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药品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以提高药品安全管理。方法:自2017年1月以来,对科室内的所有药品115种进行药品规范化安全管理,院质检组每月两次随机调查科室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质检过程中发现的药品管理安全隐患情况作为观察指标。2017年开展药品规范化管理设为实施后,2016年开展药品规范化管理之前设为实施前,统计实施前后的安全隐患。结果:药品规范化安全管理实施后,消化内科药品安全管理中各问题出现的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消化内科药品规范化安全管理实施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了解决措施,降低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提升了护理安全水平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内科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探讨临床中的有效管理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4月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情况开展调查及分析,于2017年5月根据调查结果建立并实行管理对策,分析比较管理对策实行前后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情况。结果:对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调查显示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心内科用药种类繁多、用药方式多样、药品间相互作用、用药剂量调整、用药管理不足以及医护沟通不足、护理人员交接不充分等均为影响用药安全性的不良因素。对此制定并应用合理用药管理对策后,心内科用药不合理事件发生率比应用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应用管理对策后,心内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应用前有了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对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与之对应的管理对策,可有效减少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五常法模式在心内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心内科1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实施常规药品管理阶段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实施五常法模式药品管理阶段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管理期间护士的相关药品知识掌握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相关药品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五常法模式在心内科药品管理中能够提高护士对相关药品知识的认知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中医院普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医院普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2019年1~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59例。实施前予普外科常规护理管理,实施后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和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和整体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投诉和护患纠纷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应急预案操作考核成绩、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在中医院普外科病区管理中,能显著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投诉和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控知识水平和风险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对外科中药使用规范化管理的影响。方法:医院肝胆胰外科从2022年1月开始采用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对中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将2021年7—12月肝胆胰外科24名护理人员及随机抽取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1—6月肝胆胰外科24名护理人员及随机抽取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对科室中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实施后在实施前的基础上采用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对科室中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分别于实施前后对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掌握程度、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中药用药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中药用药管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策略优化管理模式对肝胆胰外科中药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中医药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患者在服用中药时的不良事件及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警讯药物手册在血液肿瘤科安全管理中的意义。方法:为提高血液肿瘤科安全用药,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2019年1月起于血液肿瘤科应用高警讯药物手册,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2018年为实施前,2019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 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士安全用药实际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评分、用药实际操作考核成绩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常规药物、高警讯药物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血液肿瘤科安全用药管理中应用高警讯药物手册,不仅可提高护士安全用药知识,同时还可提高其实际操作技能,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定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用药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起制定并实施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药品摆放制度、专职发药制度、色标区分制度、出院用药制度等,2018年为实施后,2017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考核形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用药安全管理认知水平。结果:实施后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上报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护士的基础用药安全、糖尿病专科用药安全、药品管理制度、错误用药处理办法的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问题制定专项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用药安全认知水平,促进了管理质量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消化内科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管理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中医内科就诊数共计7 920例,用药管理使用常规方法,随机选取100例,调取医院信息网数据进行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设为实施前。于2019年1月起通过规范药物使用剂量、形成科学责任用药意识、安全用药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三大模块应用药物安全管理,随机选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前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实施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规范化中药用药剂量,控制中药材品质,形成信息化用药管理流程,避免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出现用药错误失误,杜绝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外科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与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起医院普外科成立了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小组,依据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表、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普外科涉及高危药品应用手册;规范高危药品存放位置、条件、数量;通过加强药学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强化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的2016年与实施后的2017年普外科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率、高危药品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的2017年,医院普外科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率为94.29%,高危药品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实施前的2016年,医院普外科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掌握率68.57%,高危药品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00%。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普外科实施一系列高危药品用药安全管理措施后,显著提高了病区药品管理质量,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评价APP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在医院工作的1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8年7月起医院开始应用APP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将2018年1~6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7~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安全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护理质量评价APP的设计与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住院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规范化药学干预在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2021年1—6月医院未施行规范化药学干预时科室中药注射剂用药状况,设为实施前;2021年7—12月施行规范化药学干预后科室中药注射剂用药状况,设为实施后。抽取实施前后医院中药注射剂处方各1 000张、患者各100例开展研究。分析开展规范化药学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科室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各环节(查对环节、配药与配伍环节、操作环节、药品不良反应统计上报环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科室管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的科室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各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患者用药服务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开展规范化药学干预后,能够有效优化科室管理质量,提高中药注射剂使用合格率,降低科室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各环节中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让患者对中药注射剂用药服务更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管理在促进中药制剂用于妇科安全使用的效果。方法:医院妇科病区于2022年10月针对使用中药制剂患者实施中医辨证管理,将2022年1—9月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10月—2023年6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预防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知信行以及中药制剂药物理论知识水平、患者中药制剂治疗知信行水平、患者积极度、患者中药制剂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于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认知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以及中药制剂药物理论知识得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中药制剂治疗认知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预防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认知得分、态度得分和行为得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中药制剂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妇科中药制剂使用过程中采用中医辨证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预防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治疗的知信行,改善患者对中药制剂知信行以及积极度,从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5W2H分析法在提高中医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消化内科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5W2H分析法开展护理管理。2019年中医消化内科的患者及护理人员设为实施前研究对象。2020年中医消化内科的患者及护理人员设为实施后研究对象。比较5W2H分析法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评分及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5W2H分析法开展中医消化内科护理管理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从而提升护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预防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药品管理规定在急诊科高警示药品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不同时间段急诊科高警示药品管理中采取不同方法,其中2016年实施常规高警示药品管理,为实施前;2017年高警示药品中应用药品管理规定,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药品报废率、护理人员急救药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评分等。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品报废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人员急救药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品管理规定在急诊科高警示药品规范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提高药物管理水平,促进护理人员急救药物用药知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在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血透室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71例患者诊疗护理过程,统计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之后对护理人员展开正解情景剧模式安全培训。后随机抽选2019年4~12月培训后血透室收治71例患者展开调查,记录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工作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培训前比较差异。结果:培训后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血透室护理人员对安全培训管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双高不良事件正解情景剧模式应用于血透室护理安全培训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及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降低患者双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科临床用药过程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管理措施,以确保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儿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由用药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和在护理工作质量检查中发现存在用药安全隐患的病例共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针对存在的用药安全风险提出具体管理措施。结果:引起用药错误的常见原因包括:医嘱执行错误、操作失误、护理人员药理知识有限、未进行严格查对、药品过期、实习带教不严格等。采取的对应护理措施包括:加强临床医嘱制度、建立规范化科学合理的给药流程、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加强药品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严格执行实习带教制度。结论:在临床儿科用药中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给药流程能有效减少临床儿科用药差错,对用药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管理中负性事件管理路径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医院心内科于2019年2月起实施负性事件管理路径,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8月为实施后,实施前有96例患者,实施后有105例患者,比较实施前后负面事件发生率,并比较实施前后心内科人员综合护理质量水平。结果:实施后患者负性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负性事件管理路径,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提高综合护理质量,显著降低负性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院分院区基数药品管理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基数药品管理规范化。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6月各病区基数药品检查记录单数据设为管理前,期间分析医院分院区基数药品管理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2018年7月开始实施干预措施。2018年7月—2021年4月各病区基数药品检查记录单数据设为管理后。分析比较管理前后相关指标,做效果确认。结果:管理后基数药品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了基数药品管理质量,确保了患者用药及时与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科病区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针对性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中医科于2023年开始实施针对性管理措施,将2022年7—12月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3年1—6月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质量各方面及总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事件的总发生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各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科病区科室管理、护理人员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均有可能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出现,通过健全科室中医护理相关体系建设,规范科室中医护理器材管理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中医健康宣教以及优化排班、工作安排制度,或能够有效提升科室的护理质量水平,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普外科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管理策略。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2018年2月起实施用药安全管理,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实施前,2018年2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普外科医护人员的高危药品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高危药品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医护人员的高危药品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于普外科中开展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管理策略,可以促进药品管理质量的提升,对患者用药安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