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及其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癌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怀疑结直肠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应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显示(Ray sum)等技术,将结果与肠镜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0例中乙状结肠12例、直肠10例、升结肠4例、降结肠2例,正常12例,并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结论 CTVE有利于观察结直肠癌的病变范围及形态等特征,对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在256层螺旋CT结直肠癌灌注成像中感兴趣区(ROI)位置、大小和方法的选择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明确最佳ROI的选择方案。方法:对13例经内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的CT灌注成像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分别在肿瘤外周、肿瘤中心选择30mm2、90mm2的ROI,另外选择勾画整个肿瘤轮廓,分别测量相应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值,比较不同选择方法对灌注参数测定的差异。结果:ROI大小为30mm2、90mm2在肿瘤外周的灌注参数BF、BV均大于中心的灌注参数BF、BV。而勾画肿瘤轮廓获得的灌注参数BF、BV为30.28ml/100g.min、19.65ml/100g,均位于30mm2和90mm2外周和中心之间(P〈0.05)。结论:不同ROI位置、大小和方法的选择对肿瘤的灌注参数有明显影响,肿瘤周边的灌注参数要高于肿瘤中心,而选择勾画肿瘤轮廓获得的灌注参数理论上最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OPN表达水平,分析OPN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原发肿瘤浸润深度相关;OPN阳性表达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短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OPN的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OPN呈高表达, OPN在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早期复发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郭青  徐香玖  黄刚 《甘肃医药》2009,28(4):251-25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包括表面遮盖法、表面透明法、多平面重建及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诊断大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对4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患有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成像,并对其大体形态、发生部位和生长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结直肠腺癌中,发生在直肠24例、乙状结肠8例、降结肠2例、升结肠4例和回盲部4例。42例行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发现的结直肠癌大体形态分为肿块型8例、局限溃疡型26例、浸润溃疡型2例和浸润型6例,与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手术所见结果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相互结合,参考横轴位图像,能很好地反映结直肠癌病灶的位置、形状、大小和数量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CT资料,共34例,观察其CT影像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盲肠区3例,升结肠4例,结肠肝区3例,横结肠2例,结肠脾区4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9例,直肠4例.CT表现主要为小肠和/或结肠梗阻,梗阻段肠腔内肿块或管壁不规则增厚,梗阻段与正常肠管间形成"肩"或"袖口"征.结论 CT可以清晰显示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对其定性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用于鉴别粘液性与非粘液性结直肠癌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粘液性癌患者69例和非粘液性癌患者85例的MSCT影像资料,对其MS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种肿瘤肠壁受累方式、增强形式、继发性肠梗阻、瘤内钙化、肠周脂肪浸润、以及对邻近器官侵犯等特征的差异。结果粘液性癌肠壁增厚(2.52±1.14cm)程度较非粘液性癌(1.91±0.96cm)更重(P=0.003),粘液性癌有84.1%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较非粘液性癌(51.8%)更常见(P=0.001),且粘液性癌的低密度范围更大(P=0.001),偏心程度更高(P=0.027)。与非粘液性癌比较,粘液性癌的实性成分强化程度更低(P=0.001),瘤内钙化更常见(P=0.001)。在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中,不均匀强化的敏感度最高(84.1%),特异性中等(58.4%),当4种以上MSCT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时,则肿瘤很可能是粘液性癌,其特异性为90.5%。结论MSCT可作为鉴别粘液性与非粘液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CT灌注成像参数特点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4例直肠癌患者治疗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绘制靶血管、病灶及其邻近正常直肠组织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记录病灶、正常直肠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血管表面通透性(vascular Permeability surfaceareaproduct,PS)和峰值CT值,并于术后对不同TNM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的各灌注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直肠癌的BF、BV、PS值、峰值CT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MTT值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3.18、3.20、4.88、-2.21,均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间的各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3、-0.86、-0.28、-1.28,均P0.05)。高中分化组直肠癌的BF值明显高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CT灌注参数对直肠癌与正常组织鉴别、直肠癌分化程度的鉴别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2 0例可疑大肠癌患者清洁肠道及灌注空气满意后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 (VE)、MPR、SDD和Raysum三维重建。 2 0例患者中 13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4例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结果 :共检出 2 1个病灶 ,全部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CT仿真内窥镜结合MPR、SDD和Raysum技术使大肠占位性病变定位准确、直观。 结论 :CTVE是一项实用的非创伤性肠道占位检查新技术 ,尤其适用于不能承受纤维结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2 7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 7蛋白在 84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 ,分析 (χ2 检验 )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Logrank检验p2 7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 ,Cox回归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p2 7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率为 5 7.14 % (48 84 ) ;低表达率为 4 2 .86 % (36 84 )。p2 7蛋白低表达与结直肠癌分期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Logrank检验发现p2 7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呈正相关 ,Cox模型则显示p2 7蛋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结论 :p2 7蛋白低表达与结直肠癌分期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以及预后差、生存期短显著相关 ,p2 7蛋白高表达则相反。p2 7蛋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进展期结肠癌局部浸润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31例,术前行MSCT检查。以病理切片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对照手术病理,31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中,以MSCT显示肠壁增厚、伴肠周脂肪间隙内条索状或云絮状密度增高影、伴肠壁外相续楔形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判定癌肿局部浸润至深肌层、浆膜外的准确性分别为77.42%、22.58%、80.65%,敏感性分别为37.50%、13.04%、78.26%,特异性分别为91.3%、50.00%、87.50%。MSCT显示肿块旁淋巴结肿大判定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80.65%,敏感性为61.54%,特异性为94.44%。结论:进展期结肠癌的局部浸润具有一定的MSCT表现特征,MSCT征象的正确识别和对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评价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MSCT增强征象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肾透明细胞癌MSCT增强征象与MVD、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 (1)50例CRCC的MVD平均为(34±10.78)条/视野,VEGF阳性表达率94%(47/50)。MVD与VEGF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rs=0.0502,P〉0.05)。(2)CT征像与MVD及VEGF的表达:肿瘤直径〉3.0cm组,肿瘤内有出血坏死组,有静脉癌栓组的VEGF阳性表达、MVD均高于相对应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及无假包膜组的MVD均高于相对应组,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P期肿瘤强化CT值、强化程度、强化比值与MVD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7、0.812及0.457,P均〈0.05)。(3)本组CRCCⅠ期13例,Ⅱ期15例,Ⅲ期13例,Ⅳ期9例。MSCT对CRCC检出率、定性诊断正确率均为100%,分期正确率88%(44/50)。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MSCT增强影像特征可客观反映CRCC中MVD及VEGF的阳性表达,可无创地判断RCC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能为临床选择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MMP-9的转录及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大肠癌标本及远癌切端结肠组织中MMP-9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中MMP-9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远癌切端正常组织(P<0.01),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MP-9在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取30例癌旁正常的大肠组织(距肿瘤边缘〉5cm)作对照。结果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Livin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的关系(P〉0,05),随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逐渐增加趋势(P〈0.01或P〈0.05)。结论Livin蛋白表达不仅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有关,而且参与了大肠癌的局部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4.
董金菊  周庆红  李菲 《西部医学》2019,31(9):1380-1384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Bcl 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与BH3 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IM与PUM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24例宫颈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将124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标本124份设为研究组,选取124份其他良性宫颈疾病的正常组织标本为对照组,所有组织标本均行BIM与PUMA检测,分析宫颈癌组织中BIM与PUM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中BIM、PUM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M、PUMA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情况均无明显关系(P>0.05);BIM的表达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的表达有关(P<0.05);FIGOⅡ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及BIM、PUMA蛋白阴性患者其生存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经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得出FIGOⅡ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及BIM、PUMA蛋白阴性均为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IM、PUMA蛋白在宫颈癌癌变组织中低水平表达,随着患者FIGO分期越高、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时其低表达率均上升,且FIGOⅡ期、有淋巴结转移及低分化均为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及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 3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 ,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肝脏血管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 :对 97例患者行肝区多层螺旋CT 3期血管成像扫描。重建方法为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容积再现技术 (VR)。同期 2 1例患者行肝动脉DSA成像。 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 ,腹腔干动脉及其分支走行与变异。MIP及VR技术显示肝动脉分级多为 2级以下 ,DSA显示肝动脉均达 3级以上。门、肝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肝静脉系统情况。MIP及VR均多能显示门静脉及肝静脉达 3级以上。两种技术显示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MIP法显示细小血管清晰、真实 ,类似血管造影 ,VR立体感强于MIP。结论 :MSCT肝脏 3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动脉及门、肝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安全、方便的检查方法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肝静脉方面的信息。MIP与VR结合使用是较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试图明确吸烟与大肠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病例均来自我院2009-2011年的住院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大肠癌组计157例,肠道良性疾病组计8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方面匹配良好。分析两组病例中吸烟者所占比例,同时分析吸烟与性别、肿瘤发生部位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结果吸烟者(不论戒烟与否)在病例组中所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吸烟指数等指标上,两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吸烟者(不论戒烟与否)在不同部位的大肠癌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每日吸烟量、吸烟年限、吸烟指数等指标上,不同部位肿瘤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吸烟并未增加罹患大肠癌的危险,但考虑到吸烟的其他危害,仍应远离烟草,及早戒烟。  相似文献   

17.
方日  王小文 《海南医学》2016,(11):1779-1782
目的:探讨CDH1基因启动子所在5'-CpG岛的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情发展、病理变化及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我院肿瘤科进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84例,其中甲基化组86例,非甲基化组98例,所有入选患者由专人进行跟踪随访。检测CDH1基因启动子所在5'-CpG岛的异常甲基化,通过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对修饰后的DNA进行扩增,根据GenBank基因库设计CDH1基因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及CDH1基因非甲基化特异性引物。结果甲基化组肿瘤直径为(6.5±2.1) cm,大于非甲基化组的(3.2±2.2) cm,甲基化组肿瘤浸润性所占比例54.7%,高于非甲基化组的42.9%,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组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14.0%,中分化36.0%)低于非甲基化组(高分化40.8%,中分化45.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基化组淋巴转移率为67.4%、远处转移率为31.4%,高于非甲基化组的21.4%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基化组临床TNM分期更晚(甲基化组:Ⅰ期11.6%,Ⅱ期11.6%,Ⅲ期37.2%,Ⅳ期39.5%;非甲基化组:Ⅰ期27.6%,Ⅱ期32.7%,Ⅲ期20.4%,Ⅳ期19.4%),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非甲基化组患者生存率(89.5%)高于甲基化组患者(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CDH1基因甲基化是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5,P<0.01)。结论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腹腔灌洗液悬浮细胞CDH1基因甲基化程度提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GR2和Lgr5在人CR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二者联合检测对CRC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70例CRC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GR2和Lgr5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RC组织中AGR2阳性表达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性增高(68.57%、25.00%,P﹤0.01)。在CRC组织中, AGR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②CRC组织中Lgr5阳性表达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性增高(74.29%、40.00%,P﹤0.01)。在CRC组织中,Lgr5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③联合检测AGR2、Lgr5曲线下面积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GR2、Lgr5在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对CRC患者肿瘤进展的判断,为CRC患者的分子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MSCT灌注参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参数对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GE lightspeed ultra 16层螺旋CT对66例(1.5~6.0 cm)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进行灌注成像,将符合研究条件的57例(男性42例,女性15例)的灌注参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恶性组)32例;活动性炎性结节或肿块(炎性组)8例;其他良性结节或肿块(良性组)17例.恶性和炎性组的BF、BV、PS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PS值明显高于炎性组(P<0.01),BF、BV值在恶性与炎性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的MTT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1),但是恶性与炎性之间和炎性与良性组之间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可定量地反映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血流灌注状态,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蒲涛  邓泽武  许莉  郭倩 《西部医学》2014,26(9):1214-1215
目的探讨直肠癌骨转移患者核素骨显像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且核素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骨转移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首诊临床分期、原发灶手术、原发灶放化疗、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伴其他脏器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0.022)、首诊临床分期(P<O.001)、原发灶手术(P<O.001)、骨转移伴其他脏器转移(P<O.001)的生存率均有差异,其余各项无差异(P>O.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0.028)、首诊临床分期(P=0.031)、原发灶手术(P=0.044)、骨转移伴其他脏器转移(P=0.017)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患者年龄、首诊临床分期、原发灶手术、骨转移伴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