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GCP是国际通行的临床试验准则,本文从海峡两岸GCP的颁布与实施、海峡两岸GCP名词的差异、临床试验前准备、受试者权益保障、研究者职责、申办者职责、监查员职责、记录与报告、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试验用药品管理、质量保证、多中心试验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两岸GCP的异同,并附录了台湾<中药新药查验登记须知>.为我们了解台湾GCP的内容,为加强海峡两岸在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协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完善我国拓展性临床试验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国内外发展、特许进口创新药械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的异同点3个方面对拓展性临床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疾病谱日益演变的背景下,拓展性临床试验因其人文特性及治病需求而具有重要价值,但这一制度在我国尚无实践案例,其运行机制仍有待完善。结论 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参考相关非常规用药行为规范,加强政策引导,实现制度的嫁接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研究协调员(CRC)受到国内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药物申办者的广泛关注,在临床试验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CRC是临床研究者、申办者与受试者之间的纽带,在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起协调及管理作用,通过CRC的参与协调,保证了受试者入组进度及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了研究质量。简要介绍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CRC的运行机制和具体工作职责,为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及药物临床试验的质量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锐  温沁楠  关志宇  施旻  徐彭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6):1367-1373
目的 以建立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纳米粒(PNS-NPs)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为例,探讨可能导致包封率测定错误结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通过加入促透剂,破坏皂苷分子的聚集状态,进而使用超滤离心法分离PNS-NPs中包封药物与游离药物,以避免游离药物被超滤膜非特异性截留。本实验对促渗剂类型进行了选择,对超滤离心方法的回收率与重复性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并对多批次的PNS-NPs的包封率进行了测定。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壳聚糖纳米粒中包封药物与游离药物的分离,回收率,重复性满足测定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分离方法可适用于易产生分子间缔合药物的纳米制剂包封率测定,避免误导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性质稳定,眼刺激性小的透明质酸功能化白蛋白纳米粒。方法 以香豆素6为荧光探针,采用乳化-沉降法制备白蛋白纳米粒,碳二亚胺法将透明质酸偶联到纳米粒表面,荧光胺衍生化法测定氨基的减少量计算取代度,考察纳米粒的制剂学性质和对家兔眼刺激性。结果 修饰后透明质酸对白蛋白纳米粒表面氨基的取代度为25.06%,纳米粒呈球形,包封率为86.94%,载药量为2.97%,48 h累计释放率接近70%,Draize实验结果表明功能化纳米粒对家兔眼部无明显刺激。结论 该方法成功制得透明质酸功能化的白蛋白纳米粒,所得纳米粒刺激性小,有望作为眼后部给药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玻璃体注射用秦皮甲素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优化。方法 以秦皮甲素为模型药物,壳聚糖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秦皮甲素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进行处方工艺优化,从而得到秦皮甲素微球最佳制备条件。结果 制备所得秦皮甲素微球呈淡黄色粉末状态,外观圆整,能均匀分散于5 mg·mL-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其载药量为8.03%,包封率为93.03%,平均粒径为4.81 μm。结论 本研究制备得到的秦皮甲素微球具有较佳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且粒径符合玻璃体注射要求,可为黄斑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7.
缪玮  阎昭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0):840-844
目的 分析阿来替尼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检索截止到2022年2月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及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关于阿来替尼的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文献发表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转归等信息进行分析汇总。结果 共纳入文献28篇,个案32例。首次发表关于阿来替尼ADRs的个案报道是2015年。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62.9±10.5)岁。所致ADRs主要累及呼吸系统(28.2%),其次为消化系统、皮肤、泌尿系统等。结论 阿来替尼在用药的过程中要加强监测,做好跟踪随访和记录,发现ADRs及时处理,避免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偶联脱氧胆酸(mPEG-CS-DA)纳米载药系统,并以姜黄素(Cur)为模型药物,构建两亲性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方法 采用两步反应合成mPEG-CS-DA,分别用IR、1H-NMR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筛选mPEG-CS-DA-Cur纳米胶束制备方法,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度。结果 以透析法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较小的平均粒径和无残留溶剂的特点。mPEG-CS-DA-Cur的载药量为(12.11±1.52)%,包封率为(89.37±4.12)%,平均粒径为161.4 nm,分布均匀,胶束中药物体外释放缓慢、稳定。结论 研究合成了1种新型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是1种良好的胶束载体材料,对难溶性药物Cur具有很好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后续药物进行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邵华  吴鑫  陈浩  许译尹  张学丽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20):1771-1775
目的 评估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江苏省中选药品与相应原研药说明书的差异,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一致性评价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为仿制药临床应用的安全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国家药品集采目录江苏省中选药物的原研药和仿制药说明书全部项目进行一致性评价和风险评估,适应证与禁忌项采用SPSS和Medcal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仿制药与原研药说明书的适应证(P=0.782, ccc=0.93, 95%CI 0.89~0.95)与禁忌项(P=0.935, ccc=0.97, 95%CI 0.96~0.98)一致性较高,风险评估发现2组(2.25%)说明书内容差异可引起极度风险、高度风险9组(10.11%),GRADE循证证据佐证高度及以上风险的差异或成为患者用药安全的隐患。结论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完善、落实仿制药说明书一致性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0.
王璐  胡延臣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0):857-861
目的 探讨化药注射剂生产中所用的塑料组件系统与药品相容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介绍了风险评估的原则、风险评估模型以及相关案例。结果与结论 借助风险评估这个有效工具,研究者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开展化药注射剂生产所用塑料组件系统的相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维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创建宽松和谐的科研、医患环境,保证临床科研试验正常进行,确保临床试验研究符合伦理道德规范,伦理审查中的方案审查与知情同意审查是保护受试者的2 大基石。好的知情同意书主审工作表是帮助伦理委员会提高方案审查质量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TM,帕克洛维)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情况,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官方网站、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相关文献,汇总相关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用药等。结果与结论 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通过作用于SARS-CoV-2主要蛋白酶,抑制该酶介导的蛋白质前体加工,从而阻止病毒复制。基于目前的试验结果,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干预可大大降低轻、中症COVID-19成年患者的住院率及病死率。对于该药是否适用于所有COVID-19患者的临床治疗,还需要更多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中比较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经验性覆盖革兰阳性菌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倾向评分匹配均衡万古霉素组和替考拉宁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而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性、谷浓度达标率和达标时间以及肾毒性发生率。结果 最初共纳入126名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经匹配后,共纳入74名替考拉宁组患者和37名万古霉素组患者,两组的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用药72 h和用药结束时的临床有效率在两组患者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673和0.477),有效谷浓度的达标率及达标时间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39和0.103)。但替考拉宁治疗组的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万古霉素组(P=0.026)。结论 在粒缺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儿童患者中经验性覆盖革兰阳性菌时,相比万古霉素,更推荐使用肾毒性发生率较低的替考拉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摸清北京市门头沟区药用植物多样性的具体情况,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样地法对野生药用植物展开实地调查,从种类构成、生活型组成、分布区类型、群落垂直结构、药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样地调查显示门头沟区野生药用维管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44科76属92种,被子植物占95.6%;种子植物属可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温带属占所有属(世界分布除外) 58.73%,具有一定的热带成分特征,但特有类型少;生活型多样,草本植物占79.55%,木本植物群落分层明显;药用功能以清热为主,占总种数25.27%,其他各药用功能比例相近。结论 样地调查共发现门头沟区野生药用维管植物有92种,以温带分布为主,草本植物占优势,药用植物功效以清热为主。  相似文献   

15.
乔涵  项新华  肖镜  于欣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4):1214-1218
目的 结合大型检验检测机构现状,探索如何在有限的管理成本中寻求更高的管理效率,开展分级管理评审制度。方法 通过六合分析法(5W1H),探索分级管理评审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提出药品检验机构应分级管理评审的未来可行性。结果 在规模较大,检测领域涉及较广的机构中,分级管理评审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结论 建议类似中大型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分级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评审的作用并提升其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临床试验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随机方法、随机隐藏、组间均衡性、盲法、疗效评价指标、不良反应观察、统计方法及发表偏倚等的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建议采用国际推荐的CONSORT声明以提高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与报告质量,并对以人作为受试对象,应根据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在临床研究中进行伦理审查和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保证受试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挖掘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呈报系统(FAERS)数据库中肾上腺色腙上市后安全警戒信号,探讨其潜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比例失衡分析法中的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同时检测信号。检索FAERS数据库中2014年1季度至2020年4季度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1 829份不良事件(ADE)报告中,经ROR法和PRR法共得到肾上腺色腙ADE信号620个,排除用药错误和无法判断的ADE信号(例如产品问题,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最终得到ADE信号214个,其中95.34%的ADE说明书中未提及。共累及15个系统器官,报告例数最多的前5项系统器官分类(SOC)分别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51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40例)、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20例)、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18例)、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18例)。其中检测出信号最强的5个ADE分别为左心室衰竭、玻璃体出血、龈炎、胃肠感染、椎体压缩骨折。结论 目前上市药品说明书中对其药物不良反应表述较少,与FAERS中真实世界数据所反映情况相差较大,且目前该药品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同时较新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提示临床应用肾上腺色腙时应充分关注其左心室衰竭、玻璃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药师在患者用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用药教育,建议相关生产企业对肾上腺色腙片剂的说明书信息进行核实同时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与观察积累临床资料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寅萤  吴萍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208-3210
药物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操作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研发的成败。因此,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制药行业国际化发展和临床试验产业化大趋势下,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也开展了大量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起步晚,对药物临床试验及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依旧任重道远。该研究从机构组织管理、机构地区和专业分布以及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3个方面对当前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机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大中医专业建设、引入药品风险管理和加强信息化管理3方面的建议,以期为今后机构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5种唇形科植物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野拔子(Elsholtzia rugulosa)、密花香薷(Elsholtzi adensa)、大黄药(Elsholtzia penduliflora)、石香薷(Mosla chinensis)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方法,结合NIST5.0标准谱库,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A/WSN/33/2009(H1N1)病毒感染犬肾细胞(MDCK)细胞,对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进行抗流感病毒活性评价。结果 不同唇形科植物检出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所差异。从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中共检测出相对含量大于0.50%的挥发性成分105种,包含萜烯类、烷烃类、醛类、醚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等,其中萜烯类和烷烃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2.40%~72.50%。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实验显示,这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都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其中,密花香薷的抗流感活性最强,对流感病毒A/WSN/33(H1N1)的抑制率达(44.43±1.30)%。结论 挥发油是唇形科植物的重要药效成分,分析5种唇形科植物挥发油活性成分的主要化学组成及抗流感病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美国FDA生物研究监查检查体系,并分析我国药物研发检查中存在问题,为完善我国药物研发检查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通过检索美国生物研究监查检查体系的法规指南和研究文献,收集FDA网站上公布的生物研究监查检查体系财政年度工作情况报告,对法律法规、指南依据、检查程序、检查类型、检查要点和常见的检查缺陷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美国生物研究监查检查体系拥有一套完整的指南体系作为指导,由专业化的检查员队伍执行检查,并构建了内部信息平台eNSpect辅助检查员的检查。不同类型的检查划分清楚,检查要点明确,并及时发布年度检查情况以及常见的检查缺陷。结论 建议我国从建立完善的药物研发检查指南体系、加强检查员队伍建设、构建完善内部信息平台3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