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与框架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180眼)青少年近视眼患者随机分成两 组,每组45例(90眼).观察组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对照组配戴常规框架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矫正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结果 戴镜1年 后,观察组晨起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原框架眼镜矫正视力(P <0.01);观察组屈光度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对照组屈光度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而逐 渐加大,观察组戴镜后同时点屈光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戴镜后各时点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有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有明显增高,观察组戴镜后同时 点角膜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谭舟利 《当代医学》2021,27(19):36-39
目的 探讨不同近视屈光度对夜戴型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镜)控制近视进展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眼科行角膜塑形镜治疗的青少年儿童29例(58眼)的临床资料,按照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组(n=14,28眼)(等效球镜度≤3.00 D)和中度近视组(n=15,30眼)(3.00 D<等效球镜度≤6.00 D),记录两组戴镜前的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平均角膜屈光度(AveK)、角膜厚度、角膜内皮,戴镜1年后的裸眼视力及眼轴长度,比较两组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的变化及眼轴的增长值.结果 戴镜1年后,两组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年后,中度近视组眼轴的增长值低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显著提升患儿的裸眼视力,其控制眼轴增长的疗效在近视度数较高者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儿童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使用角膜塑形镜患者随访2年,随访其角结膜,并检测球柱镜度数及眼生物学指标。结果:戴镜后与戴镜前比较患者裸眼视力显著提高、屈光度明显降低、角膜平均曲率(平均K值)变平坦,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规范验配、严格复查前提下,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安全地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观察,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02例(191眼),单眼17眼,双眼87眼,近视眼患者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半年、2年进行复查。观察患者戴镜后的视力改善情况及配戴前的比较,所有观察病例均以配戴自身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配戴前,戴镜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复查膜前表面HK/HV值明显优于戴镜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中央厚度变化配戴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角膜上皮点染水肿及印痕配戴占7.34%、6.58%及9.09%,其中反复出现角膜上皮点染和明显压痕的占2.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近视度数,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中、小学生(8周以上)近视度数的发展,部分学生近视度数还有所下降,但是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56例(110眼),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随访半年,56例近视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未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瘢痕等并发症。在远视力迅速提高的同时,常伴重影,视力波动等异常视觉现象,影响视觉效果。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视觉质量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镜(OK镜)与框架镜矫正儿童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154只眼)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76只眼)和观察组(43例,78只眼)。对照组佩戴框架镜矫正,观察组佩戴OK镜矫正,佩戴1年后,比较两组佩戴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曲率、裸眼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佩戴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大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观察组屈光度小于佩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观察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佩戴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后,对照组角膜曲率高于佩戴前,观察组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短期疗效。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单光眼镜治疗,观察组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中央角膜厚度,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患者戴镜治疗期间角结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数、角膜曲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均增加,但观察组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央角膜厚度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3例(6.81%)并发症,而观察组出现5例(11.36%)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较单光眼镜可明显延缓青少年近视患儿裸眼视力、屈光度数及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的下降趋势,减慢眼轴长度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内皮细胞密度变化与佩戴单光眼镜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两种方法控制近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佩戴角膜塑形镜或框架眼镜治疗近视的儿童的病例资料,共219例、396只眼,其中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儿145例、277只眼,佩戴框架眼镜的患儿74例、119只眼。观察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戴镜1年后,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屈光度及屈光度变化量均小于框架眼镜组[(-3.03±0.89)DS vs(-3.83±1.25)DS,(-0.84±0.90)DS vs(-1.83±0.71)DS,P均<0.05]。两组患儿戴镜1年后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角膜塑形镜组患儿的眼轴长度延长量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4±0.15)mm vs(0.40±0.17)mm,P<0.05];两组患儿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和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可有效控制近视程度的增长,且对角膜功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治学龄儿童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7~12岁的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治,比较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视力、屈光度、眼轴以及眼压等),同时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佩戴1年后与佩戴前比较:视力、屈光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眼轴、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有4眼发生角膜上皮点染,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角膜塑形镜在矫治学龄儿童近视方面表现出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控制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是眼科门诊特殊医疗行为,本文分析了我国角膜塑形镜治疗的现状和配戴记录存在角膜塑形镜验配记录不完整、格式及用语不规范等问题,提出规范角膜塑形镜配戴记录的措施,包括明确眼科医师、护士及验配师各自不同的职责,规范记录内容,加强验配师的培训,监督管理配戴记录质量,从而规范验配师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保障角膜塑形镜配戴者的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连续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7~16岁低度近视患者123例(246眼),随机将患者分为隔天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组38例(76眼),连续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组40例(80眼),配戴框架眼镜组45例(90眼),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和角膜曲率,观察1年后3组患者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结果 与戴镜前比较,戴镜1周、1、3、6月和1年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角膜曲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角膜塑形镜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均小于框架眼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角膜塑形镜之间屈光度数和眼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天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低度近视效果明显,可提高裸眼视力,延缓屈光度增加,减少戴镜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后调节反应的变化及两者的差异。方法青少年近视患者共76例,排除屈光参差、眼底疾患等因素后,根据患儿依从性及家长意愿,34例患者佩戴角膜塑形镜,42例患者佩戴单焦点框架眼镜。所有患者矫正残余屈光不正,用分光检影装置测定初次及戴镜1年后双眼的调节反应,并计算相应的调节滞后量。结果共74例完成该研究,初次测定两组调节反应、调节滞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调节反应、调节滞后与初次无显著差异(P〉0.05),佩戴框架眼镜1年后调节反应、调节滞后与初次测定有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佩戴角膜塑形镜组调节反应大于框架眼镜组,调节滞后小于框架眼镜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眼佩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调节反应明显大于佩戴框架眼镜者,调节滞后明显小于佩戴框架眼镜者,在延缓近视进展方面,角膜塑形镜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orthokerotology)对眼前节生理参数(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视光中心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74例(138眼),分别于戴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12个月及停戴4周,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德国蔡司IOLMaster人工晶体生物测量仪和A超检查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对照评价.结果中央角膜厚度配戴6个月后,比配戴前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角膜厚度配戴6个月与配戴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与配戴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戴4周后,各项眼前节参数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央角膜厚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有变薄趋势,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没有明显变化,角膜塑形镜中长期配戴对眼前节参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87-90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在儿童近视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就诊的140 例近视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 例。对照组给予角膜塑形镜配戴干预,试验组给予角膜塑形镜配戴和低浓度阿托品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LLT、OSI、BUT 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两组角膜内皮计数、IOP。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眼轴长度变化差值为(0.12±0.02)mm、屈光度变化差值为(0.04±0.0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7±0.12)mm、(1.06±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LLT 为(62.11±4.72)mm、BUT 为(6.15±2.05)s,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6.84±5.35)mm、(5.31±1.25)s,OSI 为(1.27±0.33)低于对照组的(1.94±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18.6% vs.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计数、IO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角膜矫形学治疗-6.0D以下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接受角膜形学治疗的102例202只眼追踪至6个月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六个月裸眼视力大于等于1.0占75.3%,剩余屈光度小于等于-0.5D占76.7%,治疗后的裸眼视力,剩余屈光度及角膜曲率及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角膜矫形学治疗-6.0D以下近视安全有效,而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戴琰琰  王勇  姜波 《安徽医学》2022,43(3):253-256
目的 评估环曲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 50例(100只眼)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根据佩戴角膜塑形镜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佩戴环曲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与对照组(佩戴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每组25例(50只眼)。记录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周、1、6及12个月的裸眼视力、散光度数、偏心量以及眼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戴镜前与戴镜后视力矫正和眼轴控制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矫正角膜散光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偏心量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曲面设计和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均能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有效控制眼轴增长,且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能更有效控制治疗区角膜散光及偏心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患者中的运用,以使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方法 分析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572例,其中301例(590眼)为对照组(A组),271例(531眼)为实验组(B组)。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患者焦虑紧张心理状况、术后舒适度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5.0以上者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术后干眼等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同时焦虑、紧张等状况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对医护人员和手术的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均显示有差异存在。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在LASIK矫治近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术后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强患者手术信心.提高手术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氩氦刀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以“肺肿瘤(LungCancer)、冷冻治疗(cryosurgery,cryocaresurgicalsystem,cryotherapeuticablation,cryoablation)”为关键词检索PubMed、EMBASE、CMB光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氩氦刀治疗中晚期NSCLC的随机临床研究,检索年限为1990—2008年,共搜集44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用ReviewManager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2项研究显示单纯氩氦刀靶向治疗可使瘤体缩小,但氩氦刀治疗联合放化疗并不能使瘤体进一步缩小,单纯氩氦刀治疗与氩氦刀联合放化疗对生存时间影响无统计学差异。2项研究比较患者术后KPS评分均提示单纯氩氦刀治疗优于氩氦刀联合放化疗。结论中晚期NSCLC患者单纯采用氩氦刀治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氩氦刀联合放化疗并未显示出更好的临床益处,甚至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开放性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肾上腺肿瘤效果的系统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 机检索CNKI,PUBMED,SinoMed,EBSCO,Springerlink,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全面收集1999年~2016年发 表的相关文献,对文章进行筛选、评价以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25篇文章,共有 2340 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OR=-0.96,95%CI(-1.22,-0.70)P<0.00 001],住院时间[OR=-3.48, 95%CI(-4.13,-2.78)P<0.00 001],术后并发症[OR=0.22,95%CI(0.14,0.35)P<0.00 001],术中出血量(OR=-104.77,95%CI (-138.95,-70.60)P<0.00 001)方面腹腔镜手术优于开放性手术;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腹腔镜手术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中出血上优于开放性手术,但在手术时间、手术花费方面差 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