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又称桥本氏病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伴局部肿块或结节,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为常见.HT可合并甲状腺癌,其中主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极少数为滤泡癌、髓样癌等[1-2].近年来HT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6],尤以HT合并PTC发病率增长明显[3-8],现已逐渐受到病理科和外科医师的关注,二者的关系也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其流行病学、病理学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佳瑞  王家东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2):2449-2451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又称桥本氏病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伴局部肿块或结节,且临床表现多样化。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最为常见。HT可合并甲状腺癌,其中主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极少数为滤泡癌、髓样癌等。近年来HT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以HT合并PTC发病率增长明显,现已逐渐受到病理科和外科医师的关注,二者的关系也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就其流行病学、病理学特点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198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分类,分析HT合并PTC的发病风险及HT患者中合并PTC与未合并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结果HT中合并PTC的发病率为48.27%(98/203),高于非HT中的22.5%(400/1780),发病危险提高了3.22倍(95%CI:2.39~4.33,P=0.000);HT合并PTC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7~72岁,在≤20、21~40、41~60和>60岁的分布比例分别为2.0%(2/98)、44.9%(44/98)、48.9%(48/98)和4.0%(4/98);400例未合并PTC的HT患者年龄范围13~79岁,各年龄段分布比例依次为1.8%(7/400)、31.8%(127/400)、52.5%(210/400)和14.0%(56/400),两部分患者年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15,P=0.014);HT合并PTC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5.3,低于未合并PTC的HT患者的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15,P=0.000)。结论HT与PTC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合并HT较不合并者发生PTC的风险明显增高且患癌年龄提前,患有HT者尤其是女性需及早预防PTC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影响。方法:分析882例经甲状腺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PTC合并HT和非合并H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甲状腺功能,分析HT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PTC合并HT组239例(27.10%),非合并HT组643例(72.90%),两组间比较,合并HT组女性、癌灶多发、双侧及淋巴结转移比例显著高于非合并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原发灶直径、远处转移、复发危险度分层及TNM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与非合并HT组相比,PTC合并HT组TPOAb、TGAb、TSH水平升高,FT4、FT3水平降低(均P<0.05)。分别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T与女性、癌灶多发、淋巴结转移呈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690、1.491、1.514,均P<0.05);癌灶多发、原发灶直径>1 cm、合并HT与PTC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2.150、2.751、1.465,均P<0.05)。结论:合并HT的PTC患者女性、多灶及淋巴结转移多见,但不影响预后;癌灶多发、原发灶直径>1 cm、合并HT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848例首次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理是否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分为观察组(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与对照组(非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女性比例更高(95.6% vs 80.6%,P <0.01),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Tg - Ab 及 TPO - Ab)升高率、术前甲状腺癌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在术前超声检查漏诊率、术中冰冻确诊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病灶多发率、甲状腺被膜侵犯率、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内复发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并非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OR =1.286,P >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好发于女性,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有助于桥本氏甲状腺炎术前诊断。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及术中诊断难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也无明显影响。并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可按常规甲状腺癌诊治规范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否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14例于2015年0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合并或不合并HT的PT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有无包膜侵犯、中央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514例PTC病例中合并HT者74例(14.40%),不合并HT者440例(85.60%),与不合并HT组相比,合并HT组女性比例更高(91.89% vs 74.09%,P<0.05),年龄较小[(41.37±11.89)岁 vs (44.35±11.79)岁,P<0.05],肿瘤直径更小[(1.20±0.91)cm vs (1.53±1.18)cm,P<0.05],发生包膜侵犯(18.92% vs 31.14%,P<0.05)、中央淋巴结转移(17.57% vs 30.45%,P<0.05)的比例较低,但肿瘤的多灶和多中心性方面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合并HT的PTC多集中于女性群体,病灶组织偏小,且PTC合并HT不会使疾病侵袭性加强。然而,合并HT患者TSH高,则可能会使PTC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探讨PTC和HT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首诊患者306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PTC,其中术后病理学确诊伴发HT者42例,比较伴发HT与未伴发HT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PTC患者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46.2岁 vs 41.9岁)。相较于与未伴发HT的PTC患者,伴发HT的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93% vs77%),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较多[(5.0±3.4)枚 vs (2.5±2.7)枚],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较高[(3.28±1.91)μU/mL vs (2.12±1.29)μU/mL],术前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antibody,TPOAb)阳性率较高(55% vs 14%),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阳性率较高(69% vs 13%)。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显著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5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低龄、被膜侵犯是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发HT对PTC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伴发HT的PTC患者TSH水平显著偏高,提示HT可能是PTC发病风险因素之一。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总数相关,推测PTC淋巴结转移可能与淋巴结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8.
吉盼盼  张光亮  蒋蓓蓓 《癌症进展》2021,19(6):596-598,629
目的 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100例PT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合并HT分为合并组(n=53)和未合并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随访1年,记录所有PTC患者的复发情况,其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合并组与未合并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肿块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直径≥1.25 cm、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未合并HT的PTC患者的复发率均高于年龄﹤55岁、肿瘤直径﹤1.25 cm、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或无淋巴结转移、合并HT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未合并HT是影响PTC患者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55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未合并HT的PTC患者预后更差,临床医护人员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随访,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全昌银  张志强  胡鹏  杨卫兵 《癌症进展》2018,16(6):705-707,73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除切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影响.方法 选取4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32例(对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135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PTH和血钙水平.结果 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PTH和血钙水平分别为(1.28±0.32)pmol/L和(2.21±0.32)m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7±0.44)pmol/L和(2.48±0.4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血钙和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0.74%、46.67%和31.85%,高于对照组的28.01%、18.07%和18.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78.20±14.29)ml,高于对照组的(32.02±10.0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发生率均为15.56%,均低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及侧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P﹤0.05).结论 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相比,伴桥本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比例高,且手术方式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低血钙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晨  田文  夏绍友 《肿瘤学杂志》2017,23(4):282-285
摘 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中央区阴性淋巴结清扫的理论依据及应用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94例PTC初治患者术中阴性淋巴结清扫情况,按照有无合并HT分为合并组 (A组)和单纯组(B组)。比较两组病理特征对术中阴性淋巴结清扫的影响。[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A组低于B组 ( 43.8% vs 62.4%,P=0.040),淋巴结清扫总数A组多于B组(9.14±2.37 vs 6.75±0.97,P<0.001),阴性淋巴结清扫数A组多于B组(6.56±0.41 vs 2.83±0.47,P=0.002)。颈淋巴结术后病理阳性率A组低于B组(53.39% vs 63.11%,P=0.012)。手术时间A组高于B组(82.22 min vs 70.32 min),手术出血量A组多于B组(37.53±2.47ml vs 22.46±1.31ml,P=0.040)。[结论]认识PTC合并HT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特点,合理控制中央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范围,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收集的56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为乳头状癌,8例为滤泡状癌,3例为髓样癌。超声检查发现大多数患者结节呈低回声和极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回声不均匀,41例患者的结节内见细点状强回声钙化,4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高度可疑为恶性。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基础和发病因素存在一定的交叉,常联合发病,但其术前诊断困难,常易造成漏诊误诊,故综合术前甲状腺功能检查和超声检查对预判此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3 4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桥本患者498例,未合并桥本患者2 913例,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例特征并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仅与病灶大小和BRAF V600E基因突变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灶数目、侵犯包膜、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以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年龄<55岁患者的0.957倍(OR=0.957,P<0.001)。肿瘤病灶>1 cm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病灶≤1 cm患者的2.697倍(OR=2.697,P<0.001)。肿瘤病灶多灶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风险是单灶患者的2.186倍(OR=2.186,P<0.001)。结论: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更小的肿瘤病灶和更高的BRAF V600E基因突变率显著相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无关。患者年龄≥55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病灶>1 cm和病灶多灶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欣  邱伟  周浩锋  洪妍妍 《癌症进展》2022,(22):2311-23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PTC合并HT患者、100例HT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组、B组、C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TPO-Ab、TgAb水平及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TPO-Ab、TgAb、FT3、FT4、TSH阳性率,比较不同临床特征PTC合并HT患者的TPO-Ab、TgAb、FT3、FT4、TSH阳性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TPO-Ab、TgAb与FT3、FT4、TSH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TPO-Ab、TgAb、TSH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血清FT3、FT4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B组患者的血...  相似文献   

15.
<正>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介导攻击自身组织的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甲状腺组织肿大或结节,血液检测出TGAb、TPOAb等抗体。甲状腺癌常见病理类型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滤泡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最常见。HT可合并甲状腺癌,其中主要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现就其流行病学、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8.
董云伟 《癌症进展》2016,14(11):1067-1071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同时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也在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关系日益被人们所关注,二者的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然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有着较为独特临床病理特点.因此,了解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临床评估及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HT合并PTC患者中央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PTC伴HT患者发生CLNM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4 171例PTC患者的资料。最后,共纳入671例PTC合并HT患者。其中,468例患者组成训练组,其余203例患者组成了验证组,以验证模型的性能。预测因子选择采用LASSO回归模型,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建立了预测CLNM的列线图,并进行了内部验证。结果:LASSO回归模型显示,有17个变量可能是影响CLNM发生的因素(P<0.05)。随后,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低、结节性高回声、肿瘤大直径、肿瘤多灶性、甲状腺外扩张(extrathyroidal extension,ETE)、颈部淋巴结肿大、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PTC合并HT患者发生CLNM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通过建立预测模型,训练组发生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4(95%CI,0.725~0.824),验证组发生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CI,0.712~0.850)。列线图对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以及合并数据集均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鉴别能力。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合理的参考,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伴和不伴有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收集2014—201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PTC患者资料, 其中伴HT患者103例, 不伴HT患者109例。制备组织芯片,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伴和不伴有HT的PTC中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间皮细胞(MC)、CD56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水平, 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BRAF蛋白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4%(36/65)和63.6%(42/6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VEGF蛋白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7%(19/74)和25.8%(17/6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1)。cyclin D1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4%(71/76)和97.6%(80/8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MC在伴和不伴HT的P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1%(6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