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观察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抗抑郁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46.67%;HAMD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较氟西汀好,且起效更快,不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和单纯醒脑开窍的疗效优势,提出针刺优化方案。方法将72例合格受试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组(试验组36例)和单纯醒脑开窍组(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使用统一相关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Fugl-Meyer、BI指数评分均有改善,2组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腹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确切,优于单纯醒脑开针法。  相似文献   

3.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Meta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的临床试验资料,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利用RevMan4.1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并进行分层分析、异质性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痊显率)效应值伽=3.65,95%可信区间为[1.70,7.83];降低远期病死率效应值OR=0.21,95%可信区间为[0.08,0.5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风后遗症期治疗效应值OR=4.01,脑梗塞治疗效应值OR=4.45;漏斗图图形不对称;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有一定疗效,对脑梗塞、尤其是脑梗塞急性期有较确切的疗效,并可降低中风患者的远期病死率。通过异质性评价与敏感性分析发现异质性的原因可能是试验设计类型不同和纳入标准不同。漏斗图提示存在发表性偏倚。现有的研究结论尚有一定局限性,欲得出公认的结论,还有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中风后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济源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中风后眩晕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接受小柴胡汤加减+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纤维蛋白原(FIB)、血黏度(WBV)]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IB、PV、WBV低于对照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眩晕,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动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宁都县中医院收治的6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L-6和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中风也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中风直接影响患者多个系统的功能,但是多数患者发病后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各种后遗症,尤其是运动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 祖国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中风病位在脑,根据中风的病机,我国著名学者石学敏院士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开窍启闭、改善元神的"醒脑开窍"针刺法[2]. 本研究将电针与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用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灸疗法治疗偏瘫的疗效。方法:以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并设常规针刺治疗组对照。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的疗效比常规针刺治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治疗比传统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7.08%,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及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开窍通络针法联合清开灵及醒脑静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对照组48例,予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4周后,以《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53.3%,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后失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加刺八脉交会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我科收治符合标准的56例病人,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刺八脉交会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每周治疗6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进行评级测定及根据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对治疗前后的交流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比较,失语症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加刺八脉交会穴丰富了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言语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国外研究报道表明约有三分之一的脑卒中患者存在言语功能障碍~([1]),它主要是由于各种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负责言语功能的脑区及纤维联络部分出现部分甚至全部损伤而引起口语表达和(或)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下降、理解通路阻塞。脑卒中患者言  相似文献   

13.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共观察了7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结果表明,针刺组与西药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5%,西药组总有效率为83.3%,二者比较,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组穴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和JO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VAS和JOA评分改善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最常见的临床急症。在临床上,中风的治疗已逐渐局限于平熄肝风、活血化淤等治法上。本文从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的角度分别论述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及临床经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方城县中医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高于对照组的67.44%(2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MBI、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滋阴活血汤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阜阳市人民医院及其分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障碍的6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共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变化。 结果 2组有效率实验组为93.75%,对照组为71.88%,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SSA量表和NIHS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术后3~14天加醒脑开窍针法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后Glasgow昏迷评分(GCS)、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9%,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GCS、FMA、BI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针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风等疾病的治疗。但是对于不孕症的治疗尚未见诸于报道。笔者通过对醒脑开窍针法的学习,并将其灵活应用于美国不孕症患者的治疗,其治疗步骤分为不孕的前期治疗、不孕的针对性治疗、受孕期的治疗等三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美国医学在线(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及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关于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4月。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6.0进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研究对象1 6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组相比,醒脑开窍针法组治疗卒中后抑郁可明显改善情绪健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WMD=-4.46,95%CI(-6.26,-2.67),Z=4.88,P<0.000 01];改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WMD=-7.19,95%CI(-9.73,-5.26),Z=6.58,P<0.00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