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淀粉样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几项研究,提出Aβ可能与朊病毒蛋白类似,可以在脑组织中传播。首先,Aβ在物理化学性质及增值方式方面都与朊病毒蛋白类似。其次,通过外周途径或脑内注射的方式向动物模型注射外源性Aβ后,均可引起脑内Aβ沉积。最后细胞水平的实验直接证明了Aβ可以在细胞之间传递。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高,是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法。传统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年研究显示,系统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存在密切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二五")时期,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王延江教授研究团体从中枢和外周两种途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干预靶点、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途径和药物:(1)揭示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调控脑组织Aβ过度产生和清除的新机制。(2)发现外源性Aβ进入脑组织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周机制。(3)证实外周途径清除Aβ的有效性,提出外周途径清除Aβ的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治疗新策略。进而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系统观,为从全身角度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及诊断与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阿尔兹海默病(AD)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有多种假说,其中氧化应激假说认为AD的标志性病变β-淀粉样蛋白(Aβ)和磷酸化Tau等,能刺激活性氧簇(ROS)的生成,引起氧化应激,损伤神经元,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状态的持续激活进一步促进Aβ和磷酸化Tau的聚集和沉积、线粒体损伤,导致AD的发生并加速其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与阿尔茨海默病γ-分泌酶的相关性。方法 CD147 c DNA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并通过遗传霉素G418筛选CD147超表达细胞。超表达细胞设为实验组,正常细胞设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两组CD147含量,Elisa分析两组Aβ40和Aβ42含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CD147含量分别为(40.23±0.20)μg/μL和(27.98±0.12)μg/μL,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90.97,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Aβ40与Aβ42总含量分别为(141.05±2.13)pg/m L和(323.41±2.78)pg/m L,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90.19,P0.05)。结论随着CD147含量的增加,Aβ的生成减少,而γ-分泌酶是生成Aβ的限速酶,可知γ-分泌酶随着CD147含量的增加而呈负增长,提示CD147对γ-分泌酶的活性起着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退变.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主要是Aβ42.虽然AD的确切病因不明,但广泛认可的Aβ假说认为,Aβ启动了AD的发病过程,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其他病理生理变化,如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蛋白激酶激活、氧化应激、自由基形成、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破坏、诱导凋亡、慢性炎症、补体激活等都是Aβ毒性作用的结果.脑中Aβ水平增加与突触丧失或功能下降相关,也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关.现有证据提示,无论是可溶性Aβ原纤丝/寡聚体还是不溶性Aβ纤丝甚至斑块都有神经毒性.因此,针对Aβ的治疗策略得到了广泛研究.这些策略可以概括为减少Aβ生成、防止Aβ聚集和形成纤丝、增加Aβ降解或清除.下面的内容将涵盖广义的抗Aβ的途径,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仅略述.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判断力和理解力下降等.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神经元丢失,其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Aβ)[1].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改变为脑组织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两种异常蛋白质沉积,导致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的形成,引起突触和神经元广泛缺失.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钙稳态破坏是主要假说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可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1]。两种类型的AD均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过度累积为特点,有学说认为AD的发生是Aβ生成与清除失衡  相似文献   

9.
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是AD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然而,Aβ的异常沉积与Aβ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就Aβ代谢相关基因作一综述,并讨论其在A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老年期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表现为细胞外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为核心的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形成.  相似文献   

11.
<正>阿尔茨海默病(AD)也称老年期痴呆,是老年人群高发的一种痴呆症,为临床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人文问题。临床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药[多奈哌齐(donepezil)、加兰他敏(galantamine)、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和非竞争性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药[美金刚(memantine)]均属于对症治疗,可短期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但不能达根治目的。因此,研制和发现能够阻断阿尔茨海默病进程并逆转其发病的治疗方法,即显得至关重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研究者发现了神经炎性斑[NPs,亦称老年斑([1]SPs)]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随后,又克隆出位于第21号染色体的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2],该基因突变被认为是导致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3]。藉此"淀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之一是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沉积,基于β-淀粉样蛋白级联学说,降低Aβ水平是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策略。本文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介导的细胞对Aβ的摄取及降解以及LRP1介导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中Aβ转运及清除的具体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的(Alzheimer's disease,AD)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之一是脑内出现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组成的淀粉样斑。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依次水解后产生Aβ和APP胞内结构域(APPintracellular do-main,AICD)。现在已经知道Aβ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关于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还不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AICD可以与细胞内多种蛋白相互作用,而且AICD在基因转录、细胞凋亡,突触可塑性,神经发生以及APP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均有调节功能。本文针对AICD的生理及病理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既往研究普遍认为血脑屏障的破坏为血管性痴呆的始动因素,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始动因素。然而随着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脑屏障与Aβ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uPA系统可通过调节纤溶酶的活性降解p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rotein,Aβ)及降低其神经毒性。目前研究认为Aβ神经毒作用是多种因素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共同通路。该文就uPA及其特异受体(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uPAR)的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血脑屏障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以脑内Aβ水平升高为特征。Aβ具有神经毒性和血管毒性。血脑屏障可以调节脑内Aβ的代谢,并且通过转运体转运Aβ的跨血脑屏障转运。本文简要介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说明了血脑屏障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了AD与BBB的临床药理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7.
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浓度的变化,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观察脑脊液中这3种生物学标志物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所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脑脊液Aβ1~4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0),tau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和血管性痴呆组(P=0.030),磷酸化tau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4)。脑脊液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敏感度为60.00%~96.70%,特异度可达70.00%~90.00%。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敏感度可达86.57%,特异度为90.00%。结论脑脊液Aβ1~42、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浓度的变化,不仅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治疗,阻止Aβ产生、聚集和/或增加Aβ清除被认为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治疗策略。Aβ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并未如动物实验那样达到预期的疗效,为此研究人员关注到了一种安全、有效、高产的DNA疫苗。本文将对构建DNA疫苗的多方面因素:抗原选择、载体系统、佐剂、免疫接种途径、剂量、时间、加强免疫剂型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通常认为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D作为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遗传易感性、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Aβ)毒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学说.但是学者们普遍认为老年斑是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它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 protein,Aβ).  相似文献   

20.
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始发因素,所形成的老年斑是该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针对Aβ的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许多动物实验证明Aβ的免疫治疗可以预防或清除脑中淀粉样蛋白沉积,并使动物认知功能改善。虽然Aβ疫苗的临床试验中部分患者脑内特定区域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严重的副作用而终止。免疫治疗真正运用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