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三氧化二砷(As2O3)抗肿瘤机制不同于传统化疗药物,As2O3抗肿瘤机制是多样化的,不同细胞系阻滞细胞周期不同,不同细胞系诱导细胞凋亡途径不同,且对于化疗不敏感及耐药和复发的患者,As2O3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选择,除了静脉给药外,还可以尝试行腹腔内局部化疗,使在减少系统毒性的同时,增加了对卵巢癌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草对As2O3所致的小鼠遗传毒性能否产生抑制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As2O3组、As2O3加不同剂量甘草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开展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甘草和As2O3联合给药对小鼠微核形成率和精子畸形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检测不同组小鼠体内肝、肾组织砷元素的含量,分析甘草配伍对砷元素在小鼠体内吸收分布的影响。结果:As2O3加7.69g/kg甘草组和As2O3加15.38g/kg甘草组的小鼠微核形成率较单独As2O3(4.5mg/kg,1/10 LD50)组明显降低;As2O3加1.54g/kg、7.69g/kg和15.38g/kg甘草组的小鼠精子畸形率均较单独As2O3组明显降低;As2O3加不同剂量甘草组的小鼠肝、肾组织砷元素含量均降低,但仅As2O3加15.38g/kg甘草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甘草对As2O3所致的小鼠遗传毒性有抑制作用,减少As2O3在体内组织的吸收与分布可能是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C(Vit C)对人耐药性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耐药性肺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维生素C组(Vit C,250 mg.kg-1),As2O31组(1.5 mg.kg-1),As2 O3 2组(As2 O3 3 mg.kg-1),As2 O3联合Vit C组(As2 O3,1.5 mg.kg-1+VitC 250 mg.kg-1),ip 2周,观察并记录各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及肿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的变化,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用药2周后,取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内生存素(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Vit C组,As2O3 1,2组,As2O3联合Vit 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42%,42.3%,66.25%,79.93%。与对照组相比,As2 O3各组和As2 O3+Vit C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少,瘤质量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P<0.O1);与As2 O3单独用药组比较,As2 O3+Vit C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瘤质量明显减少(P<0.O1),抑瘤率明显增高;而Vit C组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瘤质量没有明显减少。病理检查显示各As2O3组、As2O3+Vit C组治疗后可见肿瘤坏死增多。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联合组与As2O3组、Vit C组比较Survivin、VEGF条带强度显著减小。结论:As2O3与Vit C联合用药比As2O3单独应用抑制耐药性肺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更强,二者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及VEGF的表达有关。两者联用有望成为低毒高效的化疗组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脏毒性的预防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与治疗组(阿霉素联合心脉隆组),各16只。对照组每周1次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共10周;治疗组每周1次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心脉隆注射液3mg/kg,共10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心脏超声射血分数、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钙蛋白(cTnI)、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心脏毒性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早期出现阿霉素急性毒性反应,后期出现心肌毒性所致心力衰竭反应,对照组后期则未出现心肌损伤表现,但两组体质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化疗后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心肌自由基清除酶s0D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升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大鼠SOD活性较化疗前稍降低,MDA含量稍升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够通过增加内源性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减轻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从而起到了对阿霉素化疗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川芎嗪(TMP)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HL-60增殖的影响及其治疗APL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L-60和脐带内皮细胞系ECV-304两种细胞株,分为空白组、TMP组、As2O3组、TMP+ As2O3组,每组设4个复孔,经TMP单独或联合As2O3作用后,应用噻唑蓝(MTT)实验测定HL-60细胞增殖变化;检测HL-60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台盼蓝染色计数绘制ECV-304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ECV-304细胞早期凋亡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CV-304细胞贴壁情况.结果 TMP能明显抑制HL-60、ECV-304细胞增殖,且能加强As2O3抑制增殖的作用;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在TMP与As2O3联合处理后明显减少;TMP与As2O3均能诱导ECV-304细胞早期凋亡,降低细胞贴壁能力,联合作用后效果均明显增强.结论 TMP联合As2O3抑制APL HL-60细胞增殖作用增强,抗血管新生是其治疗APL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 ( Osteoporosis,OP)是一种老年性骨代谢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 ,其发病率逐渐上升。 OP已被认为是伴随衰老过程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而在对衰老的病因研究中 ,Harman的衰老自由基学说认为活性氧是引起衰老的重要原因。因此活性氧与 OP之间是否也存在某些内在联系 ?本文试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理论探讨。1 活性氧的生物学特性活性氧 (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指从氧衍生出来的自由基及其产物 ,其化学性强 ,不稳定 ,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 ,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 O2 - )。羟自由基 ( OH)及过氧化氢 ( H2 O2 )等。…  相似文献   

7.
花椒多酚类化合物抗自由基抗氧化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花椒多酚类化合物总提取物(ZPPC)对活性氧自由基·OH、O2-·和肝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分别利用化学发光法、体外肝匀浆温育Fe2+和H2O2诱导及CCl4肝损伤实验探讨ZPPC对·OH和O2-·的清除作用及检测肝和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ZPPC能有效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口服低剂量ZPPC能显著降低CCl4 中毒小鼠血浆MDA,提高SOD活性.结论 适量ZPPC具有抗活性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钱草提取物体外清除活性氧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钱草提取物体外清除活性氧及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Fenton反应、光照核黄素产生活性氧自由基·OH、O2-,分光光度法·OH、O2-的作用。通过FeSO4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模型,硫代巴比妥分光光度法研究金钱草提取物抗·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金钱草提取物能有效清除·OH、O2-自由基,对DNA的OH氧化损伤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金钱草提取物有较强的清除活性氧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三氧化砷(As2O3)研究资料,对As2O3治疗肝癌的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临床试验及新剂型研究进行了综述。临床试验表明静脉注射给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在规定的药物剂量范围内毒副作用较小,且疗效确切,可以用于肝癌预防和治疗,显示出可喜的前景;As2O3抗肝癌机制研究已逐步深入,还开展了联合用药研究等;但是新剂型研究很少。因而应加强高效、低毒、定向的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使As2O3成为更理想的治疗肝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As2O3纳米粒(As2O3-PLA-NPs、As2O3-mPEG-PLA-NPs),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吸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三氧化二砷纳米粒(As2 O3-PLA-NPs、As2 O3-mPEG-PLA-NPs),表征其外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并检测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度.S...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理。方法:综合分析有关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理主要包括:抑制多发性骨髓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改变多发性骨髓性细胞基因表达并抑制其新生血管;影响其基质细胞增殖和分泌。  相似文献   

12.
三氧化二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机理。该当以HL-60细胞株为体外模型,终浓度为0.20μmol/LAs2O3作用24、48h后,用PI/AnnexinV-FITC双标记,流式细胞术观察As2O3对HL-60细胞凋亡及其对细胞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As2O3作用于HL-60细胞后PI阴性/AnnexinV-FITC细胞性细胞增多,提示细胞发生凋亡,DNA周期分析显示主要作用在  相似文献   

13.
三氧化二砷作为剧毒药广为人知,传统中药称其为"砒霜",而从中药砒霜中诞生的亚砷酸注射液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又为世人所瞩目,但仍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氧化二砷的代谢途径及急慢性毒性机制,提出亚砷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机制假设,为研究开发消除不良反应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松茸中砷含量很高且含有不同的砷形态,包括:砷甜菜碱(AsB)、砷胆碱(AsC)、三价砷(AsⅢ)、五价砷(AsV)、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三甲基氧化砷(TMAO)和砷糖.然而,有机砷化合物被认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所以总砷含量不能提供关于其毒性的全部有效信息,需分析其具体的砷酸盐形态.方法 我们...  相似文献   

15.
蒽环类抗肿瘤药阿霉素(adriamycin,ADR)抗肿瘤谱广,已被广泛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病证的治疗,疗效显著。但ADR呈现出广泛严重的机体毒性,尤其是其在心肌细胞中累积,使得心肌组织更易受到ADR的损害,并呈剂量依赖的不可逆损伤特性,极大地限制了ADR用于临床治疗的使用剂量,并增加了癌症治疗幸存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认为,ADR的心肌毒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活性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钙过载、线粒体损伤、凋亡和自噬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网络,共同促进其心脏毒性的发展。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单一的药物或是方法可以特别有效地预防ADR引起的心脏毒性而不降低其抗癌疗效。因此,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拮抗ADR心脏毒性的药物或方法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性,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的代谢,保护线粒体损伤和拮抗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方式发挥综合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及其效应成分保护或减轻ADR引起心脏毒性的研究报道较多,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本文就近10年来中药在防治ADR心脏毒性方面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为临床中药配伍ADR更安全合理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伏晓 《辽宁中医杂志》2009,(6):1001-1002
砷剂在治疗白血病及淋巴瘤、骨髓瘤、胃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三氧化二砷(As2O3)的研究历程及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的突破,讨论目前已有的抗肿瘤类中药的作用机制以及抗肿瘤中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以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临床,从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创新思路、建立新学说;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抗肿瘤中药的研究;抗肿瘤中药研究须紧跟现代先进研究手段和方法,以期中医药研究取得更多突破。  相似文献   

17.
黄赞松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0):2421-2424
实验与临床研究已证实中药砷剂(As2O3)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有关As2O3抗实体瘤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抗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抗肝癌作用的研究报告日益增多,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就As2O3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通过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研究细柱五加叶(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中凹脉鹅掌柴酸(impressic acid)的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运用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FN-γ诱导RIN-m5F细胞建立2型糖尿病细胞模型;采用MTT 法对细胞毒性进行评价;采用ELISA 法测胰岛素分泌评价胰岛细胞功能;采用Griess法测定导致胰岛β细胞的凋亡的关键物质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Caspase-3活性检测法检测Caspase-3水平;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并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iNOS、NF-κB)的表达。结果 细柱五加叶中提取的凹脉鹅掌柴酸(5~20 μmol·L-1) 无细胞毒性,并且能够通过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恢复细胞因子IL-1β和IFN-γ诱导RIN-m5F细胞凋亡、下调NF-κB表达,下调iNOS表达,降低NO水平,抑制细胞凋亡剪切酶Caspase-3活性,下调活性氧物质ROS水平保护胰岛素β细胞。结论 凹脉鹅掌柴酸(5~20 μmol·L-1)能够通过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对胰岛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抗2型糖尿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南天竹果实中总生物碱对三氧化二砷减毒的作用,并分析南天竹总生物碱部位的化学成分,为南天竹对三氧化二砷减毒的总生物碱有效部位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三氧化二砷致急性损伤模型,依据生化指标及组织形态检测结果,比较三氧化二砷单用与总生物碱联用对实验鼠心、肝和肾功能的影响,进而评价南天竹总生物碱化学部位对三氧化二砷的减毒作用。采用Peakview(Version1. 2,AB SCIEX)软件对南天竹总生物碱部位质谱数据进行处理,依据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再结合二级碎片、色谱峰保留时间及文献信息等对总生物碱部位检测到的化合物进行确认。结果:单独给药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清尿素氮(BUN),丙二醛(MDA),谷氨酸-丙酮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高于联合给药组和空白组,而其Na~+-K~+-三磷酸腺苷(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血肌酐(SCr)消除率明显低于联合给药组和空白组;相对南天竹组,总生物碱组的LDH值的降低更多,而Na~+-K~+-ATP酶活性提高明显。联合用药组心脏细胞水肿情况有所改善,肾脏及肝脏损伤减轻。从南天竹生物碱部位鉴别出25个生物碱,已知化合物18个,未知7个,包括3种结构类型,其中以阿朴吗啡类生物碱居多。结论:总生物碱联合给药在心脏、肾脏、肝脏损伤程度较三氧化二砷单独给药有较明显的改善,提取纯化的总生物碱部位对三氧化二砷毒性具有减毒作用。南天竹组对三氧化二砷减毒作用较总生碱组总体具优势,但无显著差异,而总生物碱组对三氧化二砷致毒的心脏保护作用较南天竹组更优。南天竹总生物碱中的阿朴吗啡类生物碱如南天宁碱、南天竹碱等具有含量相对高和专属性较强的特点,可作为该部位质量控制方法的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Anthracyclines are antitumor antibiotics with significant activity against solid and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One problem preventing more widespread use has been the development of cardiotoxicity. To determine whether antioxidant agents can reduce the cardiotoxicity of anthracyclines, a herb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was introduced,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and was confirmed to be an effective antioxidant agent recently. Pre‐treatment with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daunorubicin‐induced increas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 < 0.001), apoptosis (p < 0.05) and the secretions of LDH (p < 0.01) in cultured neonatal cardiomyocyte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lso raised the EC50 of daunorubicin 1.24‐fold. Compared with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N‐acetyl‐l ‐cysteine had similar effects on daunorubicin‐induced cell injury, however, superoxide dismutase reduc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ithout attenuating apoptosis.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DNR was similar to the distribution of MitoTracker Red 580 in mitochondria, which was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around the nuclear membrane in cultured neonatal cardiomyocytes. In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s potentially protective against daunorubicin cardiotoxicity by decreasing free radical release and apoptosis in cultured neonatal cardiomyocytes. The main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daunorubicin may be in the mitochondria.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