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性别、年龄、GCS、合并伤、脑疝、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颅骨骨折、低血压及脱水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对TCI发生的影响。结果本组57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继发TCI5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GCS、合并伤、脑疝、t-SAH、低血压与TCI发生有相关性(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疝、低血压是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龄、GCS、合并伤、脑疝、t-SAH和低血压是TC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脑疝、低血压是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侧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治疗方法.方法 104例双侧STBI患者分为A、B、C3组.其中A、B组为手术组,A组(36例)行单侧开颅减压术,B组(24例)行双侧平衡开颅减压术;C组(44例)行保守治疗.并于3个月后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评定预后情况.结果 手术组恢复良好率优于保守组(P<0.05),死亡率低于保守组(P<0.05);B组术中脑膨出和迟发性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其恢复良好率优于A组(P<0.05),但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恢复良好率优于C组(P<0.05),死亡率低于C组(P<0.05).结论 双侧平衡开颅减压术在救治双侧STBI疗效优于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既往有糖尿病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7 d胰岛素强化治疗,随后给予常规血糖控制,对照组全程常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4~8.3 mmol/L,常规血糖控制目标为4.4~11.1 mmol/L。结果伤后随访6月按(GOS)评分评价疗效,治疗组恢复良好率较对照组组提高15%,死亡率下降17%(P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降低ICU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是指GCS≤8分,伤后昏迷〉6 h,或在伤后24 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者。临床上STBI约占颅脑损伤的20%[1]。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病死率在30%~50%,是临床救治的重点。而STBI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其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为了更好的总结治疗经验,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2005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资料,就发生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指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是年轻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STBI已被认为是目前国际尚未解决的严重世界卫生疾病问题之一。而意识障碍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因此帮助STBI患者意识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STBI后意识障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基于神经调控机制的促醒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哪一种治疗方法取得令人信服的询证支持。本文对STBI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SUH)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268例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SUH组)与250例未发生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照组)的肺部感染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生存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5与9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等。结果 SUH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两组生存者治疗前NIHSS、B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第45、90天时NIHSS、BI比较SUH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SUH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较无合并SUH者不但肺部感染率、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而且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2020年第7期报道专题为颅脑创伤,重点内容包括:颅脑创伤亚低温治疗;多模态影像学在颅脑创伤救治中的作用;《A management algorithm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nsensus Conference(SIBICC)》解读;颅内压概念机制的建立、认识与发展;颅脑创伤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无创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脑梗死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就诊我院神经外科的3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颅脑损伤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6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21例发生TCI,发生率5.83%;50岁以上、GCS评分>8分、有脑疝和低血压的颅脑损伤患者,TCI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21例TCI患者8例良好,4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病死率33.33%。结论年龄、GCS评分、脑疝、低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应用等为TC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是否继发创伤性脑梗死(TCI)将患者分为TCI组和非TCI组,观察TCI组的临床特点,对患者的年龄、性别、GCS评分、脑疝、颅骨骨折、糖尿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颅脑损伤继发创伤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TCI的临床特点主要是偏侧肢体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视功能异常、语言功能异常、反应迟钝,TCI的预后为良好11例、轻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5例、死亡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TCI主要与年龄、GCS评分、脑疝、低血压、蛛网膜下隙出血、颅底骨折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 0. 05),经由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血压、脑疝属于TCI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低血压和脑疝为颅脑损伤继发TCI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进行干预对预防TCI的发生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STBI患者80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GCS6、7、8分三组,检测患者伤后1、3、7、14天hs-CRP、D—D浓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STBI组伤后1、3、7、14d血清hs—CRP、D—D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hs-CRP、D—D浓度与GCS评分、GO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hs—CRP、D—D浓度随颅脑CT中线移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STBI患者血清hs—CRP、D—D浓度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患者的伤情;早期检测血清hs—CRP、D—D可作为评估STBI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受伤原因、损伤程度、治疗方法。结果 以格拉斯哥结果分级法(GOS)评定,Ⅰ级14例,其中合并胸腔出血1例,腹腔出血2例,胸腹腔均出血2例;Ⅱ级0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7例。结论 颅脑损伤程度越重,死亡率越高,如何提高其治愈率仍然是外科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贫血和输血对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例中贫血患者96例(48.00%),输血患者155例(77.50%),平均输血(1343.39±1106.20)ml,50%的患者输血450~2000ml。颅脑损伤患者中贫血患者比非贫血患者、输血患者比未输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中贫血和输血者预后相差,颅脑损伤患者应避免大量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6例对冲性STBI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03例,标准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分析术前、术后第1天、3天颅内压变化,及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3天,2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标准组术后第1天、3天的颅内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伤后3个月,标准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标准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1%,显著低于常规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冲性STBI减压彻底,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正>重型颅脑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临床上治疗困难,致残致死率高,尤其是术后合并继发性脑积水的形成,显著的影响了患者的远期的愈后,然而合理的利用SLPs可很好的降低术后脑积水发生概率。本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103例须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中,有46例术后1~3 d早期予以行连续性腰椎穿刺术(serial lumbar punctures,SLPs),释放血性脑脊液,促进脑脊液的循环流动,降低脑室内外脑脊液中5-羟色胺、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以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总结了98例小儿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救治经验。方法对二所医院二十年共同收救的小儿特重型、重型颅脑伤并发MSOF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98例小儿特重型、重型颅脑伤并发MSOF存活27例(存活率27.55%),其中良好和中残24例(占24.5%),重残3例(占0.31%)合并MSOF死亡71例(死亡率72.45%)。结论颅脑损伤的程度与并发MSOF成正比关系,积极去除病因的发生发展是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injury,STBI)所致颅内出血中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价值,并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将208例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所致颅内出血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标准组,手术方法为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组,另一组为参照组,手术方法为传统手术,每组各104例,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预后分级,测定血清NSE和炎症因子IL-2、IL-4、TNF?α水平。结果标准组术后GO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术后血清NSE、IL-2和TNF?α水平较于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水平较于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4比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在标准大骨瓣手术治下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陷的可能大大减少,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行气管切开水。结果:早期气管切开者42例,死亡15例,非早期气管切开者50例,死亡3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障碍与早期气管切开9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早期所管切开,以降低死亡率。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才行气管切开术。结果:早期气管切开者42例,死亡15例,非早期气管切开者50例,死亡3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障碍者,早期气管切开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STBI患者血钠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STBI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A组、B组和C组,观察以上各组患者住院后第1d、第3d、第5d和第7d血钠水平的变化;并依据患者就诊时血钠水平将以上患者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探讨STBI患者的血钠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入院后第1d各组患者血钠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不同GCS评分患者间血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就诊时患者血钠水平与病死率呈正相关性,不同血钠水平患者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就诊时STBI患者血钠水平与其病程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应重视患者血钠水平的纠正。  相似文献   

20.
许多文献指出,重型颅脑损伤时,巴比妥疗法对控制颅内压增高,提高疗效有一定作用。但某些患者尽管采用包括巴比妥疗法在内的各种治疗,死亡率仍很高,作者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巴比妥疗法患者,分析其伤后格拉斯哥计分(GCS)、开始应用巴比妥疗法时的颅内压(ICP)、ICP对巴比妥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