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检查点对于维持自身免疫耐受、避免免疫系统对正常组织进行攻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能够利用免疫检查点通路的激活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目前最重要的免疫检查点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肿瘤细胞PD-L1通过与活化的T细胞的PD-1结合,能够通过诱导T细胞的凋亡降低肿瘤免疫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能够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尽管目前对于免疫检查点认识有限,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新的治疗方法有望改变乳腺癌的治疗模式。本篇综述将介绍乳腺癌中免疫检查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癌症生物学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得以问世,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存希望,从而开启了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但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也逐渐显现出来,并广泛为一线临床医师所熟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激活T细胞攻击体内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并导致多种不良反应。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是irAEs中较为罕见且预后较差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参考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就部分ICIs的治疗机制及CI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与CIP的分级及治疗管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带来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其伴随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对治疗及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发生率较高,且对患者生存产生了不良影响。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无定论。全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在临床上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患者。  相似文献   

4.
薛鹏  徐芃芃  毛昀 《中国肿瘤》2019,28(5):367-372
摘 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抗体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体(PD-L1)单克隆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临床发生率低,但易造成免疫治疗延迟或终止,严重可导致死亡。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出现新发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必须高度怀疑肺炎。该综述简要介绍了CIP的流行病学、机制和临床特点等,并讨论CIP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经过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可发生放射性肺炎(radiationpneumonitis,RP)合并免疫检 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inhibitorpneumonitis,CIP)。目前 RP及 CIP可出现肺纤维化表现,其发生机制与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相似,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报道 1例 RP合并 CIP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 尼达尼布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过程及预后,为 RP及 CI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诗民  陈元  褚倩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2):609-61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是现今备受关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其拓宽了肿瘤传统治疗的边界,开启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其在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同时减轻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由于ICPIs全新的作用机理,且上市时间较短,其不良反应尚未有标准化的处理方案。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irAEs日益获得关注。本文旨在对irAEs的处理原则予以综述,为ICPIs在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其产生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尤其心脏毒性因致死率高而被临床广泛关注。ICIs引起的心脏损伤贯穿肿瘤免疫治疗全程,临床表现为复杂多样,目前并无针对防治心脏损伤的特异性治疗,早期筛查和预防是防治关键,早期预测生物标记物的研发应用及新型免疫解毒剂的研发,可能为ICIs引起的心脏毒性防治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几年中,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绩,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阻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免疫耐受失衡,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之一,此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表现均不典型,且有潜在的致死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随着免疫检查抑制剂越来越多的投入临床,相关病例也逐渐增多,需要临床医生对高危患者密切观察,疑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发生时及时识别、尽早做出相应的处理,并在此类肺炎痊愈后谨慎评估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免疫治疗。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药物治疗引起的免疫相关性肺炎的认识,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综合治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性心肌炎(ICI-M)作为免疫相关不良 反应(irAE)的一种,虽然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极高,已引起临床高度关注。本文报道1 例信迪利单抗联合IBI310 治疗恶性黑色 素瘤发生的危重型ICI-M 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对ICI-M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讨论,以期为临床免疫治疗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为靶点的免疫疗法在多种晚期实体肿瘤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尽管长期疗效非常显著,但仅限于一小部分肿瘤患者。有些患者会产生耐药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主要包括靶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的抗体以及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的抗体。因此,筛选可能受益于免疫疗法人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益是重中之重。本文就ICIs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疗效生物标志物方面进行综述,以更好地指导免疫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免疫疗法改变了癌症治疗的格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Pis)的引入在提高晚期转移性癌症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只有较小比例的患者最初对这些抑制剂有反应,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相当大比例的初始应答者最终在几个月或几年后因致命的抗药性而复发。因此,深入探索与了解耐药的机制,使患者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及逆转其耐药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因胸部肿瘤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心肌炎的患者20例。将亚临床心肌损伤及轻症型心肌炎定义为轻症组,将重症型心肌炎和危重型心肌炎定义为重症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PLR)对于预测心肌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果 20例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16例,中位发病年龄64.5岁,发生心肌炎时间(40.40±26.95) d,中位发病时间40 d,死亡率30.0%,重启免疫治疗3例。以胸闷和气短为首发症状的10例(50.0%)。心电图和心脏核磁共振等实验室检查表现形式多样。轻症组与重症组NLR和PL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和0.727。结论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  相似文献   

1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在多种晚期实体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包括结直肠癌。但是大多数的肿瘤患者对ICI的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不理想,易发生治疗耐药性,甚至出现超进展现象。寻找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合适的人群至关重要。目前有多种生物标志物在预测ICI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示出指导价值,但最优的标志物仍未确定,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潜在标志物的价值。本文将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结直肠癌的正性和负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对晚期转移患者疗效欠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发展迅速,极具潜力,但整体临床有效率不高。肿瘤通过多种机制改变肿瘤微环境,产生免疫耐药,从而大大降低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热疗不仅可发挥热效应的抗肿瘤优势,还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直接和间接免疫增敏作用,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从而多方面起到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的作用。大量基础实验证明,在小鼠体内进行热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取得较好效果。目前,部分正在开展的热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试验也已取得较好进展。本文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热疗、热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3个层面分析了联用优势,并展望了未来热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朱魁魁  伍钢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10):916-921
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病因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超过50%的NSCLC患者确诊时伴有远处转移。NSCLC的综合治疗需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方式。放疗作为传统治疗手段之一,在各期NSCLC的治疗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免疫调节效应备受关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晚期和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但获益人群有限。目前放疗联合ICIs的治疗模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放疗联合ICIs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免疫检查点是指对于免疫系统进行负性调节的一组因子,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密切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头颈肿瘤是当今世界第八大常见恶性肿瘤,约90%为鳞状细胞癌,致死率逐年递增,头颈鳞癌免疫检查点及其抑制剂受到广泛关注并开始被深入研究。近期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头颈鳞癌,同时其他免疫检查点的针对性研究也日益增多,如B7蛋白家族其他成员、CTLA-4、LAG-3等。针对这些免疫检查点的临床试验以及药物开发也在同时进行。这预示着免疫检查点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解决头颈部肿瘤的新趋势,然而当前缺乏对于头颈部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概括与总结,因此本文结合当前最新的文献与报道对于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检查点及其相关临床治疗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更是备受瞩目。第58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发生率、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探索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3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IP的发生率,观察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征象,并对CIP患病组和未患病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影响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中,5例发生CIP(3例G1,1例G2,1例G4),发生率8.3%,1例死亡,死亡率1.7%。CIP发生中位时间2.1个月(2~9个月)。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发热和胸痛。影像学表现各异,共同点是多个病例出现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分布区域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或胸膜下区。 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可能为CI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无特异性,无明确诊断标准。目前临床诊治经验少,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认识,免疫检查点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特瑞普利单抗、伊匹木单抗、LY3321367等,可作为单一疗法和联合疗法应用于复发或转移性HNSCC的治疗。进一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有望为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驱动基因的发现及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已显著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时间,但目前对于BRAF、HER2、MET、RET等少见驱动基因改变肺癌患者的靶向药物的选择仍然较少。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因为少见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本身样本量少,开展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此类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疗效情况仍不明确。本文将对目前已掌握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BRAF、HER2、MET、RET等少见驱动基因改变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