波≥03~0.04s。即为病理性Q波,真正急什心肌梗塞的病理性Q波,往往有“梗塞内阻滞”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使原梗塞性Q波消失1例报告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华侨医院内科张碧宁本文报告1例急性前壁的心肌梗塞(MI)使原下壁MI异常Q波消失的心电图(ECG)改变。病例报告男,35岁。因突发胸前闷痛伴大汗1小时急诊入院。近2年有间断心前区隐痛、心悸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正> 多年来,临床上一直把心肌梗塞分为透壁性和非透壁性(或内膜下)心肌梗塞两大类,其区别是心电图(BCG)是否出现病理性Q波。但许多学者通过大量动物试验和病理解剖研究发现:有明确Q波的前壁和下壁AMI其梗塞深度可只局限于心内膜下。Coor等通过实验也证实梗塞仅累及左室厚度的1/2便可引起Q波。Durrer等在狗的心外膜进行测定发现;即使梗塞直径<1cm,深度仅达室壁厚度的1/4,也可在EOG上记录到Q波。ECG上出现病理  相似文献   

17.
张树军 《临床荟萃》1995,10(18):836-837
无Q波心肌梗塞(NQMI)作为心肌梗塞(AMI)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医务界重视.据文献报道,约占心肌梗塞的38%.5年来我们收治了60例NQMI,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都是1989~1994年住院患  相似文献   

18.
冯珍珍 《临床荟萃》2003,18(11):604-605
目的 探讨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 (non Q wavemyocardialinfarction ,NQMI)左室重构的特点。 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2 1例急性NQMI及 3 6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 (Q wavemyocardialinfarction ,QMI)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leftventricularend diastolicvolumeindex ,LVEDVI)。检查时间为梗死后 1周内及 4周时 ,NQMI患者在梗死后 14周再检查 1次。比较前后LVEDVI变化。结果 QMI患者梗死早期 ( 4周内 )即出现LVEDVI明显增加 [( 60± 5 )ml/m2 比 ( 82± 6)ml/m2 ,t =2 .81,P <0 .0 0 1],NQMI患者LVEDVI并无改变。然而 ,有 3例NQMI患者在梗死后 14周时LVEDVI明显增加 ,此 3例患者均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结论 NQMI患者也会出现左心室重构 ,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传统看法,认为只有透壁性心肌梗塞才能出现异常 Q 波。且一旦形成,常持续存在。但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理性 Q 波,仅表示局部心肌电激动的丧失。于心肌细胞坏死时,可呈永久性 Q 波;倘若心肌缺血损害是可逆的,当其血重新获得血流灌注时,则病  相似文献   

20.
现将二院10年来心电图资料,统计并复习有关临床资料,对其中出现异常Q波的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统计二院自1984年4月~1994年12月间心电图资料。有明显异常Q波者258例,其中可确定心梗引起的Q波140例(54.3%),非梗塞性异常Q波118例(45.7%)。 1.1 非梗塞性Q波病因 ①心血管系统疾病共87例(73.7%)。其中,慢性肺心病31例(26.3%),急性肺心病2例(1.7%);肥厚性心肌病4例(3.4%);扩张性心肌病5例(4.2%);LBBB7例(5.9%);RBBB8例(6.8%);预激综合症25例(21.2%);急性心肌炎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