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准帮扶在医院外科护理管理建设中的实践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的1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于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上实施精准帮扶方式开展护理管理。统计两组护士的管理效果,比较两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团队合作考核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消毒隔离、危重一级护理、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病房管理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精准帮扶,可提升护士综合能力,提高外科护理管理质量,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营造安全、优质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护理管理组织改革实践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30名护士和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5名护士、50例患者和观察组15名护士、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鉴既往改革成功经验,对ICU进行护理管理组织改革。记录两组护士离职率,评价两组护理质量(病房管理、护理流程、护理技能、基础护理),记录两组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护士和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离职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观察组病房管理、护理流程、护理技能、基础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和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鉴既往成功管理经验来对ICU实施护理管理组织改革,有助于增强护士对护理管理模式的认可,提高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安全,提升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薄弱环节管理在肝胆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2017年期间的60例肝胆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的3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的3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薄弱环节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病房管理、专科护理、药品分发、健康宣讲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6%(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薄弱环节管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临床的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传统的排班模式存在着护士换班次数高、心理疲惫、护士对患者的病情难以掌握等诸多问题,使患者和护士的满意程度都不高。故本研究对感染科进行排班方案调整,探讨连续性排班制对中医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感染科2020—2021年收治的1 3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56)和观察组(n=675)。对照组采取常规排班方式,观察组采取连续性排班方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及特一级、二三级、基础护理质量情况、护士对排班满意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更换不及时、药物外渗、药物发放不正确、交接班疏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二三级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排班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观察组护士中医护理常规应用评分、健康教育评分、技术操作评分、效果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74%,高于对照组的85.67%(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护理中构建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的实践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20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构建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评价两组患者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综合能力的评分,如护士急救知识掌握度、护士急救实践能力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用物准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手术护理中构建信息化高效创新管理,可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提升急诊手术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消化肝病内科实施改进管理思维、打造"最多跑一次"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消化肝病内科2019年收治的70例患者设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改进管理思维,通过成立护理管理小组等来打造"最多跑一次"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期间所发生的各种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技术、基础知识、病房管理及服务技巧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肝病内科实施改进管理思维,打造"最多跑一次"护理服务,对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以优质服务来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追求的需求,从而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层级管理对于提高外科护士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4名我院外科护士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名,对照组使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的护士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士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对于提高外科护士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及护士满意度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服务管理在医院特需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接受治疗的120例特需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精细化护理服务管理。对2组患者护理服务管理效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服务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0.0%(42/60)(P<0.05);2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服务管理在医院特需门诊中的应用,能够增加就诊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理解、认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下构建全程化健康管理的临床实践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期间于医院诊疗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执行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中医“治未病”理念构建全程化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专科技术、情志管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和患者遵医行为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患者出院时由患者根据其体验自行评价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护理质量指标中专科技术、情志管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按时服药、配合检查、配合注射方面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理念下构建全程化健康管理可有助于提升医院护理管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改善护患关系,能够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行为,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效果,有效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安全提供多重保障,得到患者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现代化管理理念在医院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2018年60例患者和1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7名护士。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能力、护理管理质量,记录不合理用药、药物重复率及处方配伍出错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的责任心、积极性、沟通力、自信心、荣誉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品管理质量、管理满意、药剂调配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合理用药、药物重复率及处方配伍出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护理管理实行现代化管理理念可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护理管理质量,避免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呼吸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改革方向。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2月在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住院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比较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管理满意度(护理态度、沟通技巧、礼仪、环境舒适性)。结果:观察组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安全措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压疮等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态度、沟通技巧、礼仪、环境舒适性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重症监护室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以服务理念为导向的管理方法对提升中医内科病区管理水平中的影响。方法:2022年9月—2023年8月选取9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依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以服务理念为导向管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就诊效率(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住院时间、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护理能力、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抑郁程度评分、焦虑程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自我感受负担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护理态度满意率、健康教育满意率、专科护理满意率、病房环境满意率、护理安全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服务理念为导向的管理方法提高中医内科病区管理水平,减少不良情绪、自我感受负担、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巴莱多定律"管理的作用。方法:将外科收治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巴莱多定律"进行护理管理,每月动态监测分析和管理。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巴莱多定律"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分级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作者收集所在医院急诊科患者120例,按护理管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护士分级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及护士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比较干预后两组护士护理质量、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发放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中技术操作、护理文件书写、服务规范、基础护理等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分级管理应用在急诊科能提高护理操作、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性,提高护士责任心和业务技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医院收治的6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及质量考核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手术室不规范护理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能够改善骨科手术护理管理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及不规范护理行为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夜间督导模式构建在内科住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呼吸内科护士26名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夜间督导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评价两组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护理制度掌握和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掌握和落实掌握情况;评价两组护理质量状况(护理文件书写、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技术、病房管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不良事件上报和护理差错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护理制度掌握和落实、危急值报告制度掌握和落实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文件书写、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技术、病房管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夜间督导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住院护理管理中可提高科室护理管理质量和护士安全意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理念下创新外科系统管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期间于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按照医院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构建中医理念下创新外科系统管理服务模式。评价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心理状态及术后依从性(运动、饮食、用药),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中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专业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饮食、运动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中医理念下创新外科系统管理服务模式可显著提升医院护理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理念下全程管理在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3月—2022年5月医院外科住院护理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管理,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理念下的全程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各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理念下全程管理应用于外科临床中成效显著,能提升外科患者整体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安全性,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对促进外科病区临床护理事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86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中结合中医辨证护理可以提高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有效防控心内科护理相关风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用于门诊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6月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服务,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服务模式用于门诊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