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以期 快速康复。 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00 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 简单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 例。 试验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如果 NRS 2002≥3 分,则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状况评价、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相比,肠内营养支持使术后发生主观重度营养不良的风险降低 5. 59 倍(OR = 5. 59,95%CI = 1. 12 ~ 27. 90,P = 0. 04);肠内 营养支持可显著降低术后低蛋白血症(OR = 0. 43,95%CI = 0. 19 ~ 0. 97,P = 0. 04)和术后并发症(OR = 0. 22,95%CI = 0. 05 ~ 0. 96,P= 0. 04)的发生风险;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 = 0. 03)。 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经过 NRS 2002 营养筛查后,对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状况与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心胸外科住院并拟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26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84例(NRS 2002评分<3分)和有营养风险组42例(NRS 2002评分≥3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患者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肺癌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 126例肺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3.33%(42/126)。与无营养风险患者比较,术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B)均显著降低,CRP则显著增加(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状况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7、0.546、0.639、0.432, P<0.05)。两组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住院胃癌患者,应用 NRS 2002 及 PG-SGA 及 BMI、TF 测定,了解 NRS 2002、PG-SGA 在胃癌营养筛 查评估中的作用,分析BMI、TF 等与NRS 2002、PG-SGA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法,以本院2015 年 1 月至2016 年 9 月住院的胃癌患者 136 例为研究对象,入院 24 小时内应用 NRS 2002 进行营养风险筛查、PG-SGA 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同时测定其BMI、TF。结果  应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无营养风险(NRS 2002<3分)的患者共64例(47%), 有营养风险(NRS 2002 ≥ 3 分)的患者共 72 例(53%);应用 PG-SGA 进行营养评估,营养良好(PG-SGA 0~1 分)的患 者共5 例(4%),可疑营养不良(PG-SGA 2~3 分)的患者共21 例(15%),中度营养不良(PG-SGA 4~8 分)的患者共 49 例(36%),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的患者共 61 例(45%)。年龄均与 NRS 2002、PG-SGA 呈正相关,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1),而 TF、BMI、体重均与 NRS 2002、PG-SGA 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身高 与NRS 2002、PG-SGA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 2002与PG-SGA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65, P < 0.01)。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风险亦较高,NRS 2002 及 PG-SGA、BMI、TF 等均有助于胃癌 患者的营养筛查与评估,联合应用可能更有利于胃癌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目标营养管理对营养状况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成立营养支持小组,制订目标营养路径化执行单,实施入院、术前、术后、出院时、出院后目标营养全程管理.选取目标营养管理实施前肝癌手术患者121例为对照组,实施目标营养管理后肝癌手术患者126例为试验组.实时评价肠内营养疗效,动态调整目标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家庭肠内营养(HEN)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营养状况及癌因性疲乏的作用。 方法 选 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住院部放疗的 80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 80 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试验组行 HEN 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两组 营养指数、肠道菌群、癌因性疲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 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肠杆菌、肠球菌及拟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疲乏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患者发生肺 部、泌尿系统、伤口或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HEN 联合益生菌可以提升食管癌患者放 疗后的营养水平,利于肠道菌群恢复,且不增加患者不适感,感染性并发症少,进而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的76例老年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结果①手术前,2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IJT)、白蛋白(ALB)、拟胆碱酯酶(PCHE)、前白蛋白(P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TBIL、ALT显著低于对照组,ALB、PCHE、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手术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7天,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胆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微球(DEB)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武警湖北总队医院收治的92例中晚期PH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DEB-TACE组和C-TACE组,每组46例。DEB-TACE组给予阿霉素DEB的TACE治疗,C-TACE组给予阿霉素碘油乳剂的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2个月的肝功能、甲胎蛋白(AFP)水平及肿瘤病灶直径变化。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2年生存情况。结果 DEB-TACE组术后1个月和2个月时肿瘤病灶直径和血清AFP水平,均低于C-TACE组,肝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C-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EB-TACE组患者术后临床总有效率(82.6%)和术后2年生存率(69.6%)均明显高于C-TACE组患者(60.9%和43.5%),并发症发生率(15.2%)明显低于C-TACE组患者(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B-TACE治疗中晚期PCH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行,近期临床疗效优于C-TACE。  相似文献   

8.
探讨老年肝癌介入化疗栓塞(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及相关预测模型的建立。 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20 例老年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 TACE 术治 疗。 术后患者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为成营养不良组(评分 2~ 21 分)和非营养不良组(评分 0~ 1 分)。 比较 两组外周血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8、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采用 Spearman 相关系数分 析老年 TACE 患者营养不良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筛选老年 TACE 患者术后 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120 例患者 TACE 术后营养不良者共 76 例。 营养不良组血清 IL-6、IL-8、CRP、TNF-α 均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 05)。 老年 TACE 患者营养不良 与外周血炎性指标 IL-6、IL-8、CRP、TNF-α 均呈正相关性(P<0. 05)。 营养不良组 BMI、术前营养治疗占比、ALB、PAB 均低于非 营养不良组,贫血、乙型病毒性肝炎、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占比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 05)。 IL-6、IL-8、CRP、TNF-α 升高、贫 血、术前未行营养支持、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ALB 降低均是老年 TACE 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风险预测模 型预测老年 TACE 患者营养不良的 AUC 值为 0. 8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8. 4%和 87. 1%。 结论 老年肝癌 TACE 患者营养不 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呈正相关性,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预测老年肝癌 TACE 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风险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并对临床营养治疗提出合理建议。方法 通过一 项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 年 6 月至2016 年 6 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新入院结直肠癌患者150 例,入院 后 24 小时内,应用NRS 2002 评估其营养状况,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存在营养风险)和对照组(无营养 风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运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比较两组间生存质量差 异。结果 NRS 2002结果显示对照组86例(57%),研究组 64例(43%)。不同营养状况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 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整体生存质量,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疲乏、失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呕吐、疼痛、气促、食欲丧失、便秘、腹泻、经济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术前营养状态可以作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 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应加强对术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营养支持为基础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间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收治的96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以营养支持为基础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术后,试验组患者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 2%,低于对照组的3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以营养支持为基础快速康复外科能改善甲状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及白蛋白、总蛋白和前白蛋白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诊治过程中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化疗作为血液系统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进一步加剧患者的营养不 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及摄食减少。诱导治疗后C反应蛋白的显著升高,提示感染发生率及炎症水平均较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干扰机体代谢、加剧营养状态的恶化。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表现为体质指数异常、人体成分异常、整体/ 综合评估异常和生化指标异常。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原则与其他肿瘤类似,肠内营养为主,肠外营养为辅。但是,需要注意 补充特殊营养剂:①谷氨酰胺;②针对“粒细胞减少”的饮食;③ω‐3多不饱和脂肪酸;④牛初乳及大豆饮食。通过营养筛查和评估,为 处于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及时、恰当地进行个体化营养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营养状 况、预防营养不良及相关并发症,降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风险,提高耐受性、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和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NI<45营养不良组有9人,占20.93%;GNRI<98风险值组17人,占39.53%。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的PNI值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值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GNRI正常组、低风险组、中高风险组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PNI值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NI与GNRI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PNI、GNRI均为监测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且存在依存关系,可作为筛查营养风险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1385例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进行人体学测量,并收集患者入院48 h内的生化检验结果,同时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评估量表(PG-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分析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385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980例(70.8%),女性405例(29.2%),平均年龄为(56.5±13.4)岁。PG-SGA评分为(6.92±5.27)分,营养良好、可疑/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发生比例分别为14.7%(203/1385)、20.1%(279/1385)、31.0%(429/1385)、34.2%(474/1385)。患者在住院期间仅23.0%(319/1385)使用过肠内营养,36.6%(507/1385)使用过肠外营养,同时使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的比例为7.1%(99/1385)。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男性、肿瘤有转移、近1~3个月体重下降及近1周饮食下降是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放化疗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情况。方法:以2017年1月至10月肿瘤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筛查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暂无营养风险者,每周重复筛查。比较不同年龄和不同肿瘤类别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差异。调查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和营养支持方式,比较不同营养风险患者间营养支持率的差异。结果:符合标准的369名患者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45.3%、30.6%。不同年龄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类别患者间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率39.8%,其中肠外、肠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占比分别为97.3%、0%、2.7%,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中全合一和单瓶输注占比分别为59.9%、40.1%。不同营养风险患者间营养支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放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但营养支持率较低,且营养支持存在不合理性,规范化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围手术期的禁食禁水、有创操作、手术打击、长期卧床等因素均会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 加、炎症反应加剧、蛋白质稳态失衡,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手术治疗的临床决策,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 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合理、有效、规范的外科营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能量平衡,增加生理储备,加速术后 康复。外科医师对营养治疗的理解尚不充分,存在应用不足与应用过度并存的现象。因此,建立外科营养治疗规范化标准显得尤为 重要。本标准旨在建立完善的外科营养规范化管理体系,推动外科营养治疗的合理应用,在防治营养不良,维护患者医疗安全,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标准的发布能够为我国外科营养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为提高我国临床营 养及加速康复外科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足量营养支持对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以及营养状况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03月-2019年03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45例给予足量营养支持,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Piper疲乏评估量表(RPFS-CV)以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对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营养风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前白蛋白(PA)、血清白蛋白(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3项指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情感疲乏、躯体疲乏和认知疲乏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ORTCQLQ-C30评分中功能领域、整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采用足量营养支持能改善其营养状况,缓解癌因性疲乏等症状表现,全面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且降低治疗成本、改善预后。 中国肿瘤患者营养不 良发生率高达 80. 4%,营养治疗率却只有 33. 7%。 因此,针对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需要加强关注,提高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诊 治水平。 基于此,汇总 2021 年肿瘤营养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态流行病学、营养不良 评估诊断的改良、膳食结构的推荐、肿瘤营养治疗及预测指标、特殊人群的营养关注等多个方面取得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 肿瘤营养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肿瘤营养学是应用营养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肿瘤预防和治疗的一门新学科,恶性肿瘤患者是微量营养素异常的高危人群,微量营养素异常会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预后及生存时间等。因此,对于肿瘤患者入院时需要对其进行肿瘤与营养的双诊断。质谱作为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检测手段,可以对人体的多种指标实现精准监测,从营养学角度为肿瘤患者提供准确、丰富的诊疗信息。本文对质谱技术在肿瘤营养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总结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技术在肿瘤营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对人体内维生素、微量元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性药物等指标进行精准检测,为临床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94例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PS评分评估患者的体力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筛查患者的营养风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患者的营养风险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94例晚期肿瘤患者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共53例,占56.4%;年龄>70岁患者共34例,有营养风险患者占70.6%,与年龄≤70岁患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KPS评分≤60分患者有37例,有73.0%患者存在营养风险,与KPS>60分患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同BMI指数及疼痛程度的患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消化系统肿瘤共有59例,有营养风险者占43例,总营养风险发生率达72.9%(43/59)。结论:晚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消化道肿瘤更显著,年龄、KPS评分、BMI指数、疼痛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营养管理对食管癌手术患者预后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采取连续性方便取样的方法从2019年至2020年纳入于某肿瘤专科医院胸外科门诊就诊的细胞或组织学证实为食管鳞癌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从术前门诊开始就由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营养不良五阶梯治疗原则”进行营养干预,营养干预一直到术后1个月。同时回顾性连续性调查2017年至2018年细胞或组织学证实为食管鳞癌,于胸外科行首次食管鳞癌根治手术的10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22.56±11.37)天vs(26.98±14.20)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 index,PN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营养管理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改善营养状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