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心性猝死患者院前三种复苏方法的初期复苏效果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回顾比较分析院前三种复苏方法对心性猝死患者的疗效 ,探讨院前心性猝死患者复苏的最佳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6 - 11~ 2 0 0 3- 0 7现场抢救心性猝死患者 10 8例 ,随机采取标准CPR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 -面罩通气法及单纯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 (ECPC)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 (ROSC)及平均恢复时间。结果 经统计分析 ,ECPC组与气囊 -面罩通气组的ROSC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 (P <0 0 5 ) ,并且平均恢复时间也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 (P <0 0 5 )。结论 在院前抢救心性猝死患者时 ,ECPC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 ,因试图气管插管等呼吸支持措施而中止心脏体外按压 ,对自主循环的恢复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紧急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下院前心肺复苏(CPR)中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提高急救水平.方法:对院前因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导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8例根据CPR时先行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两组,院前CPR时先行紧急气管插管(A组,n=40);院前CPR时先行肓探置人喉罩(B组,n=8).结果:A组现场发现不同程度气道阻塞31例,全部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均少于2 min,通气良好,复苏成功28例;B组现场先行盲探置入喉罩,但通气不良,均改行紧急气管插管,发现8例均有不同程度气道阻塞,全部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均少于2 min,通气良好,复苏成功2例;A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外伤、中毒、淹溺、自缢、异物窒息等特殊情况下院前心肺复苏抢救中,紧急气管插管仍是无可替代的建立人工气道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海珠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11-4311
目的探讨球囊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对院前猝死患者心肺复苏后最终自主循环恢复率的影响。方法对2005-08-2009-08间院前急救110例发生在5~10min内呼吸心跳骤停患者,50例采用球囊面罩,60例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通气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间自主循环恢复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50例球囊面罩通气抢救组,成功28例,成功率为56%;60例气管插管通气抢救,成功32例,成功率53.3%。结论使用球囊面罩通气与气管插管通气在院前早期心肺复苏急救中患者最终自主循环恢复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CPR)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60例,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3组,A组210例,常规CPR时即盲插喉罩通气;B组40例,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C组210例,常规CPR时以球囊面罩装置通气,转送至急诊科再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延迟时间5~15min。结果:插管所需时间:A组10.4±7.5s;B组96±25.7s;C组52±27.5s;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一次插管成功率:A组盲探下插入喉罩全部1次成功,成功率100%;B组插管1次成功28例,2次成功9例,3次以上3例,一次插管成功率70%;C组插管1次成功200例,2次成功10例,一次插管成功率95.2%;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苏成功率:A组复苏成功41例,成功率19.5%;B组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2.5.%;C组复苏成功8例,成功率3.8%;A组与B、C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院前心肺复苏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快捷,可盲探插管且成功率高,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而早期气管插管需时长,一次插管成功率较低,不能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罩在急救中建立紧急通气道的方法和作用及其适应证与禁忌证。方法插管型喉罩应用于32例患者,其中28例为心跳呼吸骤停者,4例为肺心病并严重呼吸衰竭者。结果 28例心跳呼吸骤停者复苏成功1例,4例肺心病并严重呼吸衰竭者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LMA用于复苏的优点是容易快速插入喉部进行有效通气,且插入喉罩不影响心脏按压,为进一步抢救赢得时间。喉罩使用的方法简单易行、操作迅速,能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气道管理方便、快捷,值得广泛应用于院前,院内急救中紧急气道救援。  相似文献   

6.
急诊心肺复苏中应用不同气道开放方式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华  雷卓青 《新医学》2009,40(5):304-306
目的:探讨紧急心肺复苏初期理想的人工通气方式。方法:呼吸、循环骤停需紧急心肺复苏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应用序贯性气道开放的A组(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与B组(喉罩-气管插管)和应用非序贯性气道开放的C组(常规气管插管),比较3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A组和B组气道有效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C组(均为P〈0.01),A、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复苏成功率、存活率高于C组(均为P〈0.05),A、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性气道开放能及时、有效地早期开放气道,提高心肺复苏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在序贯性气道开放中使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与喉罩能达到相同效果。  相似文献   

7.
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复苏学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现代复苏术曾先后经过了 1 0次突破或进展 :1发现闭胸举臂按压通气不足的弊病 ;2头后倾、提下颌、开口的开通气道手法 ,即心肺复苏的 A形成 ;3使用面罩、管子吹气的人工呼吸支持 ;4对窒息的成人和儿童施用口对口吹气的人工呼吸法 ;5闭胸按压人工循环的再发现 ,即心肺复苏 ( CPR)中的 C;6认识到需要将 A、B、C结合起来作为基础生命支持 ( BLS) ;7体外电击 ,特别是直流电击 ,可以电池为能源 ,在院前实施除颤 ;8恢复自主循环 ( ROSC)的手法从开胸 CPR转向标准体外 CPR;9重新认识心搏骤停后病变 ,即复苏后疾病 ;1 0发现持续生命支持中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不同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择通气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急诊部接收的120例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患者行常规气管插管,B组患者给予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C组患者给予喉罩和气管插管,观察3组患者心肺复苏情况,包括气道开放时间、心搏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等指标,同时监测患者在治疗1、3h的氧气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pH变化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气道开放时间、心搏恢复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改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患者的P(O_2)都升高,但B、C组升高幅度更大,且B、C组治疗3h后P(CO_2)明显降低,A组患者虽有降低,但治疗3h P(CO_2)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治疗时,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及喉罩和气管插管的治疗效果更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临床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急救心肺复苏中重建人工气道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6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选取复苏程序,从而分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罩加压给氧,待麻醉师到场后改用气管内插管;而治疗组选用喉罩建立人工气道.结果 治疗组的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的气管内插管,并且置入所花费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的SpO2上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初期复苏效果评价,自主循环恢复率与对照组相似(P>0.05).两组患者发生胃内容误吸的比例相近(P>0.05).结论 喉罩通气在重建人工气道,具有置入快捷方便、连接准确可靠的优势,值得在急诊急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罩(LMA)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简易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84例,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2组进行回顾性对比.A组47例,常规CPR时即盲插喉罩通气;B组37例,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结果 一次插管成功率:A组盲探下插入喉罩全部一次成功,成功率100%;B组插管,一次成功26例,两次成功8例,三次以上成功4例,一次插管成功率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插管时间:A组(10.4±7.5)s,B组(96±25.7)s,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通气效果评定: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院前心肺复苏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快捷、可盲探插管且成功率高、能够保证有效通气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优点,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吴婷婷  汤雁晓  成晓蓉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0):803-806,810
目的:以院前心搏骤停患者为病例对象,观察影响其心肺复苏(CPR)后自主循环恢复与存活出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01—2018-12期间行院前CPR的105例心搏骤停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跟踪随访,观察CPR后自主循环恢复与存活患者的病情特点,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所选105例心搏骤停行CPR患者中,最终死亡78例(74.29%);自主循环恢复出院组与死亡组在基础疾病、心律类型、气管插管、心搏骤停原因、心脏停博耗时、群众性的CPR、院前CPR抢救时间、心肺复苏进行次数、肾上腺素注入剂量、入院至电除颤开始时间等一般资料上出现较大差异,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发现基础疾病、心律类型、气管插管、心搏骤停原因、心搏骤停耗时、群众性的CPR、院前CPR抢救时间、心肺复苏进行次数、肾上腺素注入剂量、入院至电除颤开始时间是影响心搏骤停患者CPR后自主循环恢复与否的相关因素。结论:影响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与存活出院的因素很多,其中复苏前心律,尤其是室颤/室速、急救反应时间和复苏时间长短是影响患者存活的重要因素,而群众CPR与低剂量肾上腺素可能会提高院前CPR出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罩(LMA)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简易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84例,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2组进行回顾性对比。A组47例,常规CPR时即盲插喉罩通气;B组37例,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A组盲探下插入喉罩全部一次成功,成功率100%;B组插管,一次成功26例,两次成功8例,三次以上成功4例,一次插管成功率7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插管时间:A组(10.4±7.5)s,B组(96±25.7)s,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效通气效果评定:两组比较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院前心肺复苏时,早期盲插喉罩通气具有操作快捷、可盲探插管且成功率高、能够保证有效通气和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优点,值得在院前急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tstein模式下心肺复苏仪联合叠加通气对心搏骤停(CA)患者PETCO_2的影响。方法:依据国际Utstien心肺复苏评价指南模式,90例C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机械胸外按压+叠加通气,对照组患者给予机械胸外按压+A/C模式机械通气。比较2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血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2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各时段PETC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复苏0.5h和复苏1h血乳酸、血清BNP、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Utstein模式下心肺复苏仪联合叠加通气可以改善CA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喉罩通气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喉罩通气在高血压病人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ASA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2组;气管插管组(A组)、喉罩通气组(B组),每组各40例.快速诱导后分别插入气管导管或王入喉罩.记录两组不同时段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值,同时观察术中通气和术后喉痛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喉罩置入率较气管插管顺利率高,一次置入率达100%,气管插管顺利率为95%.B组仅2例出现轻度口腔漏气,占5%,A组无漏气,两种方法均不影响通气.B组置喉罩及拔喉罩前后循环各参数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气管插管前后循环参数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气道分泌物B组明显少于A组(P<0.01),术后喉痛B组少于A组(P<0.01).[结论]置入喉罩较气管插管操作方便、简单,对循环影响小,不影响通气,对气道刺激和损伤小,病人易耐受,术后并发症减少,是高血压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喉罩在院前抢救呼吸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从急救的119例呼吸骤停患者中,选出使用喉罩的患者(观察组)39例,使用面罩的患者(对照组)41例.测定其呼吸力学和氧代谢参数,并比较2组血氧饱和度(SaO2)上升时间、插管所需时间、一次置入成功率、复苏成功率.结果 2组患者通气后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RR)、呼气量(VE)、吸气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aw)、肺动态顺应性(Cst)的改善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好(P<0.05或P<0.01);2组患者通气后血气检查观察组pH的改善状况比对照组好(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2上升时间、插管所需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少(P<0.05),一次置入成功率、复苏成功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92.30%、89.74%比65.85%、63.41%,P<0.05).结论 喉罩通气效果优于面罩,是院前抢救呼吸骤停患者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应用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军 《临床医学》2001,21(8):10-11
目的:心肺复苏(CRP)使用肾上腺素可使用血管收缩,提高冠脉循环的血流,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自主心律;本文回顾对比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在CRP临床急诊应用的疗效。方法:23例急诊心搏骤停患者依治疗先后分为两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A组,每5min 1mg)12例,大剂量肾上腺素组(B组,首剂1mg,以后每3min递增2mg)11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结果:A组、B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6.67%、36.36%,B组明显高于A组;B组的存活率(27.27%)显著高于A组(8.33%)。结论:心肺复苏期间,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每3min 2mg)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改善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快速建立人工通气道是成功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人工通气方法是气囊面罩和气管插管通气,面罩通气在气道管理上存在着困难,气管插管则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耗时较喉罩长,且存在对患者呼吸道刺激和对心血管影响的缺点.喉罩(LMA)是由英国医生Brain于1981年根据解剖成人咽喉结构所研制的一种人工气道[1],它最早只是用于麻醉管理,随着人们对喉罩临床应用深入的研究,认为喉罩适合于心肺复苏早期气道的建立,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损伤小,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医务人员容易掌握等优点[2].本文就喉罩在心肺复苏中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下喉罩、气管插管2种通气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ASA Ⅰ~Ⅱ级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2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110例.A组采取喉罩下全凭静脉麻醉,B组为气管插管下全凭静脉麻醉,监测记录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气腹前、气腹后5 min平均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术中及术后腹胀,咽喉痛等并发症.结果:A组置入喉罩前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插管后心率,血压高于插管前(P<0.05);气腹后A、B组平均气道压力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高于气腹前(P<0.05),2组气腹前、气腹后5 min平均气道压力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使用喉罩下全凭静脉麻醉安全性好,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行院前救治的100例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人工辅助通气,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球囊人工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所需的时间、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建立通气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苏5min后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心肺复苏的急救中,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的效果基本一致,球囊辅助呼吸所需的时间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