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国第二届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会议于1993年9月23~27日在青岛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代表98名。大会共收到论文126篇,其中会议交流43篇。多数论文涉及利用现代影像学技术找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结合点问题,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表明用先进的客观指标及手段如临床放射学、CT、介入放射学、B超、超声多普勒等,有助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规范化,提高了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代表们讨论热烈,各抒己见,通过交流与会代表对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2.
足跟痛的病理分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85年 ̄1994年,作用共收治足跟痛313例,根据足跟痛的病理变化和诊治分析,将足跟痛分为跟骨隆突周围炎和跟骨内高压症两大类,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针对性治疗并随访3个月至5年,治疗跟骨隆突周围炎的优良率为90%,跟骨内高压症治疗优良率为91.2%。作者认为应根据足跟痛的病理改变来分类和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论中西医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和西医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通过哲学与历史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用大科学而不是小科学的态度重新审视中医和西医,加强学科间协作,多学科协作发展大医学。  相似文献   

5.
6.
论老年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对老年精神卫生和老年痴呆的论述虽无专著,但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散见在《内经》之中。在医学进入基因分子生物医学时代的今天,细品《内经》之精华,感到先哲的思想体系仍能予人有益的启迪,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出神志活动由心可统,归五脏分司,尤以心肾二脏的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心居上焦,主藏神,其性好动,以阳气为主。肾居下焦,主藏精,其性好静,以阴水为主。心阳下达温照肾阴,肾阴上济滋养心阳。上下相交,动静结合,形成一对阴阳互济精神互根的矛盾统一体,这称为心肾相交。它调节着人的精神活动和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是一种充分发挥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并将其有机结合的科研思路。而不是两种治法机械结合或同时并施。笔者在许多中西医课题研究中积累一些经验。试论述如下,并请各位专家同行指正。1 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思路1.1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 中医利用四  相似文献   

8.
我对中西医结合始终是抱乐观的。相信我国有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个队伍,三支力量都要向前发展。关键在于中西医结合这个队伍,担任先遣部队,在最前线架桥、筑路,带头探索"中医现代化、西医中国化"这将更快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和新药学。现在阅读了贵刊《中西医结合杂志》使我更加高兴,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成立不到两年,你们已经做了如此大量的工作。对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文章内容都是理论结合实际,从实践验证中探讨基础理论,这样就有了说服力。使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单味  相似文献   

9.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治疗困难,危害性大,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胆石症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临床分类问题,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地探讨。郑显理副主任医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天津市南开医院)胆石症分类有十几种,但尚无一个完整的、较统一的分类。近些年来,我国胆道结石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不仅限于城市,广大农村也有增加的趋势。以我所为例,七十年代的胆道手术占腹部手术的第五位,八十年代则一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症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建更 《北京中医》2000,19(3):57-58
一、概述 胆石症的发现有其悠久的历史.至公元五纪时,希腊医生Alexander确切地描述了胆道内结石.1882年德国柏林的外科医生Langenbuch首先实施全胆囊切除术.我国的马王堆西汉古墓中的女尸(公元前167年)经过尸体解剖,发现胆囊内含有胆固醇性结石及胆色素性结石,肝胆系统有华支睾吸虫感染.祖国医学很早便有关于胆道疾病的临床描述.如<灵枢>记载的"胀论"中有"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配合降糖西药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在常规降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照组(30例)单纯用西药,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全血粘度、甲襞微循环及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配合降糖西药能全面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张双全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2,(10):1332-1332,135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乙胺碘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纠颤复律汤(药物组成:党参20 g,酸枣仁20 g,苦参20 g,丹参15 g,延胡索15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炙甘草10 g)治疗,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复律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升高、平均复律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临床疗效显著,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治疗方法 ,早期可用保守疗法 ,中晚期均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我们自 1993年以来采用中西药结合保守疗法试治本症2 1例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均为门诊病例 ,年龄 2 7~ 5 1岁 ,平均 33岁 ;男 13例 ,女 8例 ;病程 2个月~ 12 a,平均 2 .8a;早期 9例 ,中期 11例 ,晚期 1例。全部病例均有吞咽困难、呕吐反胃或食入即吐 ,甚者滴水难入 ,部分病例有胸痛或上腹疼痛 ,形体偏瘦 ,个别有贫血现象 ,所有病例均经 X线钡餐透视和 (或 )食管纤维镜检查证实为贲门失弛缓症 ,…  相似文献   

14.
月经性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一个特殊类型.该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临床特点为月经前数天或月经后自觉呼吸困难,常伴烦躁,气短心悸,汗多等症.自1995年9月~2006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检测了17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与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作用有关的血管活性物质,结果发现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及阴虚阳元型呈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升高,cAMP/cGMP 比值降低,血栓素 B_2(TXB_2)升高,心钠素(ANF)、P物质(SP)降低。用直线回归相关分析,舒张压与心钠素、舒张压与 P 物质均呈负相关。用平肝降压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后,cAMP、cGMP、TXB_2呈降低,6-keto-PGF_(1α)、ANF、SP 升高,呈可逆性变化。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中药组、西药组及安慰剂组的疗效为好。其疗效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舒张因素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茹 《天津中医药》2002,19(2):51-52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8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用HAMD量表评定疗效.结果两组痊愈率和显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量表在第4周末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西医治疗胸膜炎疗效。[方法]将我院90例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脱水、止血、消炎、抑酸等,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药用沙参、柴胡、葶苈子、益母草、麦冬、茯苓,等)。两组疗程均为2-6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X线临床症状消,病情基本稳定。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4例,对照组药物性肝损害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胸膜炎能相互协调,共奏补虚、活血、行气、利水的功效,达到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O%,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辨治寻常痤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常痤疮的中医归属范畴存在局限性,其疾病与证候的中医命名尚需进一步规范。“血热”、“湿热”、“热毒”是痤疮发生、发展及演变病理链的主要环节。以痤疮严重程度分级、伴发症状及诱因作为线索进行中西医辨治,可以执简驭繁,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辨证方法。在治疗方面,补益法治疗痤疮亦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6年3月~2004年12月,我科对9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临床辨证分型结合外治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1996年3月~2003年12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糖尿病足住院病例及部分门诊患者。符合糖尿病足(DF)诊断的患者90例,所有病例符合西医糖尿病足诊断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