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测定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体检正常的1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分析两组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钙蛋白(cTn)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和阳性检出率。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发14 h Mb水平明显上升,44 h Mb水平明显上升,48 h Mb的水平达到峰值,发病48 h Mb的水平达到峰值,发病48 h cTn水平显著上升,发病128 h cTn水平显著上升,发病1224 h CK-MB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红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65.63%(84/128),肌钙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59.39%(76/128),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检出率为52.34%(67/128),Mb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n和CK-MB(P<0.05)。结论 Mb、cTn、CK-MB等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可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早实施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进而血栓形成引起冠脉血流完全中断或极度降低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猝死。此综合征产生一些血清标志物,可用于诊断ACS。广义的ACS标志物还包括ACS危险度预测指标及心功能评价指标。本文重点介绍目前常规应用于临床的ACS相关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9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患者年龄在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0.4±6.5)岁,其中有60例患者是患有冠心病,8例患者患有心绞痛,22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病史。男性患者有7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入院7d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了解患者病变情况,随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支架植入手术,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手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康复率达到了100%,临床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结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心脏标记物对心肌坏死的诊断和评估预后十分重要。心肌坏死后,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受破坏,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心脏标记物)弥散至细胞间质,然后进入淋巴管和心肌微血管,最终,在周围血液中可以检测到这些称为心脏标记物的大分子物质。它对于临床上判定心肌损害、尽快作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确定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脏标志物的检测在心脏病诊断方面被广泛应用,近些年人们不断寻求更具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对于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各类心脏标志物浅做归纳,旨在指导实习生结合临床正确选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而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ST段不抬高的ACS,前者多演变成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而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non-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NSTEMI)。ACS患者的治疗在大型综合医院或心脏中心,其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与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比例约各占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型药物、器械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有关大规模临床试… 相似文献
11.
闫咸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6):162-163
目的 探究丹参多酚酸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2例ACS患者,根据随机盲选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行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丹参多酚盐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和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AMI)。近20年来,β受体阻滞剂使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显著提高。笔者用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03例,其中53例接受贝他乐克静脉注射+抗凝、溶栓、抗血小板治疗并与50例只给抗凝溶栓、抗血小板的常规治疗作比较,前者在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后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牡丹江市先锋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1例中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31例中显效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90,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适量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李福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37(6):534-53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本文就冠状动脉照影(CAG)正常的13例ACS患者的临床特点予以总结,以探讨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16.
尚合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67-68
目的:分析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ACS组,非ACS冠心病(CHD)患者86例作为CHD组,回顾性分析3种血清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价。结果 ACS组血清心肌酶水平Mb、cTnI、CK和CK-MB检测结果均高于C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cTnI, CK-MB及Mb的血清含量,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预后评估,同时显示了联合多种心肌标志物在检测ACS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其临床应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炎症因子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已发现作为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的髓过氧化物酶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且能用于预测不稳定斑块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等。 相似文献
18.
青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同点。方法对52例青年(≤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56例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高于老年组(P<0.001或P<0.01),男性多(P<0.01),甘油三脂高(P<0.05)。青年组心电图ST段抬高多及ST段无变化多(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肥胖、高甘油三脂、心血管家庭史是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评价。方法将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每组50例。A组采取整体医疗护理模式,B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两组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对护理的满意度、住院时间长短、治疗费用高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高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均高于A组,而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及病死率B组患者均低于A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发生。从而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相关心脏标志物的文献,对其文献进行循证评价并提炼能够指导临床实践的证据信息,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标志物。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维普四个数据库,预先制定有效合理的检索策略,辅以手工检索,然后通过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文献选择、质量评价、评价指标、资料提取,筛选合格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64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献,11种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的心脏标志物。结论 9种与冠状动脉钙化相关的心脏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8、1.25二羟基维生素D3、骨桥蛋白、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高迁移率族蛋白B1、脂联素、缺氧诱导因子-1a、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血清五聚素3(PTX-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为临床心血管疾病预测和早期诊断提供标志物,降低相关的检测成本,推动个体化危险评估和预防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