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长顺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0):452-453
江苏省名中医李则藩主任中医师,执医四十余载,衷中参西,学验俱丰。今笔者撷取其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4则,整理于后,以飨同道。1 补火燠土温煦胃阳案吴某某,男,62岁。退休干部。1994年3月2日诊。上腹部隐痛时休时作3年,加重伴嗳气1周。曾作上消化道钡透摄片诊为慢性胃炎,间歇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多发病,属"胃脘痛""胃痞"范畴.其病起病隐匿,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林平教授遵之"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上注重治养结合,分以三期辨治,早期辨治以证症为主,中期辨治以病为主,后期调理为主.治疗全程以养为重,恢复脾胃脏腑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基层增厚的病变。患者经常感到上腹部隐痛、胀满、烧心、食欲不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导致的疾病,也是癌前病变的先兆。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廷荃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近30年,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肿瘤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膏方又称膏滋,以补虚为主,扶正祛邪,营养脏腑,祛病纠偏,调理体质,抗衰延寿。李教授常用膏方药物有补虚药、辨证用药、胶类药以及糖类药。文章通过案例分享李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注重扶正固本,调畅气机,脾肾同治,气血阴阳兼顾,寒热平调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胃气壅滞型汤某,男,41岁。胃脘疼痛2年余,时好时犯。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近日与家人争吵后,胃痛症状加重,餐后痞满不舒,时或痛甚,大便不畅,自服吗叮啉等药,症状改善不显。证见面色萎黄,神倦乏力,按腹则痛,舌红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辨证:脾虚胃...  相似文献   

5.
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应存 《中医药学刊》2005,23(9):1571-157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胃腺体萎缩,分泌胃酸减少而产生。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王教授主要贯穿着“分型明晰、虚实必辨、痰瘀细审、汤丸结合”的主导思想,在临床辨治中,其将萎缩性胃炎分为4型,即中虚气滞型、脾胃阴虚型、湿热阻络型、肝胃不和型。同时王教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虚标实,痰瘀互阻”的新观点,从敦煌医学文献中发掘出萎胃灵号系列秘方,配合运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胃腺体萎缩,分泌胃酸减少而产生.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王教授主要贯穿着"分型明晰、虚实必辨、痰瘀细审、汤丸结合"的主导思想,在临床辨治中,其将萎缩性胃炎分为4型,即中虚气滞型、脾胃阴虚型、湿热阻络型、肝胃不和型.同时王教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虚标实,痰瘀互阻"的新观点,从敦煌医学文献中发掘出萎胃灵号系列秘方,配合运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百合汤出自清@陈念祖<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两书,是陈氏采录之验方.方由百合30g,乌药10g组成.先师宋子衡老中医行医50余载,用此方治疗胃脘痛疗效卓著.笔者在临床中用百合汤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疗效满意. 例1:杨某,男,49岁,1998年8月初诊.上腹部胀满疼痛8年余,加重2月.病史:患者上腹部饱胀痞闷疼痛8年余,反复发作.服用多种中西药品治疗,不见好转.曾在上海某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诊见胃脘部痞闷疼痛,按之稍舒,痛连两胁,暖气频作,嘈杂欲饥,纳呆便溏,面色少华,精神郁闷,舌质淡红,苔薄白罩黄,脉弦细.曾服香燥理气之剂,初之见效,继之如故.余思此症脾虚肝郁,久之欲化热之象,百合汤加味主之.  相似文献   

8.
赵博华 《北京中医》2007,26(11):751-75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炎症可累及胃黏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胃腺体萎缩。CAG以上腹饱账、无规律胃痛、食欲差、恶心呃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长,目前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在总结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此病各种证型均以气虚、血瘀为本,故临床中总以益气活血法施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举医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赵博华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51-75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炎症可累及胃黏膜深处的腺体,并引起胃腺体萎缩.CAG以上腹饱账、无规律胃痛、食欲差、恶心呃逆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长,目前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在总结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此病各种证型均以气虚、血瘀为本,故临床中总以益气活血法施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举医案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林才志,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首批全国名老中医秦家泰教授学术传人,并师从梁申教授、李桂贤教授等诸多名医.其集诸名医学术经验于一身,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脾胃病及疑难杂症,对中医脾胃病的证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双术汤源自秦老之经验方,其由苍术、白术、姜半夏、茯苓、厚朴、陈皮、延胡索、川楝子、鸡内金、麦...  相似文献   

13.
林坚 《江西中医药》1999,30(5):50-50
许某,男性,63岁,退休教师。因胃脘部灼热不适2a余,进行性面色苍白0.5a,于1998年4月13日入本院住院治疗。现病史:患者缘于1996年2月无任何诱因出现胃脘部灼热不适,伴有腹胀,尤以进食后腹胀加剧,食纳减退。1997年9月因患支气管炎曾用红霉素治疗,症状缓解,但继之疲倦乏力,面?..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迁延漫长,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现代医学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肝胃不和为该病基本病机之一,且多从胃痞论治。笔者自拟疏肝和胃汤具有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之功,方简效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张仲景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脾胃虚弱,纳运无力,升降失常,水湿内生,气血受阻,无法润养胃腑,最终导致胃络萎缩而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故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代二庆主任深研《伤寒论》,喜用经方,推崇"扶阳",据其多年临床所见,认为CAG患者以阳虚证多见。"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故健脾当以温煦脾阳为根本,  相似文献   

17.
<正> 胃属中土,司受化谷,为水谷之海,性喜柔润,以和降为顺。盖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以胃阴亏虚而多见,或阴虚之体而多罹之,且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始安。一旦阴津乏缺,或燥气乘之,胃必失其和降之性而磨谷见阻矣,犹如“釜中无水,焉能熟物。”究其因者,来路各异,有过食辛辣耗伤胃阴者,有气郁化火灼伤胃阴者,有热病后期阴液未复者,亦有气化源泉枯乏者。治之者,当以静药养其阴,濡药润其燥,郁者疏之,结者开之,证情复杂者,据脉按症随病而疗之。木横土乏治以柔平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若郁怒伤肝木失条达,或肝气过胜,木气肆虐必来乘土,土旺不受邪,脾胃安和;倘中宫已虚,木气横逆,气机失调,其痛作矣。若气郁化火,“火乘土位”脾阴被劫,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阴困阻,气化失布,岁  相似文献   

18.
膏方非单纯补剂,亦包含救偏却病之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多有脾胃虚弱,正气不足的表现,而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脾胃虚弱则气血阴阳皆易不足,膏方所采用的药物,多以扶正补益为主,故通过膏方调补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达到增强消化功能,强身固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萎缩性胃炎多发于四十岁以上,缘于体质素虚,中阳不足脾失运化,胃之阴津必因之而缺乏,或年老肾虚,精血耗伤,胃粘膜因失于濡润而缩萎,治当补肾以养阴,醒胃以生津,尚须佐以化瘀生新之品益气养血以复粘膜之滋荣。因素质各异、症状复杂、镜检差异,必当究其因,按其证施以药物。兹将临床辨治经验举隅如下: 凡证见身体渐瘦,胃痛隐隐入夜尤甚。饥而不食,食道干涩、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数日一行,手足心热,舌体瘦小,舌红少津、或舌赤红干裂、食用刺激性食物则舌痛,脉细数;胃镜检查可见正常粘膜桔红色消失、粘膜变薄,皱襞变细而消,呈现  相似文献   

20.
沈志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0):2806-2806,28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笔者2004-2005年采用自拟胃炎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