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给予鼻中隔矫正术后,病人症状得到较好的缓解或消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AR)患者手术矫正中鼻隔治疗AR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常年性AR且愿意行手术治疗的103例患者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冠状位CT扫描,了解鼻腔变异情况后分成2组,分别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前筛开放术和(或)息肉摘除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根据常年性AR的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鼻中隔偏曲的103例AR患者手术后短期(3个月)有效率为94.1%(97/103例),长期(13年)有效率为89.3%(92/103例)。结论:对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常年性AR患者,手术矫正中隔,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伴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鼻中隔偏曲伴中-重度AR患者78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成形术,研究组行鼻中隔矫正术+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较2组术前、术后1个月症状(鼻塞、鼻涕、喷嚏、鼻痒...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现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例数34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例数26例,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鼻中隔偏曲合并患有变应性鼻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症状比单纯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效果要更明显,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予以全面分析。方法56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术,对照组24例患者行鼻中隔矫正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联合冷冻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取得显著效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县人民医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3年11月184例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92例,有效68例(73.9%);研究组92例,有效86例(93.5%),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患者症状改善幅度显著提高。结论鼻内镜下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对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麻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胡晓瑾 《北方药学》2013,(11):78-7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6例变应性鼻炎并发鼻中隔偏曲现象的患者,以矫正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比较治疗后3个月与12个月疗效差异。结果:治疗之后3个月,本组46例病患45例有效,总有效率97.83%,治疗之后12个月,41例有效,总有效率89.13%,两者比较,前者比后者高,差异显著,P<0.05。术后,46例病患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或者嗅觉减退等症状。结论:临床医师以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手术为变应性鼻炎伴随发生偏曲现象的患者施治,可有效改善打喷嚏、鼻痒、流清涕症状,且无并发症,整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鼻中隔偏曲并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鼻中隔偏曲并AR患者分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常规组30例和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手术组30例,比较治疗6月后2组疗效。结果治疗6月后,手术组治疗显效率63.3%及总有效率93.3%分别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6.7%、70.0%(P〈0.05),无效率6.7%则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0.0%(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能够显著缓解和消除AR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操作简单,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是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下鼻甲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药物封闭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下鼻甲注射混合药液,每侧3ml(含10%氯化钠2ml、2%利多卡因0.5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ml),对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注射当天和注射后5个月,用VAS评分法对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四个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注射前后的分值变化,确定其疗效。分值降低5分以上为显效,降低3分以上为有效,分值降低不足3分为无效。结果注射后5个月,显效16例(20.5%),有效54例(69.2%),近期总有效率89.7%,无效为8例(10.3%);41例随访2年,11例(14.1%)未复发,为临床痊愈。结论下鼻甲药物注射(氯化钠、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利多卡因)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简单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清IgE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EF、FEV1、PEFR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PEF、FEV1、PEF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西医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收集137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67例进行治疗。对照组依次使用2.8%温氯化钠溶液50ml和0.5%甲硝唑注射液30m1冲洗鼻腔,初始1周,1次/d,后1周隔日1次,同时根据年龄、体质量12I服氯雷他啶,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ml经鼻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70%的患儿鼻塞、喷嚏、流清涕于3次治疗后即出现明显减轻,伴睡眠打鼾患儿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夜间翻身次数减少;对照组56.7%的患儿以上症状改善;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组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有效率为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3,P〈0.01),137例患儿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术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36例鼻中隔偏曲并一侧或双侧下鼻甲和中鼻甲肥大的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低温射频等离子对肥大鼻甲消融微创治疗。结果36例患者均能在局麻下完成治疗,随访3个月以上,该方法能彻底矫正鼻中隔偏曲,有效的缩小肥大鼻甲,术后患者鼻塞、头痛改善或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联合低温射频等离子消融术微创治疗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效果明显,创伤小,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现察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过敏性鼻炎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方法:74名6—12岁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抗组胺药及0.5%呋麻液。随访一年。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及使用快速缓解药物次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使用快速缓解药物次数均明显较对照组为少。结论: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过敏性鼻炎有助于哮喘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微波双极等离子消融治疗难治性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波双极等离子消融治疗难治性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微波双极等离子消融治疗仪,对38例难治性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下鼻甲和腺样体粘膜消融治疗.手术当天和术后5个月,用VAS评分法对过敏性鼻炎的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四个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的分值变化,确定其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的VAS分值分别是(2.8±1.1)分、(3.2±0.9)分、(4.9±1.4)分、(3.1±0.7)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显效2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92.1%(35/38).术中、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微波双极等离子消融术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In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nasal saline and histamine provoca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in order to assess changes in eosinophil influx and non-specific nasal reactivity after 8 days of treatment with ipratropium bromide. A “nasal pool” method was used to trace changes in protein level and eosinophil influx into nasal secretions. Treatment with ipratropium 80 mg q.i.d. caus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lbumin and total protein level in saline washings and induced a five-fold increase in eosinophils as compared to the placebo treatment. The nasal mucosal response to histamine, assessed as the number of sneezes and protein level, was more responsive to ipratropium treatment than the mucosa from placebo-treated subjects. Since eosinophil numbers were correl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vascular and sneezing responses, it appears that ipratropium potentiates inflammatory mechanisms when used in subjects with an allergy in the nasal mucosa.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在支气管哮喘基础治疗上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小儿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以评估治疗过敏性鼻炎在小儿哮喘中的地位.方法 89例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用药,实验组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实验组症状及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变应性鼻炎在小儿哮喘中有重要地位,应该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吸及鼻吸激素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CARAS)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55例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鼻吸组27例,给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早上每个鼻孔各2次,晚上每个鼻孔各3次,鼻腔吸入,每喷50μg;口吸组28例,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早上吸入2次,晚上吸入2次,经口吸入,每吸125μg。两组每日给药剂量均为500μ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统计患者鼻炎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哮喘生存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吸入治疗后鼻炎症状、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吸组鼻炎症状改善优于口吸组(P<0.05),口吸组在哮喘控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肺功能改善方面优于鼻吸组(P<0.05)。结论鼻吸、口吸激素均能明显提高CARAS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改善生存质量,减少鼻炎症状,但口吸激素对患者鼻炎症状控制不如鼻吸激素,在哮喘控制、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肺功能方面优于鼻吸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