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健康老年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及冠心病老年患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其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n=42);B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n=30);C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n=32);D组:单纯冠心病组(n=31);定义A组、D组为非糖尿病组;B组、C组为糖尿病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CTRP1及TNF-α的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TRP1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CTRP1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CTRP1与2型糖尿病有关;且与其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中C1q诱导氧化神经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补体C1q能否诱导神经元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以及Aβ对其反应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神经元原代培养法,以Amplex-TM-Red检测氧化应激产物(ROS)的产生,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C1q的加入在0.5、2、6h均引起了神经元ROS生成增加,其中2h达高峰,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Aβ1-40抑制了C1q诱导的神经元ROS的产生。结论 C1q与神经元的共育导致ROS的产生,提示C1q可能是导致脑内神经元氧化毒性及神经元死亡的因素之一,而加入Aβ1-40可阻断ROS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omplement-C1q TNF-related protein 3,CTRP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omplement-C1q TNF-related protein 9,CTRP9)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34例CIS患者为CIS组,其中CAS后1年内出现ISR的患者作为ISR组(42例),未出现ISR的患者作为NISR组(192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85例为对照组;检测CIS患者入院后CAS术前、体检健康者体检时血清CTRP3、CTRP9水平;收集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IS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CAS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血清CTRP3,CTRP9水平对CIS患者CAS后发生ISR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IS组血清CTRP3,CTRP9水平降低(P<0.05);与NISR组比较,ISR组血清CTRP3,CTRP9水平降低,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架数量、残留狭窄程度比例升高(P<0.05);CIS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术前hs-CRP水平、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支架数量、残留狭窄程度均呈负相关(r<-0.318,P<0.05);支架数量多、血清CTRP3低水平、CTRP9低水平为CIS患者CAS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TRP3,CTRP9、二者联合预测CIS患者CAS后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0.798、0.934,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 结论 术前血清CTRP3,CTRP9水平异常降低与CIS患者CAS后发生ISR有关,可作为CIS患者CAS后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小鼠L-型钙通道CaV1-2α1,亚基(α1C)末端的原核重组载体并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根据小鼠α1C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其C末端(1808-2139)基因,插入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KG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GST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可见约1000bp、5000bp大小的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表明序列正确。在异丙基-β-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诱导下,重组菌表达出一个分子量约为70ku的表达产物,Westemblot结果证实重组GST融合蛋白可与针对α1C亚基C末端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的反应。结论小鼠α1C亚基的C末端编码序列已被克隆至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KG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纯化和研究相互作用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腹腔注射全反式维甲酸后.MRI检测胶质瘤的体积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时相变化及免疫组化检测p27Kip1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p27Kip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通过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而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CD3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取52例垂体瘤(侵袭性组24例,非侵袭性组28例)手术标本,采用RT-PCR检测TSP-1、CD36、TGF-β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P-1、TGF-β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侵袭组相比,侵袭组TSP-1 mRNA及蛋白表达较弱,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则强于非侵袭性组(P〈0.05),两组间CD36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肿瘤的大小组间、各内分泌功能分型组间TSP-1、TGF-β1、CD36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SP-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与垂体瘤侵袭性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在垂体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影响垂体瘤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胞浆型磷脂酶A2(cPLA2)的化学抑制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34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3组(两组干预组各12只及对照组10只),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多肽诱导建立EAE模型.两组干预组分别用200μL浓度为2mmol/L及4mmol/L的cPLA2特异性抑制剂-花生四烯酸三氟甲基酮(AACOCF3)在免疫当天至免疫后第16天隔日一次给小鼠腹腔内注射,对照组则不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各组EAE小鼠临床表现及高峰期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各组脊髓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表达的差异。结果 两干预组EAE小鼠的临床及病理改变均较对照组显著减轻,干预组小鼠脊髓中cPLA2、MCP-1、MIP—1α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低,上述改变与AACOCF3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cPLA2化学抑制剂对EAE有治疗作用,cPLA2可能参与调节EAE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MCP-1及MIP-1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拟筛选出能逆转大鼠胶质瘤多药耐药细胞株C6/VP16对依托泊苷耐药性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基因小干扰RNA(MRP1-siRNA)。方法人工合成4对靶向MRP1的siRNA分别为siRNA1、siRNA2、siRNA3和siRNA4,以脂质体2000作为载体;以6-羧基荧光素标记转染siRNA的c6细胞评价转染效率;采用逆转录-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M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试剂盒检测转染前后依托泊苷对肿瘤细胞的半生长抑制浓度(IC50)。结果与siRNA1、siRNA4相比,siRNA2、siRNA3对MRP1基因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转染siRNA2前后,依托泊苷对C6细胞的半生长抑制浓度分别为(0.873±0.0462)、(0.0927±0.039)ug/ul,两者相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siRNA2、siRNA3可以有效抑制MRP1基因的表达,并能逆转肿瘤细胞对依托泊苷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因子(CVF)抑制补体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治疗组用CVF抑制补体腹腔内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各组脑组织补体C1q和C3d蛋白表达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补体C1q和C3d表达、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VF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中补体C1 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9(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3/9,CTRP3/9)的水平变化及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素1β(neuregulin1β,NRG1β)是否通过抑制自噬减轻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eperfusion,MCAO/R)损伤,以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protein 1,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2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治疗组(NRG1β组)、激动剂组(SRT501组)、激动剂+治疗组(SRT501+NRG1β组)、抑制剂组(EX527组)和抑制剂+治疗组(EX527+NRG1β组),每组3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MCAO/R模型,线栓由颈外动脉插入颈内动脉18~22 mm,堵塞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缺血2 h后,缓慢拔出线栓,恢复脑血流22 h。EX527(5 mg/kg)、SRT501(100 mg/kg)于术前30 min腹腔注射,NRG1β(2μg/kg)于拔出线栓后由微量注射器注入颈内动脉。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采用改良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同侧丘脑是否出现血脑屏障破坏,Netrin-1对血脑屏障破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能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36只,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假手术(sham)组仅暴露右侧大脑中动脉,分为sham组、MCAO+PBS组及MCAO+netrin-1组,每组6只。通过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 NSS)评价神经功能,造模后第8天及第14天取材,HE染色观察梗死灶,免疫荧光检测occludin及albumin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及ZO-1表达水平。结果m NSS评分见予以Netrin-1后于梗死后第8天及第14天评分降低(P0.05)。HE染色见右侧皮层梗死灶。Western blot见梗死后第8天开始出现occludin减少(P0.05),第14天occludin及ZO-1均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见梗死后第8天及第14天occludin减少伴albumin血管外渗出;予以Netrin-1后,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见梗死后第14天occludin增多(P0.05),伴albumin渗出增多,ZO-1无明显变化。结论Netrin-1对大鼠实验性脑梗死后同侧丘脑血脑屏障破坏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m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分别采用3%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小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的影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观察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PPARγ激动剂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脑梗死体积(mm3,29.1±6.6,模型组为57.8±9.7,t=5.980,P<0.01)和行为学评分(1.2±0.4,模型组3.3±0.8,t=5.812,P<0.01);能减轻缺血脑组织MPO活性(U/g,0.049±0.005,模型组0.083±0.008,t=5.904,P<0.01);减少缺血脑组织炎性因子ICAM·1、IL-1β和COX-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论 PPARγ激动剂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减轻缺血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SA脂质体介导入白介素-10(hIL-10)基因转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半影区钠氢交换器-1(NHE-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IL-10缺血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hIL-10基因转染组(24只)、空质粒组(24只).采用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操作;缺血对照组仅做大脑巾动脉阻塞(MCAO)模型和立体定向操作,不注射任何药物;hIL-10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组在建立MCAO模型后,采用立体定向方式分别将SA脂质体/pcDNA3.1-hIL-10混合物或SA脂质体/pcDNA3.1混合物注射入大鼠侧脑室内.24、72、168 h分别用RT-PCR和ELISA检测其转染效果,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HE-1 mRNA和核转录因子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RT-PCR结果 :hIL-10基因转染组人鼠在缺血再灌注72 h时,其皮层和海马中均能检测到hIL-10mRNA的表达,而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中则不能检测剑hIL-10 mRNA.ELISA结果 :基因转染后24 h(764.63±87.88)脑组织中hIL-10蛋白与正常对照组(81.23±8.61)比较明显升高,72h(1310.21±86.19)较24h更高,但到168 h(541.32±80.77)时已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lL-10基因转染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hIL-10基因转染组NF-κB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33、4.76±0.41、4.58±0.62和2.77±0.4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它三组NF-κB 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hIL-10基因转染组的升高水平低于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hIL-10基囚转染组NHE-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22、4.16±0.48、3.97±0.51和2.82±0.4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后三组NHE-1 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hIL-10基因转染组的升高水平低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L-10基因转染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NHE-1基因表达的增加而发挥缺血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E-选择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紧密连接咬合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含量表达的影响。方法 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用线栓法将线栓插入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分叉处,其余操作同模型组)、模型组(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建模前10 min从股静脉缓慢注射人工合成E-选择素10 mg·kg-1)。每组分为3、6、24、48和72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大鼠n=12),应用多功能酶标仪测量血脑屏障对伊文思蓝(EB)的通透性,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咬合蛋白及闭锁小带蛋白-1的表达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3 h脑组织EB含量开始上升,6 h继续上升,24 h达峰值,48~72 h下降但仍高于初始值;治疗组各时间点EB含量均低于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咬合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的表达都于缺血再灌注3 h开始下降,6 h继续下降,24 h达最低值,48~72 h上升但低于初始值;治疗组各时间点咬合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的表达含量均高于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合成E-选择素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血脑屏障破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紧密连接咬合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经鼻靶向中枢导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梗死大鼠皮层Fas配体(FasL)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脑梗死+皮下注射rhG-CSF组、脑梗死+经鼻导入生理盐水组、脑梗死+经鼻导入rhG-CSF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2 h后再灌注.于MCAO模型制作成功后1 d、3 d制备脑组织冠状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asL和HO-1在缺血半暗带皮层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并计数阳性细胞数. 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见极少量FasL和HO-1阳性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大鼠FasL和HO-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 d时较3 d时高),表达区域主要为缺血半暗带皮层,与脑梗死+经鼻导入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给予rhG-CSF治疗后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内FasL阳性细胞表达下降,HO-1阳性细胞表达进一步上调,与脑梗死+皮下注射rhG-CSF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靶向中枢导入rhG-CSF可以通过降低FasL、上调HO-1表达抑制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元凋亡,参与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1)的表达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A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B组)、MCAO+溶剂组(C组)、MCAO+LPA1拮抗剂(Ki16425)组(D组); 4组均于手术后48 h取标本; 利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细胞形态的变化; 四氮唑红(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LPA1在大鼠皮层半暗带神经元表达水平; 免疫印迹、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有明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细胞肿胀,细胞溶解坏死,大鼠皮层半暗带神经元的LPA1表达水平较高; 与C组比较,D组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大(P<0.05),缺血半暗带细胞肿胀更加明显,胞浆空泡区增大,细胞核固缩更加严重,细胞间隙增宽更明显; D组较C组缺血半暗带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LPA1的表达可使大鼠脑梗死面积增大,细胞凋亡增加,同时p-Akt蛋白表达减少,这说明在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过程中LPA1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kt途径来发挥保护作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靶向中枢导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脑梗死大鼠皮层Fas配体(FasL)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梗死组、脑梗死+皮下注射rhG-CSF组、脑梗死+经鼻导入生理盐水组、脑梗死+经鼻导入rhG-CSF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2 h后再灌注.于MCAO模型制作成功后1 d、3 d制备脑组织冠状冰冻切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asL和HO-1在缺血半暗带皮层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并计数阳性细胞数. 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见极少量FasL和HO-1阳性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大鼠FasL和HO-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 d时较3 d时高),表达区域主要为缺血半暗带皮层,与脑梗死+经鼻导入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给予rhG-CSF治疗后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内FasL阳性细胞表达下降,HO-1阳性细胞表达进一步上调,与脑梗死+皮下注射rhG-CSF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鼻靶向中枢导入rhG-CSF可以通过降低FasL、上调HO-1表达抑制脑梗死大鼠缺血半暗带皮层神经元凋亡,参与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鼠脑缺血时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永久性脑缺血后不同时相脑组织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的表达特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以尾壳平面为模板,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及缺血1、6、12、24和48h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阳性染色细胞的分布部位及数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左侧大脑半球氧化还原因子-蛋白在细胞核表达,而缺血组,在梗死中心的坏死区无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表达,在半暗带区,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表达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各时间点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脑缺血后,半暗带区氧化还原因子-1蛋白免疫活性下降和DNA修复机制的失效,考虑与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