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中季铵生物碱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行为。方法:以延胡索为例,采用2,5-二羟基苯甲酸为基质,以样品和基质混合均匀点样,直接分析中药生物碱提取物;利用高分辨质谱数据确定生物碱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果:从延胡索中检出并鉴定了去氢紫堇碱等5种季铵生物碱。结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为中药中季铵生物碱提供了一种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辅料米醋的用量和蒸煮方式对制川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制川乌中的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有量。结果相比药典法制川乌,醋蒸和醋煮制川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一级水解,抑制单酯型生物碱的二级水解,从而提高其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结论醋制川乌可提高制川乌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以10%醋蒸制川乌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王勇  邓晓春  夏博 《中成药》2010,32(1):137-138
二十五味珊瑚丸具有开窍、通络、止痛之功效,是西藏医药传承之作,临床疗效卓越,已被<中国药典>2000版收藏.该方由珊瑚、珍珠、青金石、珍珠母、诃子、广木香和铁棒锤等二十五味单味药组成,其中铁捧锤虽非主药,但其中含有乌头生物碱,藏医所习用的铁棒锤来源甚广并且炮制过程与中药"川乌"小同,有报道二十五味珊瑚丸对小鼠具有较强的神经系统毒性~([1]),因此对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的乌头生物碱进行分析以确定生药来源和炮制程度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药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复杂的作用途径,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为保证中药质量及开发新药,一些分析检测方法应运而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MALDI-MS)是一种“软电离”的新型质谱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低成本、低样品消耗量、线性范围宽、电离温和、适用于热不稳定物质等特点,为中药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该技术被广泛用于中药成分分析和组学研究领域,在药材真伪鉴别、分子实时筛选和构建活性成分的代谢网络途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选择合适的基质和样品制备技术是保证检测效果的关键。随着新型基质的开发与优化、样品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MALDI-MS与多种分析方法的联用,将会大幅提高其检测效果。基于此,笔者概述了MALDI-M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高通量检测中药活性成分、监测机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状况、原位可视化表征中药活性成分组织分布信息等,并探讨了MALDI-MS的应用前景和不足之处,以期为中药成分鉴定、药物利用及代谢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初匀速法预测制川乌的有效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制川乌有效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流动相乙腈(A)-40 mmol·L-1乙酸铵溶液(B)梯度洗脱(0~45 min,30%~45%A;45~65 min,45%~50%A;65~75 min,50%~55%A;75~80 min,55%~65%A;80~85 min,65%A),检测波长240 nm。采用初均速法对制川乌药材进行加速试验并预测其有效期,考察不同温度下制川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制川乌在室温条件下贮存期0.69年。结论:高温不利于制川乌的稳定,初均速法可为制川乌药材有效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川乌微波炮制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目的:研究川乌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川乌不同微波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和总生物碱的含量,并以其为指标与传统炮制工艺进行比较,全面评价川乌微波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的微波炮制工艺为川乌经润透法处理后,于60%微波火力下炮制18 ~ 20 min,与传统炮制法比较,其总生物碱含量较高,且6种单、双型生物碱的含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而且易于控制,可作为川乌炮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和加热时间。方法:按照药典方法,以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采用HPLC法,检测蒸制1~8 h和煮制1~6 h(间隔为1 h)的制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制川乌片中单、双酯型生物碱的总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川乌片制备的制川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在炮制1 h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不超过0.040%的限量要求,且内无白心,但此时麻舌感强烈,随炮制时间延长,麻舌感逐渐减弱。蒸2~8 h制品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0.070%~0.15%的含量要求,在蒸5 h达最高,较生品升高约142%;煮制品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结论:以制川乌传统质量和生物碱含量要求为指标,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选用蒸法炮制4~6 h为宜。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5,(9)
目的研究制川乌配伍白芍对6种乌头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HPLC法测定该配伍中6种乌头生物碱,计算其透皮速率和渗透系数。结果制川乌配伍白芍后,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增渗倍数分别为1.99、2.05、1.83、2.01、2.20、2.16。结论制川乌配伍白芍后,可促进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经皮吸收。  相似文献   

9.
制川乌不同饮片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制川乌有无“白心”对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按药典法分别测定有“白心”和无“白心”饮片中的酯型生物碱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浸泡7 d水煮6 h后除去“白心”部分酯型生物碱含量最低,“白心”部分含量较高;加热水煮时间越长总生物碱含量越低。结论有无“白心”对制川乌饮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近红外光谱(NIR)法对制川乌提取、浓缩液中的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MAs)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方法 应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搜集103个制川乌样品的NIR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法建立NIR信息与MAs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 制川乌提取、浓缩液中MAs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模型建模的光谱范围为9 264.35~7 274.11 cm-1,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RMSECV)为1.171,相关系数(r)为0.999 4;经外部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321,r为0.992 1;经相关性统计学分析,MAs的预测值与HPLC参考值的r为0.999 0,P<0.001,说明NIR法与HPLC法测定MAs相关性较好,可以较准确预测其覆盖范围的MAs的量.结论 本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环保等特点,可用于制川乌提取、浓缩过程中MAs量的在线监测,进而较准确地判定提取、浓缩终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川乌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时间含量变化关系方程。方法:采用加压蒸制法制备制川乌样品,通过HPLC测定各样品中6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含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曲线拟合,推算最佳炮制时间。结果:川乌在111℃(0.05 MPa)下炮制15~150 min,制川乌中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时量变化关系曲线拟合回归方程为C=0.273+0.236×lnt(R2=0.753,F=48.818,P<0.01),双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则为C=0.115×t-0.005(R2=0.850,F=90.660,P<0.01)。结论:建立的方法为快速炮制川乌及预测川乌炮制时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应用的ESI-MSn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方法(ESI-MS)分析附子与半夏不同炮制品配伍前后生物碱在种类和含量方面的变化。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生附子、生附子加生半夏、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系统考察。结果:与生附子相比,双酯型生物碱在附子加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共煎液中含量增高,附子加法半夏共煎液中的双脂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结论:附子与姜半夏配伍的解毒机制是使毒性较大的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毒性小的单脂型生物碱;与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配伍的毒性增大的原因是其具有抑制附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水解或热解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鉴别地高辛中化学成分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HPLC/ESI-IT-TOF/MS)对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和洋地黄毒苷对照品进行分析,总结了二者的多级质谱裂解规律,研究质谱碎片裂解途径,建立了地高辛原料药的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及质谱分析条件。结果 依据各有关物质组分的多级质谱数据,鉴定了12个主要的有关物质,其中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双洋地黄毒糖单葡萄糖苷和异羟基洋地黄毒苷元3≥洋地黄毒糖单葡萄糖苷为地高辛原料药中首次发现的有关物质组分。结论 在原料药地高辛化学成分研究工作中,采用HPLC/ESI-IT-TOF/MS可提高原料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效率并有利于新化合物的发现和鉴别,对保证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此方法已经应用到国际比对研究中,取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改良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检测中药三七中26种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经15%甲酸乙腈溶液提取,用混合净化填料净化除杂,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结合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26种真菌毒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 1%~116. 2%(n=5),平均回收率范围为26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 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 05~6. 25μg/kg和0. 2~20. 0μg/kg。结论:该法简单、快速、实用性强,适用于三七中26种真菌毒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冠脉事件关键血小板功能蛋白。方法纳入冠心病血瘀证组患者,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分4个小组,即两组各有4次重复。抽取外周血,分离血小板并提取蛋白,将各个提取血小板蛋白样本按小组等体积混合、定量。用荧光差异显示二维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鉴定血小板差异功能蛋白。对鉴定成功差异蛋白,用Western-blotting进一步验证。结果筛选出13个差异蛋白点,质谱成功鉴定7个:isoform 1 of integrinalpha-Ⅱb、isoform 2 of integrinalpha-Ⅱb、actin-cytoplasmic1、actin-cytoplasmic 2、cDNAFLJ52842、cDNAFLJ55253、cDNAFLJ43573fis。其中isoform2ofintegrinalpha-Ⅱb(CD41)和actin-cytoplasmic2(Actinγ)成功验证。结论 CD41和Actinγ是冠心病血瘀证的标志蛋白。其他血小板功能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冠心病血瘀证事件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