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化人是党中央提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策略。以文化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意义重大。善用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理想之路。发挥文化传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宋欣阳  陈丽云  严世芸 《中医杂志》2014,(19):1702-1704,1710
文化是一个民族薪火相传的根与魂,每一代人都是文化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链条。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较为匮乏的现状,我们亟需以中医药文化作为一个教育载体,来展现文化特色,传承文化智慧,引导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侗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多元文化思维及包容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医学教育全球化、国际化,侗医药文化经历着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双重压力,面临失传的境地。为此,应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医院为依托,以学校为平台,构建由全社会积极支持配合的学校教育侗医药文化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为例,阐述医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识。指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仅是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是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可以加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有助于文化传承,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势在必行。此文围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从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对其教育模式的思考及建议3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院史整理搜集孔伯华先生相关医学文献,从“守正”“创新”两方面探讨孔伯华中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以期为传承中医优秀文化、增强中医人文化自信、探索特色中医教育模式及促进孔伯华学术传承等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创造属于新时代的特色文化,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谱写当代文化华章。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时代的脚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青少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中医药事业,就是坚守和弘扬文化自信。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提出了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家校联合共创教育合力、充分利用现代化载体、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医药文化与课程、地域文化“四位一体、二融合”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多元模式,从而促进中医药文化进入中小学校园。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五禽戏传承基地的开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深入剖析其成因、现状、发展趋势,探索五禽戏传承基地的发展路径。通过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学术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传承形式,讲好五禽戏故事,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提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范式,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9.
高校中医药博物馆不但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场所,也是高校发挥传统医药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现以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为例,探讨中医药博物馆在高校教学、科研、科普教育及对外交流方面的作用,对今后促进博物馆功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认知思想、诊疗方法、用药技术等,为我国各族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对于民族医学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遗失,传承教育的缓慢,民族医学一直局限在不同民族聚居的小范围内使用和传播。基于其重要性,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举措保护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学生进行中医药文化问卷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地区当代医学生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践行,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观点等,指出当代医学生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与践行存在不足,对未来的发展观点各异,这些问题呼唤我们关注并加强对医学生的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当代医学生应从各方面积极学习中医药文化,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精确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这样对于培养中医药人才及传承和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侗族人民在长期对抗疾病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保健文化,积累了大量医药保健经验,构成了中国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侗族医药保健理论、侗族文化与医药保健、侗族习俗与医药保健、侗族医药保健技术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传承优秀传统医药保健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民族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用以养生防病的法宝。云南药物资源丰富,是民族医药资源的聚宝盆,在开展传统医药科普宣传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随着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医药的科普宣传,云南应立足云南边疆,坚持依托传统,坚持立德树人,从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校园、进社区、送医送药到边疆、制作规范而科学的传统医药科普作品等方面开展科普宣传,让成长中的广大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教育,让传统医药的养生保健方法惠及缺医少药的边疆少数民族,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也有利于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注重以文化人、实践育人,从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品牌活动、打造强有力的新媒体传播阵营等方面,结合线上线下文化传承、贯穿校内校外实践开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声地滋养道德情操,凝练价值共识,不断开创新形势下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医梦提供坚强的精神保障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时代背景下,以综合素养课程大学英语为载体,探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效路径,促进外语教育的语言目标、文化目标和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协同发展,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助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  相似文献   

16.
石君杰  王锡 《光明中医》2008,23(9):1253-1254
中医和传统艺术同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二者在本质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从教学方式、学(艺)术传承、学(艺)术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医与传统艺术的相似性,提示对待中医,应按其自身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章基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阐述通过思政教育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文章指出思政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诸多方面与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应在中医药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的重要指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文化、临川文化与中医药文化作为一种在教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特定的文化形态,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隐性作用.加强三元融合与建设可以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渗透性和暗示性的作用,让大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传统医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传统医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少、年龄高,一些传统医药知识面临失传的危险,开展保护与传承工作刻不容缓。医学院校开展传统医药非遗教育与传承工作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应有之义,有利于传统医药非遗的内涵研究和传承工作。医学院校应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挖掘和开拓内涵研究、完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构建多维度的传习系统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有助于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是深入领会习总书记思想和认真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借助国内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利用国内外各种平台和媒体,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内外传播,让中医药文化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