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盖迪  赵雯  李轶凡  封学伟  冯欣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8):1575-1579
目的 对我院开展试验性24 h线上用药咨询服务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方法 将24 h在线提供药师(男,初级药师)服务的305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将其他工作日8:00-17:00在线提供药师服务的35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咨询的时间段及“点赞”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单独分析了咨询问题的类型及患者的“打赏”情况。结果 非工作时间的患者咨询数量在总体中占比达41.0%。试验组相较对照组,男性患者比例更高(P=0.009),节假日、清晨、夜间及深夜等非工作时间的服务比例更多(P<0.001),人均咨询次数及获得的“点赞”量更高(P<0.001)。试验组所咨询的问题类型可分为17大类,82.3%的问题可归为用药与月经、不良事件、用药疗程、特殊剂型指导、妊娠期哺乳期用药安全性、用法用量、非药学问题与用药时机。所统计的项目中仅有年龄观察到与“打赏”行为显著相关,年龄更高的人群(P=0.013)更愿意对药师的服务进行打赏。结论 24 h在线的用药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妇产科相关科室的患者满意度及复诊率,值得推广。建议尽可能安排在线服务的药师男女性均有;对提出非药学问题的患者做出统一的转诊引导;继续探索能更好的评价药学线上咨询服务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个体化指导在门诊高龄妊娠期糖尿病(GDM)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90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通过药师+营养师联合门诊,进行药学联合营养个体化指导,对照组无药学和营养个体化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用药依从性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组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率和用药依从性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1例(低血糖1例),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5例(低血糖3例,注射部位皮肤硬结1例,皮疹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指导能够改善GDM患者的FFG、2hPG、HbA1C,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案例报道评估工具(case repert guideline,CARE)对国内妇产科药学监护案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建立妇产科临床药学案例分析评估体系提出依据及参考。方法 课题由2名临床药师通过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双人纳排、专家仲裁,对纳入案例进行筛选,根据CARE案例分析工具对纳入的国内妇产科药学监护案例进行评估,分别针对产科及妇科相关的病种、年份、论文类型进行分析,评估目前妇产科药学监护案例水平。结果 通过双人检索及筛选,上级临床药师审核,最终纳入产科药学监护案例65篇,妇科药学监护案例58篇。产科总体评估平均分(25.31±2.77),妇科总体评估平均分(24.66±3.29)。产科2016~2020年发表的药学监护案例CARE评分较2010~2015年显著[(26.03±1.48)vs (24.41±3.64)],P<0.05。妇科相关药学监护案例中期刊论文评估总平均分(25.13±1.97)质量总体优于会议论文评估总平均分(22.83±5.95),且P<0.05。产科及妇科相关案例中,关于随诊、患者角度的治疗评估以及知情同意三项评分较低。结论 基于CARE能够有效针对妇产科药学监护案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师培训的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ri-miR-378 rs1076064与肺癌铂类联合化疗毒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67名接受至少两个周期铂类化疗的肺癌患者,使用飞行时间质谱对rs1076064进行基因分型,使用无条件逻辑回归分析评估化疗后毒性反应与其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发现,携带pri-miR-378 rs1076064 G等位基因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联合化疗的总毒副反应风险增加(校正OR=2.744,95%CI=1.089~6.909,P=0.032);在分层分析中发现,pri-miR-378 rs1076064在依托泊苷联合铂类化疗(加性模型:校正OR=2.820,95%CI=1.119~7.103,P=0.028; 显性模型:校正OR=6.105,95%CI=1.108~33.650,P=0.038)、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加性模型:校正OR=1.931,95%CI=1.026~3.636,P=0.041)、男性人群(显性模型:校正OR=2.120,95%CI=1.115~4.029,P=0.022)和小细胞肺癌(加性模型:校正OR=2.637,95%CI=1.066~6.524,P=0.036;显性模型:校正OR=8.912,95%CI=1.051~75.56,P=0.045)人群中与铂类联合化疗后血液毒副反应显著相关;但未见与胃肠道毒副反应的相关性。结论 pri-miR-378 rs1076064有可能作为预测中国肺癌相关患者人群铂类化疗血液毒性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中比较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经验性覆盖革兰阳性菌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均衡万古霉素组和替考拉宁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而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性、谷浓度达标率和达标时间以及肾毒性发生率。结果 最初共纳入126名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经匹配后,共纳入74名替考拉宁组患者和37名万古霉素组患者,两组的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用药72 h和用药结束时的临床有效率在两组患者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673和0.477),有效谷浓度的达标率及达标时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39和0.103)。但替考拉宁治疗组的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万古霉素组(P=0.026)。结论 在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中经验性覆盖革兰阳性菌时,相比万古霉素,更推荐使用肾毒性发生率较低的替考拉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农村地区抗凝质量现状以及远程管理的效果,为优化抗凝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之间对接受苜蓿草App线上管理和常规门诊管理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凝血检测记录以及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ime in therapeutic range,TTR)、临床事件发生率及INR分布情况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83名,线上组的TTR显著高于线下组(83.3% vs 50.3%,P<0.001)。在临床事件方面,线上组较线下组患者更少发生严重出血事件(0.4% vs 3.2%,P=0.004)、华法林相关急诊(4.1% vs 9.3%,P=0.014)和华法林相关住院(12.6% vs 6.7%,P=0.002),但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要高于线下组(12.6% vs 6.7%,P=0.022)。此外,苜蓿草App线上管理能提高INR在正常范围内的百分比(78.0% vs 46.7%,P<0.001)。结论 苜蓿草App线上管理能够改善农村地区患者的抗凝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的效果,探讨临床药师专业对会诊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的感染会诊患者,前瞻性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开展多中心队列研究。以临床医师在治疗中是否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作为暴露因素,以感染治疗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统计分析基于个体参与者数据(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IPD)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来自12家三级医疗机构的2 631例感染会诊患者,IPD 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临床药师会诊干预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合并比值比(OR)=1.80,95%置信区间(CI):1.14~2.84,P=0.012],而感染和非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的会诊效果相当(OR=0.87,95%CI:0.62~1.22,P=0.421)。结论 临床药师会诊是一种能够优化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干预措施,并且可实现服务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西妥昔单抗是重组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上市已超过15年,但是仍缺乏上市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reaction, ADR)监测系统性评估。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涉及怀疑药品西妥昔单抗的ADR报告,通过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485例ADR报告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56∶1。ADR主要涉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及血液系统等。深静脉血栓占比1.03%,高于说明书中偶见ADR频率。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2 h内发生,以皮肤反应为主。严重ADR占比43.51%,患者的性别、年龄与ADR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报告人员缺乏对新的ADR判断,死亡病例记录不详实,死亡病例中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可能与西妥昔单抗相关。结论 西妥昔单抗治疗发生严重ADR占比较高,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深静脉血栓发生频率高于说明书中描述的频率。由于缺乏详实的病例信息,无法明确西妥昔单抗与死亡病例的因果关系,需关注发生肺栓塞和间质性肺炎不良事件的患者,需加强上报人员药物警戒相关培训,提高上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邵华  吴鑫  陈浩  许译尹  张学丽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20):1771-1775
目的 评估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江苏省中选药品与相应原研药说明书的差异,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一致性评价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为仿制药临床应用的安全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江苏省中选药物的原研药和仿制药说明书全部项目进行一致性评价和风险评估,适应证与禁忌项采用SPSS和Medcal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仿制药与原研药说明书的适应证(P=0.782, ccc=0.93, 95%CI 0.89~0.95)与禁忌项(P=0.935, ccc=0.97, 95%CI 0.96~0.98)一致性较高,风险评估发现2组(2.25%)说明书内容差异可引起极度风险、高度风险9组(10.11%),GRADE循证证据佐证高度及以上风险的差异或成为患者用药安全的隐患。结论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完善、落实仿制药说明书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评价血药浓度对达比加群酯出血事件的预测能力。方法 分析143例达比加群稳态血药谷浓度监测结果,采用t检验分析年龄、性别、肌酐清除率(Ccr)、合并用药对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的影响;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估达比加群血药浓度对出血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 143例患者达比加群血药浓度受年龄、性别、Ccr影响(P<0.05),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25例患者发生小出血,APTT、Ccr和血药浓度与出血事件有相关性(P<0.05),血药浓度预测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P<0.001),曲线中Youden指数最大(0.713)时对应的最佳临界值为154.35 ng·mL-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和87%,优于Ccr。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血药浓度临床个体差异较大,且血药浓度对出血事件预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可为临床个体化用药和安全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通过开展抗精神病药的剂量研究,描述抗精神病药处方剂量的高低,并探索高剂量用药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既往电子病历记录开展回顾性纵向研究,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描述患者抗精神病药用药特征,分析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累积平均日剂量,使用logistic回归对高剂量用药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①95.3%的患者使用了二代抗精神病药,97.2%的患者使用了口服剂型,71.9%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曾同时使用2种以上抗精神病药,17.9%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因精神疾病住院;②56.3%患者的累积平均日剂量为中等剂量,低剂量比例高于高剂量。各层患者累积平均日剂量分布与整体患者类似;③多种抗精神病药并用增加累积平均日剂量,校正OR分别为3.0(高剂量对比非高剂量)、8.2(高剂量对比低剂量)、2.3(高剂量对比中等剂量)。随访期间住院是否影响累积平均日剂量达到高剂量的多因素回归结果不一致;④结果表明多种抗精神病药并用增加累积平均日剂量,用药实践中应警惕多种抗精神病药并用产生的后果。结论 研究结果可用于探讨以累积平均日剂量评价患者用药合理性和对药物不良反应预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结构方程构建安全用药的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模型,分析各因子间的作用机制,并比较不同教育情况差异,为有针对性地提升我国妇女人群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科协“智爱妈妈行动”项目《中国妇女用药安全行为风险KAP调查研究》2017~2020年数据库,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产生KAP水平差异的人口学特征,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影响安全用药KAP模型拟合度和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多组结构方程探索不同教育情况下各潜变量的内部关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知识得分(27.88±6.36)分(10~50),态度得分(15.19±5.03)分(6~30),行为得分(35.22±7.75)分(10~50),不同居住地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年龄、教育情况和工作状况在知识和态度得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构方程模型潜变量间作用机制,知识对安全用药行为影响的直接效应为-0.128,而通过态度产生影响的间接效应为0.078,安全用药知识对安全用药行为影响的总效应为-0.050。安全用药态度对行为的直接效应是0.154。多组结构方程结果,不同教育水平KAP模型形态基本一致,结构权重检验不一致(Δχ2=386.71,Δdf=23,P<0.01)。不同教育情况安全用药KAP模型作用机制,路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作用强度存在差异。结论 知识不足和行为误区是导致受我国妇女人群用药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知识通过态度对行为起影响作用,并不直接影响行为。不同教育水平的KAP模型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教育水平应采取不同的安全用药KAP水平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基于Triangle理论的华法林抗凝患者分级管理模式(hierarchical warfarin anticoagulation management mode, HWAMM),并评价其实践成效。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建立HWAMM。纳入2020年5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华法林抗凝患者。临床药师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无差别监护管理,比较两组的抗凝管理质量和药师工作情况等。结果 共计纳入使用华法林抗凝的住院患者237例。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患者凝血检测次数与术后住院天数的比值显著降低,且在住院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达标率、出院时INR达标人数(65.0% vs 47.9%, P=0.008)等方面显著更优,而单位患者每日管理时间显著减少。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服药依从性和抗凝知识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药师建立的HWAMM,能够帮助临床药师识别抗凝治疗高风险患者,使临床药师减负增效,最终提升抗凝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EMPs)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共计208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予以不同降压方案,其中对照组106例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自由联合其他种类降压药物,研究组102例选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室质量指数、IL-6、IL-17以及EMPs水平,并定期随访统计患者治疗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服药依从性。结果 2组病患经过上述治疗后,外周血IL-6、IL-17以及EMPs水平均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患治疗后IL-6、IL-17以及EMPs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MACE发生率更低,服药依从性更好(P<0.05),不同治疗方案的药物不良反应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能够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