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目的 研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本市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住院时均按常规进行宣教,对照组按计划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研究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康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将术后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较治疗前提高者归入恢复良好组(n=50),无变化或降低者归入恢复较差组(n=34),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与实验室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关系。结果 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折节段、脊髓损伤节段、受伤原因、骨折AO分型、脊髓损伤时间、Ogawa创伤指数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恢复较差组患者术前血清神经突起因子水平、TGF-β1水平低于恢复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低可能是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的危险因素(比值比=1.253,95%置信区间为1.130 ~ 1.389,P < 0.05;比值比=1.167,95%置信区间为1.088 ~ 1.252,P < 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4、0.809、0.908,两者联合应用时预测效果最佳。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关,入院时血清神经突起因子、TGF-β1水平低可能预示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磷酸化高分子量神经微丝蛋白(pNF-H)诊断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脊髓损伤(C1~T1水平损伤)患者(观察组)和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 DTI资料,记录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值,以及血清IL-1β、pNF-H水平。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法对观察组脊髓损伤程度进行分级(D/C/B/A级);比较组间及观察组内不同脊髓损伤分级患者DTI参数及血清指标的差异,分析DTI参数及血清指标与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DC、FA、IL-1β、pNF-H值单独及联合诊断脊髓损伤的效能。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A值降低,ADC值及血清IL-1β、pNF-H水平升高(P均=0.001)。随ASIA分级由D级至A级,观察组FA值逐渐降低,ADC值及血清IL-1β、pNF-H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脊髓损伤严重程度与FA值呈负相关(r=-0.489,P<0.001),与ADC值及血清IL-1β、pNF-H水平呈正相关(r=0.542、0.599、0.596,P均<0.001)。FA值、ADC值及血清IL-1β、pNF-H单独诊断脊髓损伤的AUC分别为0.747、0.809、0.794、0.741,联合诊断为0.845(P均=0.01)。结论 DTI联合血清IL-1β、pNF-H有助于诊断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4.
李金红  尹利 《护理学杂志》2019,34(22):92-94
目的探索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出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后随访,观察组采用基于网络APP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的管理模式。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评估两组患者的服药信念和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点感知到的服药必要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抑郁及服药顾虑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医院-社区-家庭联合的管理模式可以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出院后的延续治疗护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服药信念,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基于出院评估单的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实施效果。方法 根据住院时间将2019年1~5月心内科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评估、出院指导和随访;2019年6~10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出院处置基础上,出院前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根据出院评估单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准备度、家庭自我管理、复诊、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家庭自我管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复诊情况高于对照组,而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出院评估单的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延续护理的实施,可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三方的互联互通,完善冠心病患者的院外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减少非计划就医和再入院,并提高患者的基层就诊率,促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6.
汪春燕  尹梅  张静  李岭 《护理学杂志》2020,35(15):96-98+106
目的探讨依托"互联网+"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健康管理模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出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随访模式;观察组组建多学科合作管理团队,采用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健康管理模式8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对慢性病管理的评价,疾病症候改善情况,自我效能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健康管理模式可增加患者的自我能效管理,减轻疾病症状,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詹雪  吴明珑 《骨科》2019,10(6):559-562
目的 探讨出院准备服务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病人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意义。方法 将2018年1月至6月我科收治的58例单侧TKA病人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将2018年7月至12月收治的64例单侧TKA病人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提供出院准备服务。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价病人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出院时调查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56±7.17)分,优于对照组的(77.59±6.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0,P=0.007);观察组SF-36评分为(68.29±8.68)分,优于对照组的(51.29±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0,P=0.014)。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88%(62/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5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0,P=0.012)。结论 实施出院准备服务全面、有效地保证了TKA病人出院后康复训练的连续性,使病人及时、准确地获得膝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提升了TKA病人的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虞鑫  刘伟  张豪伟 《中国骨伤》2020,33(2):140-143
目的:初步探讨脊髓损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高危因素为预防DVT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致脊髓损伤的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其中失访5例,最终纳入80例。根据是否出现深静脉血栓分为DVT组35例和对照组45例。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髓损伤术后的高危因素。结果:80例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中有3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43.7%。DVT组平均年龄(47.77±10.76)岁高于无DVT组的(37.35±10.20)岁(χ2=19.56,P=0.000);DVT组体重指数≥ 28 kg/m2,合并糖尿病、吸烟史,无肢体气压治疗及踝泵练习患者的发生率高(P<0.05);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的发生率DVT组(48.5%)高于无DVT组(20%)(P<0.05)。采用MedCalc 15.8软件绘制ROC曲线:当年龄>45岁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其特异度:84.4%,敏感性:7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列因素:患者年龄>45岁[OR=1.665,95% CI(1.102-2.516)],糖尿病病史[OR=3.273,95% CI(1.291-8.295)],吸烟史[OR=3.302,95% CI(1.267-8.605)],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OR=5.736,95% CI(3.152-11.74)],无肢体气压治疗及踝泵练习[OR=3.013,95% CI(0.116-0.78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险因素。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仍很高,当年龄>45岁、合并糖尿病病史、吸烟史、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等其中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时,应提前予以预防措施等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改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60只,体重220~250 g,适应性饲养1周后,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各15只。假手术组不予任何刺激,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大鼠采用改良Allens法制作脊髓损伤中度损伤SD大鼠模型,模型组不予治疗,电针组给予秩边与水道穴电针治疗,电针对照组给予秩边与水道穴旁开0.5寸电针治疗,频率 2/100 Hz,电流 1 mA,刺激15 min,电针左右隔次交替,每日1次,共7次;分别于术后1、7 d观察大鼠残余尿量、排尿量的变化;术后7 d处死大鼠取伤段脊髓观察各组大鼠凋亡情况,检测Bcl-2、Bax、Bad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后3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膀胱功能障碍。术后7 d,电针组、电针对照组残余尿量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 <0.001),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电针组、电针对照组较模型组在术后7 d排尿量增加,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TUNEL发现电针可以抑制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电针组、电针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在术后7 d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 <0.01,P <0.05),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电针对照组Bax、Bad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 <0.01,P <0.05),而Bcl-2的阳性表达率升高(P <0.01);且电针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能明显促进急性脊髓损伤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Bcl-2、抑制Bax、Bad的表达,从而抑制脊髓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区域医联体延续护理模式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147例脑卒中出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75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后护理随访;观察组实施区域医联体下的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 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实施区域医联体下医院—社区—家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 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单纯抗凝与其联合介入方法治疗重症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将65例重症CVT患者纳入抗凝组(n=32)或联合组(n=33),比较组间入院、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患者预后、血管再通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组间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出院时mRS评分低于抗凝组(P<0.05)。出院时(84.85% vs. 59.38%)、出院后6个月(87.88% vs. 65.63%)及12个月(93.94% vs. 75.00%),联合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抗凝组(P均<0.05)。出院时联合组血管再通率高于抗凝组(100% vs. 75.00%,P<0.05)。截至随访末,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5%vs. 18.75%,P>0.05)。结论 对于重症CVT患者,相比单纯抗凝,以抗凝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在早产儿居家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早产儿院外护理健康教育及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矫正4、6月龄时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状况、再入院率和夜晚睡眠效率。结果两组早产儿矫正6月龄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身高、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夜晚睡眠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正6个月早产儿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矫正6月龄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降低再入院率,短期内早产儿体格发育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MPA受体亚基GluR2(AMPA-GluR2)在脊髓损伤(SCI)前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中的表达,明确AMPA-GluR2在OPC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并培养原代新生大鼠OPC,建立SD大鼠SCI模型并获取受损脊髓组织。实验分为对照组、SCI组及谷氨酸受体拮抗剂2,3-二羟基6-硝基7-氨磺基苯基喹恶啉(NBQX)组和蜘蛛毒素(JSTX)组。对照组将OPC与正常脊髓组织共培养48 h,其余组将OPC与受损脊髓组织共培养48 h。NBQX组和JSTX组在加入受损脊髓前分别用NBQX(100 μmol/L)、JSTX(1 μmol/L)处理OPC 10 min后更换正常培养基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对照组和SCI组AMPA-GluR2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OPC凋亡情况。结果 AMPA-GluR2在OPC细胞膜和细胞质均有表达。SCI组OPC中AMPA-GluR2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QX组及JSTX组AMPA-GluR2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当,均明显高于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SCI组OPC凋亡率升高;与SCI组相比,NBQX组和JSTX组OPC凋亡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诱发的OPC凋亡与AMPAR-GluR2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失代偿是导致术后患者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术前有效的评估肝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是临床常用的肝功能评估手段,可快速、准确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术前ICGR15与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失代偿密切相关,ICGR15<20%被认为是可耐受大块肝脏切除(≥3个肝段)的必要条件之一,临床上常见部分患者ICGR15介于20%~30%之间,在给予护肝等对症治疗后ICGR15可有改善。对于此类患者能否安全实施大块肝切除术后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改善ICGR15对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近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入院时ICGR15为20%~30%,术前对症治疗后ICGR15均<20%肝癌患者32例(观察组),及45例入院时ICGR15<20%的肝癌患者(对照组),两组均行开放肝癌切除术(≥3个肝段)。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指标、出院时以及术后1、3、6个月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活动状态评分等指标。结果 两组入院时ICGR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术前一般资料与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切肝范围与其他术中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5%(12/32)与31.1%(1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均P<0.05)。观察组出院时及术后1、3、6个月的TBI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B水平与ECOG评分在出院至术后1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者在随后时间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其余生化指标在出院至术后6个月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ICGR15 20%~30%之间的患者,经护肝治疗后ICGR15好转后,能安全耐受大块肝脏切除,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短期内TBIL水平较高,并未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但患者长期预后情况尚须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陈旧性胸椎结核后凸患者的影像学参数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筛选出与迟发性神经功能损伤相关的影像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56例重度陈旧性胸椎结核后凸畸形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出现下肢神经功能症状分为症状组(41例)和无症状组(15例)。术前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胸椎后凸Cobb角,在术前胸椎MRI上测量顶椎区脊髓夹角(SA)、脊髓矢状径比(SDR)、脊髓横截面积比(SAR)。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像学参数是否为出现神经功能症状的主要相关因素。所有患者均在重力牵引后采用胸椎后凸截骨术治疗,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症状组顶椎区脊髓SDR和顶椎区SA均低于无症状组(0.476±0.081 vs. 0.772±0.097,78.0°±12.4° vs. 97.3°±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胸椎后凸Cobb角和顶椎区脊髓S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症状组顶椎区脊髓SDR ≥ 0.476者术后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优于顶椎区脊髓SDR < 0.476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顶椎区脊髓SDR < 0.476是出现神经功能症状的独立相关因素(比值比=15.666,95%置信区间为7.426~33.048,P < 0.05)。结论重度陈旧性胸椎结核后凸会出现迟发性神经损伤,顶椎区脊髓SDR与神经功能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当患者脊髓SDR< 0.476时建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海晴  郑广昊  魏媛媛  王璐怡 《骨科》2024,15(2):155-158
目的 探讨高能量激光疗法(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半月板损伤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拟行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病人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病人术后康复训练2周后,对照组采用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采用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简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学指标(步频、步长、步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结果 治疗10周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SF-12评分、AKS的膝关节评分和活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角度以及下肢运动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12评分、膝关节评分和活动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角度以及下肢运动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L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半月板损伤病人术后膝关节疼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出院计划在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制订规范化的出院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4月至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的68例老年病人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出院计划。观察两组病人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的准备度、照顾能力及疾病获益感得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准备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出院1个月、3个月,两组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的组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组间=29.79,P组间<0.001),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交互=2.20,P交互=0.14);疾病获益感的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组间=232.91,P组间<0.001;Wald χ2交互=113.42,P交互<0.001)。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出院计划可以提高照顾者准备度及照顾能力,减轻出院照护压力,提升照顾者疾病获益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能量激光(high-intensity laser therapy,HILT)联合针对性手功能训练对1-2级拇腕掌关节(carpometacarpal,CMC)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疼痛和侧捏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诊断为1-2级CMC OA的患者42例,年龄58~80(68.90±7.58)岁,均为女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HILT及手功能训练4周,对照组患者接受超短波治疗及矫形器制动4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以及干预后1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疼痛程度,采用测力计观测拇指侧捏力并比较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即刻及干预后12周,两组患者VAS及拇指侧捏力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减轻程度更大(干预后立即t=3.37,P<0.05,干预后12周t=9.05,P<0.05),拇指侧捏力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立即t=-2.55,P<0.05,干预后12周t=-9.51,P<0.05)。结论:高能量激光联合针对性手功能训练较传统方法更能有效改善1-2级拇腕掌关节骨关节炎的疼痛和侧捏力。  相似文献   

19.
桂锦萍  陈媛  汪婷 《骨科》2020,11(6):547-549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 TSCI)病人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40例TSCI病人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1月至6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20例TSCI病人纳入对照组;2018年7月至12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联合音乐疗法的20例TSCI病人纳入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和治疗结束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分,以及两组病人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病人的HAMA和HAMD评分分别为(7.8±1.9)分和(9.4±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0.4±2.3)分和(11.3±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5.0%(19/20),优于对照组的7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能帮助TSCI病人改善其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增强治疗的积极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TSCI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单纯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LSS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9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内窥镜组),其余90例采用椎板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计算疗效优良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1.26±1.3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内窥镜组切口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窥镜下TLIF和椎板切除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经皮内窥镜下TLIF具有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临床中可依据患者情况和意愿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