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6 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 × 4.0 cm,最小2.0 cm×2.0 cm,术后应用激光闪斑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皮瓣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修复效果。 结果 术后2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及皮下瘀血,其余23例皮瓣均无明显水疱形成,无明显肿胀,皮瓣血流灌注量观测发现术后72 h稳定并趋近于生理灌注水平。经过3~24个月随访,发现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成活质量好。 结论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调节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进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达到精细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改良带掌长肌腱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指背肌腱、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和效果。方法:在同侧前臂远端以掌长肌腱为中心寻找到两条并行的静脉,以此设计皮瓣,切断结扎静脉之间交通支,保护腱周血管网。复合组织皮瓣均采用顺行移植。结果:术后6例皮瓣均成活,经4~14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按TAM法疗效评定,5指均达优良。皮瓣柔软,弹性好。结论:改良带掌长肌腱静脉动脉化皮瓣移植,成活稳定,肌腱有血液供应,愈合良好,粘连轻。  相似文献   

3.
展望  朱飞  刘韵  林遐  宁金龙 《解剖学研究》2010,32(3):196-199
目的探讨利用静脉动脉化进行皮瓣预构的可行性。方法在兔的腹股沟区设计2cm×3cm大小的任意型皮瓣,并分离出双侧股血管束,实验组将股血管束中动脉与静脉分离,其远端行动、静脉端端吻合形成静脉动脉化血循环通路,将动脉化的静脉部分移植于腹股沟皮瓣下方;对照组将完整的股动静脉血管束移植于腹股沟皮瓣下方。术后2周,以植入的血管为蒂游离出腹股沟皮瓣,原位缝回。观察皮瓣成活面积,并经血管灌注中华墨汁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除1例死亡、1例感染外,术后2周预构皮瓣均完全成活,病理切片显示皮瓣各层组织的血管内均有墨汁。结论静脉动脉化预构的皮瓣血供良好,可用于局部或远位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与改良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存活过程,对比成活率及探讨其成活机制。 方法 将 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侧后肢制成包含2根纵行的浅静脉2.5cm×3.5cm皮瓣,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侧。对照组:将皮瓣直接移植同侧耳背2.0cm×3.0cm创面,制作双干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皮瓣进行改良。观察皮瓣的成活过程,并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皮瓣存活70%(14个),部分存活20% (4个),坏死10%(2个)。对照组皮瓣存活20%(4个),部分存活25%(5个),坏死55%(11个)。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干静脉动脉化皮瓣经改良后有利于皮瓣内血液进入微循环,改善动脉血灌注量与静脉回流量平衡,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应用带指固有动脉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23例23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均伴有指骨外露,应用带指固有动脉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中不用特意寻找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保留指固有动脉近节中远1/3处1cm往背侧的筋膜组织,连同指固有动脉一并切取,切除的指固有动脉予以指背静脉桥接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1.5cm×1.0cm~2.5cm×2.0cm,供区取前臂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佳,手指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 8~14mm。皮瓣供区植皮愈合良好。 结论 运用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可降低了切取难度,减少背侧支损伤可能,增加供血动脉吻合口径,降低吻合难度,是修复指端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动脉危象的处理方法。方法 游离皮瓣动脉入皮点损伤出现的动脉危象1例,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血循环原理,重建游离皮瓣的血液循环。结果 皮瓣成活。结论 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原理处理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动脉危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术后皮瓣血管危象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应用针刺法和常规观察法相结合,密切观察26例患者的32指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术后皮瓣的血运情况,记录皮瓣血运发生变化的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等,并及时予以护理干预和治疗。结果:术后30指疼痛介于轻、中度之间,2指疼痛重度,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皮瓣血运变化可早在术后24~48 h内被发现。其中,28指皮瓣术后完全成活,另4指皮瓣在术后24 h内被及早发现血管危象,经三抗治疗、皮瓣按摩、放血及换药处理后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0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患侧手指外形满意,屈伸活动良好,供区无明显色素沉着。患指皮瓣的静止和运动两点辨别觉分别平均达9.2和9.0 mm。结论:严密细致的护理观察、可靠的早期诊断技能及周到完备的基础护理是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术后最终成活和早期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应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创面患者15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9岁。小腿创面6例,足踝创面9例。创面大小9 cm×4 cm~26 cm×5 cm,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如缝合张力过大则采取植皮修复供区创面。术后予以制动、抗炎、抗血栓形成、抗血管痉挛、消肿、保暖等治疗,术后随访皮瓣成活情况、创面修复效果。 结果 切取皮瓣大小10 cm×5 cm~27 cm×7 cm,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3个月。14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后期清创后植皮修复创面愈合良好;9例足踝创面患者踝关节屈、伸功能轻度受限;2例胫骨开放性骨折经外固定治疗出现骨折不愈合,经改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后愈合;2例患者皮瓣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整后改善。 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创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头静脉组 (实验组 )与不结扎组 (对照组 )的成活面积。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 1例术后早期皮瓣远端肿胀。家兔 10个皮瓣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皮瓣蒂部保留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的成活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营养的静脉皮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皮瓣移植后的正常循环方式是血液经动脉灌注毛细血管,代谢交换后由静脉回流。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动、静脉对皮瓣的成活并非同等重要。Fujino 用钠廓清法研究狗轴型皮瓣的循环效能,发现损伤其引流静脉,皮瓣50%坏死,而损伤其供血动脉,无一例坏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non-physiologic flaps,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the vessels that provide the circulation were studied in 178 rats by translucent, radiologic, and histologic methods. The flap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normal, simple venous, arterialized venous, simple arterial, and devascularized flap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survival area ratios among the normal, simple venous, and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the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flaps of these three groups was similar. Therefore, simple venous and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s may be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simple venous and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s started on the fifth postoperative day, after which a normal circulation was reestablished. On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 the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was nourished by the arterial blood passing through the anastomosed venous system in the flap. Before the fifth postoperative day in the simple venous flap, and by the third day in the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arteries have not been demonstrated but the veins appear distended. It is fair to assume that a true plasmatic circulation was present at this stage. The obstruction of the anastomosed segments of vessels in the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group may permit a reduction of the edema and cyanosis of the flap.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兔耳背侧包括中央动、静脉和前边缘静脉在内的岛状皮瓣,制成单纯静脉网状皮瓣,静脉动脉化皮瓣,并分为直接缝合组和半透膜隔离组,与传统皮瓣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为静脉动脉化皮瓣存活良好,纯静脉网状皮瓣处于低灌流状态,存活较差。在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用于临床9例,其中静脉蒂岛状皮瓣转位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3例,纯静脉皮瓣游离移植2例,后者1例皮肤坏死,皮下存活良好。其余皮瓣均成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 20.0 cm×17.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9.0 cm~18.0 cm×21.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分层缝合。术后观察创面闭合、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2例皮瓣顺利成活,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外形基本满意;1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边缘坏死1.5 cm,换药处理后愈合;全部患者创面受区与腹壁供区创口Ⅰ期愈合。8例患者患肢功能活动良好,5例皮瓣位于关节部位长期制动因而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结论 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具有皮瓣供区血供来源稳定,供区位置隐蔽、可提供较大面积皮肤和组织等优点,对于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兔耳纯静脉皮瓣成活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纯静脉皮瓣的成活机理。方法:①利用兔耳纯静脉皮瓣模型,观测不同处理后的成活情况;②活体灌注墨汁后厚蜡切片,观察皮瓣术后与受区的血管吻合情况。结果:原位缝合、边缘阻隔、基底阻隔、全部阻隔、术后4d断蒂纯静脉皮瓣成活面积大于术后3d断蒂纯静脉皮瓣和无血供全厚皮片(P<0.05)。结论:静脉血可以维持纯静脉皮瓣成活,术后3~4 d是纯静脉皮瓣血液循环由非生理性向生理性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轴型静脉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照关于皮瓣静脉的一系列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以静脉干为轴的轴型静脉皮瓣.经20例次临床病例的观察,较之传统的随机型皮瓣更易成活。手术设计时注意选择良好的知名的静脉干为轴,术中注意保护好轴型静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B超辅助定位设计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33例,女13例;年龄27~68岁,平均48.2岁,缺损面积21 cm×8 cm~8.5 cm× 5.5 cm。患者均为二期修复,修复时间为伤后5~42 d,均采用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完成修复,胫后动脉穿支蒂31例,腓动脉穿支蒂15例。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S)对穿支进行定位,根据穿支及创面情况设计皮瓣。术中验证穿支定位准确性,术后对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及皮瓣7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术中见定位符合率达89.1%;定位误差>1 cm的有5例,其中1例皮瓣术后完全坏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34例供区切口直接缝合;12例供区植皮,2例植皮出现部分坏死感染,其余供区愈合良好。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皮瓣周围感染伤口不愈合,2例供区植皮少部分坏死。术后3例失访,43例患者获得5~46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按皮瓣功能7项指标评定,优14例,良2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6.0%。 结论 术前CDS定位的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效果良好,外观满意,临床实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