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16):2295-2298
目的: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落实、推广、完善中药材溯源体系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我国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实际状况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中药材的商品特征、国内外农产品溯源体系概况以及我国在溯源体系建设中已取得的进展,并讨论中药材溯源系统发展趋势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果与结论:中药材追溯体系是"从农田到患者"的过程追踪或"从患者到农田"的回溯监管,可通过中药材溯源子系统、支撑服务系统以及地方平台和中央平台的搭建,实现中药材的"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巨大的民生工程,药农参与、药企配合、医疗机构执行、政府政策引导、国家法制监管等缺一不可。未来溯源体系建设工作应着重关注现代仓储制度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与加工的溯源子系统建设、溯源标识的统一和溯源信息的上下对接、溯源新技术研发应用以及"倒逼机制"和"召回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生物多样性对中药材检验的影响,探求制订中药材标准的方法.方法 列举生物多样性给中药材检验增加的难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总结生物多样性对检验的影响.结果 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时,应注重传统方法,准确描述中药材的共性特征以及种以下药材之间差异点的程度及规律,采用指纹图谱技术进行控制,并重视对质量标准的培训.结论 生物的多样性要求中药材标准要与时俱进,以切实保证检验的准确和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建民 《首都医药》2000,7(12):28-28
中药材掺假是指在正品药材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目前中药材市场中掺假现象较为普遍,掺假品给中药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严格加以鉴定.本文对部分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吴志利  李璨  游娟 《中国药房》2011,(47):4417-4419
目的:保障中药临床用药质量,降低中药材损耗,促进我国中药材物流发展。方法:调查并分析我国中药材物流现状,指出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结果:我国中药材物流存在技术落后、投入不足、信息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可从加大对中药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培育与壮大中药材物流主体;加强中药材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中药材物流标准化进程;加强对中药材物流管理法规的制定;加强对中药材物流技术的研发;提高药农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医药物流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改进。结论:该建议在促进中药材物流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中药材质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33+147-133,147
中药材市场作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对于中药材产品的质量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本文章将对我国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和中药材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中药材商品的市场情况,制定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为实践,为中药材商品来源追溯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方法:以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为基础和依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颁标准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地方标准所收载的中药材品种进行了统计,再结合中药材市场的实际销售情况,编制中药材商品的溯源编码。结果与结论:对前期研究中制定出的中药材商品分类标准草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首次确定了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的规则及可行性,编制了800余种中药材、两千余个等级规格的中药材商品溯源编码。  相似文献   

7.
高天兵 《中国药事》2009,23(2):155-156
目的提出了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督管理的建议和对策。方法通过对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7种中药材的考察和抽验结果分析,研究了我国中药材主要流通渠道的中药材质量状况。结果与结论中药材不仅是生产中药饮片的原料,还可以用于生产中成药和临床调配制剂使用;其质量的优劣不仅会影响中药饮片的质量,而且还能直接影响制剂的质量和疗效。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8.
王祥领 《中国药房》2012,(23):2204-2206
目的:探讨中药材和中成药采购过程中应掌握的原则。方法: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从产地、工艺、市场、质量标准等多个方面,分析影响中药材和中成药质量的各采购环节。结果:采购的中药材和中成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质量不均一性,影响了中药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结论:在中药材采购中,不应一味追求更加优质,而应保证质量相对稳定,一旦有所变动,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和相关指标告知临床;在中成药采购中,不应一味追求低价,而应保证更加优质。  相似文献   

9.
张丽威 《黑龙江医药》2012,25(2):281-283
中药材是加工中药饮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中药材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伪劣品、混淆品频频出现,使药材市场混乱,生产企业很难购到质量合格的药材,给生产中成药及饮片的企业带来了重重障碍,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各监管部门、使用部门及销售部门应重视药材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金科 《黑龙江医药》2013,26(1):104-106
中药材是加工中药饮片和生产中成药的原料药,其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中药材存在很多问题,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各样的不法手段,在中药材中掺假、混杂,以降低成本,所以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令人担忧,伪劣品、混淆品频频出现,使药材市场混乱,生产企业很难购到质量合格的药材,给生产中成药及饮片的企业带来了重重障碍,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保证用药的安全,各监管部门、使用部门及销售部门应重视药材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唐生斌 《中国药事》1992,6(4):228-230
针对药材市场存在的药品质量问题,从技术因素、药品质量监督和市场管理、人员素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较系统地分析了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的原因,从战略的高度提出重视人材培养、加强药材生产的计划调控和技术管理,以及野生资源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传统中药材质量评价及标准制订提供概念上的依据。方法:从中医药学的发展过程及影响中药材药性和质量的诸多因素,对中药材的质量本质以及与天然药物的关系、“地道药材”产生的人文及生态原因作一些探讨。结果:中药材和民间药虽然都是天然药物,作为药物,其性质有时是完全不同的,中药材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质量评价方法也应根据传统质量评价情况与天然药物或民间药物区别对待。结论:中药材具有明确的药性(药效谱)、较好的性状质量、较高的有效成分含量,以及稳定的各成分比例关系,“道地药材”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天然药物和民间药是属于辨病用药的药物,而不是中医的辨证用药。本文根据中药材质量的内涵,提出指纹图谱结合成分权重的质量评价模式用于评价中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优化完善中药材质量监测机制,探索建立国家与省级中药材质量监测统筹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家药品抽检协作网络,在国家药品抽检信息系统内,采用在线问卷调研的方式,面向国家药品抽检承检机构以及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征集意见建议。结果:共有46家承检机构与32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答问卷,汇总分析显示,中药材质量监测逐步建立相互衔接、各有侧重的国家与省级协作体系,适当扩大监测品种范围,对药材市场与种植基地、饮片和中成药生产企业重点监测,建立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并与国家药品抽检协同发布监测结果。结论:中药材质量监测应当基于国家药品抽检协作网络,进一步优化品种遴选流程与范围,围绕药品生产企业、药材市场与种植基地,完善风险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结晶,中药材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及药品的安全性。中药材在仓储过程中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中药材质量发生改变,出现霉变、风化、虫蛀等现象,影响其疗效发挥,并会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控制仓储过程质量因素主要包括入库验收、防湿、防虫、防风化、加快药材的周转、翻垛通风法、加强对药库管理等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贵州中药材GAP基地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方法在贵州11个主要GAP药材基地采集中药材样品155个,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9种有机氯农药含量。结果155个样品中有39个样品检出农药,检出率25.16%。其中六六六(BHC)、滴滴涕(DDT)、五氯硝基苯(PCNB)的检出率分别为15.48%、2.28%和5.81%。25种药材农药总残留量大小为:根系类>全草类>树皮类>茎叶类>花果类。参照《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有11个样品超标,超标率为7.09%,超标的为根系类药材。结论贵州中药材GAP基地大部分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标准指纹图谱制订与GAP实施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李元宏  涂自良  陈吉炎 《中国药房》2003,14(11):697-699
目的 :探讨影响中药材标准指纹图谱制订的首要因素。方法 :对不同品种来源、不同产地的中药材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品种来源、不同产地的中药材指纹图谱存在着较大差异。结论 :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保证中药材质量高、稳定性好的必由之路 ,是制订中药材标准指纹图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浅论中药材、中药饮片制订有效期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丁倩  宋志刚 《中国药房》2007,18(21):1601-1602
目的:敦促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尽快制订、出台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有效期的相关规定。方法:分析药品、药品有效期、劣药的定义,药品在流通和使用中管理难、药监人员执法难、患者维权难的原因所在以及社会对食品、药品保质期的重视情况。结果与结论:制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有效期是中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可借鉴西药和国外对植物药有效期的评定方法,结合中药特性及传统的保管、贮存经验,制订符合中药本身特点的安全有效期。  相似文献   

18.
董玲婉 《中国药房》2007,18(36):2878-2879
目的:为药剂人员提供参考。方法:对25种中药饮片的水试鉴别法进行归纳和介绍。结果与结论:水试鉴别法是传统的经验鉴别法,能有效鉴别药材饮片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近年,中药中农药残留污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省中药材的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同时农药残留物超标问题也阻碍了中药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严重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针对甘肃省大宗道地药材当归、党参、甘草和黄芪,笔者综述了2009~2019年来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和国内的标准的差距,并提出对中药中农药多组分残留检测技术研究方案,以期保证中药质量安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