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治疗组(SF组),SF组于阻断前30min静注SF液每100g体重2ml。再灌注2h检测回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Bcl-2蛋白的表达及TUNNEL细胞凋亡检测,同时观察回肠黏膜组织TNF-α水平及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凋亡细胞检测显示:I/R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SF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显著减少而多于C组(均P<0.05);②Caspase-3、Fas蛋白的表达:Caspase-3和Fas表达均为I/R组显著多于SF组和C组(P<0.01),SF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Caspase-3及Fas表达与凋亡细胞数目呈正相关(Caspase-3:r=0.9149,P<0.01;Fas:r=0.6694,P<0.01);③TNF-α表达:TNF-α的表达在I/R组显著高于C组和SF组(均P<0.01),SF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TNF-α表达与凋亡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9133,P<0.01);④SF组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I/R组(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TNF-α、Fas和Caspase-3表达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期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期间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和参附治疗组 (SF组 ) ,SF组于阻断前 30min静注SF液 2ml·(1 0 0 g) -1 。再灌注 2h检测回肠粘膜上皮细胞casapse 3、Bcl 2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凋亡 ;同时观察小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凋亡细胞检测显示 :I/R组凋亡细胞显著增多 ,SF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显著减少而多于C组 (均P <0 .0 5 )。②casapse 3、Bcl 2蛋白的表达 :caspase 3表达I/R组显著多于SF组和C组 (P <0 .0 1 ) ,SF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 ;Bcl 2表达SF组显著高于I/R组 (P <0 .0 5 ) ,后者显著低于C组 (P <0 .0 5 )。③SF组小肠粘膜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I/R组 (P <0 .0 1 )。结论 :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caspase 3表达和促进Bcl 2基因表达减少缺血再灌注期间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从而减轻肠粘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期间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参附治疗组(SF组)。在规定时间检测肝细胞Bcl-2、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细胞凋亡,同时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细胞凋亡指数在各时间点IR组显著增多,SF组较IR组显著减少而高于S组。与IR组比较,SF组的Bcl-2蛋白表达在再灌注6h、24h提高的显著;而Caspase-3蛋白表达在再灌注2h、6h下降的显著。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抗细胞凋亡途径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SF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同时上调Bcl-2表达而抑制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苦参素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当代医学》2010,16(14):15-17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细胞Bax、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它们与肝脏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缺血再灌注+苦参素注射液组(M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每组选24个视野分别测量光密度值(OD值)。结果 I/R组Bax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SF组BaxOD值明显低于I/R组(P〈0.01),且低于S组(P〈0.05)。I/R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5),且SF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1),但I/R组与S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R组Caspase-3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且明显高于SF组(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增加肝脏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肝脏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再灌注肝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大鼠60只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及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T+I/R)各20只,除Sham组外各组缺血45 min,再灌注180 min建模,后用TUNEL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p-CREB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Bcl-2与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REB、Bcl-2及Caspase-3基因表达,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1)I/R组细胞凋亡最多,T+I/R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但仍多于Sham组(P均<0.05);(2) I/R组表达CREB最少、T+I/R组最高、Sham组居中(P均<0.05);(3) Sham组p-CREB少量表达、I/R组增加、T+I/R组显著增加(P均<0.05);(4)Sham组Bcl-2高表达、I/R组低表达、而T+I/R组居中(P均<0.05);(5)I/R组Caspase-3表达显著上调、T+I/R组显著下调、Sham组最低(P均<0.05)。结论: 曲美他嗪预处理能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活化CREB,上调p-CREB及Bcl-2的表达,下调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c-fos和Bax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参附注射液(SF)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35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C组)、生理盐水30 min对照组(IR 30)、生理盐水120 min对照组(IR 120)、SF 30 min组(SF 30)和SF 120 min组(SF 120),心肌缺血40 min再灌注30 min或120 min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和c-fos在心肌中的表达量.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心肌Bcl-2、Bax和c-fo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Bax比值显著下降(P<0.01);与IR组比较,SF组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和c-fo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SF对IR心肌保护效应可能与其促进Bcl-2蛋白高表达、抑制Bax与c-fos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缺血/再灌注中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血管夹夹闭其根部1 h,随后松夹形成再灌注,建立在体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设3个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硫化氢预处理组(NaHS组),24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到以上各组,每组8只。再灌注2 h检测各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和NaHS组的小肠黏膜和腺体损伤明显,血清及小肠组织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AI)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回肠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NaHS组和I/R组比较,损伤明显减轻,SOD和GSH-Px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指数(AI)、MDA水平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 结论 H2S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黏膜组织,减轻了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该作用可能与减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Bax、Bcl2及Fas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它们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缺血再灌注+参附注射液组(SF组),每组12只。采用钳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及Fas蛋白的表达,每组选24个视野分别测量光密度值(OD值)。TUNEL法检测凋亡心肌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结果:I/R组Bax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SF组BaxOD值明显低于I/R组(P<0.01),且低于S组(P<0.05)。I/R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5),且SF组Bcl2OD值高于S组(P<0.01),但I/R组与S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R组FasOD值明显高于S组(P<0.01),且明显高于SF组(P<0.01)。I/R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S组和SF组(P<0.01),而SF组高于S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增加心肌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及Fas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相似文献   

9.
参附注射液预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SF)对大鼠心肌的保护效应与HSP70的关系.方法:采用整体缺血再灌注(I/R)模型,3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I/R组2组、SF组2组,心肌缺血40min再灌注30min或120min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MDA含量、SOD活性、HSP70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结果:与I/R组比较:SF组的LVSP、±dp/d/max均升高而LVEDP降纸(P<0.05);I/R120min后SF组SOD活性增加、MDA含量减少(P<0.05)、HSP70的表达增强(P<0.05);电镜显示SF组的心肌损伤程度均轻于I/R组. 结论:参附对I/R心肌的保护效应与其抗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作用和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肠上皮细胞凋亡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修复特征的关系,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修复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肠缺血再灌注组和参附处理组。处理组:大鼠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1h,再灌注1、24、72h,观察大鼠在各个相应时间点的病理学改变,测定细胞凋亡指数与有丝分裂活性。结果肠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h和再灌注1h肠黏膜损伤严重,上皮细胞凋亡增加,有丝分裂活性降低,再灌注24h这些变化最明显;参附处理组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P﹤0.05)。再灌注72h两组肠黏膜变化接近正常。结论细胞凋亡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参附注射液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肠黏膜的病理损伤,促进上皮细胞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220~250g,共30只,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二甲双胍组(metformin+I/R组)。metformin+I/R组在建立I/R模型前给予二甲双胍0.125mg/(kg·d)腹腔注射,共14天,Sham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14天。给药结束后I/R组和metformin+I/R组采用切除右肾、夹闭左肾动静脉45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切除右肾、不夹闭左肾动静脉。分别于再灌注24h时抽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caspase-3表达,并行Tunel染色评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跟Sham组比较,I/R和metformin+I/R组的BUN、Cr均明显升高;同时,相比I/R组,metformin+I/R组的BUN和Cr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跟Sham组比较,I/R组和metformin+I/R组Bcl-2、Bax、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跟I/R组比较,metformin+I/R组Bax、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同时Bcl-2的表达明显强于I/R组。Tunel结果显示,相比Sham组,I/R和metformin+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同时,metformin+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少于I/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预处理能改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肾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与小鼠小肠粘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野生小鼠及FGFR3增强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3、6 h和1、3天各时间点肠粘膜结构、粘膜隐窝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及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肠缺血再灌注l、3、6 h,肠粘膜损害明显,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粘膜隐窝上皮细胞增殖增多;肠粘膜再生1、3天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粘膜隐窝上皮细胞增殖活性逐渐降低,肠粘膜结构恢复至正常。FGFR3增强小鼠在各时间点增殖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小鼠,凋亡程度及肠粘膜损害程度均轻于野生小鼠。结论FGFR3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促进增殖,可能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肠再生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组:R1,R2,R3)。采用结扎右侧肾蒂,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左侧肾蒂45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R组于缺血后再灌注即刻按不同浓度静脉输注瑞芬太尼至再灌注末,S组及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再灌注12h后处死大鼠取左肾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水平。结果与S组相比,I/R组、R组Bcl-2、Bax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I/R组Bcl-2/Bax比值降低,R组Bcl-2/Bax比值升高(P〈0.05);与I/R组相比,R组Bcl-2表达、Bcl-2/Bax比值升高,Bax表达下调,肾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R1、R2、R3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后处理可以抑制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早期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