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医院病区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管理模式,医生、护士与药师共同分析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现状,针对分析结果共同提出改进对策并实施。2019年7~12月为实施前,2020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病区药品过期、用药差错及临床医护工作者对病区药房工作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后,病区备用药品每月的药品过期和用药差错数量均明显降低,而临床医护工作者对病区药房工作情况的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实施医护药三方跨团队协作提高药品管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Delphi法与风险矩阵法对病区药品管理风险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医院病区采用Delphi法分析引起病区药品管理风险发生的因素及因素的严重程度,采用风险矩阵法评价各因素风险水平,针对评估结果采取干预措施。2019年7~12月为实施前,2020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药品管理情况和药品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结果:实施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和药品过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管理人员专业考核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基于Delphi法与风险矩阵法对病区药品管理风险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外科病区贮备药品管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基于医院在2019年1~5月统计的外科病区贮备药品管理,对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于2019年7月开始实施。医院在2019年1~5月设为管理前,2019年7~11月设为管理后,记录管理前后药品登记符合率、药品存储合格率、药品库存数量和过期药品数量,并比较管理前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过期药品数量、药品库存数量、药品存储不当数量降低(P0.05),且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建立外科病区贮备药品管理体系,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中成药应用风险的影响。方法:医院于2021年1月开始应用中成药风险管理,将2020年在医院接受中成药治疗的872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在医院接受中成药治疗的903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中成药不同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用药不良事件、药物管理错误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辨证分型错误、核对患者信息错误、操作失误、药物交接错误、用药后观察失误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存放错误、剂量发放错误、剂型发放错误、过期清理不及时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消化内科中成药的应用安全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以及药物管理错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药品痕迹化管理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医院于2020年对院前急救药品实施痕迹化管理,将2019年设为实施前,将2020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急救药品磨损废弃率、清理单个药箱所需时间、急救药品过期率、护理人员的每月清查频次、每月统计清查总时间以及护理人员管理知识知晓率。结果:实施后院前急救药物磨损废弃率、院前急救药物的过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工作人员月清点频次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清理每部院前车辆药箱所需的时间、月累计清点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管理知识知晓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救药品管理工作中采取痕迹化管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过期药物以及因损坏而被遗忘的药品数量,并且减少了护士在处理单个药箱问题时所花费的时间和月累计清点的时间,减少了医护工作人员月清点频次,同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管理知识知晓率。其具有先进性与科学性,有助于降低物力及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神经内科病区采用失效期登记和五常法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1~5月间神经内科150例患者作为实施管理前研究对象,并选择2017年6~11月间的150例患者作为管理后研究对象,实施前后药品过期情况并记录管理前后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后药品过期、标签模糊所占比例均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占比高于管理后(P0.05)。结论:应用失效期登记及五常法管理对神经内科病区的药品展开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药品失效率,降低药品管理差错时间的发生概率,提升药品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内科用药安全隐患,并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对2019年7~12月心内科375例患者用药过程进行分析,统计用药不良事件,设为实施前。分析实施前用药安全隐患并制定规范化安全管理措施,于2020年1~6月对心内科用药过程实施规范化安全管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掌握情况、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在药品储存、药品使用、药品禁忌、不良反应及处理等药品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心内科用药过程进行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掌握水平,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降低用药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病区药物管理安全隐患和管理效果。方法:医院为应对新形势下病区药物管理安全存在的医患,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加强对病区药物的管理,自2018年7月起实施相关管理措施,2018年1~6月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为实施后。记录实施前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标识不清、放置不规范、药品过期情况,调查实施前后护士对病区药物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实施后肾内科病区药品标识不清、放置不规范、药品过期等,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肾内科病区药物知识的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新形势下肾内科通过强化病区药物安全管理,可提高护士对病区药物的认知,重视药物的管理,避免药品过期等安全隐患发生,减少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效期管理在药剂科备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4~12月的药剂科使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备用药品管理作为实施前。选择医院2019年1~9月的药剂科添加效期管理进行备用药品管理作为实施后。结果:实施后检查失误率、药品过期失效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报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药剂科的备用药品管理工作中添加效期管理,可以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防止有过期药品出现,减少药品浪费,从而使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让医院经济损失尽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标识化管理降低白血病患者护理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并应用药物标识化管理办法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标识化药物管理制度培训。将管理办法实施前纳入的8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管理办法实施后纳入的82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护理人员药物应用效率评分、药品混放次数、患者不良反应例数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药物应用效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混放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比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建立药物标识化管理办法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应用效率,降低药物混放率和患者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病区抢救及常备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9年1月起构建肿瘤外科病区抢救及常备药品质量管理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由肿瘤外科负责人与多名护理骨干共同组建项目团队,选择高风险流程进行评估,按照步骤进行失效模式和风险因素的统计,再进一步根据统计结果,制定完善的病区抢救及常备药品质量管理方案,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药品管理中的安全隐患率,并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认知率。结果:实施后肿瘤外科病区药品管理安全隐患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肿瘤外科病区护士在药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认知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应用于病区抢救及常备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病区药品安全管理质量,改善了病区护士在药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品管理专业小组在骨科病区药品质量督查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8月,选择骨科医护人员24名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7月起基于"根因分析法"建立药品管理专业小组,2018年7月~2019年8月为实施后,2017年5月~2018年6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管理制度评分、管理环境评分、管理设施评分、教育培训评分、管理质量满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过期、存储不当等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品管理专业小组的建立与应用,能够提高骨科医护人员的药品管理质量与管理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用药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学科团队协作在降低ICU护士监护仪报警疲劳中的价值。方法:医院于2019年3月对重症监护室护士实行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将2019年3~6月设为实施后,2018年11月~2019年2月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ICU护士报警疲劳程度、报警次数和无意义报警次数。结果:实施后ICU护士报警疲劳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报警次数和无意义报警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ICU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ICU护士实行多学科团队协作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士的报警疲劳度,减少监护仪报警和无意义报警次数,保障ICU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对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间医院病区药房药品货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改进措施实施前)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改进措施实施后)医院病区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情况及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结果:实施后医院病区药房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完成药房管理单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显著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品货位管理是病区药房药品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药品货位管理能有效预防药品调剂差错的发生,提高病区药品管理的工作效率,对维护药品安全、用药安全及患者安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院综合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医院综合病区2017年5月~2018年4月沿用传统药品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前。2018年5月~2019年4月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药品管理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病区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评估药品管理水平。结果:实施后病区药品管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对病区药品管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综合病区实施药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药品管理质量,降低缺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和药品不良事件,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形势下医院药事管理的优化改革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2018年期间医院收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经由未实施药事管理优化改革的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服务,设为实施前。选取2019—2020年期间医院收治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其经由实施药事管理的临床药师进行药学服务,设为实施后。观察实施前后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施药事管理前后临床药师的工作质量比较。结果:实施后患者药品使用不合理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药品使用不合理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药师的工作质量内容评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临床条件下,对医院药事管理优化改革十分必要,可以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进而提高药师的临床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内科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ABC分类法的实施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7月开始实施ABC分类法,比较ABC分类法实施前(2018年1~6月)与实施后(2018年7~12月)医院内科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问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施后高危药品贮存不当、药物混淆、标识不规范、过期失效、基数不符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科病区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ABC分类法的实施效果较好,该管理方法的使用可明显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降低不良用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加强专科病区技术药品备用及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医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1月开始实施加强专科病区技术药品备用及管理改革。2019年1—6月,设为改革前。2020年1—6月,设为改革后。比较改革前后药品备用存放符合率、保管环境符合率、有效期管理符合率,比较改革前后管理人员对药品备用及管理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结果:改革后科室的药品备用存放符合率、保管环境符合率、有效期管理符合率出现显著高于改革前(P<0.05)。改革后管理人员对药品备用及管理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改革前(P<0.05)。结论: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加强专科病区技术药品备用及管理方法效果明显,有利于促进药品规范化储存和科学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备用药物的安全管理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医院在2017年统计的新生儿病区备用药品管理结果,对其中存在的药物管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完善药学管理体系,使其科学化、合理化及安全化,于2018年开始实施。2018年设为实施后,2017年设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新生儿100例,调查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医院通过一系列的人文素质拓展与专业知识培训、规范新生儿备用药物安全管理,加强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统计实施前后内部差错事件发生情况,发现实施后药品混淆、发放过期药品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物浪费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完善并落实医院新生儿病区备用药物管理,提高了医院临床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实施后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医院新生儿病区备用药物进行综合管理,有助于提高药学保障与安全管理,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6S管理在病区药品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医院病区药品护理管理中未实施6S管理,为实施前;2018年医院病区药品护理管理中实施6S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及用药差错和药品过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药品管理知识掌握评分同实施前相比明显较高,其用药差错发生率及药品过期率相比较于实施前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病区药品护理管理当中应用6S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以将用药安全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