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构建具有肿瘤细胞特异靶向性的纳米给药系统,研究该纳米粒的体外抗三阴乳腺癌作用。方法 采用乳化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奥拉帕尼的聚乙烯亚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I-PLGA)纳米粒,进一步用透明质酸修饰,制备靶向载药纳米粒。采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对纳米粒的形态、粒径大小、电位及分布情况进行表征。CCK-8法检测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目标纳米粒的靶向摄取,生物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部形态变化分析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制备奥拉帕尼靶向载药纳米粒(HA-Ola-PPNPs),粒径为(166.2±0.842) nm,大小分布均匀,呈圆形或椭圆形,稳定性良好;奥拉帕尼包载于PEI-PLGA纳米粒中能够起到药物缓释作用;CCK-8实验结果显示纳米粒组均呈现出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且HA-Ola-PPNPs对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激光共聚焦结果说明了HA与CD44受体的主动靶向结合可以显著提高MDA-MB-231细胞对目标纳米粒的摄取;生物透射电镜观察显示HA-Ola-PPNPs能够有效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CD44受体特异性靶向的载药纳米粒,为三阴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及体外性质。方法考察了pH值对包封率的影响及包封率与载药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不同量交联剂对纳米粒释药速度的影响。结果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包封率为(96.55±0.96)%,载药量为(9.66±0.10)%。在加入了不同量的固化剂后,可得到释放速度不同的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结论优化了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包载WEE1激酶抑制剂adavosertib的巨噬细胞膜仿生白蛋白纳米粒(MM-BSA/Ada),体外评估其作为胶质瘤靶向递药体系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MM-BSA/Ada并筛选最佳膜-核比和最佳药-载比,检测其载体安全性和对C6胶质瘤细胞抗增殖活性,考察其体外细胞摄取、跨血脑屏障转运和跨膜后摄取的能力。结果 MM-BSA/Ada具有良好的稳定性,CCK-8结果初步显示,未载药纳米粒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呈低毒性;与未包膜纳米粒和游离药物相比,MM-BSA/Ada给药后的体外抗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P<0.001)、胶质瘤细胞摄取量(P<0.001)、体外血脑屏障透过量(P<0.01)及跨膜后摄取量(P<0.001)均显著提高。结论 MM-BSA/Ada有较好的胶质瘤靶向递药性能,有望为胶质瘤提供新的放射增敏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决龙葵具有毒性、生物利用度低、靶向性差等问题,采用去溶剂化-交联法制备龙葵碱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并优化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龙葵碱为模型药物,以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创新性使用还原性GSH为交联剂,制备龙葵碱人血清白蛋白纳米粒。以纳米粒的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纳米粒制备工艺。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HAS质量30 mg、乙醇体积70 mL、龙葵碱的质量15.0 mg、GSH体积为200μL,搅拌速度600 r/min条件下,得到高包封率粒径100 nm左右的龙葵碱白蛋白纳米粒。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11)
目的制备载穿心莲二萜内酯有效部位的透明质酸-苯硼酸纳米粒。方法酰胺反应合成透明质酸-苯硼酸后,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并进行表征。MTT法检测体外细胞毒性,HPLC法测定细胞摄取效率,UPLC-MS/MS法考察药动学行为。结果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形态均一,平均粒径为(112.3±0.92)nm,Zeta电位为-48.4 mV,载药量为(47.50±0.62)%,包封率为(90.1±1.60)%,30 d内稳定性良好,24 h内累积释放度为90%。与原料药相比,纳米粒对HepG2、A549、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显著增强(P0.05,P0.01),摄取量显著升高(P0.05),并呈时间依赖性。纳米粒体内消除缓慢,延长了药物循环时间。结论载穿心莲二萜内酯有效部位的透明质酸-苯硼酸纳米粒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可促进大鼠体内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胡霓霓  谭群友  魏农农  杨帆  张景勍 《中草药》2009,40(9):1384-1387
目的 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固化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粒,以包封率、多分散指数、载药量等为评价指标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体外释药规律,考察3~5℃、15~25℃、37℃(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纳米粒的稳定性.结果 以硬脂酸和表面活性剂为载体材料,优化工艺制备的水飞蓟宾纳米粒包封率为96.88%,多分散指数为0.168,载药量为7.55%.差示量热分析确证形成了纳米粒,水飞蓟宾以无定形态分散在纳米粒内.纳米粒体外释放缓慢,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纳米粒静置观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采用乳化-蒸发-固化法可制备得到水飞蓟宾纳米粒,工艺简便,粒径和分散度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体外释药缓慢,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张锐  温沁楠  关志宇  施旻  徐彭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6):1367-1373
目的 以建立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纳米粒(PNS-NPs)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为例,探讨可能导致包封率测定错误结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通过加入促透剂,破坏皂苷分子的聚集状态,进而使用超滤离心法分离PNS-NPs中包封药物与游离药物,以避免游离药物被超滤膜非特异性截留。本实验对促渗剂类型进行了选择,对超滤离心方法的回收率与重复性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并对多批次的PNS-NPs的包封率进行了测定。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壳聚糖纳米粒中包封药物与游离药物的分离,回收率,重复性满足测定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分离方法可适用于易产生分子间缔合药物的纳米制剂包封率测定,避免误导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表面氨基游离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方法,以便连接配体实现主动靶向。方法:采用氯化钠沉淀法制备表面氨基游离的壳聚糖纳米粒;比较不同固化程度纳米溶液的浊度、体外释放、包封率、载药量和粒径等性质。结果:固化程度不同的纳米溶液经超声或水浴加热处理后,浊度降低值不同;含不同固化剂的纳米溶液均有明显缓释效果,随固化剂加入量增加,释放速度减慢;固化程度对包封率和载药量无明显影响。加固化剂200 μL的壳聚糖纳米粒粒径为487 nm,多分散指数为0.144。结论:制备的白藜芦醇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相对较小,表面氨基游离,可用于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4,(9)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丹参酮ⅡA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材料,采用去溶剂化法制备丹参酮ⅡA白蛋白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界面响应面法优选制备工艺,对纳米粒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丹参酮ⅡA∶白蛋白(m/m)为0.09,乙醇与水比例为0.53,乙醇滴速为1.27mL/min。此工艺所制得丹参酮ⅡA白蛋白纳米粒的平均包封率为84.35%,模型预测值和实验观察值都比较接近,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丹参酮ⅡA白蛋白纳米粒具有缓释特性,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放特征。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条件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21,(6)
目的制备大黄酚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制备大黄酚白蛋白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溶解度、体外释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其白蛋白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5、1、1.5、2、3、4、5、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大黄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白蛋白纳米粒呈球形,包封率为(93.61±1.02)%,载药量为(12.19±1.03)%,平均粒径为(156.5±6.7)nm, PDI为0.028±0.007,Zeta电位为(-35.1±3.8)mV,溶解度为(34.75±0.92)μg/mL,48 h内累积释放度为74.81%。与原料药比较,白蛋白纳米粒T_(max)缩短(P0.05),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02倍。结论白蛋白纳米粒可促进大黄酚体外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偶联脱氧胆酸(mPEG-CS-DA)纳米载药系统,并以姜黄素(Cur)为模型药物,构建两亲性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方法 采用两步反应合成mPEG-CS-DA,分别用IR、1H-NMR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筛选mPEG-CS-DA-Cur纳米胶束制备方法,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度。结果 以透析法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较小的平均粒径和无残留溶剂的特点。mPEG-CS-DA-Cur的载药量为(12.11±1.52)%,包封率为(89.37±4.12)%,平均粒径为161.4 nm,分布均匀,胶束中药物体外释放缓慢、稳定。结论 研究合成了1种新型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是1种良好的胶束载体材料,对难溶性药物Cur具有很好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后续药物进行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制备紫杉醇棕榈酸酯白蛋白纳米粒(Nab-PTX-PA)冻干粉,对其抑瘤效果和骨髓抑制毒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技术(NabTM技术)制备Nab-PTX-PA冻干粉,对Nab-PTX-PA处方的形态、粒径和电位进行表征并比较Nab-PTX-PA冻干前和冻干复溶后粒径、电位的变化。通过构建4T1荷瘤小鼠模型,考察Nab-PTX-PA的抗肿瘤活性。荷瘤小鼠药效给药结束后取血进行血常规检测,考察该制剂的骨髓抑制毒性。结果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外观平整饱满、生理盐水复溶后再分散性良好的Nab-PTX-PA冻干粉,且制备Nab-PTX-PA冻干粉粒径为(87.63±1.15)nm(n=3),Zeta电位为(-11.7±0.61) mV(n=3),冻干前和复溶后Nab-PTX-PA的粒径、电位均无明显变化。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Nab-PTX-PA(51.16 mg·kg-1)的抗肿瘤作用高于Abraxane® (20 mg·kg-1),且具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抑制毒性结果表明,Nab-PTX-PA(25.58 mg·kg-1)对小鼠的骨髓抑制毒性低于等剂量市售药物Abraxane® ,Nab-PTX-PA(51.16 mg·kg-1)对小鼠的骨髓抑制毒性与市售药物Abraxane® (20 mg·kg-1)相当。结论 采用NabTM技术制备的Nab-PTX-PA冻干粉性质稳定,Nab-PTX-PA(25.58 mg·kg-1)与等剂量的Abraxane® (20 mg·kg-1)相比,降低了骨髓抑制毒性,Nab-PTX-PA(51.16 mg·kg-1)和Abraxane® (20 mg·kg-1)毒性相同时,抗肿瘤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治疗脱发的米诺地尔-甲基丙烯酸酰化明胶(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并对其进行表征和评价。方法 以生物可溶性水凝胶GelMA为基质,采用模印法和紫外交联法制备米诺地尔-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分别采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表征其形貌,采用机械性能和溶胀率测定考察交联度对微针机械强度和吸水性的影响,采用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速度;采用动物透皮实验评价其透皮效果。结果 所得微针机械强度足以穿透皮肤实现透皮给药。微针吸水性良好,使其在刺入皮肤后通过吸附溶胀和降解释放包合的米诺地尔。结论 以GelMA为基质的米诺地尔-GelMA生物可溶性微针具有生物相容性高、可缓释、靶向给药等优点。微针贴片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与其他剂型相比有独特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基于渗透压原理的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考察影响其释药行为的因素,优化处方并考察其释放机制。方法 根据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在体外累积释放度与零级方程拟合度,对囊壳、含药层、助推层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进行单因素考察,选出释放主要影响因素为致孔剂用量、含药层并检测其渗透压活性物质用量和膨胀剂用量,利用Box-Behnken设计法对其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优处方。制备3批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体外释放度与零级方程拟合考察其释药特性,再使用相似因子法(f2)进行释放机制研究。结果 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最优处方为致孔剂(PEG 6000)用量14 mg、含药层渗透压活性物质(NaCl)用量33.7 mg、膨胀剂(PEO 800万)用量33.2 mg,制备的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在12 h内药物释放较完全,致孔剂为药物提供释药途径,渗透压活性物质为释药动力。结论 尼莫地平渗透泵胶囊控释效果良好,累积释放度大于90%,并且接近零级释放方程,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并评价微环境pH对无定形固体分散体溶出行为的影响。方法 以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OS)为模型药物并测定其在不同pH值的饱和溶解度,以醋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载体材料,枸橼酸和磷酸二氢钾分别为酸化剂和碱化剂,通过热熔挤出法(hot melt extrusion, HME)制备POS无定形固体分散体(SD),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PXRD)进行表征。随后以乳糖和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进行粉末直压制备得到片剂,并考察各组片剂的溶出情况以及片剂溶出过程中的微环境pH。结果 POS在不同pH环境中的饱和溶解度相差很大,在pH 1.2的盐酸溶液中,其饱和溶解度达到700 μg·mL-1,而在pH 6.8的磷酸缓冲盐中,其饱和溶解度仅有0.32 μg·mL-1。利用HME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POS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粉末直压所制备的片剂的硬度在65N左右。在体外溶出实验中,HPMCAS组和PVP K30与枸橼酸的复合载体组的溶出度较高,都达到90%左右,而PVP K30组和HPMCAS与磷酸二氢钾的复合载体组的溶出度相对较低,分别约为40%和60%,利用甲基橙显色剂显示HPMCAS组和PVP K30与枸橼酸的复合载体组在溶出过程中,甲基橙显示红色,提示其微环境pH小于3.1。而在PVP K30组和HPMCAS与磷酸二氢钾的复合载体组在溶出过程中,甲基橙显示黄色,提示其pH微环境大于4.4。结论 pH微环境是影响POS溶出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控药物周围pH可以改变药物的溶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发现氟喹诺酮的有效结构修饰策略以提高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基于药效团拼合药物设计原理,用噻唑酮作为氧氟沙星C-3羧基的等排体、芳苄叉基为其修饰基,构建了新的3-芳苄叉噻唑酮-氟喹啉-4-酮的氧氟沙星衍生物(6a~6l),其结构经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MTT方法评价了体外对SMMC-7721、Capan-1和HL60这3种癌细胞株的抗增值活性。结果 12个新结构的氟喹诺酮-3-噻唑不饱和酮目标化合物被合成,其活性显著强于母体氧氟沙星1,其中卤苯基化合物强于其他取代基的活性,尤其是氯苯基化合物(6k)对Capan-1细胞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多柔比星相当。结论 芳苄叉基噻唑酮替代氟喹诺酮C-3羧基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聚乳酸乙醇酸-聚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PEG-PLGA)水凝胶包载的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脂质体的复合载体,并考察其体外性质和抑瘤效果。方法 采用水化薄膜法制备DOX脂质体,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再利用PLGA-PEG-PLGA水凝胶包载制备得到的DOX脂质体得到DOX-Lip-Gel复合载体,考察其体外释放、黏性测试以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 制备得到的DOX-Lip的粒径约为(89.3±4.7) nm,包封率约为(85.3±2.6)%,PLGA-PEG-PLGA水凝胶在25 ℃处于溶液状态,而在37 ℃时可凝固成胶,黏性测试结果表明水凝胶的相变温度约为30 ℃。并且水凝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可以缓慢的降解。与对照组相比,DOX-Lip-Gel可以缓慢的释放药物,且释放期长达200 h。体内抑瘤实验表明DOX-Lip-Gel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结论 制备得到的DOX-Lip-Gel对荷瘤小鼠进行瘤周给药,对抑制骨肉瘤在小鼠体内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玻璃体注射用秦皮甲素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 以秦皮甲素为模型药物,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秦皮甲素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进行处方工艺优化,从而得到秦皮甲素微球最佳制备条件。结果 制备所得秦皮甲素微球呈淡黄色粉末状态,外观圆整,能均匀分散于5 mg·mL-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其载药量为8.03%,包封率为93.03%,平均粒径为4.81 μm。结论 本研究制备得到的秦皮甲素微球具有较佳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且粒径符合玻璃体注射要求,可为黄斑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