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调查食管癌患者围术期不同时期营养状态与相关因素。方法 60 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术前和术后12天进行患者主观整体评估,于术前、术后7 天和12 天监测患者的体质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 褶厚度,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并比较不同时期各 指标的差异,分析术前和术后 12 天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前 PG-SGA 评分:营养良好(PG-SGA 0~1 分)的患者 2 例( 3.3%),可疑营养不良(PG-SGA 2~3分)的患者11例( 18.3%),中度营养不良(PG-SGA 4~8分)的患者31例( 51.7%), 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的患者16 例(26.7%);术后12 天 PG-SGA 评分:营养良好(PG-SGA 0~1 分)的患者 0例(0.0%),可疑营养不良(PG-SGA 2~3分)的患者0例(0.0%),中度营养不良(PG-SGA 4~8分)的患者6例(10.0%), 重度营养不良(PG-SGA ≥ 9 分)的患者 54 例(90.0%)。与术前相比,术后 12 天 PG-SGA 评分显著增加(P < 0.01); 与术前相比,术后7天和术后12天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1),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有所上升(P < 0.01);与术后7 天相比,术后12 天总蛋白、球蛋白明显上升(P < 0.05,P < 0.01),白蛋 白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天和12 天体质指数均下降,特别是术后7 天下降明显 (P < 0.05),术后 7 天和 12 天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有下降,尤其术后 12 天下降较明显(P < 0.05);术前 PGSGA 评分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明显负相关(P < 0.01),术后12 天 PG-SGA 评分与上臂肌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呈明 显负相关(P < 0.05,P < 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均存在营养不良,且术后营养不良风险增加,而术后早期 给予肠内营养,可逐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但想恢复至术前水平,出院后的家庭营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入院的1 057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NRS2002实施营养风险筛查、PG-SGA评估其营养状况、EORTC QLQ-C30调查其生活质量,在患者出院后收集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情况。结果:1 057例患者中,34.3%存在营养风险,51.8%存在营养不良;营养良好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体重、体质量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握力均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良好组在总体健康状况及5个功能领域的分数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在9个症状领域的得分低于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状况与总体健康状况及5个功能领域呈负相关(P<0.05),与9个症状领域呈正相关(P<0.05)。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率低,仅17.69%的患者得到营养支持。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普遍较差,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胃癌全胃切除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后采用全程合理的目标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成立肿瘤目标营养团队,制定营养质量控制标准,选取目标营养管理实施前半年(2017 年 2 月至2017 年 7 月)胃癌患者 82 例为对照组,实施后半年(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1 月)胃癌患者 89 例为试验组。试验组进行规范的入院营养评估、营 养不良三级诊断,根据营养不良的等级及患者病情选择目标营养实施途径,合理选择营养制剂,实施术前、术后、康复期、 出院后的目标营养,定期评价肠内营养疗效,动态调整目标营养。比较两组入院患者的出院体重、白蛋白、血红蛋白、前 白蛋白等的变化情况,第 1 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第 一次肛门排气时间(t=2.101,P=0.039)和平均住院时间(z=-2.081,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入院体重差(t=-5.433, P < 0.05)和出院后3 个月的前白蛋白(t=2.561,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并发症例数分别为 6 和 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9,P=0.013)。结论 肿瘤目标 营养团队规范的目标营养实施方案是一种可行的肿瘤患者营养落实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加速术后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患者260例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虹  郑玲 《肿瘤学杂志》2010,16(10):825-826
评价2006~2009年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率达45.00%,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为肝癌患者(74.36%),其次为食管癌(70.00%)、胃癌(65.38%),乳腺癌患者的营养不良率最低,仅为3.08%。260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指标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白蛋白、前白蛋白、氮平衡和淋巴细胞总数均低于正常范围,恶性肿瘤患者膳食的组成和结构欠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家庭肠内营养(HEN)与益生菌联合应用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后营养状况及癌因性疲乏的作用。 方法 选 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9 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住院部放疗的 80 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 80 例患者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试验组行 HEN 联合益生菌治疗方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肠内营养支持。 观察两组 营养指数、肠道菌群、癌因性疲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营养指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 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肠杆菌、肠球菌及拟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疲乏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试验组患者发生肺 部、泌尿系统、伤口或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 HEN 联合益生菌可以提升食管癌患者放 疗后的营养水平,利于肠道菌群恢复,且不增加患者不适感,感染性并发症少,进而对患者生存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千惠  马清萧 《癌症进展》2023,(4):375-379+394
目的 运用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决策树模型探索胃癌术后出院患者营养相关指标与患者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的关系。方法 在出院时及出院4周时采用PG-SGA对10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并收集患者出院时及出院4周时的体重、体重指数(BMI)、淋巴细胞计数(LYM)、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生理生化指标。运用分类回归树(CART)决策树模型对患者出院4周内营养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类。结果 当患者出院4周内体重下降超过8.06%时,患者明确存在营养不良恶化问题;当体重变化-2.57%~2.22%时,患者营养不良恶化问题并不显著;当患者体重变化-6.01%~-4.02%时,患者营养不良变化情况比较复杂,仅利用体重变化量不能对患者营养不良变化情况进行分类。结论 机器学习作为一项先进的方法学技术可以有效识别患者营养状态变化,社区居家患者及其照护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体重波动情况便捷、有效地识别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信随访在胃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科室行胃癌手术的患者,按照随访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随访方法,试验组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微信随访.使用微型营养评定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评估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术后3个月试验组中患者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风险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微型营养评定法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增高的均值、升高患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信随访方式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辅助化疗期间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性手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纵向观察性方法,在患者化疗前期、中期、后期评估其营养不良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173例患者完成了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分析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为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且接受完整化疗的1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量表(PG-SGA)评估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PG-SGA量表平均得分为(6.21±2.17)分,其中营养不良85例,占56.7%;营养良好65例,占4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居住地为农村,家庭月收入≤5000元,化疗期间未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和有早饱感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收入低等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强其化疗期间肠外营养支持,制订个体化饮食指导方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选择营养筛查方法和评价工具,准确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本资料以中国抗癌协会确立的营养 不良三级诊断为依据,查阅国内外文献,就适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一级诊断(营养筛查)、二级诊断(营养评估)和三级 诊断(综合测定)的方法和评价工具进行归纳分析。一级诊断包括NRS 2002、MUST 和BMI。NRS 2002 适用于原发性肝癌 患者的营养筛查,MUST 敏感性差,BMI 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营养筛查指标,因易受体成分影响不宜作为独立筛查手段用于 原发性肝癌患者。二级诊断包括主观全面评估工具SGA、PG-SGA 和MNA。PG-SGA 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不良的敏感评估 工具,SGA、MNA 敏感性差。三级诊断除病史采集、体格和体能检查外,人体学测量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手握力, 因直接、客观,对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不良有较高的准确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白蛋白、前白蛋白欠敏感, 生物电阻抗分析和L3骨骼肌指数能够精确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营养状况,但易受设备、条件的影响,不利于临床大范围使用。 综合显示 NRS 2002、PG-SGA 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首选的营养筛查手段和评价工具,结合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手握力、 生物电阻抗分析、L3 骨骼肌指数等指标综合测定,可以准确评定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和老年营养风险指数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检验。结果:PNI<45营养不良组有9人,占20.93%;GNRI<98风险值组17人,占39.53%。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的PNI值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值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GNRI正常组、低风险组、中高风险组在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PNI值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NI与GNRI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PNI、GNRI均为监测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且存在依存关系,可作为筛查营养风险的基本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系统营养干预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营养干预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3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GA营养评定结果和体重、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和淋巴细胞(LYM)总数的化验结果,生活质量及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GA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体重、BMI、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系统营养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口服营养补充(ONS)与普通饮食在进展期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行全胃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7例入组,其中34例接受营养指导,在普通饮食基础上行ONS,为ONS组;33例拒绝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近3年56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B-Ⅱ吻合术组26例,R-Y吻合术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结果:R-Y组手术时间略长于B-Ⅱ组(P<0.05);R-Y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B-Ⅱ组(P<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相似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BMI变化、白蛋白变化、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Y术式在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是安全可靠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应作为远端胃癌根治术的首选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与胃下部癌患者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确诊为胃癌的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前不禁食水,术后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第1天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第2~3天根据患者情况增加饮水量至500 ml,第4~5天经口行肠内营养等全流质饮食并根据患者情况逐步过渡到半流食。对照组术前1天禁食水,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术后1周左右开始试行进食,并保证两组患者的术者、手术方式、营养支持、抗感染及抑酸等治疗方案一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胃瘫发生例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营养状态、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方面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长期禁食水可以增加胃下部癌根治术后胃瘫发生风险,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可以降低胃下部癌术后胃瘫发生几率,不增加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细化营养支持结合纽曼系统护理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收治的148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结合纽曼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状况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等营养指标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6%,低于对照组的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满意度为97.0%,高于对照组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营养支持护理结合纽曼系统护理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80例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给予肠外营养剂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液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体重、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PAB、TRF、ALB水平及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占比、CD4+/CD8+细胞比率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CD8+细胞占比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4+细胞占比、CD4+/CD8+细胞比率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细胞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外营养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路径式营养管理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的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78)和对照组(n=78),干预组采用路径式营养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7d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体质指数(BMI)、预后营养指数(PNI)等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7d血红蛋白(126.09±16.69)g/L、前白蛋白(208.74±38.51)mg/L、BMI(22.28±2.05)kg/m2、PNI(46.62±4.03)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4);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3)。结论 路径式营养管理能有效改善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充气式保温毯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低体温发生率、麻醉苏醒期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采取横断面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体温、低体温发生率、麻醉苏醒期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体温、低体温发生率、麻醉苏醒期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充气式保温毯可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体温降低、降低低体温发生率、缩短麻醉苏醒期气管插管拔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为保障患者围术期安全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