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通过对308例电损伤中合并132例脑神经损伤患者的回顾调查,总结出合并中枢神经损伤的情况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电损伤合并脑神经损伤的发病率(42.86%),致病原因分为直接电损伤与继发损伤,治疗及预后较好。结论对电损伤病人要认真检查并合理估计中枢神经电损伤的伤情,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表现为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标准护理干预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标准护理干预,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行床旁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并对泌尿症状困扰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好转,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减少、泌尿症状困扰评分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改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性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药物治疗、导尿术、膀胱功能训练、生物反馈进行综合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8例,通过排尿次数、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及国际LUTS症状指标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2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后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显著减少,而膀胱容量增加,排尿症状、国际LUTS症状评分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排尿功能,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冯俊铎  黄莉娟  王毅 《中国卒中杂志》2016,11(12):1010-1013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 疗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 方法 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急性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检查, 根据患者和(或)家属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间歇导尿结合膀胱功能 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测定两组 情况,包括生活质量精简问卷评分(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Profile,SQLP)和尿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两组的尿潴留情况均逐渐好转,治疗组经治疗7次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改善脑梗死后早期尿潴留状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重症手足口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36例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运动疗法、等速肌力训练、引导式教育、普通针刺等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加用MyoTrac肌电生物反馈系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对患儿进行被动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测量、胫骨前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治疗后2组踝关节ROM增加、自主收缩时胫骨前肌肌电积分(iEMG)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对比,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患儿踝关节ROM及胫骨前肌的iEM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提高重症手足口病伴急性迟缓性瘫痪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可作为该类患儿下肢功能康复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按摩组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组,每组30例。按摩组给予按摩和其他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余治疗同按摩组。2组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胫前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肌力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及常规康复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按摩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方法对72例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分析患儿依从性差的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较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26.4%的家长认为小儿多动症不需要治疗,患儿长大后会慢慢好转;23.6%家长认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不理想;15.3%患儿由于学习等问题放弃了治疗等。通过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后,59例小儿多动症患儿回院继续接受治疗,返院治疗率81.9%。结论小儿多动症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较为复杂,应加强与小儿多动症患儿家长的交流与宣传教育,提高治疗过程中的医疗质量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的疗效。方法将48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随机分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评估患侧肢体肌力。结果常规康复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患侧三角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相比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者有明显差异。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提高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患侧肌力,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观察其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2005-07/2007-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41例,轻度12例,中度23例,重度6例。采用加拿大Laborie 公司生产的UROSTIM型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尿失禁程度分别治疗一两个疗程。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自觉尿失禁症状消失、小便能自控,排尿正常,尿垫试验阴性;有效,自觉尿失禁次数明显减少、尿垫试验连续3次以上阴性;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改善,尿垫试验阳性。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其治疗效果,追踪观察随访3~12个月。 结果:41例术后不同程度尿失禁患者,治愈23例(56.1%) ,有效11例(26.9%) ,无效7例(17.0%) ,总有效率为83%。轻度尿失禁患者,治愈11例,有效1例;中度尿失禁患者,治愈11例,有效8例,无效3例;重度尿失禁患者,治愈1例,有效2例,无效3例。 结论: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仪可促进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控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电生理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受累肢体肌力均有减弱,5例伴易疲劳,3例伴寒冷不耐受,5例伴肢体疼痛。典型电生理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高、募集相减少;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均正常。结论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最常见表现为无力、慢性疲劳、疼痛,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临床表现、电生理等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治疗主要为康复及药物治疗,早期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流、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6 (CXCL16)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脑梗死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1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细胞因子、认知及综合功能、脑部血流和CXCL16、CD40配体(CD40L)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XCL16、CD40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可有效修复脑组织损伤,加强脑部血流灌注,进而改善患者认知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针灸、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01—2013-12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对照组,B针灸组,C肌电生物反馈组,D综合治疗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康复科常规脑卒中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针灸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组在以上治疗基础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综合治疗组采用以上所有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评估4组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 4组治疗前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B组、C组和D组的VF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组后一个时间点的VFSS评分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疗程后,相同时间点各组VF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针灸及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三种治疗方法联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SQI总分及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使用睡眠药物、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等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白天功能紊乱等因子分降低更明显。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症状,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存在于骨髓中的组织干细胞,能够分泌多种造血调控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组织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向中枢神经细胞分化,包括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易于培养,免疫性低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疾病的细胞移植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男性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疗效。方法对48例脊髓损伤后出现功能性排尿障碍的男性患者,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并配合Crede手法挤压腹部下方促进排出尿液或间歇导尿,运用测定残留尿方法、膀胱容量的改变、肾功能的改变以及相关B超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经治疗后,自行或配合Crede手法后,均能顺利排出尿液,尿残留量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经最长24个月的随访,48例患者均未出现尿路感染症状且肾功能均正常。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男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功能性膀胱排尿障碍的疗效肯定,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方法对2008-03~2010-03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心理科确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36例儿童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40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对比综合尺度控制商数、综合尺度注意力商数、多动商数,且治疗前后进行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对比。同期在我科确诊ADHD但未接受任何治疗的30例ADHD儿童为对照组,研究组接受40次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与对照组进行视听整合连续执行测试及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对比。结果 36例ADHD儿童经脑电生物反馈治疗40次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是ADHD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压氧联合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脊髓功能、肌电信号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44例在传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脊髓功能、肌电信号和神经功能等.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住院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前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后者单用药物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NOSIE总分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6周后NOSIE总估计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辅助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神经干细胞及其在中枢神经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神经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它已在中枢神经组织损伤修复方面展示了不可估量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组织来源、定向诱导分化、移植技术和神经功能修复的功能判定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并建立一个适合于临床中枢神经损伤修复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平台是非常迫切的问题。本文着重就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分化增殖调控、移植治疗技术及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中枢神经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等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小儿Bell's麻痹的疗效。方法选取Bell's麻痹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泼尼松,维生素B_1、甲钴胺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应用肌电图(EMG)检测两组患者患侧面神经从茎乳孔到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部位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并于治疗前后进行H-B分级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及波幅有显著性变化。H-B分级比较有显著提高。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面瘫症状,改善面肌肌力,促进面神经麻痹侧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